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古代詩歌鑒賞綜合練習

     采菊東籬630 2015-12-05

    古代詩歌鑒賞綜合練習

     

    1.(2014·新課標Ⅰ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阮 郎 歸

    無名氏

    春風吹雨繞殘枝,落花無可飛。小池寒淥欲生漪,雨晴還日西。  簾半卷,燕雙歸。諱愁無奈眉。翻身整頓著殘棋,沉吟應劫遲。

    【注】①作者一作秦觀。②諱愁:隱瞞內心的痛苦。③劫:圍棋術語。

    (1)詞上半闋的景物描寫對全詞的感情抒發起了什么作用?請結合內容分析。

     (2)末尾兩句表現了詞中人物什么樣的情緒?是如何表現的?請簡要闡述。

    答案:(1)奠定了詞的感情基調。春風吹雨,殘紅滿地,詞一開始就給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來寫風雨雖停,紅日卻已西沉,凄涼的氛圍非但沒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層暗淡的暮色。

    (2)末尾兩句表現了詞中人物思緒紛亂、無法排遣的愁情。是通過人物自身的動作來表現的。回身整理殘棋并想續下,借以轉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猶豫不決,落子遲緩。

     

    2.(2014·新課標Ⅱ卷)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含山店夢覺作

    (唐)韋莊

    曾為流離慣別家,等閑揮袂客天涯。

    燈前一覺江南夢,惆悵起來山月斜。

    宿 漁 家

    (宋)郭震

    幾代生涯傍海涯,兩三間屋蓋蘆花。

    燈前笑說歸來夜,明月隨船送到家。

    【注】①韋莊(約836~910):字端己,長安杜陵人(今陜西西安東南)人。曾流離吳越等地。②郭震:字希聲,成都人。生卒年生平不詳。

    (1)韋莊在詩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現感情的?請簡要分析。

     (2)兩首詩都寫到“燈前”,這兩處“燈前”各自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

    答案:(1)詩人是用襯托的方法來表現感情的。詩人雖然到處漂泊,但好像對此并不在意,認為這是“等閑”之事;而客中一覺夢醒,思家鄉、念親人的惆悵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2)韋詩中,“燈前”表現了詩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失神、悵惘之情;郭詩中,“燈前”表現了詩人住宿在漁家所感到的溫暖、愉悅之情。

     

    3.(2014·浙江卷)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溪行逢雨與柳中庸

    (唐)李端

    日落眾山昏,蕭蕭暮雨繁。

    那堪兩處宿,共聽一聲猿!

    三 峽 吟

    (宋)徐照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楓林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①上有青楓林:《楚辭·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兮傷春心”句。

    (1)這兩首詩都以______來寫愁。

    (2)簡要分析這兩首詩抒情手法的差異。

    答案:(1)猿聲

    (2)①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點明了愁;第二首景不顯愁,借典故寫愁。②第一首以“那堪”唱嘆抒情詩;第二首以理寫愁,辨析猿聲“不自然”,愁在人心。

     

    4.(2014·重慶卷)閱讀下面這首散曲,然后回答問題。

    【商調】黃鶯兒·贈燕

    (清)張潮

    花落意難堪,向泥中,著意銜,攜歸畫棟修花口。珠簾半緘,烏衣半摻,最難消王謝堂前憾。語呢喃,千般訴說,只有老僧諳。

    【注】①花口:指初開的花。因花開時如口張狀,故稱。

    (1)作者描寫燕子,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

     (2)散曲中的燕子為何不銜泥而銜花?作者這樣寫抒發了怎樣的感情?

    答案:(1)擬人,用典,虛實結合。“攜歸畫棟修花口”“千般訴說”等是擬人。“王謝堂前”,即王導和謝安,“烏衣巷”,原是三國東吳禁軍的駐地,后東晉王謝再此居住,繁華一時,終歸衰落,與“花落”“銜花”等實寫對照,既是用典又是虛寫。

    (2)憐惜花朵零落,銜花去修補彩繪的房梁上斑剝的花朵。抒發了惜花傷春、痛惜衰敗的感情。

     

    5.(2014·安徽卷)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

    阮郎歸·西湖春暮

    (南宋)馬子嚴

    清明寒食不多時,香紅漸漸稀。番騰妝束鬧蘇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寸不移。三三兩兩叫船兒,人歸春也歸。

    【注】①番騰:同“翻騰”。②凌波: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賦》:“凌波微步,羅襪生塵。”

    (1)這首詞通過人物動作神態表現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

     (2)這首詞描寫了暮春之景,請從點面結合的角度作簡要賞析。

    答案:(1)(示例)“番騰妝束鬧蘇堤”,人們在蘇堤上裝束鮮艷,翻騰熱鬧,想要留住春天,表達了留春之意;“凌波寸不移”寫觀景的女子看到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無法移步,表達了傷春之情;“三三兩兩叫船兒”,寫雨后春去,人們也紛紛叫船歸家,表現了對春歸的黯然心傷和無可奈何。

    (2)“清明寒食不多時,香紅漸漸稀”寫清明寒食時的鮮花凋謝的暮春總體景色,人們鬧蘇堤總寫游蘇堤的人,是“面”;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這些都是暮春中的一個個細節場面,是點。女子駐足不行,人們陸續叫船回家,也是點。點面結合,描寫了蘇堤的春暮之景。

     

    6.(2014·北京卷)閱讀下面詩歌,然后回答問題。

    奉陪鄭駙馬韋曲

    杜 甫

    韋曲花無賴,家家惱煞人。

    綠樽須盡日,白發好禁春。

    石角鉤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時占叢竹,頭戴小烏巾。

    【注】①韋曲:唐代長安游覽勝地。杜甫作此詩時,求仕于長安而未果。②禁:消受。

    (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C)

    A.詩的首句和辛棄疾的“最喜小兒無賴”,兩處“無賴”都傳達了作者的喜愛之情。

    B.三、四句意謂韋曲的滿眼春色,讓自感老去的詩人也覺得應借酒釋懷,消受春光。

    C.五、六句通過“石角鉤衣”“藤梢刺眼”的細致描寫,狀寫韋曲春去夏來的美景。

    D.此詩運用了“反言”,如“惱煞人”,實際是愛煞人,正話反說,有相反相成之趣。

    解析:C項,本詩所寫明顯是春日景色,并非夏日。

    (2)詩家常借“韋曲”寓興亡之感。下列詩句寓有興亡之感的兩項是(BE)

    A.杜甫詩中韋曲花,至今無賴尚家家。(唐·羅隱《寄南城韋逸人》)

    B.當年燕子知何址,但苔深韋曲,草暗斜川。(宋·張炎《高陽臺》)

    C.莫夸韋曲花無賴,獨擅終南雨后青。(元·虞集《題南野亭》)

    D.花氣上林春浩渺,酒香韋曲晚氤氳。(明·胡應麟《寄朱可大進士》)

    E.韋曲杜陵文物盡,眼中多少可兒墳。(明·王象巽《游曲江》)

    解析:興亡盛衰之感往往是通過描繪眼前的物是人非而起,B項的“當年燕子知何處”和E項的“韋曲杜陵文物盡”均是在感慨當初繁華如今已經不再,因此答案容易獲得,余下三句均為襲用杜甫原句進行單純的景物描寫。

    (3)前人引《南史》注詩中“小烏巾”:“劉巖隱逸不仕,常著緇衣小烏巾。”結合這一注解,談談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要點一:借向往隱居生活,表達對韋曲春景的喜愛(或:因韋曲春色美景而生隱居山林之情)。

    要點二:隱含求仕未果的復雜心情。

     

    7.(2014·福建卷)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后回答問題。

    【雙調】蟾宮曲·自樂

    (元)孫周卿

    草團標正對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山蔥山韭,山果山花。山溜響冰敲月牙,掃山云驚散林鴉。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

    (選自《太平樂府》)

    【注】①草團標:茅屋。②山溜響:山間泉流叮咚作響。溜,小股水流。

    (1)本曲每句都有“山”字,在內容表達上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

     (2)“掃山云驚散林鴉”與“月出驚山鳥”(王維《鳥鳴澗》)兩句中“驚”的起因各是什么?有什么相同的表達效果?請簡要分析。

    答案:(1)強調了“山”在作者生活中無處不在;突出了作者的生活充滿自然情趣;作者山居生活的自樂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現。

    (2)孫曲中“驚”的起因是云朵掠過山林(或:掃地發出聲響);王詩中“驚”的起因是月亮升起,月光照射過來。

    反襯出山間的幽靜。

     

    8.(2014·湖南卷)閱讀下面的古詩,然后回答問題。

    桃  夭

    《詩經》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注】①歸:出嫁。②蕡(fén):草木果實繁盛碩大的樣子。③蓁蓁(zhēn):草木茂盛的樣子。

    (1)本詩在章法結構上采用了________的形式。

    (2)請從比興手法運用的角度賞析全詩。

    答案:(1)重章疊句

    (2)以“桃之夭夭”起興,通過鋪墊和渲染,熱烈真摯地表達了對新娘的贊美和祝福,以桃設比,通過對桃花、桃實、桃葉的描寫,在贊美新娘美麗賢淑的同時,從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家族興旺;聯想巧妙,形象鮮明,意趣盎然。

     

    9.(2014·江蘇卷)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休暇日訪王侍御不遇

    韋應物

    九日驅馳一日閑,尋君不遇又空還。

    怪來詩思清人骨,門對寒流雪滿山。

    訪隱者不遇成二絕(其二)

    李商隱

    城郭休過識者稀,哀猿啼處有柴扉。

    滄江白石漁樵路,日暮歸來雨滿衣。

    (1)請簡要分析第一首詩中作者情緒的變化過程。

     (2)第二首詩中從哪些地方可看出“隱者”的身份?請簡要概括。

     (3)請分別賞析兩首詩結句的表達效果。

    答案:(1)乘興而往——悵惘不遇——欣賞嘆慕。

    (2)城里少有人知;家住深山;與漁樵為伍;居室簡陋。

    (3)第一首詩的結句,友人的家門前寒風陣陣,正對家門的山滿覆白雪,從觸覺、視覺的角度寫出了友人住處清冷的環境,一是揭示前句友人詩風的成因,二是象征友人清廉高潔的品性;第二首詩的結句,傍晚回來,山雨打濕了所有的衣衫,想象(或虛寫)友人整天與山為伍、與自然相融的隱逸情趣,表達作者對友人隱逸生活的羨慕之情。

     

    10.(2014·江西卷)閱讀下面一首宋詩,按要求回答問題。

    被酒獨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覺四黎之舍三首(其二)

    蘇 軾

    總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蔥葉送迎翁

    莫作天涯萬里意,溪邊自有舞雩風。

    【注】①被酒:剛喝過酒,帶著醉意。四黎:子云、威、徽、先覺四人都是海南黎族人,姓黎,故稱“四黎”。②翁:蘇軾自稱。

    (1)指出“溪邊自有舞雩風”一句所用典故的出處。

     (2)請結合作者的思想和本詩內容,分析這首詩表現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度。

    答案:(1)《論語》。

    (2)詩人被流放到萬里之遙的天涯(海南),處境艱難,但由于受到佛道思想的影響和黎民百姓的熱情歡迎,因此表現出曾點曾經有的那種逍遙自在、隨遇而安的人生態度。或詩人被流放到萬里之遙的天涯(海南),處境艱難,但由于受到佛道思想的影響和黎民百姓的熱情歡迎,因此仍然向往曾點描述的禮樂之治,表現出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11.(2014·湖北卷)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早  發

    羅 鄴

    一點燈殘魯酒醒,已攜孤劍事離程。

    愁看飛雪聞雞唱,獨向長空背雁行。

    白草近關微有路,濁河連底凍無聲。

    此中來往本迢遞,況是驅羸客塞城。

    (1)這首詩是如何表現“早發”之“早”的?請作簡要分析。

     (2)請賞析“獨向長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達效果。

    答案:(1)首聯“燈殘”表明天尚未明,但詩人已經攜劍登程;頷聯“雞唱”表明天剛黎明時分,“獨”表明由于時間尚早,路上還沒有行人;頸聯“白草”“微有路”寫出晨霜猶在,草呈白色,光線尚暗,道路還看不分明;時間較早,氣溫低,“濁河”也因天寒而“凍無聲”。

    (2)詩人獨自一人朝著與返鄉的大雁相反的方向前行,用返鄉的雁反襯出客居邊塞的詩人孤獨寂寞的漂泊之感和濃重的思鄉之情。

     

    12.(2014·遼寧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問題。

    點絳唇·訪牟存叟南漪釣隱

    周 晉

    午夢初回,卷簾盡放春愁去。盡長無侶。自對黃鸝語。  絮影香,春在無人處。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硯梨花雨。

    (1)“卷簾盡放春愁去”一句,在表達技巧上有何妙處?請結合詞句賞析。

     (2)此詞寫春,有人讀出了愁,有人讀出了喜,請結合全詞談談你的理解。

    _

    答案:(1)此句采用了比擬的手法,化無形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變得形象、生動。

    (2)(示例一)此詞主要表達了春色惱人的孤獨惆悵之感。上片抒發了卷簾放愁愁仍在的無奈、缺少詩朋酒侶而自對鳥語的寂寞之情。下片抒發了春光無人欣賞的惋惜、吟詩而未成的遺憾、梨花飄落的悵惘之情。

    (示例二)此詞主要表達了春景無限的欣悅自得之情。上片抒發了卷簾放去春愁的暢快、雖無友人卻獨對鳥語的悠然之情,下片抒發了飄飄絮影脈脈香春在無人處的驚喜、梨花飄落如雨詩意盎然的沉醉之情。

    (示例三)此詞既有孤獨惆悵的春愁,有又春景無限的歡欣自得。例如上片有午夢初回濃濃的春愁,也有自對鳥語趣味橫生的悠然;例如下片有春在無人處的驚喜,也有梨花飄落如雨的悵惘。

     

    13.(2014·全國大綱卷)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

    劉長卿

    一路經行處,莓苔見履痕。

    白云依靜渚,春草閉閑門。

    過雨看松色,隨山到水源。

    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

    (1)詩人眼中常山道人隱居地周圍環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請簡要說明。

     (2)請分別對第三聯中“過”和“隨”兩個字作簡要賞析。

    答案:(1)幽靜。沿途是莓苔,遠望白云繚繞,近看芳草當門。白云、靜渚、春草、閑門都營造出一種靜謐的氣氛。

    (2)“過”字把雨后松樹翠綠的顏色呈現了出來。“隨”字形象地表現了山道峰回路轉,人在隨山轉折、緣山尋找“水源”,令人有曲徑通幽的遐思。

     

    14.(2014·山東卷)閱讀下面兩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尋詩兩絕句

    陳與義

    楚酒困人三日醉,園花經雨百般紅。

    無人畫出陳居士,亭角尋詩滿袖風。

     

    愛把山瓢莫笑儂,愁時引睡有奇功。

    醒來推戶尋詩去,喬木崢嶸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園花經雨百般紅”與“喬木崢嶸明月中”兩句中所描寫的景色特點有何不同?請作簡要分析。

     (2)詩中“陳居士”的形象特點是什么?請結合兩首詩加以分析。

    答案:(1)“園花經雨百般紅”描寫的是雨后園林的美景,一場雨后,園中姹紫嫣紅,色彩艷麗;“喬木崢嶸明月中”描寫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樹木高聳峭拔,意境清幽。

    (2)行為灑脫,情趣高雅。①“楚酒困人三日醉”“愛把山瓢莫笑儂”從陳居士喜歡喝酒可以看出他灑脫的性格特點。②“亭角尋詩滿袖風”“醒來推戶尋詩去”白天尋詩,夜晚尋詩,表現了陳居士沉迷于詩歌創作的高雅情趣。

     

    15.(2014·四川卷)閱讀下面的清詩,然后回答問題。

    秋暮吟望

    趙執信

    小閣高棲老一枝,閑吟了不為秋悲。

    寒山常帶斜陽色,新月偏明落葉時。

    煙水極天鴻有影,霜風卷地菊無姿。

    二更短燭三升酒,北斗低橫未擬窺。

    【注】①一枝:語出《莊子·逍遙游》“鴻鵠巢于深林,不過一枝”。“老一枝”意為終老山林。

    (1)簡要賞析頷聯中“常”“偏”兩詞的妙處。

     (2)本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心境?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答案:(1)“常”字強調時間頻度,將隨朝暮變化的山色寫為常暮落日之色;“偏”突出情態,將新月照落葉的自然現象視為有意為之。“常”與“偏”改變景物的客觀性,為情造景,凸顯詩人心緒與情感。

    (2)表現了詩人看似曠達、閑淡,實則落寞、惆悵的心境。首聯即說“了不為秋悲”,詩人的心境看似曠達、閑淡;中間兩聯寒山、落葉、霜風、殘菊等意象的悲苦色調,透露出內心深處的憂傷與落寞,尾聯燭光下飲酒的情景,流露出終老山林的惆悵。

     

    16.(2014·天津卷)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暮  春

    (宋)黃庚

    芳事闌珊三月時,春愁惟有落花知。

    柳綿飄白東風老,一樹斜陽叫子規。

    暮春山間

    (宋)黃公度

    緩步春山春日長,流鶯不語燕飛忙。

    桃花落處無人見,濯手惟聞澗水香。

    (1)《暮春》一詩,春之“暮”體現在何處?

     (2)《暮春山間》這首詩是怎樣描寫桃花的?

     (3)兩首詩都寫了暮春之景,表達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1)體現在三月花凋謝,柳絮飄飛,東風吹和子規啼叫上。

    (2)側面描寫,桃花落處無人看見,洗手時聞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

    (3)《暮春》通過寫落花、柳綿、斜陽、子規等暮春意象,表達了傷春之愁、流年之嘆;《暮春山間》寫作者緩步春山所見,描繪了一幅幽美的暮春景象,表現了作者的閑適之情。

     

    17.(2015·南昌市十校二模)閱讀下面的宋詞,完成題目。

    虞美人·寄公度

    [宋]舒亶

    芙蓉落盡天涵水。日暮滄波起。背飛雙燕貼云寒。獨向小樓東畔、倚闌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滿長安道。故人早晚上高臺。贈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1)請簡析上片中“獨”字的表達效果。

     (2)詞的最后兩句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答案:(1)“獨”是孤獨之意,此字形象地描寫了詞人獨自一人倚欄眺望的情態,又透露出因朋友遠離觸景而生的孤獨惆悵之感。

    (2)詞的最后兩句運用了虛寫(或想象)的表現手法。詞人從對方的角度著筆,想象老朋友遠在江南也天天登高遠望,思念著我;即使道遠雪阻,他也一定會給我寄贈一枝江南報春的早梅。詞人通過這幅想象的畫面,來表達自己對遠方朋友的無限思念之情。

     

    18.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后回答問題。

    宿王昌齡隱居

    (唐)常建

    清溪深不測,隱處唯孤云。

    松際露微月,清光猶為君。

    茅亭宿花影,藥院滋苔紋。

    余亦謝時去,西山鸞鶴群。

    【注】①王昌齡未出仕前,隱居在石門山。常建辭官西歸后到石門山一游,在好友王昌齡當年隱居處住了一夜,當時王昌齡外出做官,并不在此。②鸞鶴:古常指仙人的禽鳥。

    (1)頸聯兩個動詞“宿”“滋”用得生動傳神,請結合詩歌意境簡要賞析。

     (2)詩歌尾聯是什么意思?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

    答案:(1)“宿”字,寫花影像安睡在庭院中一樣;“滋”字,寫出了苔蘚在滋長蔓延;暗示這里少人活動,甚至久未有人,突顯了隱居地的清幽靜謐;兩句寫出了隱居之地寂靜而不乏生機,與人事疏離而與自然親近的情趣。

    (2)尾聯是說我也要辭別俗世,到這里與鸞鶴為侶,隱逸終生。表達了自己歸隱的志向(或:表達了對王昌齡原先歸隱的追慕,深情地呼喚王昌齡和自己一起歸隱)。

     

    19.(2015·山西省聯考)閱讀下面這首元詞,完成題目。

    鷓鴣天

    劉秉忠

    殘月低檐掛玉鉤,東風簾幕思如秋。夢魂不被楊花攪,池面還添翠壓稠。  紅叱撥,翠驊騮。青山隱隱水悠悠。行人更在青山外,不許朝朝不上樓。

    【注】①“稠”亦作“綢”。②紅叱撥、翠驊騮:皆為馬名。

    (1)“夢魂不被楊花攪,池面還添翠壓稠”句中哪兩個字用得最妙?請簡要賞析。

     (2)詞的下闋在表現手法上有什么特色?請簡要分析。

    答案:(1)“攪”“壓”兩字用得最妙。“攪”,攪亂、攪斷,這里賦予楊花以人的情態動作,加之“不被”,意思是少婦的思夢沒有被紛紛飄墜的楊花攪斷,似乎比“又還被鶯呼起”的少婦幸運些。一片片翠綠的浮萍飄在絲綢一般的池面上,作者不說“飄”或“浮”,而特意用一“壓”字,顯示出一種沉重之感,更能突出思愁之深之重。

    (2)借代;借景抒情,以景襯情;妙用疊詞;化用或引用前人詩詞;雙重否定的句式。“紅叱撥,翠驊騮”皆為馬名,這里運用借代的修辭,以駿馬代人,暗示親人已乘馬離去,倍增傷感;“青山隱隱水悠悠”,“隱隱”“悠悠”兩個疊詞更為生動地描摹出山水的朦朧和遙遠,表明離人已遠走他方;借景抒情,以景襯情,以山的朦朧水的悠長遙遠來襯少婦不盡的思愁;“行人更在青山外”,直接引用歐陽修《踏莎行》“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將詞義更推進一層,行程愈遠也就意味著思婦的思念愈深;“不許朝朝不上樓”,“上樓”會因“青山隱隱水悠悠”“行人更在青山外”而一無所望,而失望不已,“朝朝”上樓,只能是“朝朝”痛苦,卻“不許”“不上”,此處運用雙重否定,情感強烈,更富有意蘊,足見思婦對行人的那種化解不開、揮之不去的濃烈的思愁。

     

    20.(2015·甘肅省診斷題)閱讀下面兩首詞,完成題目。

    夢江南

    [唐]皇甫松

    蘭燼落,屏上暗紅蕉。閑夢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蕭蕭。人語驛邊橋。

    【注】①蘭燼:因燭光似蘭,故稱。燼:物體燃燒后剩下的部分。暗紅蕉:更深燭盡,畫屏上的美人蕉模糊不辨。

    望江南

    [南唐]李煜

    閑夢遠,南國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綠,滿城飛絮混輕塵。忙殺看花人。

    (1)你認為皇甫松在詞中是如何處理虛實關系的?請簡要分析。

     (2)兩首詞都寫到“夢”,這兩處“夢”各自表達了詞人什么樣的感情?

    答案:(1)由實及虛,虛實結合。前兩句寫眼前實景,同時又是以實代虛之筆,暗引出下文的夢境;后三句則虛寫夢中景象,但又是江南水鄉景色的真實描述。

    (2)皇甫詞中,“夢”中的江南梅熟、夜雨吹笛、驛邊人語充滿歡情,表現了詞人夢醒之后孤獨與惆悵無由消散的情感;李詞中,“夢”中的故園的江水、樂聲、飛絮、清塵和看花人一派生機,表現了詞人對故國的思念和現實生活的凄楚之感。

     

    21.(2015·甘肅省聯考題)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題目。

    柳梢青·春感

    劉辰翁

    鐵馬蒙氈,銀花灑淚,春入愁城。

    笛里番腔,街頭戲鼓,不是歌聲。

    那堪獨坐青燈,想故國、高臺月明。

    輦下風光,山中歲月,海上心情。

    【注】①劉辰翁:南宋末年著名的詞人。南宋滅亡后,曾參加抗元斗爭,晚年隱居故鄉山中。②番腔:少數民族的腔調,這里指蒙古人的腔調。③輦下:京師。后文的“海上”指漢蘇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牧羊于北海上,矢志守節。

    (1)請簡要分析“輦下風光,山中歲月,海上心情”三句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此詞在寫法上采用了哪些手法(至少答出兩種)?并對這些手法作簡要分析。

    答案:(1)“輦下風光”:指心念故國,然而風光不再,表現亡國之痛。

    “山中歲月”:指自己身之所在,報國無門的遺憾。“海上心情”:則是自己志之所向,借蘇武牧羊矢志之典,表明自己守節不移的志向。

    (2)①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表現“城”之“愁”。視覺方面:“鐵馬蒙氈”,整個臨安城已處于元軍鐵蹄的蹂躪之下,“銀花灑淚”,花燈流淚,渲染了全城凄慘陰森的氣氛。聽覺方面:帶有北方游牧民族情調的“番腔”,街頭演出的異族的鼓吹雜戲,一片嘔啞之聲,在忠于故國的南宋遺民聽來根本不能稱為“歌聲”。

    ②“銀花灑淚,春入愁城”:擬人。以花燈流淚,春天進到哀愁的城中,渲染了全城凄慘陰森的氣氛。

    ③“高臺月明,輦下風光”:虛寫。即想象的、回憶中的故國之景。故都往日的景色,而今在哪里?抒發了詩人對故國的深切懷念。

    ④“海上心情”:借用典故。借蘇武牧羊矢志之典,表明自己守節不移的志向。

    ⑤景以引情,情以襯景。上片寫景,下片抒情,抒發對故國的懷念,滿腔的愛國之情何處抒發。

     

    22.(2015·內蒙古二模)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題目。

    在金日作三首(其一)

    滿腹詩書漫古今,頻年流落易傷心。

    南冠終日囚軍府,北雁何時到上林。

    開口摧頹空抱樸,脅肩奔走尚腰金。

    莫邪利劍今安在,不斬奸邪恨最深。

    【注】①金國陷汴京,擄徽、欽二帝。宇文虛中因出使金國而被軟禁,后因謀劃南歸而被殺。②摧頹:蹉跎失時。③抱樸:恪守質樸。④脅肩:諂媚討好的樣子。

    (1)詩歌首聯有“傷心”一語,“傷心”主要體現在哪幾個方面?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2)詩歌的第二、三聯主要運用了哪兩種藝術手法?請結合詩句簡要賞析。

    答案:(1)主要有①頻年流落之苦;②異國為囚之愁;③亡國思鄉之痛;④奸佞當道之恨;⑤復國無望之憾。

    (2)第2聯,用典,“南冠楚囚”“北雁”“上林”運用了晉侯、蘇武的典故。委婉含蓄地表達了愁苦和思鄉之情。第3聯,對比,自己“抱樸”(恪守質樸)與奸佞的“脅肩”(諂媚)形成對比。突出表達了詩人高潔情操。

     

    23.(2015·寧夏二模)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題目。

    送柴侍御

    王昌齡

    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注】①武岡:地名,今湖南邵陽境內。

    丹陽送韋參軍

    嚴 維

    丹陽郭里送行舟,一別心知兩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

    (1)王詩中,詩人為什么說“送君不覺有離傷”?請概括寫出兩首詩不同的感情色彩。

     (2)具體分析每首詩后兩句的表現手法。

    答案:(1)①“送君不覺有離傷”原因:

    兩地流水相通,形同比鄰;自己和朋友風雨與共,明月共睹;雖處異地,情感相通。

    ②感情色彩:王詩豁達樂觀,表達的是對朋友的寬慰之情;嚴詩凄涼哀婉,表達了對朋友的深切思念。

    (2)王詩后兩句是作者借助想象和反問的手法。筆法靈巧,一句肯定,一句反詰,反復致意,懇切感人,云雨相同,明月共睹,“物因情變”,兩地竟成了“一鄉”。想象豐富,它蘊含的正是人分兩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誼。

    嚴詩后兩句詩融情入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等);語言精練傳神。點點寒鴉飛盡,只剩下悠悠江水流向遠方,景物中寄寓詩人心中的孤寂哀愁和對友人的思念之情,含蓄動人;一個“盡”字,寫出詩人長久獨立江邊,連點點寒鴉都飛盡了還不忍離去,可以看出對友人情意的深長。“悠悠”,寫思念之情像悠悠江水一樣綿長,言有盡而意無窮。

     

    24.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回答問題。

    臨平道中

    道 潛

    風蒲獵獵弄輕柔,欲立蜻蜓不自由。

    五月臨平山下路,藕花無數滿汀洲。

    【注】①臨平:山名,在今浙江杭州市。

    (1)簡析“弄”字在首句中的表達效果。

     (2)這首詩描寫了怎樣的景象?抒發了作者什么情感?

    答案:(1)“弄”,動詞,擺弄。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細膩地描寫了蒲草隨風擺動的美妙姿態,突出表現了蒲草輕柔的體態。

    (2)本詩描寫了蒲草在風中輕柔擺動,蜻蜓在蒲葉上時停時去,荷花開滿水面的夏日江南水鄉秀麗清新之景,抒發了作者內心的閑適以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5.(2015·湖北省八市聯考)閱讀下面這首清詩,然后回答問題。

    西陵峽

    孫原湘

    一灘聲過一灘催,一日舟行幾百回。

    郢樹碧從帆底盡,楚臺青向櫓前來。

    奔雷峽斷風常怒,障日峰多霧不開。

    險絕正當奇絕處,壯游毋使客心哀。

    【注】①郢:古代楚國的地名,郢樹指江岸上的樹木。②楚臺:古代楚國地名。在今湖北秭歸縣東。

    (1)“郢樹碧從帆底盡,楚臺青向櫓前來”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試作分析。

     (2)本詩是如何體現“壯游”的?試以詩歌后兩聯加以分析。

    答案:(1)采用動靜結合的寫法,將靜態的“郢樹”“楚臺”寫為動態,而將動態的行船寫為靜態,表現詩人舟行峽中的獨特感受,新穎別致。(從情景交融、夸張和比擬等角度分析亦可。)

    (2)“壯游”體現在詩人摹壯景、抒壯情。通過描繪峽斷風怒,江水咆哮,山高嶺峻,云遮霧障的西陵峽險絕風光;表達了對奇絕壯觀大自然的驚奇、贊嘆的豪壯之情。

     

    26.(2015·貴州省聯考)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題目。

    送客歸京

    唐·白居易

    水陸四千里,何時歸到秦?

    舟辭三峽雨,馬入九衢塵。

    有酒留行客,無書寄貴人。

    唯憑遠傳語,好在曲江春。

    東城送客馬上

    宋·賀鑄

    向午孤煙起客檣,一陂春水兩鴛鴦。

    漁童解唱滄浪曲,應笑塵埃馬上郎。

    【注】①九衢(qú):縱橫交錯的大道;繁華的街市。②曲江:唐長安城曲江池,為京都人中和、上巳等盛節游賞勝地,每逢科考放榜,皇帝常于此召集上榜舉子舉行宴會,飲酒賦詩。③滄浪曲,即《滄浪歌》:“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即盛世施展才華,亂世獨善其身。

    (1)白詩中頸聯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請作簡要分析。

     (2)兩首詩都寫了“送客”,各自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

    答案:(1)①本聯運用了對比、反襯手法,②“有”與“無”形成強烈對比,“有”是為了反襯“無”,③以此體現自己失意落魄、渴望得到君王賞識重用的復雜心情。

    (2)①白詩既有對友人歸京的擔憂、欣羨之情,又有對自己失意落魄、渴望得到君王重用,并對友人寄予厚望的期許之情。②賀詩表達了自己對山水風光的熱愛,對功名利祿的淡泊,卻被束縛不可解、欲歸隱田園而不得的無奈苦惱之情。

     

    27.閱讀下面這首古詩,然后回答問題。

    馬  詩

    (唐)李賀

    此馬非凡馬,房星是本星。

    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

    【注】①李賀:祖先為唐皇室后裔,后家道衰落。因避家諱,不得應進士科考。②房星:天馬之星,是天上的星宿。

    (1)請你用三個詞語概括詩中馬的形象特征。

     (2)這首詩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請簡要分析。

    答案:(1)“馬”的形象特征:①出身高貴(或:非同尋常)(“非凡馬”“房星”)。②懷才不遇(或:境遇不好)(“瘦骨”)。③素質一流(“銅聲”)。

    (2)(示例一)托物言志。借素質一流卻境遇不好的“馬”的形象來抒發自己才華超群卻不被重用的怨憤之情。

    (示例二)虛實結合。“瘦骨”寫形,表現馬的處境,“銅聲”寫質,反映馬的素質;化虛為實,將內在的東西外現為可聞、可見、可感、可知的物象,形象地描繪出詩人恰似這匹瘦馬般雖才情卓絕卻景況凄涼的現狀。

    (示例三)夸張。“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一句中,馬雖“瘦骨”卻“帶銅聲”,用夸張的手法著力表現馬的剽悍無比,素質超群。這匹馬也是才華橫溢卻懷才不遇的詩人的寫照。

     

    28.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阮 郎 歸

    歐陽修

    南園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  花露重,草煙低;人家簾幕垂。秋千慵困解羅衣,畫堂雙燕棲。

    (1)首句的點明時已“春半”,上闋是從哪些地方體現出來的?

     (2)結合下闋簡要分析末句“畫堂雙燕棲”所蘊含的情感。

    答案:(1)游人踏青,春風和煦,梅子初長,柳條抽葉,白晝變長,蝴蝶紛飛。

    (2)天色漸晚,主人公踏青歸來坐在秋千上,感覺到疲乏,欲解衣小憩,抬頭見畫堂上立著兩只燕子,猛然感到自己的孤單,心生悵惘,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29.(2015·河北省新課標卷模擬)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題目。

    山 村

    戴復古

    山崦誰家綠樹中,短墻半露石榴紅。

    蕭然門巷無人到,三兩孫隨白發翁。

    萬竹梢頭云氣生,西風吹雨又吹晴。

    題詩未了下山去,一路吟聲雜水聲。

    【注】①戴復古,南宋詩人。②山崦,山的西面。

    (1)詩的前三聯分別描繪了三幅山村風情畫。這些畫面各有怎樣的特點?作者是如何描繪的?

     (2)詩的最后兩句抒發了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

     

    答案:(1)①綠樹紅花圖,充滿盎然生機。綠樹和紅花相互映襯,色彩鮮明。②祖孫相隨圖,怡然溫馨,其樂融融;抓住生活中的典型細節。③煙云繚繞圖,烘托了山村的幽靜恬淡;采用動靜結合的手法,寫出了云聚云散風起云開的景象。

    (2)山村美景讓詩人陶醉,豐富的審美感受急于與人分享;吟哦之聲與潺潺水聲構成和諧的變奏。表達了詩人對幽雅恬靜的山村風情與生活的喜愛、向往之情。

     

    30.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

    霜天曉角·人影窗紗

    (宋)蔣捷

    人影窗紗,是誰來折花?折則從他折去;知折去,向誰家?  檐牙枝最佳,折時高折些。說與折花人道:須插向,鬢邊斜。

    【注】①從他:聽任他。②檐牙:高高翹起的屋角。

    (1)詞中的說話人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請結合詞的內容簡要分析。

     (2)請簡析這首詞的語言特點。

    答案:(1)形象:①性格溫和(可結合“折則從他折去”具體分析);②善良(可結合“折則從他折去”“檐牙枝最佳,折時高折些”具體分析);③“細心”或“細膩”(可結合“是誰來折花”“知折去,向誰家”具體分析);④“愛美”或“品味高雅”(可結合“須插向,鬢邊斜”等句子具體分析)。

    (2)語言特點:樸素自然。如“是誰來折花”“知折去,向誰家”“折時高折些”等,都是口語化的語句,明白曉暢。

     

    31.(2014·上海市二模)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題目。

    浪淘沙

    鄧 剡

    疏雨洗天清。枕簟涼生。井桐一葉做秋聲。誰念客身輕似葉,千里飄零?  夢斷古臺城。月淡潮平。便須攜酒訪新亭。不見當時王謝宅,煙草青青。

    【注】①鄧剡:南宋詞人,追隨文天祥抗元。南宋滅亡后,被俘北上,此詞是途經建康(今南京)時所作。②新亭:在今南京市南,據史料記載,西晉滅亡后南渡士人經常相邀到此。

    (1)本詞主要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請作具體分析。

     (2)結合全詞的內容,談談作者“枕簟涼生”“涼”的原因。

    答案:(1)①用典,“客身”句化用李煜的“夢里不知身是客”的詞句,寫出自身的飄零之況;“新亭”句,運用西晉滅亡后南渡士人的哀嘆和相慰,寫出亡國之痛。②融情于景“井桐一葉做秋聲”,秋葉飄落暗含著盛極而衰的哲理;“月淡潮平”,暗含心境的凄愴。

    (2)①秋天到來,客觀氣候的轉涼;②自身被俘,被押北上的凄涼身世;③家國淪亡的悲涼。

     

    32.(2015·吉林省三模)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題目。

    別 離

    陸龜蒙

    丈夫非無淚,不灑離別間。

    杖劍對尊酒,恥為游子顏。

    蝮蛇一螫手,壯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離別何足嘆。

    【注】①螫:毒蛇咬人。②解腕:斬斷手腕,以保全性命。

    (1)請指出詩歌頷聯所運用的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2)請結合詩句加以分析詩中的人物形象。

    答案:(1)一是:直抒胸臆。抒寫了壯士持劍壯別奔赴戰場,不愿做游子那樣滿臉離愁,表達了作者對壯士情懷的贊美。二是:反襯手法。用離愁滿面的游子之態,襯托持劍豪飲赴戰場的壯士,突出壯士立志報國的豪邁之情。或:對比手法。將游子與壯士進行對比,表達出壯士應當持劍而去建功立業,不應該做一個浪蕩游子而無為。通過對比表達了作者對壯士的贊美之情。

    (2)詩歌中塑造的是一位仗劍為功名的壯士(大丈夫)形象:有淚不輕易流出,更不會在離別之際灑淚,是剛毅堅強的寫照;愿持劍豪飲,慷慨作別,要去建功立業,胸懷遠大抱負;不惜斬斷手腕,以去毒患,也要實現理想,為了理想不怕犧牲。

     

    33.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題目。

    南柯子·丁酉清明

    黃 昇

    天上傳新火,人間試裌衣。定巢新燕覓香泥。不為繡簾朱戶說相思。  側帽吹飛絮,憑欄送落暉。粉痕銷淡錦書稀。怕見山南山北子規啼。

    【注】①季節變換時所取之火叫新火。

    (1)有人說這首詞除最后一句外均未直言情恨,卻句句情滿恨溢。你是否同意這一評價?請結合作品談談你的看法。

     (2)詞的最后一句作者寫到了“怕”,他為何而“怕”?請簡要分析。

    答案:(1)同意。寫清明復至,以時序變換突出漂泊之久,離恨之長;新燕棲舊巢,飛銜香泥,歡忙美好景象反襯人之離別;佳人空守閨閣,游子有家難歸,悵恨無期。風吹飄絮側帽獨行,憑欄遠眺獨送落日余暉,心中更加凄涼。閨中人書信上的淚痕已消逝,可見藏之已久與書信之稀,徒增思念之情。

    (2)子規啼叫的聲調非常凄切,行人聽來尤為感傷。而暮春時節山南山北到處是子規的啼叫,即使不愿聽見,也不得不聽見。一個“怕”字,寫盡了作者無可逃脫的離別之恨。

     

    34.(2015·西藏一模)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題目。

    子 規

    [唐]吳融

    舉國繁華委逝川,羽毛飄蕩一年年。

    他山叫處花成血,舊苑春來草似煙。

    雨暗不離濃綠樹,月斜長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聲凄切,愁殺行人歸去船。

    【注】①吳融:唐昭宗時在朝任職,一度受牽累罷官,流寓荊南。

    (1)這首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

     (2)這首詩在寫作上是如何處理情景關系的?請簡要分析。

    答案:(1)表現了詩人仕途失意的痛苦和思念故鄉的悲愁。詩人運用托物抒懷的手法,通篇扣住杜鵑鳥啼聲凄切這一特點,反復著墨渲染,表達流寓荊南、漂泊失意和遠離故土、思念故國的悲愴情懷。

    (2)①托物抒情,作者借子規雨中、晚間凄切的悲鳴,表達了自己對故鄉的深切思念之情;②融情于景,詩中“雨暗”“月斜”等景物描寫,都融入了詩人的失意與傷懷;③以景襯情,“故國春來,草木榮生”等景象,反襯了子規孤身飄蕩、哀告無門的悲慘命運。

     

    35.閱讀下面的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北  山

    王安石

    北山輸綠漲橫陂,直塹回塘滟滟時。

    細數落花因坐久,緩尋芳草得歸遲。

    【注】①北山:即鐘山,在金陵(今江蘇南京),王安石晚年在那里隱居。

    (1)請分析首句中“輸”字的妙處。

     (2)詩的三四句描繪出作者怎樣的心境?

    答案:(1)“輸”字用了擬人化(化靜為動)手法,北山將翠綠的泉水輸送給山塘,春水漲滿陂堤,呈現出滟滟的波光,生動傳神地描寫出春天的生機盎然。

    (2)①詩人悠閑地數著落花久坐,又慢慢地尋著碧綠的春草回家。②“坐久”“歸遲”表現出詩人的從容不迫,悠閑自得。③“細數”“緩尋”則暗含了一種百無聊賴的閑愁。

     

    36.(2015·哈爾濱市三模)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題目。

    落 梅

    (宋)劉克莊

    一片能教一斷腸,可堪平砌更堆墻。飄如遷客來過嶺,墜似騷人去赴湘。  亂點莓苔多莫數,偶粘衣袖久猶香。東風謬掌花權柄,卻忌孤高不主張。

    【注】①莓苔,苔蘚植物,生長在陰濕的地方。

    (1)“亂點莓苔多莫數,偶粘衣袖久猶香”與陸游的《卜算子·詠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有異曲同工之妙。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它們的“同工”之處。

     (2)本詩后兩句采用了什么手法?表達了什么感情?請作簡要分析。

    答案:(1)兩句詩表面上都寫梅花的不幸遭遇,“零落成泥”,寂寞凄涼,贊美梅花雖遭不幸,但香氣經久不滅。實際上托物言志,贊美的不只是梅花,更是那些慘遭遷謫放逐但仍堅守志節的遷客騷人。

    (2)采用比喻手法。把胡亂使用對百花生殺予奪的權力的“東風”比作歷史上和現實中的執掌權柄者,巧妙而又曲折地把矛頭指向歷史和現實中的一切嫉賢妒能、打擊人才的當權者,寄托自己仕途不遇的感慨以及對這種不尊重人才現象的強烈不滿。

     

    37.(2014·汕頭市一模)閱讀下面的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蝶戀花·早行

    周邦彥

    月皎驚烏棲不定,更漏將殘,轆轤牽金井。喚起兩眸清炯炯。淚花落枕紅綿冷。  執手霜風吹鬢影。去意徊徨,別語愁難聽。樓上闌干橫斗柄,露寒人遠雞相應。

    【注】①更漏:即刻漏,古代計時器。②轆轤:井上汲水轤轆轉動的聲音。③斗柄:北斗七星的第五至第七的三顆星象古代酌酒所用的斗把,叫做斗柄。

    (1)“淚花落枕紅綿冷”中的“冷”字為什么耐人尋味?

     (2)本詞最后兩句是“以景結情”的成功的妙句。請作簡要的賞析。

    答案:(1)“冷”字說明淚水早已把枕芯濕透了,枕著會感到比較冷。暗示出女子一夜不曾合眼,仿佛連“紅綿”都感到心寒意冷。“冷”字生動地烘托出傷別的氣氛,形象地表現出離別場景之凄切,悲傷離情之苦楚。

    (2)最后兩句描繪了男女別后的景象,表現的是行者(男子)對女子依依難舍的離愁。以景代情作結,“此時無情勝有情”,顯得意猶未盡,比直抒別情更富感染力,別具一種不言而神傷的情韻。

     

    38.(2015·新疆檢測)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題目。

    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游洞庭

    [唐]李白

    帝子瀟湘去不還,空余秋草洞庭間。

    淡掃明湖開玉鏡,丹青畫出是君山

     

    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

    [宋]黃庭堅

    滿川風雨獨憑欄,綰結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當湖水面,銀山堆里看青山。

    【注】①帝子③湘娥:娥皇、女英;堯之二女,故稱“帝子”;為舜之二妃,溺死后為神,住洞庭湖中的君山上。②君山:在岳陽西洞庭湖內。

    (1)黃庭堅在詩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現感情的?請簡要分析。

     (2)兩首詩所寫洞庭湖的景色,各有什么特點?

    答案:(1)詩人是用襯托、設境的方法來表現感情的。首句用“滿川風雨”反襯興致之高;三四句設想在湖風撲面白浪掀天的波心浪峰上,細細觀賞君山,表現胸襟開闊,意氣風發。

    (2)李白詩所寫洞庭湖的景色,空靈、秀美;黃庭堅詩所寫洞庭湖的景色,開闊、壯麗。

     

    39.(2014·佛山市一模)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后回答問題。

    渡 黃 河

    謝 榛

    路出大梁城,關河開曉晴。

    日翻龍窟動,風掃雁沙平。

    倚劍嗟身事,張帆快旅情。

    茫茫不知處,空外棹歌聲。

    【注】①謝榛:明代詩人,終身未能入仕。

    “風掃雁沙平”一句寫得極妙,請作簡要分析。

    答案:岸邊堆積如雁形的沙石也被狂風一掃而平,既形象地寫出了風力之強勁,又突出了黃河的洶涌澎湃,風助水勢,水借風威。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V旡码高清在线观看| 天天综合亚洲色在线精品| 丰满少妇2中文在线观看| 亚洲AV天天做在线观看 | 午夜DY888国产精品影院| 色综合 图片区 小说区| 亚洲精品国自产拍在线观看| 色九月亚洲综合网|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少妇肉麻粗话对白视频| 又爽又黄又无遮掩的免费视频| av在线播放国产一区| 亚洲伊人五月丁香激情| 97人妻碰碰视频免费上线| 午夜不卡欧美AAAAAA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色在线视频WWW| 国产精品 欧美 亚洲 制服| 亚洲VA无码专区国产乱码| 国产福利姬喷水福利在线观看| 猫咪AV成人永久网站在线观看| XXXXXHD亚洲日本HD| 中文AV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图片自拍偷图区| 国产卡一卡二卡三免费入口|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2020| 亚洲人妻中文字幕一区| 熟妇人妻中文字幕| 国产在线超清日本一本| 深夜释放自己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 日本久久99成人网站| 中文字幕无码av不卡一区| 97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羞羞影院午夜男女爽爽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成人影院| 亚洲另类丝袜综合网| 鲁丝片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址| 老湿机69福利区18禁网站| 婷婷综合久久狠狠色成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