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家寶”,是一個家族的感情寄托,從它身上可以讀懂家族每一代人共同走過的春夏秋冬。我家的傳家寶是一把二胡,并不貴重。但在我看來,它卻承載了從曾祖父到我這四代人的所有回憶,意義非凡。 一把二胡傳承了四代人的回憶和家訓。 這把二胡是由一根長約80厘米的細木制琴桿、內外兩根琴弦、琴桿下端蒙著蛇皮的琴筒構成,琴筒呈茶杯形,用木制成,琴弓是用馬尾做的。它的聲音低沉圓潤,悠揚動聽。 這把二胡是曾祖父留下的。那時候村里一些村民常常在忙完農活后喜歡聚在一起吹拉彈唱,他們大多數人都是自學,有的人擅長吹笛子,有的人擅長彈琵琶,有的人擅長吹嗩吶,我的曾祖父則擅長拉二胡。聽父親說,那把二胡花了曾祖父不少錢,曾祖母也因為這事兒和他吵了一架。要知道在那個年代,一家老小的溫飽尚且都成為問題,哪兒有閑錢買那么一把填不飽肚子的二胡呢。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二胡的悠揚琴音讓當時的曾祖父以及當年那些同樣為養家糊口而辛苦忙碌的人們帶來一絲慰藉。 二胡上的弦經過歲月的碾壓,換了一次又一次。 后來,曾祖父把二胡留給了爺爺。那時候村里組成了一支“十音八樂”(福建莆田的漢族傳統民樂)樂隊,爺爺也是其中的一員。在我的記憶里,他們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聚到我家里來彈唱。爺爺的那把二胡上的弦也是換了一次又一次。每逢一些節日,如媽祖、觀世音的誕辰等,他們便會在村里的宮廟中彈唱,村民們也會聚在一起,場面熱鬧非凡。 然而父親卻沒有學會拉二胡。父親說他小時候覺得學二胡太難,學到一半兒就放棄了。而到了十幾歲的時候他便跟著大伯去了其他城市打拼,似乎到了父親那個年代,生活的重擔和壓力讓他們無暇顧及其他,休閑娛樂更談不上。我依稀記得,小時候因為覺得好玩,便偷偷拿著小刀割斷了二胡上的弦,為此挨了爺爺的一頓揍。出乎意料的是,這件事的最終結果是我開始跟著爺爺學習拉二胡。 爺爺性子急,我學習能力又不強,經常惹得他生氣。有時候他一急便吵著說“不教了”,我脾氣倔,也跟著說“那我也不學了”。但是沒過幾天,兩個人便又跟什么事兒也沒發生過一樣,重新學了起來。遺憾的是我終究也沒能學會,不是因為我不再認真學,而是教我拉二胡的爺爺在我學會之前便離開了我。雖然當時我還小,但我依然能清楚記得爺爺教我拉二胡時的樣子,還有他跟我說過的話“萬事開頭難,學什么東西都不能半途而廢”。爺爺的老二胡發出來的長長的、緩緩的、偶爾也會因松脂不足而發出僵硬的“吱吱”聲至今還時不時在我的腦海里回響。 爺爺去世后,父親說把二胡留給我。他讓我記住我和爺爺學習二胡的那段回憶,記住爺爺對我的教導。這么多年過去,因為學業,因為工作,我已經太久太久沒有再去碰它。然而每當我遇到什么難事,我總會想起爺爺在教我二胡時說過的話“萬事開頭難,不要半途而廢,要堅持下去。”我想,這句話應該和那把二胡一樣,是我們家的傳家寶,值得我們一代代傳承下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