武林絕技 正宗三盤大力法!!! 中國古代不傳之秘!!! 最有效打開髖部的動作 , 好處讓你多到尖叫 南派豹式易筋經 12式古傳易筋功(大力功) 南少林狗拳 少林青龍拳
孫祿堂的不傳之密 | 孫式太極拳的抻筋拔骨功法和真人呼吸法真正是絕門好功法。此法也只有孫祿堂傳人支燮堂門人上海的壽關順先生在練,壽先生說他的老師也把此抻筋拔骨功法功法叫伸懶腰功。 孫式抻筋拔骨功法(注意不是伸是抻讀音是 CHEN ),一共有六套功法,上肢從手指,手掌,手腕,肘,肩,下肢從腳趾,腳掌,腳踝,膝,胯,到腰軀體從下腰中腰到上腰直到頸錐,練時配合呼息盡量松弛再轉到逐步盡量抻拉伸展。一定要配合氣沉丹田的深呼吸。 壽先生說功法練得好了,能極松而至極剛,才能發穿透的勁力。 這真正是寶貝,是孫門寶貴財產啊! 現先將此功法前兩動介紹如下: 第一動 1 .兩腳站立,兩臂手心向下向兩側平舉,盡量伸展。特別是用肩部向兩側緩緩伸展,一邊深呼吸,一邊伸,盡可能伸去。到受不了時再松下來。兩臂仍平舉。 兩腳用腳尖腳跟轉動向兩側同時開步,直到比肩寬一些停住。兩腳尖外展成外八形。寬度與自己肩寬相等或稍寬即可。兩腳尖朝外成外八字。兩腿微曲不可過于下蹲。 2 .兩臂上舉手心向上朝天,上舉之手臂和和兩腿成一樣的角度。成 X 型。身子由雙臂帶動向后彎腰,頭向后仰看天再看身后。形同伸懶腰。盡量伸展。只到完全不能再伸時再回復原形站立。可反復做多次。所有動作都要氣沉丹田腹式呼吸,舌頂上鄂閉口扣齒。 第二動 1 .由沙地立竿開始,兩腳以腳尖和腳跟旋轉而成開步,兩腳向外成外八字。兩膝微曲,兩手在小肚前提起內翻手心向上,緊握手成拳,向腰兩側拉到成抱拳。抽緊兩肋腹式丹田呼吸。兩肩盡力向后拉抻。至不能忍受時再松下來。兩手變拳為掌,立掌曲腕,五指向上,掌心向前。 2 .由上動開始,兩手立掌自腰間緩緩向前推出,五指分開。兩臂高與肩平。手心向前。然后兩臂向兩側分開,伸直后手心仍向兩側立掌,平直向兩邊抻拉。盡力抻拉。直至不能忍受再松下來。抽緊兩肋氣沉丹田腹式呼吸舌頂上顎閉口扣齒。 3 .慢慢放下兩臂至兩腿兩側,翻手變掌,掌心向上,再握拳重復動作。 關于腳尖和腳跟旋轉開步 站立時是腳跟靠攏腳尖分開成 90 度;此時以雙腳尖為圓心不動,雙腳跟向外開展成雙腳尖向內,成內八字;雙腳的開度就是原來雙腳尖的距離再以雙腳跟為圓心不動以雙腳尖向外開展再成為外八字雙腳開度 90 度。 如此兩三次開合就能將雙腿開到所需寬度。 第三動 1 .接第二動之開步,兩腳不動,雙手抱拳在腰間向后抻拉結束后,反曲兩掌,五指向下,手心向前,緩緩向前推出。盡力抻拉。 2 .向里曲腕,雙手中指與大拇指捏緊成鉤手。雙手鉤尖朝上。盡力抻拉。 3 .雙臂內旋使雙手鉤尖朝下,向前用鉤盡力抻拉。 4 .分開兩臂緩緩向身兩邊打開,鉤尖朝下,至雙臂在身兩邊平舉時,盡力曲腕同時盡力抻拉雙肩。同時用腹式呼吸,抽緊雙肋。只至不能忍受為止再緩緩松下。 5 .平舉雙鉤反手向后旋轉,逆時針方向旋轉。盡力反手至不能忍受再由原路緩緩旋回,平舉雙鉤,鉤尖朝下,再抻拉。 6 .打開雙鉤,手心旋至向上,五指盡量伸直打開,向身兩邊盡力抻拉雙肩雙手。配合腹式呼吸抽緊雙肋。至不能忍受為止。緩緩松下來。雙臂伸直不彎內旋成手心向下再向身兩側抻拉,至不能忍受再松下緩緩直臂垂落雙手于身前,再重復。 抻筋拔骨 , 不是硬性拉伸,要有意識地放長,松開關節,壽老師示范了好多次我才有些明白 抻筋拔骨功法第四動 (抻拉脊椎) 1 .由沙地立竿開始,兩手緩緩交叉于腹前,先以左手握右手手腕,(重復動作時再以右手握左手手腕)手心朝里。 2 .緩緩提雙手向上舉,舉過臉前后,再向上舉過頭,成反掌手心向上,再向上推。此時將脊椎緩緩向上抻拉,配合呼吸。抬頭向上看。 3 .盡力緩緩向上抻拉,將下腰處到頸椎處之骨節盡量拉長。至不可忍受時再緩緩松下來。抻拉應配合呼吸一伸一伸地向上抻拉,吸時抻拉呼時停下。 4 .再緩緩將兩手放下,左手仍握右手,回復到先前。換手互握后再重復。 |
| |
武當五毒手
 武當五毒手
前題:武當五毒手俗稱神功掌又叫陰手,是武當門派秘傳絕技。因其內外兼修,功力無比,斷碑切石勢同斧錘,因受舊的傳統觀念束縛,以及歷史等原因的影響傳人甚稀,市井之中很難見其蹤影,這就給五毒手更添神秘色彩。 武當五毒手為清朝末年武當大俠鄧鐘山先生所傳。鄧鐘山先生,湖北均縣人,光緒年間應兩江總督左宗棠之聘,南下江寧開辦學堂,一反武當內家關門授徒之戒律,開課授徒,時稱“功家南派”,至此“五毒手”功法得傳金陵。師常言“少林武當,同源異流”,功理功法大致相同。今為了振興和發展我國的武術事業,繼承發揚民族傳統文化,特將“五毒手”功法在不變原創的基礎上進行整理,以通俗的語言,形象的比喻匯編成文,以獻世人,供廣大武術氣功愛好者學習和參考,亦可做軍警護身制暴之武器。 本文共由三部分組成,即內壯功練法、外壯功練法以及藥酒作用輔助法。系統地講述“五毒手”的功理和訓I練方法,使初習者易學易懂,練功時不出偏差。由于對氣功的研究涉及到諸多科學領域的問題,本人受水平限制,文中不妥之處在所難免。敬請廣大讀者、武林同道多提寶貴意見。 甲、練習“五毒手”功法注意事項 ①練功時,要選擇空氣新鮮,環境僻靜、避風的場所練功,練功時須穿寬松衣褲。 ②要知道練功時“口開神氣散”的道理,專心一致排除雜念,要做到神安意靜。 ③本功不同于靜養功,屬強壯功的一種,消耗體內能量較大,因此平時在飲食上要多注意增加營養,多食蛋白質與瓜果蔬菜等。練功后要抖動放松肢體,以利體力的恢復。 ④酒煙是練功者的“敵人”,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按時練功,持之以恒。練功期間要節制性欲無有他念。 ⑤體質虛弱及患有慢性疾病者,不宜練此功法。如高血壓、心臟病和肺腎虛弱者。 ⑥要樹立正確的練功思想,強壯身體,見義勇為,切莫仗力欺人,須知人外有人的道理。 ⑦練功時切忌急于求成,蠻練猛打,造成不必要的損傷,須知本功是以內功為基礎的功法,功到自然成,不能操之過急。 ⑧本功適合于15-45歲男女學習。20歲左右練習,效果最佳,長功亦快,年齡稍長者,排手時恐震傷心肺,練功強度尤須控制。 乙、“五毒手”功法 第一部分--“內壯功"(即五行重手法內煉功) “五毒手”是以雄厚的內功為基礎的一種練手方法。因此在練手之初,特別注重和加強內壯功的練習。因它有堅實臟腑、強壯筋骨、發達肌肉、增加內力之功能,猶如建樓要打地基一樣,地基打得愈牢固,樓可蓋得愈高。 “內壯功”共有五節,通過五種不同的方法,以強筋壯骨,增加內力為宗旨,以達到以意領氣,以氣摧力,以力帶氣,使血流涌入雙掌為目的。從而為今后“外壯功”練手時,打下堅實的基礎,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內壯功”練習的同時,如能配合“八段錦”、“易筋經”等功的練習,則長功更快,效果愈佳。 “內壯功”內容介紹如下: 第一節混元一氣(金手) 起勢:身體立正,松靜自然,下頦內收,肩臂松垂,兩手貼在腿外側、掌指向下,眼向前看。左腳向左橫開一步,稍比肩寬,站穩,腳尖向前,五趾抓地(足心內涵),兩手仍垂于兩大腿外側,掌指向下,暢胸收腹,意守丹田(臍下三寸處:提腎(腎子上提)縮肛(谷道上提如忍大便狀),舌尖頂上腭,頸向上拔,頭項端正,呼吸自然,兩眼向前注視。 待調息定,兩手五指盡力張開,掌心內凹,掌心相對,兩臂微屈,向前緩緩上提至胸平,同時吸氣。上動不停,兩掌姿勢不變掌指向前,掌距略小于肩:極力屈肘內收移向胸前,胸微向前挺出。 上動不停,兩掌姿勢不變,由胸前慢慢向下沉按至兩臂伸直,同時呼氣小腹自然充實。左腳向右腳并攏,兩臂松垂,兩手掌指向下,仍貼于兩大腿外側,眼向前看,還原成起勢姿勢。 本節功法初習看要連貫做三遍,早晚各一次。 要領:由運氣開始到沉氣為止,呼吸要求深沉細長,以配合兩手的用力運動,兩掌距離不變,在整個動作中,上提,內收,下沉均保持肘尖向下的狀態,兩掌在整個運行中要做到動作緩慢,速度均勻。 作用:本節功能堅實肌肉,增加內力,強壯筋骨。 意念:兩手意欲將千斤重鼎舉至肩平,移向胸前再慢慢放下,全都是用的暗勁,手臂可微微抖動,肌肉極力收縮,以助內力的發揮。
第二節 蒼龍運爪(木手) 起勢:身體立正,松靜自然,下頦內收,肩臂松垂,兩手貼于兩大腿外側,指法向下,眼向前看。 左腿向左橫開一步,兩肢平行站立,腳尖向前。同時兩手握拳屈肘收抱于兩腰旁,拳心向上,暢胸收腹,提腎縮肛,舌尖頂抵上腭,頸項向上拔伸,頭部端正,呼吸自然,兩眼向前平視。 調息定左臂由左側成45度角上舉與肩平,同時左拳變爪屈腕屈肘,圈抱于身體左側,五指均指右,掌心窩起,五指用力挺直。右拳仍成抱肘式,眼看左爪。 上動不停,左爪以五指用力帶動左臂平肩向右側移動,當左爪推移至右肩前時,左臂橫于胸前。 上動不停,左臂外旋,五指轉向上,由右向左,按原來路線向左回撥平帶至身體左側。 左臂極力內收左爪隨之向左肩前擠壓,五指仍向上,左臂內旋向內轉腕,五指轉向下,不停向下頂按至左臂伸直。 左臂外旋,左爪變拳屈肘,收抱于左腰旁拳心向上。 右臂由右側成45度上舉至肩平,同時右拳變爪屈腕屈肘,圈抱于身體右側,五指均指向左側,掌心窩起,五指用力挺直,左拳仍成抱肘式,眼看右爪。 上動不停,右爪以五指用力帶動右臂,平肩向左側推移,當右爪移至左肩前時,右臂橫于胸前。 上動不停,右臂外旋向外轉腕,五指轉向上,由左向右按原來路線向右回撥平帶至身體右側。 右臂極力內收,右爪隨之向內擠壓至右肩前,五指仍向上。 右臂內旋向內轉腕,五指向下,不停向下頂按至右臂伸直。 右臂外旋,右爪變拳屈肘收抱于右腰旁,拳心向上。 本節功法,左右交替各做三遍,再收式還原成立正姿勢,早晚各一次。 要領:本節功法的呼吸要與兩手的運作相協調,具體地說就是推、頂、撥、帶時吸氣,內收擠壓日寸屏氣,向下按頂時呼氣,小腹隨之充實。 本節功法,兩手用力而不僵硬,運作之時而不滯澀,要做到眼隨手行,動作流暢,緩而行之,速度均勻。 作用:本節功能堅實兩臂肌肉,使氣血涌向兩掌從而增加了兩手的內力。 意念:本節功法用力時,要富于想象,以五指用力推舟入海,再回牽拔拉近岸,最后栽樁栓定。整個過程全都用的暗勁,船的噸位愈沉重,兩手所需的內力亦愈大。
第三節金剛亮臂(水手)
起勢:身體立正,松靜自然,下頦內收,肩臂松垂,兩手貼于兩大腿外側,指尖向下,眼向前看。 左腳向左橫開一步,兩腳平行站立,腳尖向前,同日寸兩手握拳屈肘收抱于兩腰旁,拳心向上,暢胸收腹,提腎縮肛,舌尖頂抵上腭,頸項向上拔伸,頭部端正,呼吸自然,兩眼向前平視。 調息定,左拳由左側成45度角向上舉起至肩平,左臂彎曲成半圓形,左拳握緊拳面向右,拳眼向上,左腕挺直,右拳仍成抱肘式,眼看左拳。 上動不停,左拳用力平胸向右側推頂至右肩前時左臂橫于胸前。 上動不停,左臂外旋向外轉腕,拳面轉向上,由右向左按原來路線回撥平帶至身體左側。 左臂極力內收,左拳隨之向左肩前擠壓,并向左向外擰轉,拳面向上,拳眼向前。 左臂內旋向內轉腕,拳面轉向下不停,用力緩緩向下頂按,直至左臂伸直,拳心向后,拳眼向右,眼看左拳。 左臂外旋,左拳屈肘收抱在左腰旁,拳心向上,眼向前看。 右拳由右側成45度角向上舉起至肩平,右臂彎曲成半圓形,右拳握緊,拳面向左,拳眼向上,右腕挺直,左拳仍成抱肘式,眼看右拳。 上動不停,右拳用力平胸側推頂至左肩前日寸,右臂橫于胸前。 上動不停,右臂外旋向外轉腕拳面轉向上,由左向右按原來路線回撥平帶至身體右側。 右臂極力內收,右拳隨之向右肩前擠壓并向右向外擰轉,拳面向上,拳眼向前。 右臂內旋向內轉腕拳面轉向下,不停用力緩緩向下頂按直至右臂伸直,拳心向后,拳眼向左,眼看右拳。 右臂外旋,右拳屈肘收抱于右腰旁,拳心向上,眼向前看。 本節功左右兩拳交替,各做三遍,再收式,還原成立正姿勢,早晚各一次。 要領: (1)本節功法的呼吸必須要與兩拳用力的動作相協調,推頂拔帶時吸氣,內收擠壓時屏氣,向下頂按時呼氣,隨之小腹脹滿。 (2)本節功法用力方式同第二節蒼龍運爪。用力持續,運行流暢,但可在勁力不斷的基礎上采用間歇而有節奏的方式一下一下地向前頂,再一下一下地往回撥,一下一下向內擠,最后抖動手臂用力緩緩向下栽拳。 作用:本節功能增長氣力,堅實肌肉,強筋壯骨。 意念:本節功,行功日寸可想象以拳用力抵頂千斤鐵磙,一下一下地向前滾移,再拴以繩索,以拳用力將鐵磙,一下一下地往回撥拉,最后栽柱拴牢以防滾動。整個動作勁力不斷,以意領氣,以氣摧力,以力帶氣,是增加內力的好方法。
第四節野馬追風(火手) 起勢:身體立正,松靜自然,下頦內收,肩臂松垂,兩手貼于兩大腿外側,掌指向下,眼向前看。 左腳向左橫開一大步,同日寸左臂反手向左向上揮去,左手高與肩平,左臂伸直,五指極力張開,掌心內凹,眼看左手。 上動不停身體急速左轉,左腿屈膝下蹲,右腿在后用力蹬直成左弓樁步,同時右臂順手由右向左向上向左手扇掌,當兩掌相近時驟然停住,不使兩掌相合,兩掌距離約五至七寸,手心相對,兩手拇指向上,掌心內凹,五指極力張開,兩臂伸直,眼看兩掌。 上動不停,兩掌于身前迅速下沉切掌,兩臂微屈,兩腕向上屈起,掌心仍相對,眼看兩掌。 上動稍停,身體向上立起,并右轉,兩腿挺直成開襠,右臂順勢反手向右向上揮去,右手高與肩平,右臂伸直,五指極力張開,掌心內凹,左手垂臂于身體左側,掌指向下,眼看右掌。 上動不停,身體急速右轉,右腿屈膝下蹲,左腿在后用力挺直成右弓樁步,同日寸左臂順手由左向右向上向右手扇掌,當兩掌相近日寸,驟然停住,不使兩掌相合,兩掌距離約為五至七寸,手心相對,兩手拇指向上,掌心內凹,五指極力張開,兩臂伸直,眼看兩掌。 上動不停,兩掌于身前迅速下沉切掌,兩臂微屈,兩腕向上屈起,掌心仍相對,眼看兩掌。 身向左轉,兩臂下垂,兩手貼于兩大腿外側,左腳收回向右腳并攏,兩腿蹬直,眼向前看,還原成起勢立正姿勢。 本式功法左右各做三遍,早晚各一次。 要領:本節功法呼吸要與發力動作相配合,做到合掌時吸氣,呼氣時切掌,樁步須沉穩,發力要迅速,整個過程上下配合,不可散亂。 作用:堅實肌肉,強筋壯骨,增強腿部力量,鍛煉兩掌速度,提高雙掌功力。 意念:本節功法勢同野馬脫韁,快如閃電,疾似旋風,使兩掌內力能迅速發揮。
第五節羅漢爭力(土手) 起勢:身體立正,松靜自然,下頦內收,肩臂松垂,兩手貼于兩大腿外側,掌指向下,眼向前看。 左腳向左橫開一步,兩腳平行站立,稍比肩寬,意守丹田,提腎縮肛,舌低上腭,足心內涵,頸向上拔,頭項端正,暢胸收腹,呼吸自然,兩臂下垂,掌指向下,兩眼向前半視。 呼吸調定,五指盡力張開,掌心內凹,兩手直臂向前向上舉過頭頂,兩手心相對,相距同肩寬,手指向前,眼向上看,同時吸氣,直貫兩手勞宮穴。 上式稍停,兩腿驟然下蹲成馬步樁,兩手隨之迅速由上向身前劈下,兩手心仍相對,相距同肩寬,手指仍向前,眼看雙掌同時呼氣,氣沉丹田,領氣至掌側(小魚際處)。兩腿直立,左腳向右腳并攏,兩臂松垂,兩手仍貼于兩大腿外側,掌指向下,眼向前看,還原成起勢姿勢。 本節功法須連續做三遍,早晚各一次。 要領:羅漢爭力勢要求麗臂上舉時,動作要緩慢,吸氣應深長,以利于雙掌蓄氣。兩掌下劈日寸要力疾勢猛,呼氣要粗短,并發出哼聲以助兩掌之發力。 作用:堅實肌肉,增長內力,強筋壯骨。 意念:羅漢爭力勢行功時可以想象力士打夯,雙手將夯舉過頭頂,再向地下用力砸去。 說明:練習內壯功,五節功法必須要按書中順序一氣練完,方可收式,每節功練三次的說法,是指一般練習者所言,如身體健壯悟性好,或有一定武術基礎者,則以每節功練六次為宜,因內力的增長與練功的強度成正比關系,所謂強度即是運動量。練功強度過小,則身體沒有反應,勞而無功;練功強度過大,則易產生疲勞,影響情緒,得不償失。所以練功強度應以練功者的體質、年齡、性別、文化等方面的因素而定,不能強行一致。書中所言,每節練功次數,在此僅供參考而已。
“五毒手"功法第二部分--“外壯功” “外壯功”是以雄厚的內功為基礎,用意念以五種不同的手型,進行排手訓練的一種方法,武林中俗稱“五行練手法”.它既可使練功者的內力得到增長,亦可測試出練功者的功力深淺。講究用意,要求做到意到氣到力到,切忌不帶意念地蠻干猛練。 “外壯功”練法介紹如下:練功前先備千層粗糙草紙,用紅布縫制,做成排手功墊,平放于堅實的雜木凳或石礅之上。高度約與小腹平齊,練功者調整位置于凳前站立,準備練功。 第一節:將軍拍案: 預備式:兩腳開立,稍比肩寬,足心內涵,于凳前站定。兩臂下垂,兩拳緊握分置于兩大腿外側,拳眼向內,拳心向后,暢胸收腹,提腎縮肛,舌尖頂抵上腭,頭項端正,呼吸自然,眼向前看。左臂由左側向上舉起,同時吸氣,左拳變掌五指極力張開,掌心內凹,向上提至左側上方,膀臂伸直,掌指向上,掌心向前,右拳仍垂臂于右側未動,眼看左掌。上式不停左掌居高臨下,猛然下拍在練功墊上,左臂微屈,五指張開,掌心內凹,同時兩腿微蹲,氣沉丹田,右拳仍垂直臂于右側,眼看左掌。兩腿直立,左掌握拳仍垂臂于身體左側,拳眼向內,拳心向后,右臂隨之由右側向上舉起同時吸氣,右拳變掌,五指極力張開,掌心內凹向上提至右側上方,膀臂伸直,掌指向上,掌心向前,眼看右掌。上式不停,右掌居高臨下,猛然下拍于練功墊上,右臂微屈,五指張開,掌心內凹,同時兩腿微蹲,氣沉丹田,眼看右掌。將軍拍案式,兩手左右交替,各排打十次。 要領:練功時精神要集中,手臂上舉,要向上領氣,吸氣使氣貫勞宮穴,向下拍擊時呼氣,氣沉丹田,要注意提腎縮肛,舌抵上腭,口中并發出“哼”聲,以助內力的發揮,全身肌肉要縮緊。 作用:增長雙掌內力。 意念:練功日寸要富于想象。一掌拍下,猶如將軍發怒,有氣吞山河之勢,以使手掌產生巨大的震力
第二節力士神鞭
預備式:兩腳開立,稍比肩寬,足心內涵,于凳前站定.兩臂下垂,兩拳緊握分置于兩大腿外側,拳眼向內,拳心向后,暢胸收腹,提腎縮肛,舌尖頂抵上腭,頭項端正,呼吸自然,眼向前看。右拳垂臂干右側未動,左拳變掌,五指張開,經身前向右成弧線,向右側上方舉起,左臂微屈,掌心向內,同時吸氣,引氣上行,氣貫勞宮穴,眼看左手。上動不停,左臂上揚,左手迅速由右向上向前以手背猛擊在練功墊上,左臂伸直,五指張開,掌心向上,掌指向前,同時兩腿微蹲,氣沉丹田,呼氣,眼看左手。兩腿直立,左手握拳仍垂臂于身體左側,拳眼向內,拳心向后。右拳變掌,五指張開,經身前向左成弧線,向左側上方舉起,右臂微屈,掌心向內,同時吸氣,引氣上行,氣貫勞宮穴,眼看右手。上動不停,右臂上揚,右手迅速由左向上向前以手背猛擊在練功墊上,右臂伸直,五指張開,掌心向上,掌指向前,同時兩腿微蹲,氣沉丹田,呼氣,眼看右手。力士神鞭式,兩手左右交替,各排打十次。 要領:本式呼吸方式是采取吸長呼短的方式進行,兩手交替擺開,不停地反手摔打在練功墊上,好像兩條皮鞭不停地有節奏地向前向下抽擊。 作用:增強手背的抗擊打能力。 意念:本功動作,猶如力士發威,兩手執鞭,左右反抽,響聲震天,以提高練手興趣。
第三節金豹探爪
預備式:兩腳開立,稍比肩寬,足心內涵,于凳前站定。兩臂下垂,兩拳緊握分置于兩大腿外側,拳眼向前,拳心向內,暢胸收腹,提腎縮肛,舌尖頂抵上腭,頭項端正,呼吸自然,眼向前看。左拳變掌向前向上向頭前上方舉起,五指屈曲成虎掌,左臀微屈,掌心斜向下,同日寸吸氣,領氣上行,貫向掌指,眼看左掌。上動不停,左掌以五指指尖向下迅速戳搗在練功墊上,掌心涵空,左臂微屈,同時呼氣,兩腿微屈,氣沉丹田,口中發出“哼”聲,眼看左掌。兩腿伸直,左手握拳仍垂臂置于身體左側。右拳變掌向前向上向頭前上方舉起,五指屈曲成虎掌,右臂微屈,掌心斜向下,同時吸氣,領氣上行,貫向掌指,眼看右掌。上動不停,右掌以五指指尖向前向下迅速戳搗在練功墊上,掌心涵空,右臂微屈,同時呼氣,兩腿微屈,氣沉丹田,口中發出哼聲,眼看右掌。金豹探爪式,左右兩手交替一上一下不停地戳搗在練功墊上,勢同金雞啄米,兩手各戳搗十次。 要領:本節功法意念全在五指之上,練習時由輕至重以 防觸傷手指,呼吸要與動作相協調不可忙亂。 作用:增強兩手手指功力。 意念:金豹爪利能穿牛腹,練功時引以自比仿
第四節野馬揚蹄
預備式:兩腳開立,稍比肩覓,足心內涵,于凳前站定。兩臂下垂,兩拳緊握分置于兩大腿外側,拳眼向前,拳心向內,暢胸收腹,提腎縮肛,舌尖頂抵上腭,頭項端正,呼吸自然,眼向前看。左拳屈臂向前向上向左側上方舉起,咯高于頭,拳心向右,拳眼向后,同日寸吸氣,意在左拳,眼向前看。上式稍停屏氣,左拳驟然向身前砸下打在練功墊上,左臂微屈,拳眼向前,同時呼氣,口發“哼”聲,兩腿微蹲,氣沉丹田,眼看左拳。兩腿伸直,左拳回收,仍垂臂于身體左側,握緊拳心向內,拳眼向前。右拳隨之屈臂向前向上向右側上方舉起,略高于頭,拳心向左,拳眼向后,同時吸氣,意在右拳,眼向前看。上式稍停屏氣,右拳驟然向身前砸下,打在練功墊上,右臂微屈,拳眼向前,同時呼氣,口發“哼”聲,兩腿微蹲,氣沉丹田,眼看右拳。野馬揚蹄式,左右兩手交替各擊打十拳。 要領:練功時精神要集中,拳要握緊,氣要貫足,打擊時,由輕到重,以防手臂損傷。 作用:以意領氣,以氣摧力,以力帶氣,增強兩掌的打擊和經受反作用力的能力。 意念:野馬性烈奔跑如風,蹄腿勁力,無以倫比。練功時示以揚躥之勢,以顯其力.
第五節斧劈華山
預備式:兩腳開立,稍比肩寬,足心內涵,于凳前站定。兩臂下垂,兩拳緊握分置于兩大腿外側,拳眼向前,拳心向內,暢胸收腹,提腎縮肛,舌尖頂抵上腭,頭項端正,呼吸自然,眼向前看。左拳變掌,屈臂上提至左側上方,咯高于頭,五指張開,掌心內涵,同時吸氣,氣貫左掌,眼向前看。上式稍停屏氣,左掌迅速下劈,打擊在練功墊上,左劈微屈,五指錯開,掌心向右,掌指向前,同時呼氣,只發哼聲,兩腿微蹲,氣沉丹田,眼看左掌。兩腿伸直,左掌握拳,仍垂臂于身體左側,拳眼向前,拳心向內。右拳變掌隨之屈臂上提至右側上方,略高于頭,五指張開,掌心內涵,同時吸氣,氣貫右掌,眼向前看。上動稍停屏氣,右掌迅速下劈,打擊在練功墊上,右臂微屈,五指錯開,掌心向左,掌指向前,同時呼氣,口發“哼”聲,兩腿微蹲,氣沉丹田,眼看右掌。斧劈華山式:兩手交替,左右各擊掌十次。 要領:劈掌日寸,掌側著力(小魚際部肌肉收緊)五指錯開,以防掌骨損傷。 作用:增長掌擊力量。 意念:想象斧劈華山之勢,以增長兩掌的砍劈力量。 說明:“外壯功”排手的練習,必須要經歷一番刻苦的訓練,要堅持不懈地逐節練習,不可急于求成,打擊力量由輕到重,逐步加大,以免訓l練時手臂受損,影響練功進度。 練手時,必須要帶意念練習,富于想象,發聲助力,身穩氣沉,使兩手臂之內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運動的強度,初練時以每節每手各練習10次為宜,以后每周各節增加兩次,百日為限,使手臂力量得到不斷地增長,雙手的硬度也隨之增強。 在手臂力量不斷增長的情況下,亦可采用單手逐節單次的方法來排手。即用拍、摔、戳、擂、劈等五種打擊形式進行單次循環,周而復始地訓l練,以提高手掌發力時不受手型變化的適應能力。不要單純地追求增加排手次數,要多增加一些輔助功法,如石鎖、石擔、捺地龍等的訓練,以增加臂力,提高手掌的打擊能力。
第三部分 --練功必備固手藥酒秘方
五加皮(4兩)伸筋草(2兩)穿山甲(2兩)追骨風(2兩)尋骨風(2兩)落得打(2兩)土公蛇1條,乳香(1兩)沒藥(1兩)斑蝥蟲(40個)木瓜(2兩)鉤藤(2兩)當歸(2兩)石斛(2兩)僵蠶(2兩)虎骨(2兩)生草烏(2兩)桑皮(2兩)蜈蚣(8條)麝香(麝香昂貴,藥性只攻不守,為止痛治傷良藥,不可浸酒同用,以備急需。原方有,顧錄之。)里,再注入65度左右的白酒10斤,密封浸泡(筆者以為可以按比例,相應的減少藥與酒的用量)。一周后即可用了(時間逾久則越佳)。用時邊用邊兌,以總計15斤白酒為限,以免酒色稀釋減低藥力。用完后的藥渣不可丟,搗爛后用以敷貼損傷(外傷皮破流血的不能用,以免中毒),可消腫痛,奇效無無。 說明: 1、該藥方有毒性,嚴禁內服入口,另外手上有傷口時暫時別用,以免中毒,正常練習可以用之。 2、五毒手練成后威力無比,可剛可柔,且皮膚柔嫩,肌肉綿軟,全賴藥酒的通經活絡,強壯筋骨之效力也。 3、次功不僅可以用于強身制敵,也可用于傷科治療,按摩點穴。摸,提,按,點,推拿之法,往往可手到病除。 4、驗功方法:先將磚頭墊于千層厚紙下面,一掌擊下,視磚的損壞程度,紙張厚者能碎磚,則功夫較深,反之功夫較淺,還要深造。 
武林絕技
卸骨法歌訣 推揉捏卸法精奇,一捏一卸痛在地, 扶臼捏骱出者易,攢打猝彈錯骨迭, 左右逢源熟能巧,順手牽拿隨我意, 出于左者隨之左,右者來時側身軀, 脫臼迭骱骨歪倚,瞬時成擒把敵摧, 活手正之斯為貴,方稱全能文武藝。 中國武術,有若干派別和許多門戶,而卸骨一法,亦屬武技功夫之一,亦為醫學中十三科之一。惜其法皆不傳世,即偶有得其傳者,又類皆自私自秘,固步自封,不肯流傳于世,致有志者欲得而無從,是亦可嘆甚也。 一)骨骼解 人身有三百六十五骨節,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骨皆紅潤,惟男子者微帶白色,婦人微帶黑色。 骷髏骨,又名髑髏骨,男子自項及耳并腦后共八片,腦后橫一縫,當正直下至發際,別有一直縫,婦人只六片,腦后橫一縫,當正直下無縫。 牙有二十四,或二十八,或三十六,是為骨之稍,又謂骨之余也。 胸前骨一條,心骨一片,猶如錢大。 項與脊骨合二十四節,自項至腰其二十四椎骨,上有一大錘骨。人身項骨五節,脊骨十九節,合之得二十四。是項之大錘,即二十四骨之內,錘者垂也。 肩井及左右飯匙骨各一片。 左右肋骨,男子各十二條,八條長,四條短;婦人各十四條。 
武林絕技卸骨術 捏法即用拇指及中、食二指,捏握欲卸之關節,用手上之巧勁,使其骨骼脫臼,是為捏法。卸法則用掌、指、拳攢打骨縫與銜接之處,使關節骨髖膏脫臼,是為卸法。或由下向上推,或由外向內推,或斜推務使其脫臼之骨關節復位為上法。揉法即俗稱按摩。推拿之法,受傷者骨未斷,儀損傷肌肉、筋皮者,施以手法摩之、按之,使其活血散瘀,舒筋消腫,現將卸骨法中的主要卸法與上法介紹給大家。 卸法(1)卸顎法 顎分上下,下顎易卸,被卸則言語、呼吸不便,雖痛不劇烈,然足以在瞬間制敵也。其法用右手握雞形拳,猛擊敵左耳根下向上攢打,腕力一彈,下顎受震而脫臼,亦可左右卸與全卸,左卸則反之,全卸用雙拳。 (2)卸肩法 、 肩部為肩胛骨、鎖骨、肱骨銜接處,被卸則全臂失去活動能力,且痛劇烈,唯此關節構造巧妙,吻合密接,但機關愈巧,損壞為易,如對面站立,欲卸其左肩,宜用左手拇、食、中三指,捏其肩頭前后之骨縫中,用右手托其腋窩,咯然一聲,其肩脫矣,卸右則反之。 (3)卸肘法 如敵與我對面站立屈肘時,卸其左肘,即用右手拇、食、中三指,捏其肘兩側,拇指于外、食、中指在內,捏準骨縫,用力向下猛拉同時左手握其小臂向上一捉,即卸之。卸右側反之。 (4)卸腕法 如對面側立,卸其左腕,即-用右手三指拇、食、中以下同,捏其腕,拇指在內,食中指在外,同時左手握其小臂向下一壓,咯然一聲即卻也。卸右則反之。 (5)卸大腿法 如卻左腿,用左手張虎口捏住其左股上部拇指在內,中食指于外,同時左手用虎爪拳,鉆擊其大礙內忻,使其脫臼。卸右則反之。 (6)卸膝法 卸右膝,用左手擒拿其腳踝或小腿,務使其伸直,后用右手虎爪拳、用力于其膝蓋外側骨縫中猛鉆打即脫。卸左則反之。卸左側用左手擒拿其足背,用右乎捏卸其跗骨即脫。 上法(1)上顎法 上右顎,用左手中食二指伸入口內,撳在下面脫離之內,再用右手于外面相等處推按之,先拉后上,聽有咯然一聲,即復位也.左則相反. (2)上肩法 上右肩時用左手捏其肩后,拇指于腋窩,其余在后肩上,用拇指扣頂脫臼之骨上推,同時以右手握其腕或小臂,向上向內推,然后再抽外上方轉推,聽有咯然一聲,即復位。 (3)上肘法 以拇指按于肘內:彎處,余指置于肘下,用另手捉其腕,先向外拉,然后向上推托,咯然一聲即復原位. (4)上腕法 如上左腕,先用右手捉其腕,再用左手捉其肘,然后牽引,并向下一拉,再順手向上一送則復位。右側反之。 (5)上大腿法 上左腿,桐右手握住其膝、左手扶住其肩再用左膝抵住其臀,向內一送,即合攏。右側反之。 (6)上膝法 上左膝,令傷者仰臥,用左手捏住其足,右手捏住其足踝,用力緩緩牽引,然后左手扶下按,右手端正向一送,但聞有聲,即復位。右側反之。 內服藥 凡被卻骨,皆在關節,經絡上,如果被拿過重,即使復位也必青腫,非用藥洗,不能速愈,如被拿傷及內部者,必用內服藥治之,現介紹三方供參考。 壯筋續骨丹當歸、川斷、五加皮,破敵紙,菟絲子、黨參、劉寄奴各二兩,川芎、白芍、杜仲、桂枝、三七、黃芪、虎骨、木瓜各一兩,骨碎補.地鱉蟲各三兩,妙熟地四兩。 以上十八味、曬干共研細末,砂糖水調和制成細丸,每服四錢,用堆花燒酒送下。 消腫止血膏魯香、沒藥、血蝎、五倍子,五靈脂、田七各等份,加冰片少許。 上藥共研細末,蜂蜜或雞蛋清調成糊狀、攤于紗布上,根據患處面積大小,進行包扎,二天換藥一次,本方屬外用范疇,適用于損傷初、中期,包括骨折、脫位,用于骨折后期寸加地鱉蟲,自然銅、骨碎補、川斷等接骨補肝腎藥、效果更佳。 舒筋活絡湯荊芥、防風、獨活,桔梗、祁艾、川椒各二錢、逢骨蘋、赤芍、一枝蒿各五錢,羌活一錢,以上十味,煎濃湯趁熱浸洗之,每日三次,專治被卸、被拿與其它跌打損傷,皮破者忌用。
正宗三盤大力法!!! 中國古代不傳之秘!!!

三盤大力法,系臺灣武術名家王鳳婷先生所傳
王鳳婷先生,河北滄縣人,出生于武術世家。幼學家傳功力拳,并兼習燕青、八極門拳術。后旅居上海,投師于武術前輩董忠義先生門下,學摔角和技擊,對武術有較深的造詣和獨特的研究心得。大陸解放前夕,王鳳婷先生遷居臺灣,在臺的幾年里,王鳳婷曾一度活躍于武術界,參加一些重大的武術表演,還在武術愛好者的請求、同道的敦促下,開辦了若干期太極拳,摔角術,功力拳等三個訓練班。近年來,王鳳婷先生深居簡出,利用這一段時間,將半生所學的各種武術,參照研究心得,編著成書。先生在臺出版,深受海外武術界所注重,是臺武術界德高望重的武林前輩。
徒手基本動作真訣 練習基本動作時,最要記住此一真訣的真。真者不妄也,練功時一念真誠,萬意不染,是為正宗。若生一絲雜念,便有一絲妄偽,妄偽一起,精氣神立傾,如此練功,其成也難。
三盤大力法
上盤大力法: 預備勢: 面東而立(立正),吐出濁氣之口,吸氣沈住下丹田(一念不起,萬緣皆空)。將雙手左右平行展開,手心向下,高與肩平,舌抵上腭,自然呼吸,目視前方。 折腰勢 雙腿、雙臂均不動,仍保持原狀。將上身緩緩后請60度,成折腰勢。面部朝天,呼吸自然,周身松而不軟,舌抵上腭,切忌開口,如此靜止3分鐘。 鞠躬勢: 將身體還原成預備勢,靜止3分鐘。再將身體向前緩緩傾彎60度,成鞠躬勢。唯頭部抬起,面部向前,兩腿仍保持立正勢,雙臂開展如前述,如此靜止3分鐘。 向后挺身如預備勢,繼而做折腰勢、鞠躬勢,如此反復共做五次,如不間斷練功,二十八天可達上盤(頭、胸、手)大力之目的。唯在練功期間,一不可近色,二不可酗酒,三不可發脾氣,四不可動壞念頭。千萬記住,不可輕犯。四犯其一,則前功盡棄,此乃經驗只要囑。這段功夫,是領氣血充行兩手的法訣,練武之人可以此奠根基,體弱之人可以此強健身體。

中盤大力法:
預備勢: 面東而立,停止雜念,意注丹田,周身放松。齒叩舌頂,切忌開口。 打躬勢: 雙腿成立正式不動,將身體徐徐向前傾探,邊傾邊用雙手去握自己的雙腳脖,握住腳脖后稍停一分鐘,再徐徐挺身恢復成預備勢,以下動作時徐徐向前傾,一分鐘后,再徐徐上挺,如此循環連做五次。 練功時精神內守,呼吸自然,,絕對不要勉強做作。全身應放松,莫用拙力。 排打勢: 前組動作練完后,仍如預備勢站好。此時精神務要凝注在肚臍一帶,而后用左拳在肚臍稍上方,用八分勁,以拳心朝里捶打十下。 捶時由口內向外呼氣,隨呼隨吸、隨吸隨打為要訣。切忌捶打時,褲帶必須放松,以免妨礙聚氣 。呼時用哈字訣,要快要有聲、有利,不可存畏懼心理,只要捶下肚內,自有真氣抵抗,毫無關系。 捶時不可太快,約兩秒鐘打一次即可。左拳打完十下,置于左側,再用右拳捶打十下,如此雙拳循環各捶五次,共計百拳。這段功夫在初學階段,用八分勁捶打,三個星期后,可用十分勁捶打,自忖若嫌過重,仍用八分勁,到第五個星期可使用時而奮進。倘若十二分勁捶打無礙時,可用木板或木棍捶打,此段排打法,適用于胸、臂、腿、背等部位的練習。

下盤大力法:
預備勢: 練功前,先將兩塊磚朝東擺放,略比肩寬。然后以雙足尖踏上兩磚,把身體重心穩定。站牢莫動。舌抵上腭,周身松而不軟,意存下而不助,反觀內視。雙手向前緩緩摟抱(如環抱樹狀,與胸同高,手心向內,中指尖微微相觸,呼吸自然,目視前方) 騎馬勢: 兩腿緩緩下蹲,雙手不變,蹲至高馬步樁時,即可停止。如此靜止3分鐘 。兩耳聽氣下行,自覺足心部位,陣陣跳動,漸漸發熱為正宗。此非一日兩日之功,需耐心靜蹲,功到自有奇跡。 還原勢: 兩腿再緩緩上升,站直為止,雙臂環抱不變,如預備勢,仍靜止3分鐘。以下動作仍是緩緩下蹲3分鐘 ,再緩緩上升,如此循環連做三次。 到了49天,兩腿自然強勁異常。如若功夫加深,可在第二個49天內,每次再增加1到2分鐘,不過在練功期間,要絕對注意身心修養,不能熬夜,應按時睡覺,到時起床。邪事不可做,惡心不可存。如此練功,自有立竿見影之效。

練習三盤大力法時,規定每次靜止3分鐘,時間雖不多,初學者恐怕仍難支撐,可以采取漸進法練習,即在第一星期為1分鐘 ,第二星期為2分鐘,第三星期為3分鐘,直到功成為止,此雖是變通之法,而功力仍是可觀 。每天鍛煉10分鐘,堅持下來也不容易的。

習者感悟:
1.其實習練現在社會上傳的所謂易筋經,不如花3個月練習三盤大力法效果好多了!第一式如果不習慣直接改為雙手平伸從一分鐘到十分鐘賽過任何易筋經!
2.練了一段時間三盤大力,明顯感覺兩肩靈活異常, 練臥虎功好幾年了都沒感覺這么靈活過! 臥虎功容易練成僵勁,三盤絕無僵勁.
有些人的髖部自然打開,所以做打開髖部的瑜伽動作做起來很輕松。但是,對于那些因為跑步、運動而髖部很緊的練習者,打開髖部的瑜伽課卻是最可怕的一節課。做這些動作時,有時候你不自覺地屏住呼吸,或者坐在雙腿兩側打開往前折疊的系列體式里,你咬緊牙關,期待著動作快點結束。
不可能一天就打開髖部,但如果你花時間去讓你的髖部放松,讓髖部自己慢慢打開,臀部打開體式的效果會讓你驚訝!好處:也將你的背部和身體其他部分的連接到你的髖部。
這些體式會來幫助你打開髖部。如果其中一個即使你配合你的呼吸在做,還是不舒服,試試另一個。每天選擇其中任何五個動作,保持呼吸,髖部一定會慢慢打開。
最好的瑜伽髖部打開動作一:睡天鵝式 從下犬式,右小腿來到墊子的前面,右膝靠近右手腕,右腳踝靠近左手腕。(如果右臀部離開了墊子,在右臀部下方放一個卷起來的毯子或硬的枕頭。)手向前爬行,直到頭碰到地上(或頭支撐在軟瑜伽磚或毯子上),保持10次深呼吸。換左邊重復同樣動作。 
最好的瑜伽髖部打開動作二:腳踝壓膝蓋 坐直,把右小腿平行于墊子,左小腿放在右小腿上,保持平行,腳掌放松保護膝蓋。(如果膝蓋和腳踝碰不到彼此,把毯子放在中間的縫隙。)保持5次深呼吸,然后換左小腿在下方重復同樣動作。 
最好的瑜伽髖部打開動作三:后膝蓋著地的低沖刺式 從下犬式,左腳向前一步來到兩掌中間,然后后面腿的膝蓋著地。如果已經到極限了,身體保持前傾,但如果有更多的空間,手慢慢往前爬來到右腿上,將脊柱伸直。在這里保持5次深呼吸。換左邊重復同樣動作。 
最好的瑜伽髖部打開動作四:蜥蜴式 從下犬式,把右大腿抬高,打開髖關節,膝蓋彎曲,右腳來到右手外側。左膝蓋著地,如果感覺還好,輕輕放低前臂直到觸地。在這里保持5次深呼吸,然后換左邊重復同樣動作。 
最好的瑜伽髖部打開動作五:戰士二式 從下犬式,右腳向前來到兩掌中間,左腳跟著地,腳踝稍稍往外旋,手臂向風車一樣打開,左臂向后延伸和右臂向前延伸。彎曲右膝,保持與右腳踝同一直線。在這里保持5次深呼吸。換左邊重復同樣動作。 
最好的瑜伽髖部打開動作六:半椅子式+半腳踝觸膝蓋 站起來,雙腳平行,在髖骨正下方,肩膀與髖部同一直線,閉上眼睛保持3個深長的呼吸。在下一個吸氣,彎曲膝蓋,臀部下沉,好像坐在一把椅子上。手臂舉向耳朵方向,肩胛骨下沉。重量轉移到左腳,交叉右腳踝放到在左膝蓋上,保持右腳微屈保護膝蓋。保持5個呼吸。換另外一側重復同樣動作。 
最好的瑜伽髖部打開動作七:下蹲祈禱式 從站立開始,兩腳之間的距離為一腳掌長度,腳趾朝外,打開髖部。開始軟化,彎曲膝蓋,臀部向地面下沉,盤旋在任何你感覺舒服的高度。手肘來到大腿內側,輕輕推膝蓋往外,雙手在胸前做祈禱式。盡量保持脊柱伸長。在這里保持5到10次深呼吸。 
最好的瑜伽髖部打開動作八:坐角式折疊 坐起來,雙腿往兩側打開,直到感到韌帶開始拉伸但并不會拉伸太多而不舒服。手在腿之間向前走,保持軀干伸長。在這里保持呆10次深呼吸。 
最好的瑜伽髖部打開動作九:青蛙式 趴在地上,大手臂和大腿往兩側打開,彎曲手肘和膝蓋并著地,在右膝下方墊張毯子。讓右膝蓋慢慢滑離身體,然后你的下臀部和胸部放在墊子上。頭正在重疊的雙手上(或者放一塊磚)。讓臀部下沉,仍然是舒適的,保持5到10次深呼吸。 
最好的瑜伽髖部打開動作十:半快樂嬰兒式 躺下,雙腿伸直。彎曲右膝,向胸部靠近。右手抓住右腳外緣,右膝向右腋窩靠近。輕輕把右腿從左往右搖晃,如果感覺不錯,在這里保持5次深呼吸。換左側重復同樣動作。 
最好的瑜伽髖部打開動作十一:躺下的牛面式 躺下來,交叉雙腿,右膝在上,兩腳往兩側延伸。左手抓住右腳和右手抓住左腳。保持膝蓋重疊,拉長小腿。手肘彎曲,腳踝也稍稍彎曲。在這里保持5到10次深呼吸,然后重復另一側。 
最好的瑜伽髖部打開動作十二:躺下的女神式 坐下來,膝蓋彎曲,雙腳在地面。放一塊瑜伽磚在你后面,也就是躺下來以后肩胛骨的位置,當你躺下來休息后,將另一塊磚放在你的頭下方,如果這樣可以更舒服的話。(現在根據你身體的需要的調整磚塊。開始時可以把兩塊磚塊放得最低,或者可以的話把磚塊調高一點。)輕輕地躺下,肩胛骨剛好躺在磚塊上。頭輕輕放在第二塊磚塊上,這樣脖子會很舒服,根據需要調整磚塊的高度。一旦舒適,腳掌相觸,膝蓋分開,讓手臂在兩邊放松打開,保持10次深呼吸。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部分作品來自互聯網.無法核實真實出處,如涉及侵權,請直接聯系我們后臺刪除.謝謝! 
南派豹式易筋經
豹式易筋經,屬南派武功秘傳,練法獨特,快慢交加,慢則貫力,快則發力,功效顯著,堅持鍛煉,力量劇增。 1 豹爪貫力 兩腳立正,兩拳抱于腰際,拳指握緊,氣沉丹田,目平視右側前方(圖1)。 接著,提起右腳,朝右側前方跨落一步,左腳蹬力成右弓步,兩拳抱腰不變,目視右前方(圖2)。 接著,以鼻均勻、細長地吸氣,同時,上體左轉,兩腿蹲成正馬步樁:左右手均變爪,一齊貫勁運力、畫弧于身前,右爪在胸,左爪在腹,兩爪虎口均向里,爪心均向前(圖3)。 氣吸滿后則閉息,上體右轉,重心上移,左腳蹬直,右腿彎曲,成右弓步,同時,左爪變拳收于左腰際,拳心向上,右爪貫力向前提起,爪心向里,虎口向外,高同額平(圖4)。 然后,用鼻徐徐將氣呼出。 2 豹拳貫力 接上動,右爪變拳,緩緩下收于腰際,拳心向上,同時,左拳緩緩向前上伸舉貫力,肘節適度彎曲,拳心向里,拳眼向左(圖5)。 收左拳,同時右拳前舉貫力,練法與要點同上,唯方向相反(圖6)。 收右拳,同時左拳前舉貫力(圖7)。 收左拳,同時右拳前舉貫力(圖8)。 兩拳均以慢拳伸舉,出拳時必須全身聚力,兩腋注力夾緊,并要配合呼吸,長呼長吸。  3 懶豹臥山 隨后閉息,右拳變爪,用力內壓,至右大腿時,身體重心向左移坐,左拳變爪,用力朝左拾移,右爪再上推移至胸前,此時下盤剛好成右仆步。運爪時要貫力(圖9)。 然后用鼻將氣徐徐呼出。 4 怒豹發力 接上動,以鼻均勻、細長地吸氣,同時,左腳蹬力,向右擁身,成右弓步,左爪變拳,下壓并收于腰際,右爪變拳,用慢力向前上旋、提(圖10)。 隨后閉息,將右拳慢力回收,至右額前時,氣已閉不住,此時,翻右拳疾如炮火一般,配合口發“哈”字音朝前方沖出,拳心向下,拳眼向左,拳面向前,左拳上提于右肩前(圖11)。 5 豹子拽繩 接上動,以鼻均勻、細長地吸氣,同時,左手五指伸開向左外劃、挽臂,再扣指、握拳收于左腰際,拳心向上,右拳屈肘下沉,肘尖至腹前腰際時,氣剛好吸滿,立即閉息,右拳如拽一繩向懷內拉扯,拳心向里,拳眼向右(圖12)。 然后,用鼻徐徐呼出的同時,兩拳下沉貫力,拳心均向上(圖13)。 6 金豹擎天 接上動,以鼻均勻、細長地吸氣,同時,全身聚力,兩拳自腰際向前上方緩緩提舉,至肘平于肩時,氣剛好吸滿,拳心均向里(圖14)。 接著,閉息,雙拳慢慢用力下墜,全身聚力,怒目圓睜,至兩手壓至左右腰際而止(圖15)。 然后用鼻徐徐呼出。 7 勁豹加力  接上動,上體左轉,成正馬步樁,配合鼻均勻細長地吸氣,同時,兩拳向胸前抬移,至乳上時拳心翻向內,兩拳用意加力,向左右撕扯,至氣吸滿時,再用鼻將氣徐徐呼出(圖16)。 接著,配合鼻吸氣,兩拳變爪,向腹前下壓移,爪心均向前,右爪停于腹前,左爪停于胸前(圖17)。 氣吸滿后將之閉住,上體左轉,右腳蹬力成左弓步,同時,右爪變拳收于右腰際,左爪緩緩貫力向左前上提起,高與額平(圖18)。 然后用鼻將氣徐徐呼出。 8 豹拳掏力 接上動,左爪變拳收于腰際,同時,右爪變拳快速向前掏擊而出,肘節適度彎曲,拳心向內,拳眼向外(圖19)。 快收右拳,同時快出左拳。拳形如上(圖20)。 快收左拳,同時快出右拳。拳形如上(圖21)。 快收右拳,同時快出左拳。拳形如上(圖22)。 發力時,配合快速呼吸。 注意,此式外形和“豹拳貫力”相同,但練法相異很大。 9 懶豹臥山 隨后閉息,左拳變爪,用力內壓,至左大腿時,身體重心向右移坐,右拳變爪,用力朝上抬移,左爪再上推移至胸前,此時下盤剛好成左仆步。運爪時要貫力于肱肘(圖23)。 然后用鼻將氣徐徐呼出。 10 幼豹試力 接上動,以鼻均勻、細長地吸氣,同時,右腳蹬力,朝左擁身,成左弓步,右爪變拳,下壓并收于右腰際,左爪變拳,用慢力向前上旋、提(圖24)。  接著,將左拳慢力回收,至左額前時,開始呼氣,同時翻左拳慢慢向前方伸出,右手上提于左肩前(圖25)。 注意,此式外形和“怒豹發力”相同,但練法相異很大。 11 豹子斷繩 接上動,配合鼻均勻、細長地吸氣,同時,右手五指伸開向右外劃,并挽臂、扣指、握拳收于右腰際,隨后,左拳屈肘下沉,肘尖至腹前腰際時,氣剛好吸滿,然后快速呼氣,左拳快速向懷內拉攏,如拽繩子一般,有把繩子拉斷的意念,則鍛煉效果更佳(圖26)。 然后,快速吸氣,一吸即呼,兩拳也快速下沉貫力(圖27)。 注意,此式外形和“豹子拽繩”相同,但練法相異很大。 12 金豹沖天 接上動,快速吸氣,一吸即呼,同時,全身聚力,兩拳自腰際快速向前上方提舉,至肘平于肩時停住(圖28)。 接著,快速吸氣,一吸即呼,同時,雙拳快速用力下墜,全身聚力,怒目圓睜,至兩手壓至左右腰際而止(圖29)。 注意,此式外形和“金豹擎天”相同,但練法相異很大。 隨后,左腳向右腳內側收攏,正身伸立,同時,用鼻徐徐吸氣,平心靜息,放松身體,全功結束(圖30)。 |
12式古傳易筋功(大力功)
朋友們都知道,武術的外形易練,實質難求,要將功力練上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中國武術門派眾多,高手林立,打法各異,每人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風格,但細究其深層,則不難發現,他們的前提都是同樣的四個字——功力深厚!那么,功力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呢?功力,它是武術的本質內容,是習武者整體素質的綜合體現,從廣義而言,一個武術家所具備的所有武術內容都是功力的體現,比如身體的體格,身體攻擊武器的定位發力,運動發力,不順暢狀態發力,身法變化的速度、力質,步法的速度、力感、變化的能力以及幫助發力層次,對來力的承接、轉化、應激能力,出擊的速度,防守的等同能力,攻防的切換、反應能力,本能發揮,突發應變,以一敵多,持械混戰等等內容,都是功力的表現,因為如果沒有深厚的功力,一切都是虛的,都是無用的;而如果從狹義的角度來說功力,那么,它就僅指人體的實力與發力,在本文中,筆者就先針對實力與發力的功力訓練向朋友們系統地進行介紹。
首先,我們從實力的訓練開始,眾所周知,一個武術家若沒有良好的身體實力是不行的,所以,實力的訓練就成了一個非常關鍵的部分,它將伴隨著一個武術家的一生。實力的練習各門各派都不一樣,但目的都相同,都是通過練習,強筋堅骨,結實肌膚,內壯五臟,筆者就將百花門的實力修煉法介紹給朋友們(訓練實力,一定要遠離它的誤區,即進行健美式的身體鍛煉,這種鍛煉對于拳學的訓練沒有任何好處,只能取得適得其反的反作用,而其它諸如跑步、跳繩、打球、游泳等現代體育方式,對拳學也是有著一定作用的,但不能作為終極的訓練手段,它們只能作為輔助,是無法取代與武術技擊息息相關的拳學實力訓練法的)。百花武學的實力修煉包括12式古傳易筋功、搓把功、倒墻功、撐地式、抖大桿、操重兵械、揉重球等內容,其中抖大桿、操重兵等項目需要有一定的發力基礎及冷兵技法方可練習,容以后再作專門介紹,在本期中,我們就先把12式古傳易筋功介紹給您。 第一式:韋馱獻杵 此式共分三個動作,第一動,環抱式:雙足開立,雙膝彎曲,雙臂在胸前合抱,指尖相對,臂彎在135度左右(圖1)。 要求:1、五趾抓地,腳踝緊繃,圓襠合胯(襠部撐開,但胯又要有向里的合力,這兩股勁要對立而統一,合為一體)。2、提肛溜臀(即向里裹臀),齒叩唇閉,舌抵上腭,雙目平視。3、尾骨沉墜、頸椎上拔。4、雙膀向兩側對掙,即左膀向左用力,右膀同時向右用力(膀:此處指人體背闊肌至肩胛骨這一段)5、兩臂向前合抱,肌肉用力要拉長式用力,手指也要拉拔式用力。6、肋骨肌緊張,要保持提住狀態,腹部肌順其自然地隨同肋骨肌一起緊張,不要刻意用力。7、自然呼吸36次收功。 第二動,鐵扁擔:雙膝挺直,雙腳踮起,雙臂兩側平伸,五指張開(圖2)。 要求:1、手臂向兩側盡量伸展,要感覺雙臂越拉越長。2、身挺拔,沉肩,提肛溜臀,雙目瞪圓平視,好似要把眼角瞪裂一般。3、兩臂感覺分別提著一塊千斤巨石,將此三條要求做好,則身體其他部位自能隨同到位。4、自然呼吸36次收功。 第三動,力托天門:雙腳開立,彎曲,身向后仰,頭仰視天,雙臂上托,掌心向天,臂彎135度左右(圖3)。 要求:1、雙腳盡量彎曲、前頂,身體盡量后仰,雙掌上托,好似天上掉下一塊千斤巨閘,你要用力把它撐住,但力不能往回屈收,而要主動向上撐出。2、肋骨肌著重用力。3、收式起身時注意腰部不要扭曲受傷(南拳中的鐵板橋功夫即由此演變而來)。4、自然呼吸36次收功。 第二式:摘星換斗 雙足開立,腳跟踮起,雙膝挺直,左手握拳,別于腰后,右手成爪,伸向天空,盡量伸直,身挺拔,此為右式(圖4),左式見圖5。 要求:1、手盡量上伸,勁貫全身,五指用力保持,意想手伸向天空,將天上星辰抓下。2、別于腰后之手握拳用力保持。3、自然呼吸36次后收功。 第三式:倒拽九牛尾 右弓步,左手成爪,置于身后,右手握拳,肘彎135度左右,此為右式(圖6),左式見圖7。 / [* [7 G& H; ? # L2 H 要求:1、手指成爪要保持緊繃之力,不得放松。2、五趾抓地,雙腿保持強勁的蹬力、頂力。3、前手意想抓住九頭牛尾,牛向前奮力掙扎,你則牢牢拽住,不讓其拖動一絲一毫,肋骨肌著重用力。4、自然呼吸36次后收功。 第四式:出爪亮翅 此式對于增長前臂、手腕、指爪之力有絕對的效果,誠望朋友們能用心練習。 雙足開立,雙手掌心向下,緩緩提起至胸部(圖8),突然翻腕成爪(圖9),雙爪向前探出(圖10)。雙手翻腕,成掌心向上,同時握拳(圖11),緩緩回收于胸部兩側(圖12),然后再突然翻腕成爪(圖13),再向前探出,翻腕握拳,緩緩回收胸部兩側,再翻腕成爪,如此反復7次收功。 要求:1、自始至終勁貫全身,保持繃勁。2、雙爪探出時,雙腳要踮起,在握拳回收時再落下。爪探至極端,以繃勁保持2個呼吸再握拳,握拳時宜緩慢,雙爪探出也宜緩慢。3、握拳收回時,要想像將身前的景物拽回,然后保持勁力不散,猛翻腕成爪,開始第二次。  第五式:九鬼拔馬刀 此式練習頸部力量,其效如神。習者兩腿開立,左手握拳別于腰后,右手從腦后繞過伸手按住左耳,頭部曲屈,此為右式(圖14),左式如(圖15)。 要求:1、手與頭頸的力量要對掙,手往下按頭頸往上掙。2、力量要保持,默數36次呼吸后換式。 $ h. ^- ?! J4 o: N 第六式:三盤落地 兩腳開立,雙手提起于兩側分開,掌心向下(圖16),雙掌緩緩下按,雙膝隨同一起彎曲,兩掌一直按到膝蓋下方,雙膝蹲成矮樁(圖17),保持矮樁架約2個呼吸后,猛然翻掌,力托千斤(圖18),緩緩立起,到高馬樁架時停住(圖19),然后再翻掌下按,從頭開始。 要求:1、自始至終要一直保持用勁狀態,不得放松。2、雙手下按,雙膝彎曲成矮樁,以及雙手上托至高樁過程,一定要慢,越慢越好。3、動作連續做3遍收功,如功力增加,也可將次數做多。
第七式:恨地無環 兩腳開立,雙手自然垂于體側,向前俯身,雙手向地面抓去,意想地上有兩個鐵環,被牢牢抓住(圖20),雙手猛然上提,同時雙膝彎曲下蹲成馬樁(圖21)。 要求:1、雙手提,雙腿蹲,這兩股力要合而為一,要對掙。2、要有把整個地球提起的感覺。3、保持強勁繃力,自然呼吸36次收功。 第八式:青龍探爪 1 站成右弓步,雙手握爪,右爪收于腰側,左爪向前緩緩探出(圖22),左爪探至盡頭時,身左轉成左弓步,左爪回收,同時右爪舉起,向前探出(圖23、24),然后再轉成右弓步,探左爪,如此連續7遍收功。 要求:1、肩背用力,勁貫指梢。2、動作宜緩。3、左右各一次為一遍。 第九式:臥虎撲食 伏于地面,十指撐地,右腿伸直,腳尖著地,左腿在前彎曲,亦腳尖著地,昂首挺胸,身盡量前探,此為左式(圖25),右式見圖26。 要求:1、腿伸直前頂,力壓前腿及十指。2、自然呼吸36次收功。3、隨著功力加深,將五個手指著地逐步減少成三個手指或二個手指(圖27、28)。
第十式:打躬式 雙腳并攏,身前折,雙手抱頭,兩腿伸直(圖29)。 要求:1、背不彎,手下壓,腰背及頭頸上掙。2、自然呼吸36次收功。  第十一式:掉尾式 雙腳并攏,兩腿伸直,身前折,抬頭,雙手于體前下垂,手心朝上,十指相對,然后將腳踮起、放下,反復21次收功(圖30、31)。 要求:1、背不彎,手下墜,腰背及頭頸上掙。2、腳踮起、放下要慢,要用暗勁。
第十二式:收式 收式的養生效果極佳,不能等閑視之。雙足開立,彎膝,雙手相疊,拇指相對,置于小腹前,雙目平視(圖32)。 要求:1、五趾抓地,撐襠合胯,提肛溜臀。2、上半身及雙手完全放松,意想上半身肌肉、筋絡一點一點地往下松墜。3、腹式深呼吸(吸氣時小腹微內收,呼氣時小腹微微鼓出充實,鼻吸鼻呼,唇閉齒叩,舌抵上腭,氣息要勻、細、長)呼吸49次收功,也可延長呼吸次數。 總體要求:在練習中,如感每個動作36次太多,無法堅持,可減至24個、12個,甚至減到6個呼吸。式與式之間可以放松稍稍休息一二分鐘。要求做的動作次數如果無法達到,就以自己的體能承受力來決定,隨功力的加深,再逐步達標。如果十二式易筋功您無法一氣呵成,可以分成三組或二組在一天內完成,也就是說您可以早晨做五式,傍晚做六式,或早晨做三式,中午和傍晚各做四式,但每次做都得練習收式,收式的養生效果不可忽視,每一次練習都得認真對待,無論是早晨、中午還是傍晚,您都不可以將其省略。收式也可以做為任何一個拳種的養生調節練習。
剛開始階段,可能十分吃力,在比較疲勞的一段時間里,要注意節制房事,不要酗酒,不要過量吸煙,一切對身體有影響的習慣都要克服。
12式古傳易筋功您只需按照要求,切實的投入,一經訓練,您立即就能感覺到它對你一身功夫所能產生的巨大幫助及功效。在下期中,我會把搓把、倒墻、撐地等功力訓練法介紹給您 |
南少林狗拳
少林青龍拳
| 
少林青龍拳屬南少林拳法,既具有少林派直來直去、剛勁有力、技擊性突出的特點,又體現了南少林樁法穩固、勁法分明、手法多變的特點。要求演練者基本功扎實,勁力渾厚,雙手如綿裹鐵,雙眼如鷹犀利,雙腳起步如箭、落步如釘,身法表現為欲進則先退,欲起則先沉,欲高則先低的上下起伏、變化莫測的特點,同時也充分體現龍形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忽隱忽現、聲東擊西的特點。因式中有左右側踹腿古名“青龍擺尾”而得名青龍拳。 1. 起式(并步抱拳) 面朝前方,并步直立,兩腳尖向前,微收腹,眼平視前方,雙手貼于兩腿側(圖1)。接著兩手握拳,拳心向上,拳面向前,突然擰轉而屈肘收抱于腰間,同時左擺頭,平視左側前方(圖2)。 
【打法舉要】 并步抱拳,少林古名“雙龍出洞”,其打法主要有前后不同的使用方法。如敵在我身后用雙手抱住我,欲要使用摔法,則我可身形略轉,然后貼身用雙肘向敵前胸發力,使敵受創而松開,此為敵在身后的打法。如敵在我身前,用雙手抓握我的雙手腕(圖3),我突然雙手向內旋轉,肘螺旋力(圖4),然后雙手沖向敵胸部,也可根據敵之力的變化而左右互換攻擊對方(圖5),由于敵用力抓我雙手,突然受到此螺旋力之變化,必遭我的打擊。 
對敵之法,力點最為重要,變化之妙,全在對方力點之所在,或化或打,或化打合一,全存乎一心,而用乎一點。 2.馬步擊掌 接上式,雙拳變掌,在胸前由下向上、向后,再向前逆時針畫弧,左腳向左側邁開一步成馬步,重心下蹲時,兩掌向左側豎掌推出,左掌前,右掌后,力達掌沿,眼視左側前方(圖6)。 
【打法舉要】 敵右拳向我進攻,我順敵之勢,身形右轉成側身迎敵勢,同時右手橫接對方前臂外側,左手順勢穿入敵右臂內側(圖7);上動不停,我聽由敵力繼續深入,我右腳偷步入敵右腳跟后,同時順勢左掌接入敵右胸,同時右手也接入敵右腹側,待敵“舊力已過,新力未發”之時,正欲收回,我之力雙掌齊發,敵必被發出(圖8)。 以橫破直之法,切莫以抓拿先入手,而應先格擋,然后順其勢,以接敵腕處為最佳,一旦接入敵力點,我即可變化。此為引打之法,借敵之勢貼身,再借敵欲回之力,只加一分,敵必受創。 
3.虛步雙按掌 緊接上式,左轉身成左弓步,雙掌前按變鉤(圖9);上動不停,左腳快速后收成左虛步,重心后移,雙掌收于腰間,掌心朝上(圖10)。 【打法舉要】 此為鉤掛之法,敵用雙拳或雙掌向我胸前擊來,我縮身成虛步用雙手鉤掛對方雙手進行防守(圖11)。 所謂高捧低壓,敵擊我胸腹,我用雙手臂外側,順敵之勢,成鉤掛引入,步法由弓步變以虛步,重心后移,須先引而后發,“欲取之,必先予之”。  4.弓步雙插掌 緊接上式,左腳上半步成左弓步,雙掌用力插出,力達指尖,掌心朝上,目視前方(圖12)。 【打法舉要】 此為上式之延續,鉤掛引進對方之力,然后用雙手插擊對方(圖13);或用雙掌根發力撲擊對方前胸(圖14)。 用指之法,切記慎用,如無專習指法,與敵格斗,以掌而言,以劈掌、推掌為實用。插擊之法,主要打擊敵軟處,如喉、腋下、兩肋、腹等處。  5.丁步藏拳 緊接上式,左腳步收回貼于右腳的中部,腳尖朝下成丁步,同時兩手變拳,右手屈肘豎拳,拳心朝左側外,左手屈肘橫拳,拳心朝下,并收于右肘下,眼視左前方(圖15)。 【打法舉要】 此為避敵攻擊之法。尤其是躲避敵之高腿(如高鞭腿、高踹腿等)之攻擊,如敵是正面向我踹來,可右轉身接敵之腿(圖16)。 腿法如棍法,越是梢節,越是力猛,只要貼進根節,敵之力必無從發出。接腿之法,必做專項訓練。而其竅要,以步法為第一,身法為第二,其三才是手法。節奏非常重要,所謂“知拍任君斗”。  6.前踢雙沖拳 緊接上式,左腳上半步,腳尖外撇,右腳向前猛力蹬出,同時雙拳沖出,拳心向下,拳眼相對(圖17)。 【打法舉要】 此為三尖齊出之法。對敵時未能如前式接好敵方的腿,則我上步左轉身,以雙手屈肘接敵腿(圖18),然后右腳向對方支撐腿踹擊,使用中踹腿踹擊敵胯襠或低踹腿踹擊敵膝(圖19);如我能接住敵腿,也可順勢右腳插入敵支撐腿后(圖20),然后身體緊貼敵膝左轉,敵必被摔倒(圖21)。 
起步如箭,落步如釘(錘)。身法要左右轉換,步法要前后呼應。輕起腳,踹出似箭;重落腳,一擠必倒。眼手身步法,缺一不可。 7.馬步架打緊接上式,右腳落地后,身形左轉,雙拳收于胸前,然后再左手上架拳,右手平肩沖拳(圖22)。 【打法舉要】 敵右拳向我劈擊或擺擊,我左手架拳,右拳向敵胸肋部擊打(圖23)。 
架打為少林拳之典型打法,而馬步架打是最為常見,也是最為常用的。此圖示為闖鴻門(正門)的打法(即迎面而上的打法),還有一種走偏門(邊門)的打法,在第36式上馬步架打中有圖示說明。 8.弓步下撩拳 緊接上式,右轉身成右弓步,右拳由左畫弧向右側下撩,拳背朝外,身形略前俯,眼視右側前下方(圖24)。 【打法舉要】 如上式,如敵方格開我進攻之右拳,則我可隨勢格開敵之左拳(圖25),然后再用右拳打擊敵腹部。 順其勢,借其力;長勁迎,短勁發;有迂回,打時差。 
9.虛步架打 緊接上式,右拳上撩后雙拳架于胸前,前躍步(右腳蹬地,上左腳,落實后再上右虛步),同時右拳上架,左拳向前沖出(圖26)。 【打法舉要】 如敵退步化解我方進攻,然后用右拳劈擊我頭面部,我則右拳上架,左拳擊打敵腋下或肋部(圖27)。 敵退我進,敵進我退,黏住對方,尋找戰機。  10.馬步橫拐 緊接上式,向右轉身,右虛步后撤成馬步,雙手屈肘發力,力達肘尖,成橫拐式,眼視前方(圖28)。 【打法舉要】 接上之動,如有另一敵從我身后抱我,則我順勢用雙肘擊敵;如是從我右側向我襲來,則我順勢右轉步撤步,左手接敵,右手用肘擊打對方(圖29)。 所謂“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而用耳之法,首先以聽身后為要,要能聽到身后,這需要時時有此意。  11.馬步單沖拳 接上式,左拳變掌,收于右胸脅處,右拳螺旋用力,向前沖出,力達拳面(圖30)。 【打法舉要】 敵向我前胸擊來,我左手拍擊對方,同時用右拳直沖敵胸(圖31)。 攻防合一,拍即打也。手快打手慢,此為真理。  12.左轉雙后打 緊接上式,向左轉身,重心移至右腳,并收左腳成虛步,雙手成拳由胸前向腰胯處往后打,拳心朝后,雙手微扣腕,眼視前方(圖32)。 【打法舉要】敵由身后捆住我身,我則順勢屈肘防摔(圖33),然后根據敵與我之角度,用手后擊敵襠部(圖34、35);如敵抱我時,我也可乘敵未抱緊之機,轉身用肘擊敵(圖36)。 凡是遇捆身法,其目的是約束我雙手的活動力,或對我實施摔法,或助他人之進攻。因此我必先重心下沉,身體微轉,不待對方抱緊,即予以反擊。以肘法打擊最隱蔽,也最有力。  13.弓步雙插掌 緊接上式,左腳踏實,上右弓步,雙掌由腰間向前沖出,掌心朝上,兩掌對肩(圖37)。打法同前,略。 14.弓步雙沖拳 緊接上式,左腳上步成左弓步,雙手變拳由腰間沖出,拳心朝下,力達拳面(圖38)。 打法同前,略。少林拳中,常常有雙手齊出的練法和打法,然在實際運用中,往往不如左右互換能夠力量轉變得快。因此,雙手的打法一般在接敵之招、入敵之內再使用,所謂“勢在必行”,就是形成機會才能使用。  15.提膝架拳 緊接上式,重心后移,提左膝左腳面里扣,右拳上沖,左拳屈肘收于右胸處,眼視左側前下方(圖39)。 【打法舉要】 敵向我左腳掃來,我則左腳提膝躲避(圖40)。 避敵攻擊之法,必要有后續手段;否則,只是退讓,變化總在人后,落敵后手也。此式演練時高直美,實用時身腳微起,躲過掃腿即要變化,重心比演練拳套時略低。  16.仆步下沖拳 緊接上式,重心下沉,左腳前鏟成仆步,同時左拳由左腿側下沖,右拳收抱于腰間(圖41)。 【打法舉要】 待敵掃腿過后,我即落步,用左拳沖擊敵右肋部(圖42)。 頭打未起二打落,戰機者二。一者,在敵力未發之機,先予打擊,即頭打未起;二者,在敵力剛過之機,予以打擊,即二打落。此式為敵落之打法。  17.前掃腿 接上式,重心前移至左腿,右腿平仆向前掃出,雙手變掌護于身前,左右呼應,眼視右前方(圖43)。 【打法舉要】 若敵后撤,我則順勢前掃敵之前腳(圖44)。 你方唱罷我登場,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破敵掃腿,再用掃腿攻擊對方。同樣招式,看誰能運用得更巧妙。  18.虛步鉤手 緊接上式,重心前移成右弓步,雙掌平畫弧掃掌,快速收回成斜鉤,腳變右虛步,右掌在前,左掌在后,此式少林古名“美女照鏡”(圖45)。 【打法舉要】 如我入敵前腳之后跟,或未能掃倒敵,則我雙手前按敵(圖46,為正面圖),同時施以上下交錯之力,敵必摔倒。 虛晃之中,必有實處。殷實之地,必有軟處。所謂“陰中陽,陽中陰”是也。陰陽之變化,即是虛實之變化;虛實之變化,即是勁力之變化。  19.上步馬步拉弓 接上式,右虛步踏實,上左腳成馬步,左手沖拳,右手屈肘成拉弓式,雙拳成一整勁,由雙肩傳送,雙拳拳心均朝下,力達左拳拳面(圖47)。 【打法舉要】 如我以美女照鏡式迎敵(圖48),敵不防,則我右手直接進攻對方;如敵防我右手,則右手接敵之力,左手上步打擊對方(圖49)。  上虛下實,上實下虛。虛實之變化,全在聽對方之勁力變化。虛則實之,實則虛之。 20 .并步擊拳 接上式,重心移至右腳,左腳收回并于右腳,左腳跟稍提起,同時左手變掌,右拳砸左掌擊響,眼視左側,雙手置于右腹前(圖50)。 21 .上步摜拐 緊接上式,先邁左腳,再上右腳成馬步,右拐在右身側由后向上、向前、向下擊,要求動作連壓帶打,同時左手掌貼住右拳背助力(圖51、52;圖52為動作反面)。 【打法舉要】  如敵攻擊我,我先躲避,即第20式并步之用法,然后用左手迎接對方之來勢,右肘向對方胸前砸擊(圖53)。此式另一隱藏的打法含義是,敵用左手抓我手腕,我握敵之手,用手肘走弧形,用S力擒拿敵,此圖略。 避實擊虛,或擒或打,全在變化。 22 .弓步砸拳 緊接上式,身形右轉成右弓步,右拳翻背擊出,拳心朝上,左掌按于腹前(圖54)。要求動作一氣呵成,摜拐后再出奇兵——翻背拳。 【打法舉要】 如我用肘部擊敵,對方以左手封住我勢(圖55),則我順其勢,用翻背拳再打擊對方面部(圖56)。 用勁之法,先悟三節。根節,勁力之本;中節,勁力之變;梢節,勁力之發。所謂長蛇陣法,擊其首,則尾應;擊其尾,則首應;擊其中,則首尾相應。 
23 .左弓步推掌 接上動,身體提左膝向左轉,成斜45度角后,左腳落步成左弓步,同時左掌翻撩,右掌由脅處推掌,推按于左腿前,兩掌上下呼應,成獅子口形(圖57)。 【打法舉要】 如另一敵從身后向我偷襲,我即刻提膝左轉身,用左手接敵之進攻,用右掌擊打敵之胸肋(圖58 )。 凡遇我已與人對敵,突然身后有人來襲,必先虛打前敵,然后收步縮小防守范圍,再突然打擊或反擊身后之敵。 
24 .右弓步推掌 緊接上式,右腳斜45度角上步成右弓步,則右掌翻撩,左掌由脅處推掌,推按于右腿前,兩掌上下呼應,成獅子口形(圖59)。 【打法舉要】 接上動,如敵退步,或從左側向我打來,則我右架掌,左掌向敵胸前擊打(圖60)。 若一擊不中,再擊。平淡之處見真功,用連環手打敵措手不及。 
25 .馬步架打 上左腳成馬步,左手平肩直沖拳,右拳上架或成屈肘橫拳于胸前(圖61) ,目視左前方。 【打法舉要】 敵向我攻來,我右手架開,左手擊敵(圖62)。 
26 .弓步沖拳 緊接上式,左轉身變左弓步,同時右拳由腰間沖出,左拳收抱于腰間,目視前方(圖63)。要求演練24、25兩動作時,連貫一致,如弓滿月,如箭離弦。 【打法舉要】 接上式,架打后,再出右沖拳擊打對方(圖64、65;圖65為打法正面照)。25、26式,此為連擊之法。 左右開弓,連環打擊。不怕不中招,招中還有招。 
27 .右喜鵲過枝 接上式,先上右腳,然后左腳向右后插步,雙拳畫弧,擺動一圈后向右側下方沖出,右拳在前,左拳在后,拳心均斜朝下,演示時左身側面對前方,雙腿交叉成歇步(圖66、67;圖67 為正面照)。 
【打法舉要】 此式少林古名“喜鵲過枝”,在此為攻擊敵方下三路的打法,包含有摔法和拳擊法兩種不同的打法。具體為敵向我攻口來,我右側身近敵之身,左手格敵之前手后抓握敵手,右手穿入敵之襠下(圖68);接著雙手成絞勁,即可絞翻敵方(圖69;為正面照);此式也可以穿入后直接擊打敵襠部(圖70)。 利用步法,方能勝人。摔為警示,點到為止,落地飛輸;擊襠則為傷人,非情急救人不可用。 
28 .左喜鵲過枝 動作同26式,唯方向相反。接上式,左腳向左側邁出,右腳向左腿后插步,雙拳畫弧,擺動一圈后向左側下方沖出,左拳在前,右拳在后(圖71)。打法舉要同前式。 29 .馬步按拳 緊接上式,右腳步后撤成馬步,兩拳按于兩大腿上,拳心朝上,背向前方(圖72、73;圖73為正面照)。 
30 .右弓步勾拳 接上式,右腳斜45度角上步成右弓步,左拳勾擊右側,右拳屈肘立于耳側,目視右前下方(圖74)。 【打法舉要】 此為右手接敵之招,用左勾拳攻敵胸腹部之法(圖75 )。 
31 .左弓步勾拳 同29式,唯動作相反,左腳斜45度角上步成左弓步,右拳勾擊左側,左拳屈肘立于耳側,目視左前下方(圖76、77;圖77為正面演示照)。 【打法舉要】 與上式相同,用勾拳攻敵胸腹部之法(圖78)。 無論何種架打,架之手均為外旋,化開敵勁;打之手外旋則為勾拳之勁,內旋則為直拳栽拳之勁,如中節肘關節受阻,再用翻背拳或翻背掌打出,此為外旋之變勁。 
32 .并步架掌 接上式,右腳靠攏左腳成丁步,兩手變掌上架,眼視右側,身形略沉(圖79、80;圖80為正面照)。 【打法舉要】 此為接敵腿進攻之手法(圖81),接腿后,可外撇敵腳掌而致敵摔倒。 架掌為套路演練姿勢之需要,實際運用時,接敵之腿,均為合抱之勢,以應敵之變化。 
33 .右側踹腿 接上式,雙手分掌向身體兩側撐開,右腳向右側踹去,力達腳跟,略高于胯(圖82、83;圖82為動作側面)。 
【打法舉要】 此式如與上式相連,則為接敵之腿后,踹擊敵方支撐腿之根部(圖84);或者是與敵對戰時,借機直踹敵身(圖85)。也可用腳后跟擺擊對方(圖86)。 
34 .左側踹腿 緊接上式,右腿收回落地后,左轉身左丁步架掌后分掌踹左腿(圖87、88;圖88為正面照)。演練時,腿法均為平胯或高于胯的腿法,可高低變化。 
【打法舉要】 同前一式。尊師傳授33、34兩式時,就有關的打法,作了非常詳細的解說。一是腿之高低,側踹腿之運用,實用有上中下三路打法。高可打頭,中可擊胸,下可踹膝。平日練習,三種腿法均需單獨習練,并可隨意高低變化。另外,還要練習以左右腳后跟擊打對方的腿法,少林古稱“青龍擺尾”,又名“倒踢昆侖”,因腳后跟有昆侖穴而得名。此外,提膝側面迎敵,也是護襠以及接擊敵彈腿、鞭腿等腿法,并給予反擊的最佳腿法防守反擊技術。 35 .馬步擊拳 緊接上式,左腳步收于左側成馬步,右掌變拳砸左掌心置于身前(圖89、90;圖90為正面照)。 
36 .上馬步架打 緊接上式,上右腳,左轉身成馬步,右拳從身側沖出,左掌架于頭上方(圖91),目視右前方。 【打法舉要】 此為左轉身架打之法(圖92)。 
37 .丁步單沖拳 接上式,左腳收回,靠攏右腳成左丁步,右拳由胸前沖出,左掌護于右胸前,目視前方(圖93)。 【打法舉要】 此為接敵右拳攻擊之招,拍擊向下,同時右手向敵頭面部擊打(圖94)。 
38 .收式(行拳禮) 左手大拇指放于右拳拳輪上,向右側畫弧,左掌蓋住右拳,雙手屈肘成拳禮(圖95)。 行拳禮后收式,并步直立,兩腳尖朝前,目視前方,雙手自然貼于兩腿側,神形放松(圖96)。 
全拳結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