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秋收獲的季節(jié)里,那坡兒女和著山野的旋律,唱著動聽的歌謠,用歌舞展示本縣獨特的民族風情和多彩的民俗文化。10月13日晚,2012年百色市第二屆文藝匯演那坡縣專場晚會《歌飛這坡飛那坡》在百色人民會堂精彩上演。 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黃志偉,市委副書記張虹,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韋瑞靈,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副市長范力,市委常委、秘書長黃建寧,市政協(xié)副主席李廷榮、黃宗道,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成員黃五同,中宣部輿情局輿情分析處處長文友華,自治區(qū)文化廳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中心副主任蘇興周等領(lǐng)導觀看了演出。 那坡是百色乃至廣西壯文化資源的“富礦區(qū)”、“活化石”,是百色少數(shù)民族聚居的地方,也是百色少數(shù)民族風情習俗保持較為完好的地方。這里居住著壯、苗、瑤、彝等少數(shù)民族,他們在處理人與人、人與自然關(guān)系的長期社會生活中,形成了各自獨有的生產(chǎn)、生活、娛樂、禮儀、信仰、言語等民族風俗。晚會《歌飛這坡飛那坡》薈萃了那坡縣奇山異水孕育的獨特民族文化現(xiàn)象,通過扣人心弦的山歌,優(yōu)美、狂野的舞蹈形式,豐富、濃郁的民族服飾,引人注目的民族樂器,立體恢弘的場面和出神入化的現(xiàn)代藝術(shù)手段,全方位展示那坡獨特的民族風情、民族文化、民族風俗和民族精神。 “為了把《歌飛這坡飛那坡》打造成一場最原汁原味的晚會,更直接、更近距離地表現(xiàn)那坡縣各族人民勤勞、樸實和純真的生活場景,那坡縣專場晚會的演員不僅有專業(yè)的歌舞演員,還有來自那坡少數(shù)民族的群眾演員。”市文化和新聞出版局副局長、右江民族歌舞團團長、國家一級導演黃漢雄告訴記者。 “你看你看,圖片展上那個姑娘的服飾真漂亮,深淺不一的裙褶,配上華麗的頭飾,燈光下顯得格外的光彩奪目。”“這是瑤族特有的民族服裝——百褶裙,穿上百褶裙的瑤族姑娘,顯得分外婀娜多姿,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迫不及待要看一看那坡專場的《瑤秀》了。”晚會還沒開始,現(xiàn)場營造的民族氛圍便讓前來觀看演出的觀眾提起了百分之兩百的興趣。 走進百色人民會堂,仿佛置身于那坡的山山水水和生活場景里:“咚噠,咚噠……”節(jié)奏響起,燈光亮起,懸掛著長巾的小閣樓上,姑娘們正在梳妝打扮。閣樓下,有的人在染布,有的人在舂米。遠處的山坡上,有的人正在升梁,有的人正在勞作……一派忙碌的生活景象,帶著觀眾走進了那坡人的日常生活中。 “那坡,那坡,坡上田是壯麗的錦繡,田上坡是神奇的山國。大山深處,我們的歌聲長著翅膀,飛過這坡,飛過那坡。滄桑歲月抹不去我們‘以黑為美’的獨特生活習俗和文化特質(zhì),歷史長河中,我們秉承著古老而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民族風情……”伴隨著主持人一句“哎……唄儂啊罵落……”隨著鐘聲的敲響,舞臺前臺的幕裙徐徐拉開,高亢的音樂響起,歌舞《歌美》拉開了晚會《歌飛這坡飛那坡》的序幕。“那山,那水,那人,把我?guī)нM了風情濃郁的那坡,深切地領(lǐng)略了一回壯鄉(xiāng)、彝人和瑤寨的神奇和魅力。”坐在前排來自百色市區(qū)的觀眾王阿姨不禁感嘆道。 舞臺上,姑娘們穿著一身靚麗衣裝正在打扮,小伙子們正在蓋新房……在接下來的演出中,《升紅梁》、《打扮歌》、《嘗新歌》等節(jié)目,不僅為觀眾演繹了一出黑衣壯蓋新房、建新居以及逢喜喝酒、逢慶打扮、逢節(jié)相賀的熱烈場景,也為觀眾獻上了一場少數(shù)民族 “演唱會”。歌聲時而高亢嘹亮,時而委婉動人,讓現(xiàn)場觀眾的情緒跟著此起彼伏,贏得了陣陣掌聲。(下轉(zhuǎn)第四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