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課外閱讀指導課的基本課型有讀物推薦課、閱讀方法指導課、閱讀欣賞課、閱讀匯報課、讀寫遷移課、班級讀書會等。通過研究不同課型適用的閱讀材料及具體的操作模式,以及不同課型的優點和不足之處,探尋培養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途徑和方法,提升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提高課外閱讀指導課的實效,給一線教師以借鑒和啟發。
關鍵詞:
小學語文 課外閱讀 基本課型 綜述
概念界定:
課型:余映潮老師認為,所謂課型,就是教學過程的基本形態,一般指根據教學任務而劃分出來的課堂教學的類型。可以說,課型是由“課”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方式、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地位所決定的一種課堂教學結構;也可以說,一節課中,主要的教學活動方式是什么,這節課就可以稱為是什么課型。
導言:
我校自開辦以來,非常重視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培養,每周安排一節課外閱讀課,要求教師上好課外閱讀指導課,有計劃、有目的地指導學生課外閱讀,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但課外閱讀指導課究竟該怎么上,如何根據不同體裁的閱讀材料選擇適當的閱讀課型,怎樣上更有實效,更能激發學生閱讀興趣,達成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目的,還處在探索階段。因此,本文就課外閱讀指導課的基本課型進行綜述,為課外閱讀指導課的教學實踐工作做理論的探索和指引。
從最初的星星之火,到現在如火如荼,推廣課外閱讀已成為當今小語界的熱點話題,越來越多的老師成為閱讀推廣的點燈人,課外閱讀正成為孩子語文素養提升的新的增長點。然而,讀書要想有收獲,必須講究一定的方法,而在獨立閱讀剛剛起步的中小學階段,學生往往不能自己很快地摸著門徑,如果聽任學生自己盲目閱讀,不僅收益甚微,而且還往往使學生在觀念上產生誤會,以為課外閱讀只是粗略的閱讀,不需要精研,久而久之養成不良習慣,讀任何書都馬虎了事,這樣就終身難以從閱讀方面獲益了。因此教師必須要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外閱讀指導。本文就課外閱讀指導課的基本課型綜述如下:
一、基本課型
揚州親近母語課題組在課外閱讀推廣方面成果斐然,在多年的課題研究實踐中,他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歸納出課外閱讀指導課的基本課型有:讀物推薦課、閱讀方法指導課、閱讀欣賞課、閱讀匯報課、讀寫遷移課、班級讀書會、讀書筆記交流會等。
1、讀物推薦課
書籍浩如煙海,不加選擇地讀一是沒那么多時間,二是讀了沒有多大的收獲,甚至會有壞的影響。要選擇好的、有價值的書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關鍵是讓孩子體驗到閱讀的快樂,因此為孩子推薦適合閱讀的書籍尤為重要。讀物推薦課主要是向學生介紹課外讀物,供學生選擇。主要方法有:書刊、篇目的推薦和內容的介紹;教師推薦和學生推薦相結合,統一推薦和分散推薦相結合。可依據讀物的不同特點,選擇不同的推薦方法。如故事性強的作品,講一個有趣的情節;語言優美的作品,朗讀一段;知識豐富的作品,講一些前所未聞的知識;篇幅較長的作品,可以簡介全書內容,也可運用現代化媒體播放書中一段精彩場面的人物道白或敘述,或播映改編的電視劇或電影中的一個場面激趣,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然后引出推薦的讀物、推薦理由。師生可以共同閱讀一章節或一篇,指導讀書方法,制定閱讀計劃。
2、閱讀方法指導課
閱讀方法指導課是有目的、有計劃地教給學生閱讀方法的一種課型,目的是讓學生掌握系統科學的讀書方法,養成習慣,形成能力,最終達到“自能讀書”。此課型有其現實性和針對性,是針對學生好讀書卻不得要領,或只看熱鬧,或純為獵奇,讀書不少收效卻不大的現狀而設置的。有如下讀書方法供參考。
①三讀法
瀏覽性泛讀。對淺顯易懂或閱讀價值不高的書籍報刊,采取瀏覽法,大致了解其主要內容,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取更多有價值的信息。
探求性速讀。為達到某個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項任務,如尋求某個問題的答案,專門搜集某方面的知識等。這就要求“一目十行”。
品味性精讀。對名篇名著和文質兼美的優秀作品,靜心細讀,體會立意構思,揣摩謀篇布局,欣賞佳詞妙句,經過細嚼慢咽,將其中的精華變為自己的知識營養。
②不動筆墨不讀書法
圈點勾畫,作批注。即用相關的符號在書或文章上記錄下自己閱讀時的見解、感受。
寫讀書筆記。可作摘抄,編提綱,寫體會。
制作卡片。為了便于記憶和積累,將名言警句、精彩片段、佳詞妙句等寫在卡片上,隨身攜帶,隨時翻閱和背誦。
再創作。包括續寫、擴寫、縮寫、改寫等形式。改寫又包括改人稱、改寫法、改體裁等。
③邊讀邊思考法
通過概括內容、復述原文、體會思想感情、理清文章脈絡等多種形式的專項訓練,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較、綜合、聯想等思維方法,達到以讀促思、以讀促寫的境界。
3、閱讀欣賞課
好的書不應只停留在為情節所吸引的淺層次閱讀上,更重要的是品味、欣賞、揣摩、涵詠。因此課外閱讀欣賞課中幫助學生發現美、感悟美、創造美顯得尤其重要。閱讀欣賞課是讓學生主動參與閱讀過程,參與討論、探究、合作學習,并在學習中掌握科學靈活的學習方法,逐漸形成語文能力,思維上得到啟發,思想上受到感染與熏陶,情感上引起共鳴。形式上可分體裁賞析、寫作手法賞析、內容和主旨賞析等。流程大體如下:
精心選擇閱讀文本。閱讀文本要力求短小精悍,貼近學生生活,語言生動活潑,形式靈活多樣,為學生所喜聞樂見。
課外閱讀指定篇目。學生調動已有的語文知識和技能,對文章進行理解、分析、鑒賞、評價。
自由討論階段。討論可以以同桌為單位,也可以是多人一組。討論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是自由式,也可以是中心發言式。教師可以先確定一些題目,讓學生圍繞這些問題展開討論。討論中要堅持語言訓練和思維訓練并重的方針,要調動學生的知識積累和生活積累,與作者進行心靈對話。
學生上臺演講。要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見解,要營造一種暢所欲言的局面。
教師小結。教師肯定討論中出現的閃光點,對存在的問題加以指正,還可以將文章中的一些重要問題拎出來讓學生再思考再認識。
4、閱讀匯報課
閱讀匯報課是讓學生暢談閱讀收獲的一種課型。它不僅有利于鞏固和提高閱讀效果,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和說寫能力,還有利于相互啟迪,共同提高,收到奇文共賞析、得失寸心知的效果。可采取如下做法。
學生準備匯報提綱。教師提前一周告訴學生,以使學生對前段課外閱讀情況進行回顧梳理,選準匯報的內容要點,列好匯報提綱。提綱一般包括:閱讀的書名、作者或文章的題目、作者;書或文章的主要內容、中心思想;主要收獲,包括思想教育、閱讀知識、寫作方法、語言積累及其他知識等;疑問、困難或建議。要求學生依據個人實際,抓住一兩點生發開去,談要談具體,說要說出真知灼見。教師要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敢于質疑。學生能創造性地提出問題,即使問題幼稚可笑,教師也要加以鼓勵。
學生匯報,教師調控。大致按教師啟發談話——小組交流——全班交流——教師小結的程序進行。匯報形式力求多樣,要以學生口頭談收獲為主。
5、讀寫遷移課
實施以課外閱讀為基點的輻射性讀寫遷移,在遷移中升華情感、歷練思維、展現獨特的閱讀體驗,提升習作能力。在習作之前,教師根據習作要求,選一兩篇在語言表達形式上可供學生模仿借鑒的文章,重在表達方法的指導;有時也可以由教者給出文題,學生自選同類課文進行“自學”,強化對此類表達方法的感悟。
6、班級讀書會
引導班級的孩子圍繞特定主題共讀,交流、分享、碰撞閱讀收獲。班級讀書會的操作策略:
①共讀:建立話語環境
班級讀書會通常采取群體成員(同伴、師生)共同閱讀、交流同一本書的方式進行。成員共同閱讀慎重擇定的符合最大多數成員趣味的書籍,等于是在建設一個該群體的話語新系統,也就為成員間的交流討論提供了一個共有平臺。
②話題:尋求對話支點
“主題”的選定
讀書會的討論話題很多時候不止一個,即便唯一的話題,也需要帶領者心中具備明確的討論方向感。一般情況下,帶領人應該組織各個成員圍繞著商定的話題,在參與成員的無意識中逼近乃至達成預設目標。這個預設目標就是本處所指的“主題”。它不同于一般所講的思想主題,更多的是作品傳遞的一種精神追求、感情高地。
需要說明的是,讀書會過程中的話題群并非一個話題接一個話題的單純討論交流,與話題推進穿插進行的還應有誦讀、默看、表演、想象、描述等多樣的活動,有時甚或就是話題展開的重要策略手段。
③分享:提升閱讀品質
讀書會各成員因為背景、個性等的差異,在共讀文學作品的審美感受時,既會產生相似的體驗,也會產生各具個性的反應。相似的體驗會引發成員間的共鳴,差異的體悟會給他者帶來新的啟迪。這種共鳴與啟迪的獲得就是分享。分享的獲得既提升了閱讀者個體的閱讀品質,也會強化班級讀書會這一組織形態的凝聚力,讓所有成員都感受到個體自由閱讀所不具備的情緒體驗,為后繼的閱讀、討論形成優質動力定型。
7、大聲朗讀課
“大聲讀給孩子聽”師生共讀,是指針對低段年級學生認識的字不多,分析判斷能力也較差,閱讀有一定困難,習慣還沒有養成等不利自主閱讀特點,教師通過幫助孩子尋找合適的讀物,利用學校專門的時間,在一定的場合,大聲讀給孩子聽,和孩子一起閱讀,共同探討,把孩子帶進一個嶄新的課外世界,給孩子暢快的閱讀享受,給孩子直接的情感熏陶 ,給孩子豐富的語言積累,教給孩子一定的讀書方法,為孩子以后的自主閱讀和終身閱讀打下基礎的師生共讀活動。
8、語言積累課
指導學生積累語言。
背誦法。積累語言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背誦,但不是死記硬背,須在閱讀時進行準確的感知和透徹的理解,教師要幫助學生抓住感知的重點、理解的要點,不懂課文不能背誦課文。
摘記法。俗話說:“好記憶不如爛筆頭”。在閱讀中隨時隨地積累,把讀書時發現的好詞語、句子、片斷摘錄下來,將原來較長較深的書或文章用提綱形式摘錄下來。
剪貼法。剪剪貼貼,在閱讀過程中,讓學生把自己需要的,喜歡的內容或圖畫剪下來,然后,貼到札記本上,不管怎么貼都可以。旁邊還可以配上用彩筆自畫的插圖。
9、經典誦讀課
古今中外的經典是人類知識的結晶,是人類智慧的源泉,蘊藏著人類幾千年來的燦爛的文明與智慧的寶藏。兒童正處在記憶力發展的黃金階段,如果能抓住機遇背誦一些永恒的經典名篇,將會對孩子一生產生極其重大的影響。通過開展兒童經典誦讀能激發潛能,學習語言、增強人文底蘊,同時又能培養孩子的高尚的情操和人文關懷,由此可以使孩子變得胸懷博大,知書達理,善良聰慧,樂觀堅定。
二、課型的選擇
課外閱讀的意義眾所周知,不再繁述,但每個年級段課外閱讀承載的目的任務不同,教師指導也應有所側重,所選擇的課型也應有所不同。
低年級學生是入門的起始年級,使他們愛讀、樂讀,培養興趣是閱讀的目的。在閱讀中能讀通、讀懂故事情節,在閱讀中初步感受優美的語言,愿意和家人、同學老師交流。對低年級學生來說,教師更多地應選擇大聲朗讀課、經典誦讀課、閱讀欣賞課等,由教師讀故事,尤其是讀繪本,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中年級在此基礎上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能運用一定的方法行進閱讀,積累語言,并就書中的人物或情節表達自己的見解。中年級更多的應選擇讀物推薦課、班級讀書會、閱讀方法指導課、語言積累課等,在培養閱讀興趣的同時,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培養主動積累語言的習慣。
高年級課外閱讀重在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自己選擇課外閱讀材料,有自己獨特的閱讀情感體驗,鼓勵學生在閱讀中學著做批注,適當的寫閱讀感受,讀寫結合,提高學生的欣賞、品位作品能力。高年級的課外閱讀指導課可選擇班級讀書會、讀寫遷移課、閱讀匯報課等,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研究方向
1、課外閱讀指導課不同課型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2、如何更好地實現課內外銜接。
主要參考文獻:
1、 親近母語網站上徐冬梅的“親近母語”課題結題報告;
2、 余映潮發表《在中學語文教師》上的《課型》一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