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于趙亮大夫好大夫在線個人網站 挖耳屎真是生活中雞毛蒜皮的一件小事,可往往小事就最容易被人拿來議論: 我的耳朵眼里好像有好多耳屎,會不會影響聽力啊? 嗨,拿個耳朵勺、棉花棒掏一掏就好了嘛! 掏壞了怎么辦,上次我就趕忙掛了個急診,讓大夫給處理,這個事情可馬虎不得。 就這點事還上醫院干啥,鄰居老王說了,滴兩滴香油就好啦! 看見了吧,就耳屎這點事,眾說紛紜,啥辦法都有,這里耳科趙大夫就和您嘮嘮這個事兒,有了耳屎該咋辦? 1耳屎不神秘,就是一種分泌物耳朵在人民群眾眼里是很神秘的,發明耳內鏡之前沒人看得到,有了鏡子,除了外面的耳廓大家都能看到,耳朵眼里面什么樣也沒幾個人知道。自古就有很多謠傳,耳朵不能進水啊,進水要發炎啦;耳屎不能吃啊,吃了變啞巴啦。看看下面的圖,耳朵好像很復雜,其實來說,真正與我們日常生活有關的就只有耳廓,外耳道和鼓膜。 從耳朵眼進去有個不太直的隧道,隧道盡頭是被鼓膜封閉的。耳朵眼和鼓膜間就是外耳道,外耳道這根管子的內壁是皮膚,和咱們身體其它位置的皮膚差不多,但是這里的皮膚有一種特殊的腺體,叫耵聹腺,與身體其它部位的皮脂腺類似,可以分泌一種油脂樣的物質,學名耵聹,也就是老百姓說的耳屎(聽著有點惡心,所以專科醫生一般都這不這么叫它)。 2耳屎吃了不會變啞巴,還挺有營養雖然耵聹有個很惡心的俗名,但是它對我們是有益處的,沒錯,你沒看錯,是!有!用!的! 耳屎含有油、硬脂、脂肪酸、蛋白質和黃色素,還有少量水份以及鉀、鈉等元素(好像還蠻有營養,當然吃了也不會變啞巴)。耵聹剛分泌出來的時候,因為有一定的油脂和水分,可以滋潤皮膚,讓耳道保持一定的濕度,已有科學家研究發現,新鮮的耵聹有弱弱的抗菌作用(這科學家也真夠閑的)。
注意,前面說的都是新鮮的耵聹,這新鮮耵聹在耳道里時間一久,水分揮發干燥后就干了。隨著我們人體的運動,或者洗澡、游泳時耳道進點水等等,一部分耵聹就掉出來了(干燥后的耵聹比較符合它的俗名-耳屎),而新鮮的耵聹會源源不斷地補充上去。 人的耵聹腺各有不同,有些人的耵聹油脂多,有的人少,有些人耵聹分泌旺盛,有些比較干巴。如果不是耵聹分泌特別旺盛的人,不需要特意去清理它,你如果沒有鼓膜穿孔的話,洗澡時候用水沖沖就可以了。是的,你還是沒有看錯,洗!澡!用!水沖!沖! 3耳屎萬一真堵滿了,咋辦?新鮮的耵聹干燥后如不能及時排出去,日積月累就會在耳道里堆積起來,甚至會完全阻塞了耳道。如果是成年人或是有極強意志品質的孩子,so easy,耳科醫生有各種神奇的小工具可以把它搞出來,怕疼的要費點功夫,不怕疼的,duang,就好了。也就是說,對耳科醫生來說,真的是很簡單的事情。 而如果是小朋友,要不要掏就要看情況了。如果孩子年紀小,沒辦法配合醫生操作,那么在他沒有什么不舒服的表現時,我不建議去掏(說白了就是別動它)。 耳屎多一些,對孩子造成的影響并不大,類似于塞了個棉球在耳朵里,聽聲音會有點遠,僅此而已。把孩子按住強行去掏,很容易損傷耳道甚至是鼓膜,帶來的麻煩更大。 但如果出現下列情況,醫生要把孩子的耳屎取出來: 1.有些孩子耳屎過多,結成硬塊了,當他游泳或洗澡進水后耳屎膨脹,會造成耳朵疼痛; 2.家長非得去掏,結果損傷了外耳道,導致外耳道炎,醫生不把耳屎清理出來,外耳道炎是無法好轉的; 3.孩子在感冒時期突然說耳朵疼,多數情況下是中耳炎,但是耳屎將耳道完全封死,無法看到鼓膜,這時候就要把耳屎取出來。 對于不能配合的孩子,肯定不能讓大人按住他暴力完成,這樣對耳朵容易造成第二次傷害,最好是能在鎮靜和麻醉藥物下來操作。孩子的心靈和肉體都那么嬌嫩,有無痛的方法,為什么要孩子受罪呢? 簡單說就是: 成人的耳朵不必掏,小孩的耳朵你別掏,你掏來掏去也掏不明白,不知它為何能出來,也不知掏得不好有什么危害。 專家名片 趙亮,北京電力醫院耳鼻咽喉科。擅長治療各種周圍性面癱,外耳及中耳炎癥性疾病,鼻息肉鼻竇炎,聲帶息肉,鼾癥。 網上發表文章:40篇 網上幫助患者:1502位 獲得患者投票:20票 獲得患者感謝信:4封 可網上、電話咨詢 以上數據來自好大夫在線,截至2015年11月30日 歡迎轉發,如需轉載,請聯系! 更多大專家的小建議,靠譜、實用! 關注「好大夫在線」微信公眾號:haodf_wx 點擊閱讀原文,下載好大夫在線客戶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