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0日,瑞典學院宣布將2013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加拿大作家艾麗絲·門羅,頒獎詞為“當代短篇文學小說大師”。由此,門羅成為獲得該獎的第十三位女性和首位加拿大籍作家。門羅的代表作有《你以為你是誰》、《我青年時期的朋友》、《愛的進程》、《逃離》等,筆觸簡單樸素,卻細膩地刻畫出了生活的平淡而真實的面貌,給人以真摯深沉的情感體驗。很多人把她與書寫美國南方生活的作家福克納和奧康納相提并論,給予她“當代契訶夫”“當代最偉大小說家”的稱號。 艱苦的早期歲月 門羅的朋友、同是加拿大知名作家的瑪格麗特·阿特伍德曾說:“艾麗絲生在大蕭條時代,長在戰爭期間,必然經歷了艱苦的童年。”1931年,艾麗絲·門羅出生于安大略省休倫縣溫格姆鎮的郊區,父親是狐貍養殖戶,母親當過小學教師。這個靠近休倫湖的小鎮約有三千人口,是一個典型的加拿大小鎮,生活平靜,甚至單調沉悶。門羅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此地度過,其小說寫的也都是關于小鎮中上演的平民的愛情和家庭生活,但涉及的卻都是和生老病死相關的嚴肅主題。 少年時代的艾麗絲就喜歡編故事,無論是在上學還是放學的路上,她都會邊走邊編故事,最早的一次則是對安徒生童話作品《海的女兒》的悲慘結局的改編。而小門羅的這些行為都是瞞著別人的,她周圍的人忙于生計,講究現實,尤其是女孩子,受到教育的機會更為有限,當上作家更是聞所未聞。不過門羅認為:“最糟糕的事就是讓人注意到自己。我對一些事,不快的事總是保持安靜。從不抱怨。所以,沒有人挑剔我。” 10歲時,母親患上了帕金森癥,門羅一邊操持家務照顧母親,一邊騰出時間看書。到了17歲,門羅從高中畢業。那時的加拿大小學教師奇缺,憑借高中文憑就可到小學教書,于是門羅便選擇到一家小學帶領11名學生。就這樣,一直到上大學前,門羅都沒有走出農村。對于農村的社會風氣,門羅成名后感慨道:“我感覺是一個局外人。”不過,她毫無怨言,默默朝文學巔峰邁進。 門羅的傳奇人生繞不開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正是在這里,她開始了自己的寫作生涯。1950年,門羅拿到獎學金,進入這所大學主修新聞專業。但她并不是真的對新聞專業有興趣,而是認為大學能給予自己自己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她仍然寄情于寫作,并接連在大學生雜志上發表了3篇短篇小說。為了賺取生活費,她不得不在課余時間做女招待、煙葉采摘工和圖書館員。除了寫作和打工,“我沒有機會做其他任何事,因為我沒錢。”門羅回憶道,“我知道我只能念兩年大學,因為那個時候的獎學金只管兩年。那是我人生中一次短暫的假期,一段美好的時光。”之后,由于獎學金中斷,門羅沒能畢業,也沒能取得學位。年僅20歲時門羅就以大二女生之身嫁與同學詹姆斯·門羅,并為此退學。 主婦的作家之心 22歲時,門羅當了母親,四個女兒相繼出生,但二女兒沒活過一天就夭折了。自此,門羅變成了繁忙的家庭主婦,但這無法熄滅她心中的作家之火。進行小說創作需要大量的、成塊的時間,年輕的門羅太太只能忙里偷閑,趁孩子打盹、丈夫出門,或是燒完菜刷完盤后,趕緊寫上一句半句。當孩子午睡時,門羅并不休息,她會泡一杯咖啡坐在沙發上進行構思。有時,孩子醒了,也只能想到哪里算哪里。第二天,孩子入睡時,再接著想。門羅認為:“我覺得寫作,既簡單又不簡單。第一稿總是很順暢就寫完了,隨后是痛苦的修改過程,最后還要加入很多東西,等等。”但門羅始終相信,自己既能當好家庭主婦,也能當好作家:“即便在沒有洗衣機之類的家電時,寫作也不成問題。人只要能控制自己的生活,就總能找到時間。”2008年,她在接受著名雜志《紐約客》的專訪時再次肯定地說:“我從來沒覺得做家務和當母親是一種負擔。我從小就是在做家務中長大的。”孩子成人后,門羅還是喜歡坐在家中,望著窗外,一旦小說醞釀成功了,初稿便一揮而就。 1968年,37歲的門羅發表了第一部短篇小說集《快樂影子舞》,這部作品是她陸陸續續地在孩子們的呼嚕聲中,或者是等待烤爐的間歇中完成的,前后的創作時間竟長達20年。這本遲到的處女作令她一舉摘得了加拿大當時地位最高的文學獎——總督獎。得到這番鼓勵后,門羅信心倍增,投入第二本書的創作。她常常會工作到凌晨一點,早上六點還得起床燒飯。“我記得我在想,想啥?想我也許會死掉,這太可怕了,我會發心臟病的。我才三十九歲啊,卻已經有了這種想法。后來再一合計,得,別看我這么想,這不也已經寫出這么多頁了。他們會看到這本書出來的。那是一種不顧一切的、不顧一切的賽跑。” 門羅的成功也與她的定位有關。她堅持寫短篇小說,并越寫越精,終于寫出大名堂,成為短篇女王。在榮膺諾獎之前,她幾乎拿遍了所有的文學獎項,包括三次加拿大總督獎,英聯邦作家獎、歐亨利獎、美國全國書評人協會獎等。 門羅還曾入選美國《時代周刊》“世界100名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一位編了門羅文稿十幾年的編輯曾問她為什么偏好短篇,對此,門羅不無調侃地表示:一是自己的寫作時間有限,二是一想到要寫五百頁長的巨著,她就擔心,萬一死了,豈不前功盡棄了?門羅始終將目光聚焦于平凡女性的生活,從自己和母親身上尋找靈感,精確地記錄女性從少女到人妻人母,再到中年與老年的生命歷程。她擅長刻畫女性心理的波折,以及由此而來的身心重負和堅忍頑強,寫得細致入微。 成名后她卻未能受到所有人的歡迎。有人曾抱怨:門羅小說對于當地人的描寫過于寫實。1982年,門羅在寫給一位主編的信中曾提到,本地一家報紙一度指責她把鎮上的百姓變成了“酸腐和殘忍自省的笑柄”。她認為自己絕對無意,相反,她一直在發掘小鎮的生動有趣之處。 低調斬獲諾獎 北京時間10月10日晚7點,本年度諾貝爾文學獎揭曉——82歲的艾麗絲·門羅捧得大獎,擊敗了呼聲很高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樹,領先了齊名的“加拿大文學女王”瑪格麗特·阿特伍德。“以其精致的講故事方式著稱,清晰與心理現實主義是門羅的寫作特色”,諾貝爾文學獎評審委員會如此評價道。 門羅的獲獎成為全加拿大當天的頭號新聞,總理代表全體加拿大人向她道賀,而她也希望可以借此增加世界對加拿大文學的關注。在短篇小說不被看好的歐美文學界,將諾獎頒給門羅或許使一些人感到驚訝,甚至連她本人也未曾料到自己會獲獎。出于時差的考慮,評委會宣布獲獎時,加拿大正值午夜,而門羅早已入睡,評委會沒能在第一時間與之取得聯系。后來,門羅的女兒將她叫醒,激動地告訴她這個消息,門羅卻平靜地說:“現在正是午夜,我早就忘記這件事了。” 得悉門羅獲獎,阿特伍德立刻撰文,其中就提到她的諾獎之路并不平坦。門羅一度被某些評論家貼上“家庭主婦”的標簽,稱其作品太過家庭化,瑣碎而無趣。對此,門羅的表現不失豁達,她在接受一個視頻網站采訪時這樣描述自己:“我并不是真正的知識分子,我只是一個普通的家庭主婦。沒有什么其他的東西可以吸引我,所以我沒有像很多人那樣被太多東西干擾。”令人擔憂的是,門羅的身體狀況并不好。2009年10月在多倫多露面時,她表示正在接受癌癥和心臟搭橋治療;去年,在出版最新小說集《親愛的生活》后,門羅宣布封筆。此前她還表示,獲得諾獎也不會改變封筆的決定。 門羅的低調是公認的,美國文學評論家何梅爾說:“門羅不是社會名流,實際上她很少出現在公眾視野中,也很少出現在簽售會上。”盡管門羅的作品早已蜚聲世界文壇,獲獎無數,但是對于傾向長篇小說的中國讀者來說,這位短篇小說大師還是比較陌生的。國內有關她的作品譯介和研究也相當匱乏,14部作品僅有2004年出版的短篇小說集《逃離》被翻譯成中文。但事實上,對于博彩公司來說,她一直是熱門獲獎人選:去年門羅在博彩公司立博的諾貝爾文學獎預測名單上,收盤時位居第三位;今年收盤時又位居第二,僅次于村上春樹。 鮮為人知的是,1981年6月至7月,門羅曾隨首批加拿大作家代表團,應中國作家協會的邀請來華進行訪問。她去往時任中國作協副主席丁玲的家中做客,并游歷了北京、西安、廣州等城市,還在廣州慶祝了自己的五十歲生日——“我一生中最棒的生日”。歸國后,他們合寫的《加華大:七人幫中國游記》一時洛陽紙貴,轟動北美。 版權申明 【每天學習一點點,每天進步一點點!關注我們,請點擊右上角按鍵查看關注公眾賬號,還可以添加微信號ZWHCT001為好友。每天在這里,我們將與您共同分享最新的寫作素材、最實用的作文技法訓練、最經典的高考作文精華薈萃。為了您的作文寫到滿分,我們一直在努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