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轉帖】謝爾曼戰后改進型M60火力支援車—HVMS![]() 話說一代名車謝爾曼在二戰之后并未就此功成身退,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依舊在世界的各個角落活躍著。改裝達人以色列就曾經打過謝爾曼坦克的主意,將車體翻修一新后,換上新的發動機與變速箱,再搭配上新造的炮塔和法國進口的火炮,搖身一變成了M-50/M-51超級謝爾曼。不過再怎么發揮余熱也是有個限度的,到了七、八十年代,謝爾曼在以色列陸軍開始慢慢轉為預備役封存。但事情突然又峰回路轉。智利找上門來談一筆生意,說是要買一批謝爾曼回去。智利買謝爾曼其實是因為鄰國秘魯,兩國自19世紀末的“硝石戰爭”結下梁子之后關系一直比較僵硬。恰巧在這之前秘魯買了一批T-55坦克,作為回應,智利就打算買一批超級謝爾曼。該說以色列的效率不錯,1979年簽下單子后,第一批改裝的超級謝爾曼1980年就到貨了。車和炮是分開運的,先運了一批卸下主炮的M-51,再于1980~1986年間為其安裝火炮。智利一看不錯,在1983年又簽了一單,這次要買一批M-50超級謝爾曼,要換好一點的動力系統。 應智利的要求,以色列找了福特汽車公司和底特律陸軍兵工廠,把這批超級謝爾曼的動力系統翻新了一下,換裝了底特律艾利森8V-92TA水冷渦輪增壓柴油機和艾利森XGT-411-2A變速箱(這其實是黃貂魚輕型坦克的動力組),功率從460馬力上升到535馬力,后來在1994年智利對前面說到的那批M-51超級謝爾曼翻新時也換用了這套動力系統。 車體結構沒有太多改動,比較明顯的就是取消了航向機槍,機槍座被去掉之后用鋼裝甲封住開口,再一個就是在車體右側后方增設了發動機排氣管。此外,車體各處還增加了零件工具備品的掛載點,算是較為實用的改造。這時智利提了個條件,說M-51的105炮還湊合,你這M-50火力不行啊,和AMX-13一個級別,能不能換個給力點的?于是以色列拉上了自家的IMI和Nimda,準備大干一把。 M-50原先安裝的是一門法國產CN-75-50 75mm 61倍徑火炮,和AMX-13輕型坦克是一樣的。要說來這炮其實源自二戰德國黑豹坦克的75毫米70倍徑火炮,是一款緊湊的高初速坦克炮,不過這炮面對T-55/T-62的正面大傾角裝甲,實在有些力不從心。 ![]() 以色列的辦法是把它換成一門70倍徑60毫米HVMS火炮,別看它口徑小,穿透力可一點都不含糊。HVMS是High Velocity Medium Support的縮寫,意即高速中型支援火炮,該火炮由國際知名的速射炮生產商,意大利奧托梅萊拉和以色列IMI共同研制(雖然后來兩家分道揚鑣了),炮身重量僅700千克,后坐力也只有6000千克大小,很適合安裝于中輕型車輛,又因為配用了自動裝彈機,車組成員就減少到了三人。 ![]() HVMS火炮最初的設計目標就是用更小、更輕的火炮來達到90毫米坦克炮,乃至105毫米坦克炮的穿透力,最終設計出來的這門60毫米炮發射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初速可達1620米每秒,足以在2000米距離上洞穿以60°傾角放置的120毫米厚北約中型標準靶板,優于L7炮發射L52 105毫米脫殼穿甲彈的效果(打同樣的靶板,L52 APDS要在1830米才可貫穿),對其可能假想敵T-55、T-62來說是極具威脅的。其榴彈配備有觸發、遲發、近發三種引信,不僅可以用來打擊輕裝甲車輛和土木工事,還具有一定反直升機能力。同軸機槍則從7.62毫米機槍換成了威力更大的12.7毫米機槍,備彈400發。 可是沒多久又發生了一個大變故,1991年圣誕夜,蘇聯沒了。隨著冷戰的結束,西歐一些國家開始縮減軍隊編制,把多余的裝備拿出來跳樓大甩賣。90年代末,智利相中了荷蘭皇家陸軍的豹1坦克,買了202+8輛回來,多出來那8輛則留作“器官捐獻者”(這批豹1后來的去向是這樣的:智利又把這批豹1中的60輛賣給了哥倫比亞,剩下150輛;又賣了30輛給厄瓜多爾,因此剩下120輛;到了2007年,又從德國買了132+8輛豹2A4并升級為豹2A4CHL,2013年4月開始與德國就進一步升級到豹2A5展開談判)。雖然手里的謝爾曼仍然堪用,但實在難掩老態。到了2002年,智利的謝爾曼坦克終于全部退出現役。 ![]() 雖然車退役了,但謝爾曼HVMS的炮倒是留了下來。智利把這些炮改裝到自己的M24、M41輕型坦克上,還裝在了本國許可證生產的皮蘭哈6×6裝甲車上,繼續效力。 另外補充一下,HVMS安裝有自動裝彈機,火炮射速高達100發/分,在2000米射程上,可以擊穿60度傾角的120毫米鋼裝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