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銀行發行的“益壽臨廣流通輔幣”,被廣大群眾稱呼為“咱們的票子”,對鞏固抗日根據地,從經濟上戰勝敵人,以及保障人民群眾的利益,起了積極的作用。
隱在地道里的印鈔廠2015-12-02 作者: 陳巨慧 來源: 大眾日報
![]()
■ 大刀進行曲·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
□ 本報通訊員 張迪 曹元良 本報記者 陳巨慧 抗戰時期,為鞏固山東抗日根據地的經濟基礎,中國共產黨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紅色金融機構。作為中國人民銀行三大前身之一的北海銀行,就是在當時的戰亂年代中慢慢成長起來的。日前,在淄博臨淄區皇城鎮許家村,一處迄今為止最完整的北海銀行地下印鈔廠舊址重新走進人們的視線。 走進皇城鎮許家村,在一條不起眼的胡同中,有一座破舊的農家小院,北海銀行地下印刷廠的入口就隱藏在這里。 記者通過僅容一人通過的地下甬道,走進北海銀行地下印刷廠十幾平米的工作休息區,在昏暗的燈光輝映下,70多年前,革命者生死交加的工作景象恍如眼前。 95歲的尚孝和老人談起在北海銀行的生活和工作經歷,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當年,我就是在10米深的地下保護北海銀行的人員和機器的安全……”老人的講述把記者帶進了當年同仇敵愾的戰爭歲月。 根據地搞起紅色金融 時光回轉,抗日戰爭爆發后,共產黨人在膠濟鐵路以北、小清河兩岸地區紛紛發動起義,渤海抗日根據地政權的主要領導人之一,打響清河平原抗日戰爭第一槍的李人鳳,領導的臨淄縣“青年學生抗日志愿軍訓練團”被改編為八路軍山東抗日游擊第三支隊十團,李人鳳任團長,在清河地區東部堅持游擊戰爭,開辟抗日根據地。當時的清河平原所轄范圍,東接膠東,南聯魯中,西、北與冀魯相鄰,小清河貫穿其中,包括現在的淄博、濱州、東營、濰坊等地。 李人鳳,非常重視根據地的經濟工作,1938年領導十團籌建印鈔廠,籌集軍費,活躍農村商品交換。當時,李人鳳指派部下寇鑒堂以益都、壽光、臨淄、廣饒四邊區抗日民主根據地之名,通過愛國人士傅子方同益都益濟印刷局經理韓慶榮、汲永順協商,確定印刷壹角票和貳角票,就把印刷的任務交給了技術工人王伯和,由王伯和用當地小票和冥幣等拼版印刷。 此時在城里給八路印刷票子,是名副其實的“地下印鈔廠”,很危險。印了很短時間,汲永順有些害怕想退縮,于是在1939年1月間,由傅子方到益濟印刷局同王伯和商定,尋找時機把印刷機運到根據地去。 1939年2月的一個夜晚,印鈔廠拆卸一部印刷機帶上些材料,從城里直接運到廣饒縣的鄉下李瞿村,繼續印制原版壹角票和貳角票,并又開始新印制伍分票和伍角票兩種。 當時,既無政府又無銀行,印出票子后,為了取得社會承認,商定交由當地有名望的商號,加蓋印章后發行,以保證兌換,保持信用。擔保商號有白兔丘的信昌公司、石佛堂的益興永等。開始在益壽臨廣四縣邊區流通,不久則流通到桓臺、長山和鄒平等縣,成為北海銀行清河分行成立之前該地區抗日根據地的通用貨幣。 陳年地道改建地下印鈔廠 1939年下半年,清河地區東部各縣包括益壽臨廣四縣邊區聯防抗日民主政府(簡稱四邊政府)先后成立。1940年5月,清河行政專員公署成立,轄十一個縣政權,李人鳳任專員。 清河地委根據當時的形勢和上級指示,經與山東北海銀行接洽,于1940年6月1日在壽光縣抗日根據地成立了北海銀行清河分行。行長由清河專員公署財政處王澤民兼任。建立北海銀行清河分行印刷廠的工作,由清河專員公署財政處審計員商質卿具體負責,將老十團的工人和機器全部接收。 因時逢國民黨頑固派在全國發動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加上日偽合流,相互勾結,大肆“掃蕩”,蠶食和封鎖抗日根據地,經過考察,清河地委決定將印刷所設在臨淄縣第二區雪宮鄉許家莊。 之所以選擇這里,一是因為臨淄的環境較好,日軍雖設有呈羔、岳家、桐林、店子、石槽等據點,但駐有日偽軍不多,抗日根據地已連成一片;二是因為七七事變后,臨淄廣大人民群眾響應黨的號召,許家村參加八路軍和抗日工作的同志比較多,抗日救國會、自衛團、兒童團等群眾組織都相繼建立起來,抗日家屬積極擁護抗戰,特別是自1939年建立起黨支部后,支部領導班子比較健全,工作開展得較好。至1940年底,黨員逐步發展到34人(其中女黨員7人),群眾覺悟高,有可靠的組織保證;三是因為該村地處淄河東岸,淄河繞村半周,形成天然的護村河,其位置險要而且偏僻,便于與敵人周旋,極利于掩護、保衛;四是因為該村地形特殊,雖靠近水道、河床,但水位底下有約15米左右的黃土層,土質緊密,結構堅實,不易坍塌。 臨淄區委辦公室黨史科科長劉晨芳介紹,在太平天國期間,為了躲避戰亂,這里曾有一富戶在地下十多米深處,挖了一條高1.5米、寬2米、長達1500米的地道。1939年初冬,四邊縣辦事處的一名干部被日軍圍在村里,村自衛團長李少先將其藏于地道而脫險。而這地道,正是建設地下印刷廠的理想之地。 自拆家宅修廠房 1940年7月,商質卿來到四邊縣委,四邊縣委辦事處委派寇蘭生協助,與許家村黨支部周密研究后,決定由共產黨員、行政村長許茂智同志,發動群眾團體和愛國群眾,利用舊地道為清河分行建一處地下紙幣印刷廠,并對群眾進行保密教育。首先,組織一部分青壯年專門打井挖洞;其次,把全村泥瓦匠組織起來,負責地下室墻壁和拱頂的砌造工作;第三,把兒童團和自衛團組織起來,負責站崗放哨,值班巡邏,以防敵人進行破壞;第四,召開村民大會,對群眾進行保密教育,任何人不準泄露消息。 在施工期間,因材料不足,共產黨員、自衛團長許紹先將自家的房子扒掉,送來磚瓦木料,四邊縣政府從敵占區搞來了水泥等材料。當時青壯年男女勞力60多人,參與了施工,連站崗放哨的人員共約百人。從扒樓運磚到利用地洞挖土擴室,一直到和泥砌墻、發拱,及整修原來通往水井的幾條洞道,整個工程投工3000余個,全部義務勞動,由于施工人員積極性高,晝夜趕工,至十月下旬就基本竣工了。 臨淄區皇城鎮許家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許培學介紹,地下印刷廠的主體工程——印刷車間,位于村地下10米處,長7米,寬4米,高3米,頂呈拱形,四周墻壁全是磚、石灰砌成,用水泥填縫,拱頂用水泥密封。兩山墻都有通門,以便通行。在西北邊又挖了一個長6米、寬3米、高2.5米左右的上室與印刷車間相通,作為裁紙貯存室。 地下印刷廠兩個出入洞口,一個設在印刷車間東南方向40多米遠的許紹先家舊樓內的西墻下,拉開假壁墻,打開方形石板便可進出;另一個洞口設在貯存室西北方向15米遠的許同芳家空閑院破屋內。其院內雜草叢生,樹木參天,屋內放一空棺,把空棺的活動底板打開,即可出入,兩個洞口相距60米左右。 地下印刷廠另設兩個通氣孔,分別從舊地道的壁墻上通向野外的兩口水井內,在危急時刻也可以從此出入。 今年87歲高齡的村民許龍章告訴記者,北海銀行地下印鈔廠布局雖說隱蔽,但在日常的印刷過程中,銀行的工作人員還是免不了與地面的敵偽士兵斗智斗勇。許同芳家的空閑院子里有一個空屋,里面擱著一口做好的棺材,一旦有什么情況,就用棺材把洞口蓋起來。 隱秘印刷靈活發行 基建工程結束后,十團的工人和機器被全部接收過來。機器安裝好后,人員增加到11人,分成兩班,晝夜用兩盞汽燈照明,輪流作業,整個工序包括裁紙、刻字、印刷、包封等工作。所有器材、紙張、油墨等,都是我黨地下工作者從周村等敵占區采購來的。 印刷的鈔票稱為“益壽臨廣流通輔幣”,用64開道林紙雙面印刷,票面有伍角、貳角、壹角、伍分4種,共印刷和發行50萬元,基本上用于黨政軍經費的支付。在印刷流通輔幣的同時,根據北海分行的指示,也積極籌備印刷1元面額的本位幣,共印刷票額1000萬元左右。 為了印制1元的鈔票,商質卿與商人宋林祥交涉,花了500元錢,到濟南“書公制版社”制作了10副票版。印刷材料從濟南搞到后,因數量多、體積大、容易暴露,只好打成小包,托人從濟南運出,然后輾轉長山、高苑、博興、廣饒等抗日根據地,躲過敵人的封鎖線和盤查哨,繞道數百里,最后運到臨淄許家村。這些工作都是夜間進行的,由各村的農會、民兵站崗護送,由于隱蔽工作做得好,未被敵人發覺。 隨著戰爭形勢不斷惡化,駐守在許家村周圍石槽、西古城、白兔丘等村鎮的敵保安團經常四處活動,使印刷出的鈔票外運工作受到嚴重威脅。為了保證鈔票運送安全,北海分行每次都事先提前派出得力民兵,沿計劃好的運輸路線探查,然后將鈔票偽裝成日用商品運送。 運送方式也隨著形勢的變化而靈活變更。有時為防止被人發覺,采取出假殯的方法,將鈔票放到空棺內,抬出村外,埋在偏僻的墓地里,然后由八路軍辦事處派人在夜間將鈔票取走。在群眾的積極掩護下,運鈔工作從未發生過意外。 “益壽臨廣流通輔幣”發行后,因有政府保障,準備金充足,保證兌換,幣值穩定,信用可靠,流通區域不斷擴大。當時的清河地區東至廣饒、壽光,西至桓臺、鄒平、長山,南至臨淄、益都,北至高苑、博興、蒲臺、利津等縣的市場上,“益壽臨廣流通輔幣”的流通量占絕對優勢,被廣大群眾稱呼為“咱們的票子”。“益壽臨廣流通輔幣”的發行,對鞏固抗日根據地,從經濟上戰勝敵人,以及保障人民群眾的利益,起了積極的作用。 秘密遷址三行合并 印刷廠建成后,敵人有所察覺,知道地下印鈔所設在許家村,去“掃蕩”時,無論怎樣翻找,總是一無所獲,大人小孩都守口如瓶。 1941年2月,臨淄縣獨立營營長王硯田叛變投敵,又加日偽推行“強化治安”運動。臨淄的形勢急劇惡化,敵人抓走共產黨員、村職工救國會會長許占元同志,對其嚴刑拷問,但他嚴守黨的秘密,始終沒有吐露半點情況。因受刑過重,許占元最終光榮犧牲。 在這種形勢下,為確保印刷廠的安全,1941年4月1日,清河區行政公署命令清河分行將印刷廠的機器、材料和印好的鈔票,迅速轉移撤走。印刷廠全體工作人員于當晚12點前將全部器材和印好的鈔票搬出許家村,天明之前過了20里之外的陽河,3天后在博興縣牛家寨落腳,11月轉移到廣北縣王家崗村,與清河行署鉛印廠合并。 劉晨芳介紹,北海銀行所發行的紙幣在抗日戰爭時期是山東革命根據地的主幣,在解放戰爭時期成為山東解放區乃至華北、華中解放區的本位幣。 1944年8月,北海銀河開始發行山東版北海銀行幣,流通范圍由魯中區擴及魯南區。隨著抗日根據地的全面建立,1945年8月起,北海銀行幣開始在山東部分區域等價流通。 1948年12月1日,華北銀行、北海銀行、西北農民銀行合并,在石家莊成立了中國人民銀行。1949年11月1日,北海銀行改稱中國人民銀行山東分行。 70余年過去了,北海銀行地下印刷廠重現游客面前,尚孝和滿含熱淚,他說:“雖然我的地下工作經歷只有兩年多,但那段紅色歲月在我腦海里永不磨滅。” 走到北海銀行舊址旁,破舊的老屋,仿佛訴說著當年革命的滄桑;一抔黃土,沉淀著革命者的拼搏與頑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