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版圖版畫”是地理老師學科特色最顯著的基本功,在當前如何創新的傳承下去?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雖然隨著多媒體的普及,一些年輕的老師,對于版圖越來越不屑一顧,覺得動畫、錄像既漂亮又省勁,拿來即可用。但是他們卻忽略了一個問題,就是課堂的差異性,如果是優質課比賽,雖然出自不同的地區、不同的老師,但是他們卻經常撞車;女人都知道如果在一個大型場合,兩個女人的衣服撞車,那是最郁悶的事。同樣,如果我們的所有地理課堂都是使用同一個錄像、同一個PPT、同一張圖片,你想結果會是怎樣呢?然而這種現象卻經常出現在我們的大型比賽中,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思考。為此,我想在下一學期舉行一場大型的青年教師版圖版畫大賽,你們說我這個注意怎樣? 下面這篇文章就是從萊陽的柳燕老師的空間淘來的關于 “簡易地理板圖(板畫)繪畫技巧”放在這里,與我的朋友共享. 地理板圖又叫地理黑板圖。是地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憑借自己的記憶和熟練技巧,用簡單的工具(如各色粉筆)和簡練的筆法,把復雜的地理事物和現象迅速描繪在黑板上的簡略地理圖畫。主要包括地理略圖、形態圖、剖面圖和過程圖等主要類型。其中,后三種又被稱為地理板畫。 一、 學習簡易地理板圖(板畫)繪畫的意義 地理板圖只取神似,不計細節,旨在抓住特征,突出重點,說明地理問題。在地理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有教學技術手段都有自身的價值和存在的意義。我們發展現代教學技術,并不是要拋棄一切傳統的教學技術,而是要把現代教學技術和傳統教學手段結合起來,努力挖掘所有教學技術手段的使用價值,積極促進各種技術手段之間的協同互補,從而促進教學技術體系整體協調發展。 二、 簡易地理板圖(板畫)速繪的基本要求 簡易地理板圖的繪畫具有三要素,即略、像、快。評價地理板圖的優劣,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板圖形式簡略、美觀 要求線條流暢、簡練、清晰;色彩鮮明、爽目;富于表現性,使人看之悅目。切忌支離破碎,隨手亂畫,為此必須做好原圖的簡化工作。(圖1、2) 2.內容準確,重點突出 講求地理科學性,明確圖上各種地理要素之間的關系;突出所要表達的主要地理事物和現象。 3.作圖迅速,與語言同步 要具有熟練的作圖技巧,迅速成圖;應與教學語言配合協調,同步進行。切忌為作圖而作圖。 圖1 澳大利亞略圖 圖 2 五帶的劃分 三、 簡易地理板圖(板畫)繪畫技巧及訓練 地理板圖的速繪歷來都被看成是少數人的天賦,對多數人來說,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傳統的板圖描繪技法大都落筆只畫一點、一線,費時多、效率低,且技法難以掌握。許多教師 往往因畫跟不上講,影響教學進程而放棄。近年來,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有關專家已大膽地改革了傳統的繪圖方法,在作圖速度上有很大突破,形成了簡單易學的作圖技巧。歸 納起來大致可包括繪圖工具的制作、筆法的運用和作圖要領等。 1.工具的制作 簡易板圖繪畫技巧大大提高了作圖的速度,落筆成片,一筆多點、多線,從而使作圖速度提高了幾倍,乃至幾十倍之多。訣竅之一在于多功能彩色粉筆的加工制作。 (1) 刻筆 是用小刀或小鋸條將粉筆刻成所需要的形狀。又可分為縱刻和橫刻兩種方式(圖3-1.2)。 ①縱刻筆:沿粉筆的長軸方向縱刻成溝痕,成縱刻筆。可用來畫河流、交通線等半比例符號。 ②橫刻筆:沿粉筆的短軸方向橫刻成幾個“凹”形溝,相同排列,成橫刻筆,可用來畫略圖輪廓范圍符號、地層剖面、云雨、水體、植物、動物等。 (2)排筆 將各色粉筆依次排列,用繩扎緊,做成各種排筆。可用來畫各種地層、沼澤、樹冠等,功效可提高數倍(圖3一3)。 (3)捆筆 將粉筆疊放成捆,用繩扎緊,成捆筆。用來畫沙漠、戈壁、泥質海岸、波浪、沉積地層、沼澤、動物身上的圓塊狀斑紋、植物的累累果實等(圖3-4)。 圖3 多功能彩色粉筆 圖4 黃河“地上河”示意圖 2.常用線條的運用 線條是構成板圖的最基本要素,合理選用各種線條作圖,可使板圖在形式上更趨完美。并可提高作圖速度,降低其難度。 (1) 實線 實線是板圖繪制中用途最廣的線條。根據其作用和表現形式的不同,又分為細實線、粗實線、曲線、弧線、雙線、多線(圖5、6)。 ①細實線:將一支粉筆頂端與黑板面直交或適度斜交運筆,成流暢的細實線。常用于勾勒略圖輪廓、描繪符號、書寫注記、畫景觀圖、示意圖等,是最常用的實線。一般這種細實線的寬度應保持在3-5mm之間為宜。畫細實線應注意,指尖捏住粉筆一端,手指自然放松,用力適度,才能保證線條流暢。 ②粗實線:取一截粉筆平貼在黑板上,橫向運筆,得粗實線。可用來表示政區界線、山脈、繪柱狀圖等。這種線條寬應以l一2cm為宜。畫粗線條時,指尖用力要適度,若用力過大將導致粉筆破碎,影響作圖進程。 圖5 新疆地形略圖 圖6 用實線作圖 ③雙線和多線:用縱刻筆和橫刻筆運筆所得的實線,分別為雙線和多線。這種線條的運用,可大幅度地提高作圖速度。常用來表示江河、交通線、森林、草原、羽狀葉片、條狀樹冠等。其線條寬可因需而定。 ④曲線:用實線構成折曲、滑曲、對稱與不對稱曲線。用來表示水波、地震波、蒸發等現象。畫曲線時,手腕放松、靈活轉腕,才能成流暢曲線。 ⑤弧線:用實線的運筆方法,按不同的半徑和曲率繪成各種弧線。可用于表示天體運行軌道、大地曲面、云圖等。 (2)虛線 為等距的斷續細實線。用來表示回歸線、極圈。 (3)暈線 是指體現色彩濃淡變化或線條疏密變化的面狀線條。可分為暈渲和暈紋兩種暈線(圖7)。 圖7 用暈線作圖 ①暈渲:取一截粉筆平貼在黑板面上,拇指、食指、中指同時重壓粉筆一端,無名指輕壓另一端,橫向運筆,使色彩由濃而淡,逐漸過渡,產生暈渲效果。用來表示海岸線,描繪白云、動物等,增加立體感。初學者,可先畫細實線,再順勢帶筆,將筆放平沿橫向輕涂運筆亦成。 ②暈紋:用橫刻筆或者排筆作平行、直交或斜交線,形成網紋,其遠視效果與暈渲基本相同。常用來表示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圍。運筆時指尖用力要輕。這種暈線給人以清淡。飄逸之感。 3.筆法的運用技巧 研究運筆技巧,目的在于提高作圖質量、節省作圖時間。 (1) 軌跡法 是地理板圖繪畫過程中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它是以單一線條或幾何圖形的形式表達地理事物(圖8)。 圖8 畫直線 ![]() 圖9 南美洲輪廓圖 (2) 運籌法 是一種講求運筆經濟、提高作圖速度、發揮最大效率的一種作圖技法。 ①一筆成圖:就是連續運筆,一筆畫出圖的主體部分。如一筆畫地圖輪廓、地圖符號等(圖9)。 ②順筆點綴:即在描繪線性符號過程中,順筆點綴,不再回筆。如畫鐵路時順筆點綴枕木圖形等(圖10)。 ![]() 圖10 順筆點綴 ③往返運筆:一種“鐘擺式”運筆方式。為提高作圖速度減少空筆,不單程運筆,往返程順勢連續運筆。如畫兩株樹干、幾個樹權、幾張葉片等(圖11—1) ④一次著色:一種顏色的粉筆要盡可能只畫一次,不要重復使用,以節省換筆時間。如畫墨西哥仙人掌景觀圖時,應先用綠色粉筆將仙人掌和雜草畫完,再用黃色粉筆畫人物和沙丘,然后再用紅色畫花朵和人物上衣等(圖11—2)。 (3)線暈法 是用線描和暈渲雙管齊下的手法。可增強立體感,提高直觀效應。如素描山脈、海岸線、云圖、樹干、樹木、樹冠、企指、北極熊等(圖12) ![]() ![]() 1 2 圖11運籌法 圖12 線暈法 (4)掃描法 是一種運用刻筆、排筆和捆筆提高作圖速度的高效運筆技法。可提高效率幾倍至幾十倍。如用黃色捆筆點繪,落筆就是一片沙漠;用綠色橫刻筆橫掃,幾筆就成一簇羽狀葉片或條狀樹冠;用赭石、黃、白三色捆筆可得美麗的虎皮紋,旋轉可得長頸鹿、金錢豹的塊狀花紋;用白色橫刻筆,幾筆可描繪出云雨,轉筆約45o角可得蘆葦絮狀白花,隨風飄浮,質感較強(圖13)。 ![]() 圖13 掃描法 4.作圖要領 在地理課堂教學中,要求地理教師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描繪板圖,并且要與語言協調一致,才能充分發揮教學板圖的作用。因此,地理教師在描繪板圖的過程中,要結合地理學科的特點,掌握作圖基本要領,其主要內容如下: (1)循序運筆 運筆的順序應符合地理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性;突出重點內容;便于學生觀察。其順序一般應自上而下(圖14)。 ![]() 5.先主后從 圖14 循序運筆 (2)形象析圖 在繪畫過程中,教師腦海中應形成一幅幅事先已設計好的圖畫,抓住其形象特征,對順利作圖大有益處(圖15)。例如,用軌跡法畫非洲略圖輪廓時,要在其大致呈梯形的框架基礎上作圖,才能控制大局。 ![]() ![]() ![]() 圖15 形象析圖 (3)簡化細節 是對一些較復雜的地理事物和現象進行概括、取舍的過程。目的為了突出重點,節省時間。通常通過裁彎取直、遮掩的手段來完成。如黃河可以簡化成“幾”字形,長江可以簡化成英文字母“V+W”形。七大洲、各地區的輪廓圖,在保留基本特征的基礎上都可以根據具體的教學需要加以簡化。一些表示自然地理景觀的板圖可通過遮掩擋住一些與主題無關緊要的部位(圖16)。 ![]() 圖16 簡化細節 (4)暗線明描 對于初學者或精度要求高、難度大的板圖,可在課前特制一塊小黑板或者軟黑板。將預先設計好的底圖用HB鉛筆勾勒出來,在講課過程中需要時,就可從容地用彩色粉筆將鉛筆線描繪清楚,也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5)從容下筆 是指教師作圖時良好的精神狀態而言。課堂上描繪板圖,首先要樹立信心,態度堅定,從容自然。其次,又要敢于下筆,果斷而不猶豫。只有技巧熟練,才能胸有成竹,從容作圖。使板圖成為教學語言的一部分,并可促使學生集中精力,提高學習興趣。 5.速繪訓練基本要求 掌握了板圖的設計、速繪技巧,是繪制板圖的前提條件。然而,如何把所設計的底圖順利地、快速地描繪在黑板上,為教學所用,卻是板圖的宗旨所在。為此還需要地理教師在課前熟記圖形、反復練習。 (1)熟記底圖圖形 就是在訓練過程中掌握底圖的圖形特征,畫面組成要素。尤其在繪略圖輪廓時,還應采用相關位置控制法、山川控制法等方法,用以保證圖形的正確性,不走樣(圖17、18、19、)。 (2)反復練習,迅速成圖 板圖的底圖設計再好,如果在教學過程中畫得不好,就會降低板圖的價值。所以,板圖速給訓練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因此,教師在掌握了描繪板圖的基本理論之后,應進行徒 手繪畫練習。在練習過程中,首先,大致經過臨摹(熟悉過程)一默畫(初步記憶過程)——再臨摹(糾正錯誤過程或鞏固記憶過程)——默畫(強化記憶過程)等幾個階段反復練習后,才能初見成效。其次,要結合地理學科的知識結構進行練習,將所要表達的地理要素之間的關系理順清楚,會加速記憶過程,盡早成圖,迅速成圖。此外,對一些難度較大的板畫,應采取加輔助線的辦法練習繪畫。總之,地理板圖的描繪,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只要掌握了其中的技巧,加強練習,就一定能水到渠成。 四、 幾種典型地理板圖(板畫)的繪畫 ![]() 圖17 中國輪廓圖 ![]() 圖18 北美洲輪廓圖 圖19 非洲輪廓圖 ![]() 圖20 熱帶海岸風光 ![]() 圖21 折線法 ![]() ![]() 圖22 幾何圖形法 ![]() ![]() 圖23 日本略圖 圖24 各大洲輪廓和位置示意圖 ![]() 圖25 地形雨形成示意圖 圖26 水的循環 ![]() 圖27 水平地層 圖28 褶皺地層 ![]() 圖29 地表形態圖 ![]() ![]() 圖30 鋒面雨成因示意圖 圖31 動態圖 ![]() 圖32 無葉的波巴布樹 圖33 沙漠植物的根 ![]() ![]() 圖34 動物形態圖 ![]() 圖35 溫帶沙漠景觀 ![]() 圖36 法國埃菲爾鐵塔圖 圖37 北極景觀 |
|
來自: 2013樂悠悠 > 《教學常規與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