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兵解讀《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第十四講文字版原文地址:徐文兵解讀《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第十四講文字版作者:小徽
上古天真論篇第十四講 主講:徐文兵 播出時間:2009-03-14 經文:季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形體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數。其次有賢人者,法則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從陰陽,分別四時,將從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壽而有極時。 梁冬:是的,重新發現中醫太美,大家好!歡迎收聽在這么晚,晚上十一點,堅持收聽國學堂之重新發現中醫太美,非常感謝!也同時呢,感謝我們今天的徐老師來到我們今天的演播室,徐老師你好!徐文兵:梁冬好!聽眾朋友們大家好!梁冬:是的,在上一周的時候呢,我們提到了這個“有圣人者,天地之和,從八風之理”……啊,呱呱呱呱,一直講到“內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為務”。在上一周我們特別強調啊這個“恬”和“愉”是有很大不同的。嗯,對!徐文兵:就是,這個節目播出以后呢,有的人也提出不同意見啊。就是“愉”啊你解釋成這樣,我再給大家舉兩個這個我的這個例子。你看這個古代的字它構造都有同根同源。 梁冬:嗯。 徐文兵:呃,我們很多這個“俞”字啊,就帶邊兒上那個…… 梁冬:啊,歡愉的“愉”右邊兒的那部分唄。 徐文兵:就是這個“俞”字,它都有相同道理,你比如說榆樹的“榆”。為什么那個榆樹…… 梁冬:為什么呢?對啊。 徐文兵:老榆木叫榆樹,因為那個榆樹的皮和那個榆錢兒吃完以后能讓人產生歡悅的感覺,然后呢還讓人美美能睡一覺,所以叫榆樹。 梁冬:是嗎? 徐文兵:誒,令人愉。 梁冬:誒,為什么我們現在沒得吃了呢? 徐文兵:因為被人拔光了。古代沒有飯吃,都吃,扒榆樹皮磨成粉吃,但是有飯吃的年代呢,榆樹皮都讓人拿去做藥了。這叫“俞”。還有呢你看故宮的那個大門啊,都有門釘兒,誒,上九橫九豎九,天子嘛,八十一顆。那個門釘用一個漢字表示也叫“窬”。它是上面一個穴位的“穴”,底下一個愉快的“愉”那半邊兒。它是什么,男性生殖器符號突起,那個象征。那也叫“窬”。最有意思一個字,你比如我們說“偷”,偷東西的“偷”,一個人,邊兒上一個“俞”,為什么它不發“俞”的音?說文解字上說,這叫什么?行茍且之事。 梁冬:所以古代的偷,還不是說偷一般的這個……這雙鞋啊、一個玉米啊…… 徐文兵:誒呀,我們現在都是沒有文化,古代這個“偷”專指“偷情”。再那種“俞”的狀態下,但是你不是正當的,所以叫“偷”。所謂偷情、偷漢子、偷人。所以,孔乙己,為什么說讀書人偷書不叫“偷”,叫“竊”?孔乙己真是我們古代偉大知識分子,他知道茴香豆的“茴”有四種寫法,他知道那個偷書不應該叫“偷”書,叫“竊”。為什么不應該叫“偷”書?古代的“偷”專指“偷人”。 梁冬:“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嘛,是吧?他們這么說,他們這么說。 徐文兵:偷不如偷不著。 梁冬:哈哈,但是那是古代封建的錯誤思想。 徐文兵:誒,所以這個講究愉快的“愉”是專指性愛的歡愉。 梁冬:誒,有意思。 徐文兵:我們作為一種健康的研究這個古代《黃帝內經》的醫學和哲學思想這種節目來講,不應該回避這個事情。很正常,你非到了這個人,就是后來就跟那個宋明腐儒那個狀態,什么“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啊,連做愛的時候,還不說自己做愛,說什么“非為色也,是為后也”,我可不是為了愉啊,我是為了繁殖后代,因為我是“不孝有三,無后為大。”這整個就把人擰把扭曲得變態了。假,假,真假。 梁冬:對對對,所以呢,就是說,而且我覺得也有必要給各位年輕的朋友普及一些基本的知識。免得呢以后呢,說那個國家叫“也門”,哈哈。 徐文兵:哈哈,對對對。 梁冬:對對對,啊,這個呢,這個就比較遠了,咱們就不說了。說的這個圣人,圣人是以“恬愉為務”,就是說他還,他還,專門琢磨、研究這個事,給自己生活帶來快樂,是吧?怎么睡得好,怎么睡得舒服,怎么睡得高興,以自得為功。 徐文兵:啊,這是我們現代人最欠缺的。所以很多人說,“我應該怎么做事兒?”我說,你是要做給別人看,還是為了讓你自己高興?我們現代人把自己摧殘扭曲,然后甚至變態近乎病態瘋狂,目的是一個什么呢?不是為了自得,是為了讓他得。大冬天穿個裙子自個兒凍得瑟瑟的啊,之后開始覺得凍,后來麻木了不凍了。為什么呀?讓別人看著高興。讓別人看了高興以后呢,她自個兒也高興。所以自得是什么?自得是應該我們每個人一生,就是所謂成人,我覺得成人的標志是自得嘛!自己精神獨立,自己經濟獨立。能夠什么?自己贍養自己,這叫自得。而且呢,這個價值觀要永遠樹立起來。所以我們現在人,很多人是什么?為名利而奔波,為這個而奮斗到死。仔細想一想,“名”是什么?“名”是別人對你的評價,所以有好名聲,有壞名聲,是別人給你的評價。如果你自己,自我認同,自我評價很高的話,你有這個自得的話,你還在乎別人說你什么嗎?別人罵你,無所謂;別人把你捧到天上,你也覺得對你沒有影響,所以你也就不在乎名了。前提是什么?不在乎名的前提是什么?自我有認同,自我有肯定,是吧?不會說,別人說你好,你就一下跳進去;別人說你不好,你就郁悶得要死。沒有自得的人在乎名,所以很多人說我不在乎名,嘿,我先考察一下,他有沒有這種自得的本領。沒有的話,他這是說假的,假裝推卻的。 梁冬:其實是真的是很不容易,你說,簡單的一個例子是吧?自從咱們做《國學堂》以后咱們自己還不也還自己經常在網上搜一搜自己名字,看看別人怎么評價,是吧? 徐文兵:誒,對啊,對啊。 梁冬:所以說,蠻有趣的。 徐文兵:但是前提是什么?就是說,如果沒有這些評價,沒有這些人說我們好,我們是不是就活得不快樂了。咱要是那種狀態,那咱就是傻帽。誒,咱們要是這種有自我評價前提下別人認同我們,我們覺得,誒呀…… 梁冬:只是附和了一下, 徐文兵:就是說,是錦上添花。應該是什么?年三十兒這個摟草打兔子,有它沒它你都要過年。我們現在是沒這個兔子就不過年,我不活了。啊,你不給我個名分,不給我個什么什么稱號,我就這個不行了。這種人,我對他們的評價叫沒成年。這第一個是名,第二是利,我們做事情都要掙錢,要謀利益。“利”是什么?別人給你的好處,別人給你的。如果別人不給你,你自己能跟天地之間索取的話,你還是不是還在乎別人給不給你,對不對? 梁冬:嗯,建立自我小循環。 徐文兵:所以說,我說人的那種自我獨立,自我寬慰,自我能夠贍養自己的那個本事,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所具備的。有了這個!你再跟……說別的。沒有這個,你說我不在乎名,我不在乎利,誒呦,那…… 梁冬:那假的是吧? 徐文兵:真假。 梁冬:所以那個薩特還是誰說過,“他者即地獄”呀。這句話我覺得,從您這話里面,就講得特別好了。就是說,如果用別人的給予,別人的標準來對自我進行評價的時候呢,就跟去到地獄是一樣的。 徐文兵:沒錯,因為什么?人跟人沒有什么可比性。誒,你是天造地化出來的這么一個優秀的這么一個產物,你有你的個性,你有你的獨立性。但是呢,很多人呢,就是……誒,集體無意識。就跟著大波哄,大波走。然后呢,如果這個老師想管這孩子呢,第一,封她當個小組長;第二,獎給一個蘋果,從小受的教育就是為名利而奮斗,有人到死也在為這個事兒活著,不是為自己活著,是為身外的這個名利。他沒有,就是沒有自得的這個功,沒有這個本事。所以我說腳后跟著地,自己解決吃穿住的問題,剩下的事兒再說。如果這個解決不了,那就一輩子就跟那蘑菇長在樹上。你說你還自得? 梁冬:那,以自得為功。何以,這怎么解釋叫“以自得為功”呢? 徐文兵:功,我們講經常說練功夫的那個“功”,啊,“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練武不練功,到老一場空。”這個“功”專指……現在這個氣功被人說爛了。 梁冬:對。 徐文兵:這個“功”專指我們這個氣的這種循環。自得啊,什么叫自得啊?我把我的腎精化成腎氣,然后我的腎氣去養我的心神,這叫,整個一個小周天,這叫“功”。沒這個本事,那只能去打激素了。 梁冬:所以這就是,叫做“可持續自我發展”。 徐文兵:誒,可持續自我發展。 梁冬:對吧?環保,環保,啊。 徐文兵:誒,天賦的,本來就有的,你干嘛依賴別人呢?啊,人到快死了打一針強心針,打一針這個腎上腺素搶救。是吧?梁冬:所以呢,沒事兒的時候呢,如果別人不給表揚自己,一定要自我進行表揚,這個就叫做“自我循環”,是吧?好了,呃,我們稍微休息一下,回來之后呢,繼續和徐老師一起來學習《上古天真論》的最后幾句。 廣告片花…… 梁冬:是的,廣告回來之后呢,剛才和徐老師講到以自得為功啊。 徐文兵:自得為功呢,再補充幾句啊,我們剛才說得大了。就是名啊、利啊、這個地位啊、榮譽啊,這是名。還有一個自得為功呢,就是說我自己能生產出我生理上需要的所有的東西。比如說眼睛干,現在有“干燥綜合癥”吧?眼睛干怎么辦? 梁冬:滴眼藥水嘍! 徐文兵:人工淚液!啊,就是你說的這種眼藥水,每天嗒滴一滴,晚上睡覺上鬧鐘,隔2小時還得滴一下。為什么?要不第二天眼睛,眼這個角膜都磨壞了。這叫自得嗎?這不是自得吧? 梁冬:這不是。 徐文兵:嗐,然后呢,唾液沒有了,吃東西都得摻上水,拌上湯,要不咽不下去,沒有唾液了。沒有唾液了,然后呢,牙齒也沒有保護滋潤,然后牙齒碎成一片一片,掉了。這叫自得嗎? 梁冬:不叫。也有人工唾液,是吧?你也可以吃飯去加水,這也不叫自得。這就說起來就多了。還有很多女性出現這種性交疼痛,陰道沒有潤滑。也有,現在婦科也有叫什么?做的這種液打進去,那是一回事兒嗎?感覺一樣嗎?所以這都不自得。碰到生理上的問題,心理上的問題,社會的問題,我剛才說的那個“恬”,那也是自得。所以當一個人能夠完成這種生理心理上的這種自我的這種修復、療養,這種本事以后呢,這個人就能什么呢?自得其樂。 梁冬:對,就自個兒沒事兒偷著樂是一個很高的境界呀! 徐文兵:對呀,一般人……我們經常說慎獨,觀察一個人健康不健康你就把他關到一個屋子里讓他呆一天,你看他什么狀態? 梁冬:我記得《萬象》上面曾經有一個很有趣的事…… 徐文兵:很多人都瘋了。 梁冬:誒,《萬象》這個小資階級文化讀物啊,曾經呢有一個故事。話說某導演在選男演員,當時,他發現旁邊陪這個男演員來的那個女孩子呢很有意思,坐在那里,既不瞻天望地,又不看手機,又不會覺得渾身不舒服,又沒有說…… 徐文兵:手足無措。 梁冬:又沒有手足無措,就是那樣舒服而安靜地坐著,后來這個女演員成為那個導演的妻子。但是,前段他說的是導演作為一個觀察人的人來說,他發現這種人的狀況很讓他感到欣喜。你想想看,如果我們比如說有一個人約你在…… 徐文兵:健康的人。 梁冬:西單圖書大廈門口等,是吧?人沒有來,你沒有說,哇,渾身毛焦火辣,你就覺得很舒服站在那里,獨立守神,啊。慎獨,一個人我覺得這是一種特別優雅的狀況。 徐文兵:對。非常健康的人,非常健康的人流露出來的氣質是讓人非常舒服。 梁冬:對,所以呢,就是,以自得為功。“形體不敝,精神不散,”誒,這個不“敝”是指什么? 徐文兵:“敝”是壞了,敝了。 梁冬:哦,麻痹,腐敗。 徐文兵:麻痹是那個“痹”。“敝”是,就是,比如說這個屋頂上,瓦壞了漏個洞,這也叫“敝”了。所以說他第一句又說的是什么?肉體,肉身。剛才說不要摧殘自己的身體,身體不殘不缺不偽不廢,以前有個典故叫什么--“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你看我們現在人穿那個緊身衣,鋼筋箍的,然后把自己的身體就勒成個那么個條兒,目的是什么? 梁冬:目的是為了討好別人。 徐文兵:嗯,討好別人。然后把自己的氣血都鬧得很這個瘀滯,所以這個叫自我摧殘。而圣人是什么呢?愛惜自己的形體,愛惜自己的身體發膚,使他不被損壞,不被摧殘,這是前提。在這個基礎上下一步才能做到什么呢?精神不散。 梁冬:嗯,比如說,這個形體不敝,您講這個“敝”,比如說一個瓦漏了哈,房頂上那個瓦爛了也叫“敝”, 徐文兵:就是身體壞了。 梁冬:是吧?所以是不是有個概念就是說好像身體真的是一個氣球,它有孔之后吧,這個精神就會跑呢。 徐文兵:就是泄了,誒,上次我們有個問題沒說完。就是說那兩個泄、瀉字,三點水一個世界的“世”的“泄”,和三點水一個寫字的“寫”。 梁冬:泄、瀉啊。 徐文兵:泄、瀉,兩個字有什么區別?我經過深入考慮,我發現這個區別大概是這樣的,嗯,可能不對啊,供大家參考。那個三點水帶世界的“世”的那個“泄”,指的是無形的神和氣的損失。就是說你看不見,我們說“泄氣”了,那個“泄”就是用三點水加…… 梁冬:就是一下子斗志沒有了嘛。 徐文兵:誒,泄了氣的皮球一樣,我們說泄了氣了,所以說這指無形的能量或者是精神的損失用這個“泄”。能看得見的,一瀉千里,那個水啊便啊,這些東西排出來了,用的是三點水加寫字的“寫”,兩個字連在一塊兒用,意思是說你又損失物質,又損失能量,叫“泄瀉”。 梁冬:誒,那我想請問,那個,放屁算是?泄氣?算是無形的還是瀉有形的? 徐文兵:無形的,你看不見的。我們講“眼見為實,眼不見為虛”嘛。就是說,以人的肉眼的標準來衡量,所以說“泄瀉”,為什么說古代民俗有句話叫“好漢經不住三泡稀”嘛,就是人拉肚子拉三次整個就渾身疲軟無力,泄了氣了。你要是光從那個物質主義角度說,啊!那就是排出的沒用的糟粕物質,你沒有看到它無形的那個能量的損失,所以古代搶救病人快死了第一件事兒干嘛? 梁冬:不讓他大便? 徐文兵:堵肛門,他有一個軟木塞子一樣的東西,先把…… 梁冬:像紅酒的那個。 徐文兵:誒,哈哈!先把肛門塞住,就怕他泄氣,為什么?肛門古代人,中醫叫“魄門”,魂魄那氣泄從那兒走。所以先把那兒塞住…… 梁冬:所以說,是不是那個放屁太多的人魄力不足? 徐文兵:可以這么……誒,魄力不足的人是指什么人啊?因為,你考察一個人的魄力是他晚上睡覺時候那個狀態。因為人晚上睡覺以后是魂休息了,魄在工作,所以到晚上,你比如說這個打呼嚕的,心跳驟停的,或者是這個憋不住尿的,撒尿的,這些都是魄力不足。另外,“魄力”指什么呢?人的高級神經反射,不是動心的。你比如說手碰一個熱杯子,啪!你把手拿開了,這個反應,本能的反應,這叫“魄力”,魄力不足的人,手燙熟了,呵呵,才意識到,呦!壞了!這叫“魄力不足”。 梁冬:啊,真是說,我覺得這樣的學習真的是太有趣味了,太有快感了。 徐文兵:啊,所以說那個泄氣,這個“泄”和“瀉”的區別大概就在這里。 梁冬:所以呢,就是“形體不敝,精神不散”。 徐文兵:啊,就是說,你充滿氣這個皮囊啊,很多人說我們身體是個臭皮囊,臭不臭再說,它是個皮囊,它如果不破窟窿,不漏洞,不漏精,不漏氣,不漏神的話。誒,你就能……。 梁冬:它就能繃著。 徐文兵:誒,能繃著,能活著。能達到圣人這個境界。如果您那破了,漏了,把這,那里面這精、氣、神都漏了,早早就,“年半百而動作皆衰”。 梁冬:所以呢,它就是“形體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數”,就是說活到上百歲。 徐文兵:誒,所以現在我經常說,呃,要學會用神。我們《黃帝內經》就是第一章說過,就是《上古天真》說了,不時御神,不懂得按照四季晝夜的變化去調整自己的生物鐘和節律。其實神就是氣的一個節奏嘛,啊,你這個節奏,人馬合一,跳躍的合適,這個神就省勁兒,你老跟他戧著,白天睡,晚上熬夜,這就叫逆,是吧?不會用神。另外這個用神呢,我們說要聚精會神,啊,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用的也是神。這個神你聚到一塊兒就好像你用一個凸透鏡、放大鏡把太陽光聚到一個點兒上,能把東西燒著了一樣。你很難想象,你這個把神聚到一塊你能做出很多的匪夷所思的事情來。我們現在很多人都相信自己的意識,其實我跟你講,意識不是神。神是天賦的一種本能,你要學會用它。你看啊,大家都說射擊運動員,王義夫一打奧運金牌、銀牌啊。他是個近視眼,十米氣步槍,你以為他就是個眼睛特別好的?他能看見那個靶心兒?他靠什么打?你采訪王義夫,“我靠感覺”。射擊運動員很多都是近視眼,他打那個槍找的是感覺。感覺是什么?如有神助。感覺就是用你的神去體會那個靶子在哪兒,然后調自己的呼吸,在某個這個階段,然后擊發,這叫用神,聚精會神。所以周圍人一點兒不能喧鬧,不要影響他。你看,射門,就是足球啊,前鋒射門那一瞬間,多少照相啊,就跟著拍,射門一瞬間他眼睛是睜著還是閉著? 梁冬:閉著的哈。 徐文兵:他眼睛是閉著的,他絕對不是眼睜睜瞪一個大眼睛看守門員在哪兒?那個球兒門在哪兒?哪兒跟哪兒有孔?沒有!他是用神,用一種本能的反應去體會。眼睛是閉著的,所以那個守門員撲球,我們說這人啊,“這家伙今天神了!”如有神助啊。一個球……把所有球都撲出去了,那都是本能,都是用神。這種神怎么用?首先不把它散掉。另外呢,學會把它聚精會神聚起來,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 梁冬:對,毛澤東說“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是吧?稍微休息一下,馬上,繼續回來。 廣告片花…… 梁冬:好了,回來之后呢,剛才我們講到了,啊,我們其實《上古天真論》最后一段呢其實講的是,真人呢啊,圣人呢啊,真人至人圣人,現在我們要講賢人哈。其次有賢人者,“法則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從陰陽,分別四時”。啊,其次有賢人者,看來啊,這個賢人啊,算是這四個里面的這個level比較低一點點的。 徐文兵:誒,對啊。我們經常說孔子是圣人,他的弟子叫七十二賢人。啊,我們就追比圣賢,就一句話,然后就覺得圣賢就是這個地位很高的人啊,其實,你細細列出來,人家告訴你圣人啥樣啊,賢人啥樣。上節我們還有兩句話沒講,“形體不敝,精神不散,亦可百數。”像這些人都能活到接近天年,上百歲。孔子是活到73,亞圣孟子活到84。 梁冬:哦,那個時候,84已經很高了。 徐文兵:哦,你想那會兒平均壽命,夭折率那么高,平均壽命才30多歲,像這些人能活到那會兒已經很不容易了,而且還立德立言立功做了那么多事情,是吧?都是真是圣賢啊,孟子是亞圣,孔子是圣人,而追隨他們學習的這些學生呢,也達到了一個賢人的境界。請看,賢人的境界是這樣的。 梁冬:對,“法則天地,象似日月。” 徐文兵:這個天的變化我們叫“道”,地形成的這種變化我們叫“理”。然后呢,人制定出來的規則就叫“法則”。 梁冬:噢,“法”和“則”有什么不一樣? 徐文兵:法是人定的,則也是人定的。有什么不一樣,下次我研究一下再回答你。 梁冬:法則天地,象似日月。 徐文兵:可能這個法是隨天,則是隨地。就像那個圓,圓隨天;畫圓的,規,圓規,隨地。 梁冬:那為什么叫武則天呢? 徐文兵:法則,那就是她起名兒起錯了,她應該叫…… 梁冬:會不會有另外一種就是,法隨地,你看隨法,就那個水啊,是跟著那個那個地形走的,水去為法嘛,三點水一個“去”,去水為法,所以呢,我覺得是不是法是跟隨這個地形而來的。 徐文兵:“法于陰陽,合于術數。”上乎不法,先王之法。誒,這值得研究。 梁冬:值得研究,啊。 徐文兵:因為什么?我們現在就隨口就一說了,古人那叫“立言”,他用每個字兒都字斟句酌,他…… 梁冬:他力透紙背。 徐文兵:誒,所以這個法則天地呢,就是根據天道,地理的變化制定人的行為的規則---法則。我們平時說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啊,這個負陰抱陽,面南背北,這都是根據陰陽天地的變化去制定出來的,干這些事兒的人是誰呢?就好像是一個具體的實踐的人他去把這些落實到條文上。 梁冬:對,這就是manager啊,經理,經理人制。 徐文兵:經理人的,啊。 梁冬:他干的就是這些事兒是吧?法則天地,象似日月。徐文兵:誒,天象,這個“象”很有意思。 梁冬:怎么個有意思法? 徐文兵:請問什么叫“象”? 梁冬:“仿效”的意思是吧? 徐文兵:“象”是這樣啊,我們經常說有一個字兒,就是木字邊帶一個“大象”的“象”,還有一個是人字邊帶一個“大象”的“象”,這個“像”,比如說,拜一個佛像。 梁冬:對。 徐文兵:去看一個畫像,是吧?這叫像。那么請問這個單立人兒加一個“象”和這個沒有人這個“象”有什么區別? 梁冬:呃……我其實真的沒有很好的能回答這個問題。 徐文兵:呵呵,其實它的奧秘也就在這兒。你看啊,我們看見同一個東西,你比如說,我們是醫生吧?我們說看一個X光片這個X光片叫什么? 梁冬:這個東西叫“像”嘛,對不對? 徐文兵:哪個“像”(“象”)? 梁冬:啊,一個有……有單人旁的。 徐文兵:有單人旁的“像”! 梁冬:照片嘛! 徐文兵:然后呢,面對著同一個像,住院醫說:誒,這是肺癌,主治醫說,不是,這是鈣化的結核病灶,然后一群老教授說,這什么呀?這就是抽煙多了,肺紋理,這個纖維化了,有口痰在那兒堵著沒排出來。這三個結論叫什么? 梁冬:哦,這個東西叫“象”。在心里…… 徐文兵:真相,我們經常說真相,這是發自內心的一種唯心的一個判斷,那是個客觀存在。單立人兒的“像”是客觀存在,沒有單立人兒的“象”是什么?主觀感覺。所以面對同一個像,產生了不同的象,那么誰更接近于真相呢?打開看看。是吧?這是現代科學的研究方法。所以很多人說,誒,你們中醫不科學,這個是吧,啊。應該有證據,我說啊,不管有沒有證據,最后都要落實到一個什么?落實到判斷那個的人的那個素質上。為什么老教授看出來結論,打開一看,老教授說得對?為什么我們照了張X光片,在縣里邊醫院不行,還要拿到省城醫院最后到北京來看。讀片子的人的水平決定了誰更接近于真相。所以在古代,當這個人的素質非常高的時候,他可以看的那個客觀的證據很小,但是呢,照樣能接近真相,接近自然,是吧?現在是機器很發達,人的素質下降了,結果呢,盡管有很多證據一大堆,但是呢,打開一看,還是錯的。所以這個“象”,經常有句話叫“相由心生”,對吧?我們現在有人解釋說,說人的面相啊長什么樣兒,是因為你心善良不善良。我說那你要那么說那鐘馗就得死,呵呵,是吧?鐘馗就是因為相貌丑陋沒被錄取,最后自個兒自殺了嘛。不是這個意思,這個“象”是一種無形的,接近于真相的一種主觀的感覺。梁冬:嗯,那這樣說“相由心生”這個詞就很深刻了!徐文兵:非常深刻,我們現在都淺薄人把它誤讀了,“象”是你的心神對物質的一個感覺,對客觀世界的一個感覺。所以,中醫講“望而知之謂之神”,那是什么?眼睛一看你,得出一個結論,得出個接近真相的結論,這叫神醫。是吧?“聞而知之謂之圣,切而知之謂之工”,啊,這個“問而知之謂之工,切而知之謂之巧”。做醫生的四個級別。所以,你看啊,高明的破案專家,公安,看見一個腳印兒,那個腳印兒是“像”吧? 梁冬:對,是一個單人兒旁。 徐文兵:單人兒,馬上,這個人男的女的、身高、體重,馬上就告訴你,這是什么? 梁冬:這個就是沒有單人兒旁的“象”。 徐文兵:這叫,真相就出來了。為什么他能得出來? 梁冬:因為他有心。 徐文兵:他有心,他的心神是經過多少年的歷練磨練出來的那個心神,敏銳的感覺,叫敦敏。 梁冬:嗯 對。 徐文兵:我們看就是個腳印,連人穿什么鞋都不知道。一個高明的修理汽車的人一聽發動機的聲音。誒!你這個發動機哪兒有問題了,然后修哪兒、修哪兒。那聲音大家都會聽,得出結論呢?你就聽那發動機。一個高明的指揮家指揮幾十人的樂隊,誰拉錯一個音,他馬上“誒!梁冬你拉錯了!”我們在那兒呢,傻呵呵聽著呢。呵呵呵,拉錯了,拉錯了十遍也不知道。為什么他能聽見?你看他那顆心啊。所以很多人擠兌中醫說,你號脈能號出什么來?我說,你這個蠢貨,你號不出來,別人就號不出來?所以一個高明的中醫大夫,三個指頭往人手上一搭,甚至不摸,誒,“男女授受不親”,不摸你的手懸根絲過來一搭,你陰陽、表里、虛實、寒熱人家真相流露在心中。 梁冬:所以叫“八綱辯證”啊,其實透過不同的緯度哈,勾勒出一個完整的象。 徐文兵:誒,所以你看看那個“心”,所以你看人家“象”,就是什么?象似日月。就用自己的心去跟著日月、星辰變化去走,然后呢,就是保持與天地的一種節奏的同步。 梁冬:啊,我們還是不得不承認呢…… 徐文兵:天人合一。 梁冬:這個每天地球自轉、公轉,這么多的衛星啊,恒星等等等等在我們周遭轉來轉去,其實他形成一種合力。 徐文兵:對!一種合力,對生物就會形成一種影響。 梁冬:是的,我們有些時候荔枝就豐收,有些時候荔枝就不豐收,是什么原因呢?它還是受到(物質)……整個天體之間的這個萬有引力的影響,是吧? 徐文兵:對! 梁冬:是吧,所以有些時候我覺得呢,牛頓呢,他還是有……為什么牛頓晚年哈,他開始慢慢在追求更加形而上的東西呢,肯定是因為作為一個偉大的物理學家,他慢慢、慢慢地接近了…… 徐文兵:他的“心”接近了那個,我們說的那個自然。 梁冬:對,象似日月。 徐文兵:還有個佛家有個挺有名的……禪宗啊有個故事叫“佛頭著糞”。 梁冬:什么叫“佛頭著糞”呢?啊,稍微休息一下,馬上繼續回來。 廣告片花…… 梁冬:好,回來之后呢,剛才徐文兵老師呢跟我們聊到這個禪宗有一個著名的公案,“佛頭著糞”。 徐文兵:誒,什么叫“佛頭著糞”?這就是我經常用這故事來解釋。 梁冬:哪幾個字啊? 徐文兵:“佛”就是佛祖的“佛”,“頭”是腦袋這個“頭”,“著”是那個 梁冬:頭著地的“著”?著火的“著”? 徐文兵:誒,著,著火的“著”,對。“糞”,大糞,糞便的“糞”。這公案的題目是這樣的。我經常用這故事來解釋我說那個“像”,什么叫“象”?什么是單立人的那個“像”,什么是elephant“大象”的那個“象”? 梁冬:呵呵呵,elephant。 徐文兵:對啊!為什么中國人用這個“象”跟那個“大象”elephant用的是一個字。這個也有原因。以后再說啊。這個《佛頭著糞》公案是這樣。就是說,有個人就是好辯論,去參觀佛廟去了。就跟人和尚聊天說:聽說佛祖說這個萬物皆有佛性。那個和尚說,可不是嘛,佛祖是這么說的。他說:那鳥有沒有佛性呢? 梁冬:理論上也應該有。 徐文兵:(和尚說)“當然有啊”。他說:“鳥兒既然有佛性,它為什么往那個佛頭上拉屎呢?這不是表現對佛的不尊敬嗎?”他其實就是想這個…… 梁冬:刁難。 徐文兵:刁難人家和尚,誒,他這個理論很對啊,就說人嘛見了那個佛廟或者佛寺,都是起一種莊嚴、肅穆、尊敬之心去參拜。 梁冬:兩腿一軟就拜了。 徐文兵:誒,你人有佛性。你不是說鳥(鳥也有佛性),你要這么解釋不了,那就有兩個可能:一個是,佛祖錯了,鳥沒有佛性。另外一種就是說,你這個佛像就不對,偶像崇拜了,是吧,泥胎木偶。這就是說佛廟里立的那個東西是什么? 梁冬:那是個“像”。 徐文兵:是單立人的“像”。你面對那個單立人的“像”是否起莊嚴、肅穆、尊敬之心,這是沒有單立人的那個“象”。對吧,不是所有人看見這個東西都會起那個心的有些人還想毀佛、還想燒廟、還想砸廟,對吧。他看見這個起的是歹心。可見你把這個廟樹得再輝煌、再漂亮不見得能改變人的那個內心。所以,在鳥雀眼里佛頭是啥地方? 梁冬:就是一個鳥巢。 徐文兵:就是個泥……安全的沒有人騷擾的泥胎木偶的一個…… 梁冬:平臺。 徐文兵:平臺,可以隨便拉屎的地方。所以你聽那個和尚怎么回答,他說:“正是因為它有佛性,它才在佛像頭上拉屎,否則的話它怎么不去老鷹頭上拉屎?那個鳥見了誰能起莊嚴、肅穆之心,見了能吃它的這個老鷹它才畏懼、恐…… 梁冬:恐慌。 徐文兵:恐慌。所以呢,正是因為它有佛性,它才往這個安全的地方拉屎。所以大家記住,所有的客觀X光片、佛像并不能并不替代真相,很多人就老想的就很簡單的把這個事辦了。面對同樣一個X光片,不同的大夫看得出不同的結論,面對同樣一張X光片同一個大夫10年前看和10年后看得出結論不一樣,誰變了? 梁冬:心在變。 徐文兵:心變了!人變了。所以大家要相信自己的心,啊,把那個東西給放一放,啊,所以這個真相,禪宗這個故事解釋的非常清楚了。我們經常把一些客觀存在當成了主觀感覺,不對!只有人的心神對物質的體會才是最接近真相的。 梁冬:哈,長嘆一口氣呀,原來知識,就(是)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啊,這個《黃帝內經》里面任何一個字里面呢,都是有足以讓我們這個naturehead,這個自已感覺到很爽很爽的,是吧。這個東西就是剛才徐老師跟我們聊到的。 徐文兵:誒,另外那個為什么用大象啊? 梁冬:噢,對。你說啊。 徐文兵:呵呵,就是我去三星堆,四川就你們老家那個廣漢出土三星堆,出土了很多這個青銅的面具、啊,祭祀的用品、還有玉啊這些東西。 梁冬:跟漢……這個中原的地區很不一樣。徐文兵:最大一特點,它那些巫……它都是巫的祭祀用品,最大的特點出土了很多象牙,而且很奇怪四川那會兒沒有象牙,就是說沒有大象。 梁冬:對呀! 徐文兵:而且它有一個立,就是立式的那個巫祭祀的那個像,它叫“群巫之長” 。就是最大的一個巫的立像,他手里呀就這么錯開拿著一樣東西,但是中間是空的啊。 梁冬:肯定丟了嘛。 徐文兵:那個東西不知道是什么?但從他這個弧度表現來看,還有他從祭祀坑兒里出土那么多象牙來看,他用的是象牙。 梁冬:這就問題就來了,為什么真象(相)的“象(相)” 和大象的“象”都用“象” 呢? 徐文兵:所以,我覺得啊。古代認為象牙和玉一樣是能夠促進人的這種智慧的成長或者讓人有敏銳的感覺,就是說以玉通神,還有以那個象牙接近真相,以此象接近彼象。所以可能啊,這是我的一種觀察解釋。 梁冬:嗯,好。 徐文兵:象似日月。 梁冬:對,相似日月,好 ,剛才我們提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 徐文兵:“變列星辰” ,這就是說到了我們古代最古老的一個傳承,就是28星宿(xiǔ)或是叫28星宿(sù)。我們經常說的就是,東方青龍…… 梁冬:左青龍,右白虎。 徐文兵:誒,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根源從哪兒來?其實是指古人對天象的觀測。就是說以我們為中心來看,總是有這個就四組,一共包括28小組的星星在圍繞著我們轉,東方的這個星(座)的形狀看起來就像是一條龍。呃,我們經常說一句話叫“二月二,龍抬頭”。什么叫“龍抬頭” ?就是二月二正趕上這個開春接近驚蟄這個節氣,東方的這個星啊就是這個青龍這個星宿,它的這個角,就是那個龍角相當于龍角那個位置,那個星星叫角,就叫角。剛剛露出地平線,就好像這個龍要抬起來,所以中國人叫 “二月二龍抬頭”。我們中國人很普通地生活就跟天文就接合在一塊。所以呢后來據說來了一個西方的那個傳教士跟中國人講這些什么天文地理一看,中國的一個農村的一個孩子都懂這些,他就覺得很奇怪。為什么?中國古代這些智慧啊文明太發達了。所以東方是一個龍形的這個星象,南方呢是一個鳥形的叫“朱雀” ,西方呢像一個白虎,北方是兩組分為龜、蛇,所以叫“玄武” 。這就是我們講“辨列星辰”。中國人不僅根據日月的變化,識到日月變化會對人有影響,而且還意識到了更大范圍內天體運行的變化對人的影響。所以中醫《黃帝內經》專門有幾章節講五運六氣,啊。就是講的這種這個運氣的變化,天干和地支的排列,不同的年有不同的這種六淫,就是風、寒、暑、濕、燥、火,這叫六,五運是指什么?木、火、土、金、水的變化。你比如說今年就是一個土太過的年,所以今年是一個土牛年。今年的話,2009年,或者按我們算這乙丑年,它是一個濕氣太重的年,所以這些理論從哪兒來的?這是賢人根據真人、至人、圣人對自己的教誨把它們都記載下來,這叫“辨列星辰”。 梁冬:太慚愧了。 徐文兵:所以古人仰觀于天文,俯察于地理。抬頭一看啊,“臣夜觀天象,有克星侵犯紫微斗座。”“今天晚上有個刺客要進來!”所以他把這種天的天象地變化和人間地變化天人合一,完全就…… 梁冬:對照。 徐文兵:包括你看我們76年唐山大地震。 梁冬:對。 徐文兵:吉林落下一塊大隕石,我后來看毛澤東身邊的人寫的回憶錄,毛澤東是對中國歷史文化非常了解的人,他一看這種情況一發生,他說:“按我們古代說法就是有人要走了”。他自己意識到自己的生命要完結了,所以呢他就吟了一首那個《枯樹賦》啊,就是表達自己那種特別凄涼的心情。就是天人合一的理論從古到今都有,叫“辨列星辰”。 梁冬:想起來我覺得我們現代號稱的知識分子啊,小學、中學、大學什么拿碩士畢業,博士、博士后畢業…… 徐文兵:專家!都變成專家了。 梁冬:所謂的“專家”真的是丟臉、很慚愧。在古代這個知識分子里面最下最最末稍地這個到賢人這個級別第四級,是啊,副處級都沒有的,能做到的事情,現在你說有多少人能做到呢?誒,“其次有賢人者,法則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從陰陽”。誒! 徐文兵:和于陰陽,逆從陰陽。 梁冬:對,你看這個上面講的這個至人呢、圣人呢,他們這個把握陰陽,和于陰陽。去到賢人哪,就是逆從陰陽了。 徐文兵:誒,就是說有時候是跟著走,有些時候就有些違背。他不能把節奏掌握地那么好,就好像我說我騎馬一樣,人家真正高手做到人馬合一了,那就是完全是從,順從。他現在有點逆從,就是有時候有點蹌著不是那么順。 梁冬:這個東西不是說他不想完全順,就是說能力還沒有達到。 徐文兵:誒,能力還沒有達到完全把握,你看啊,我見過幾個高手練功的,他養只鳥,他放在自己手上那個鳥飛不起來。 梁冬:什么原因呢?徐:鳥飛起來是不是那個鳥爪子要登一下,借個反作用力。 梁冬:對,對,對。 徐文兵:它一登它就感覺到它那個勁兒了,他馬上被登的那塊肌肉就塌下去了。 梁冬:踏空。 徐文兵:踏空,你一腳踩空。所以那個小鳥可憐地老在他手上來回的想起飛,老起飛不了。所以這種敏銳的感覺啊,就是真是修練到一定程度。我們現在非凍得不行了才知道,哇!天氣變了,人家那陰陽一變子時一交這種陰陽的轉換,人都能感覺到。所以呢,先得知才有覺。先先知,再先覺,再自悟都是一個不同的層次,到這就有點兒逆從陰陽有點遺憾但是還不錯。 梁冬:對。所以他講到呢…… 徐文兵:起碼不是完全逆陰陽。 梁冬:對!他只是逆從陰陽哈,分別四時。大概能把時間分成四大段就行了,是吧? 徐文兵:對!四時呢,我們講完《上古天真論》以后呢,我們接著就講《四氣調神大論》,《黃帝內經素問》的第二篇,這就是從這句話來的。我們就是說“法于陰陽,和于數術,食飲有節,起居有常。” 到賢人這就做的挺好,分別四時。分別四時目的是什么?就是順應四時寒、熱、溫、涼,四氣的不同變化,讓自己的行為思想跟著季節節氣去走,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梁冬:就是說買股票的時候呢,到冬至那天怎么都要去全部卡掉的啦。誒,說起來這個你別提了,去年、前年的時候就在冬至那一天,啊!前年冬至那一天,我其實讀《淮南子》的時候呢,我突然心生感應哪,我認為應該把股票全部斬倉了,當時呢就是貪哪!看到好像還有一點點長的可能性結果沒跑掉。 徐文兵:是吧? 梁冬:對!所以呢,這個就是…… 徐文兵:要跟著感覺走。 梁冬:要分別四時,要契合這個節奏。冬至那一天就是應該完全閉合的對吧,應該要全部斬倉了。分別四時,將從上古合同于道。從上古合同于道,這什么意思呢? 徐文兵:就是說我們講的是《上古天真論》嘛,就是要學習,沒吃過豬肉見過豬跑,啊,沒有修練到那個上古真人的那個境界但就是照貓畫虎學著人家那個樣,去呼吸精氣,獨立守神。慢慢兒地更接近于自然更接近于天道。 梁冬:上古合同于道。稍微休息一下之后呢,馬上回來和大家一起來總結《上古天真論》。 廣告片花…… 梁冬:好!回來之后呢,我們剛才提到啊上古時期的賢人呢,逆從陰陽,分別四時,將從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壽而有極時。 徐文兵:益壽而有極時。它是生命不像那個叫壽敝天地,無有終時。那是真人。是吧。 梁冬:對。 徐文兵:圣人呢可以活到百數。到賢人的話就是可能沒有活到100歲,但是他一輩子活得比較精彩,就掌握了很多知識很多學問而且自己生活的節奏也和天地同步,益壽。 梁冬:是的!徐老師我們今天呢,我們總共算了一下有十三、四期呀,來講這個《上古天真論》。 徐文兵:包括你自個復習的那一節。 梁冬:對,對,對,對。 徐文兵:真不容易啊。 梁冬:誒,是不容易啊。 徐文兵:真難為你啊。 梁冬:那個您就別批評我了,別嘲笑我了。那說回來就是我覺得其實很有趣啊,如果我們要把這一本《黃帝內經》講完估計也都八九十歲了。 徐文兵:呃,我算了一下,按這個節奏需要三十五年,很多人聽眾朋友推著說“你快點講”,我感覺啊就是,我從小跟我母親一塊學中醫,我小時候第一件事替我媽抄很多醫書,這個事對我印象特別大。第一,通過抄書呢,我認識了很多繁體字。另外呢就是說,慢慢抄書吧就慢慢接觸一些《黃帝內經》的一些思想。我記得我第一件替我媽抄書抄的叫《黃帝內經》它有個《病機十九條》,這是學中醫必考的,就是說當人出現了什么癥狀的時候,你判斷他是什么陰陽、寒熱、表里屬性。你比如說:諸病水液,澄徹清冷,皆屬于寒。這個就是說它先列出癥狀告訴你是什么診斷,我替我媽抄,我當時抄我還不知道什么叫《內經》,我抄的叫《肉經》。那會兒可能想吃肉,肉欲比較強。《肉經病機十九條》。 梁冬:呵呵呵,多寫了一個人。 徐文兵:誒,多寫了個人。從那兒呢,就開始接觸《黃帝內經》,真正開始讀《黃帝內經》是什么(時候)呢?是上大學。我們北京中醫學院專門有這個內經課,但是呢,現在反過來看有點遺憾的是什么呢?我們不是像我們現在是按著它的書的原樣一章一節地去讀,我們的《內經》叫選讀。 梁冬:好可惜呀! 徐文兵:是一些老師把《黃帝內經》的某些語句段落摘下來放在一本書里,說這一篇起個名叫《陰陽》,然后下面就說了《黃帝內經》某章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咵,就列那兒了。這樣的話就,我們就覺得什么叫斷章取義呀?就沒有了上下文,沒有了那種連貫性,沒有了就…… 梁冬:不能一以貫之的那股氣嘛。 徐文兵:就沒有那種氣,就感覺氣就斷了。但是這是我們那會兒學的《內經》,但是那會兒學《內經》,《內經》是干什么的?講道的,它不是講術的,也甚至不是講法的。所以它跟臨床啊就是我們當時是中醫系嘛,培養的是醫生,我們就覺得這跟我們看病好像沒有多大關系。所以那會兒就好像應付考試一樣就把這個事就放過去了,基本上考試完了,《內經》也就忘了。到了畢業搞臨床,或者是,我畢業是搞行政,對《黃帝內經》更覺得沒啥用。但是真正經過了人生的一些挫折、起伏、悲歡離合以后,突然某一天又拿起了《黃帝內經》一看,當然覺得就想流眼淚……,為什么?古人都跟你說了,怎么是怎么回事兒,啊,怎么怎么應對,如果應對不好就會得什么病。包括我們現在經常出現什么癲狂、燥狂、抑郁癥。你去《黃帝內經》打開一看《靈樞》專門有個癲狂篇,人癲的時候叫“抑郁” ,狂的時候是“燥狂” 。古人分得很清楚,我們現在都在一塊說,人說癲狂:癲疾始生,先不樂,頭重(痛),視舉(目赤)。給你寫清清楚楚。然后說怎么治,用什么藥,扎什么穴或者是用灸什么穴。我突然發現啊,自個敢情這么多年都捧著金飯碗在要飯。所以回過來你經常問我說:誒。你這個解讀《黃帝內經》跟別人不一樣。我說:“這是我最近十年,就經過了很多事情以后…… 梁冬:包括很多臨床。 徐文兵:我在看病,靠看病謀生,靠講課謀生,自己靜靜地在那兒讀書的時候突然就感覺到,噢,《黃帝內經》原來是這么一本書。所以我勸大家不要著急,就按我們這個進度你反復聽反復地去對照自己的生活去體會。中國人的學問它是通神的學問,不是意識學問。你比如說我們講,聽馬三立的相聲,都知道那個《逗你玩》,你都知道結果了吧,是吧。這個相聲聽過了,為什么你再一遍一遍地聽?為什么? 梁冬:玩兒的就是節奏。 徐文兵:他就是那種能觸動你內心的那種感覺。包括我們看我們的京劇或者是看傳統那些京劇整個故事怎么個故事情節你都知道。你為什么坐那兒一腔一板,一遍一遍地在反復聽,他通的是神,調的是神,是另外一個層次上的享受。絕對不是我們現在,我現在一看《赤壁》我說好,吳宇森拍的,感官刺激。感官刺激和精神享受兩回事。所以我建議大家把我們的節目啊放到MP3里或者放在汽車里面反復聽聽,讀一遍是一遍的感覺,我上次有個記者采訪我說:讀什么書?我說:讀《黃帝內經》。有的章節看不懂,翻過去…… 梁冬:不求甚解嘛。 徐文兵:誒,找你能看懂的地方看,然后呢。反復看,你會覺得突然隨著你的經歷、閱歷的增加看不懂的地方,看懂了。然后原來看懂的貌似看懂的地方突然發現,誒,不是那個意思。這樣一部……為什么叫“經”?經是真人說的話,能寫出《黃帝內經》這本書的人都是達到了真人和至人境界的人落實到文字上的東西,值得你去反復地讀。所以等咱倆我七十多,你快七十的時候,咱倆說“謝謝各位聽眾跟我們大家一塊兒終于聽完了《黃帝內經》”,啊!很多聽眾在聽的過程中已經仙逝了。 梁冬:呵呵呵,已經做真人了。 徐文兵:還好我們還活著,所以這個節奏不怕慢。 梁冬:對!那其實呢我們講到了就是說,這個東西不是一個關于信息的事情,它不是Information。 徐文兵:絕對! 梁冬:它是關于Wisdom,智慧! 徐文兵:誒,智慧,慧的問題。它是改變你這個電腦的程序的問題,不是往電腦里輸東西的這么一個東西。我經常說的一個“再好的東西給豬吃了它還是個豬”,對不對,你這個內在DNA程序不變你吃了,《黃帝內經》這么好你人不變,我們現在不去修身了都去增加知識,所以再好的知識給這種人吃了,他產生不了好結果。所以大家呢,先要安心能在這個深夜里這么浮躁的社會里,深夜里靜靜地聽《黃帝內經》的人說明你的心境還是比較定的。 梁冬:所以你沒發現嗎?最近我現在做節目的時候都沒有那么大聲狂笑了。 徐文兵:哈哈哈…… 梁冬:因為呢…… 徐文兵:很驚擾……恐驚天上人。 梁冬:哈哈哈,好了,各位親愛的、可愛的聽眾朋友。啊,我們呢,終于把這一個《上古天真論》非常粗略地和大家分享了一下。從下周開始呢,我們將會進入《四氣調神大論篇》。好! 徐文兵:對,希望大家,經常復習,反復誦讀,爭取能夠做到背誦! 梁冬:誒,好,非常感謝徐老師,謝謝大家。 徐文兵:再見。 梁冬:再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