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中愁損催寒夕,夕寒催損愁中客。門掩月黃昏,昏黃月掩門。 翠衾孤擁醉,醉擁孤衾翠。醒莫更多情,情多更莫醒。
譯文:愁緒孤寂,離人的愁情催逼著夕陽愈發清冷,凜冽的寒意讓落寞的人變得更加愁怨冷寂。悄悄將迷蒙的月色黃昏掩在門外,濃醇多情的月光卻扶上房門。長夜漫漫,擁著翠衾沉沉醉去,滿心孤苦。醉意彌漫,柔暖的翠衾宛如她在身旁,醒來時頹然長嘆,傷心人切莫多情,多情人切莫獨醒。 作者:納蘭性德(1655-1685),清代詞人,與朱彝尊、陳維崧并稱“清詞三大家”。字容若,號楞伽山人,大學士明珠長子。出生于滿州正黃旗。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諱,改名性德。自幼天資聰穎,18歲考中舉人。康熙十五年(1676)年中進士,授乾清門三等侍衛,后循遷至一等。隨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龍(黑龍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擾東北情況。詩文均很出色,尤以詞作杰出,著稱于世。曾把自己的詞作編選成集,名為《側帽集》,后更名為《飲水詞》,后人將兩部詞集增遺補缺,共342首,編輯為《納蘭詞》。 賞析:本詩為回文體。全詩充滿幽怨愁緒,寂寒情恨,痛苦萬分。第一句:詩中主人翁愁緒孤寂,獨身的孤冷似乎把周遭的空氣都凝結,寒冬似乎是因為他而提早來臨;第二句:呼呼的寒氣使得本已孤冷愁怨的主人翁似乎更加愁怨冷寂;第三句:門內人為不觸景傷情,把能引起遐思的良辰美景關在門外;第四句:門外,月色撩人,昏黃多情,照著孤獨掩著的門,更顯落寞;第五句:門里人漫漫長夜獨坐,披著翠蓑抱著酒瓶,大口大口地往嘴里灌;第六句:夜涼如水,醉意彌漫,主人翁擁著翠蓑覺得似乎沒那么冷,像那個她就在旁邊,溫柔溫暖;第七句:夜風吹來,腦子仿佛清醒了許多,但感著此情此刻,心里卻更加地痛苦。愛之深,痛之切哪!似乎全身細胞都浸泡在了無邊的苦海中,浮浮又沉沉;第八句:清醒愈發痛苦,那還是不要清醒。我要再多的酒,把自己徹底灌醉,起碼在爛醉中能忘記冷酷現實里的一切。而在醉鄉中,我的溫柔我的愛,能回到我身邊,纏纏綿綿,幸福無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