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母親為了驗證她教子有方的成果,把兩個蘋果給了年幼的兒子。可是兒子并沒有推讓,接過兩個蘋果各咬了一口,年輕的母親當(dāng)然非常傷心,正要發(fā)火訓(xùn)斥兒子的自私貪婪。
誰知道就在這時,兒子奶聲奶氣的說:媽媽,你吃這顆蘋果,我嘗過了,更甜!媽媽的眼淚瞬間就流了下來。
有時候,我們之所以憤怒是因為沒有耐心和時間等一個回答,認真傾聽另一番暖意。
前一段時間,和一個朋友合作項目,驗收的時候,聽到這樣那樣的批評和建議很不爽。
朋友打來電話談修改意見,還未開口,我就講了一大通自己的理由和想法,后來我們倆基本是各唱各的調(diào),各說的各的套,談話不歡而散,結(jié)果誰也沒有表明自己的思路。
后來朋友用微信把思路發(fā)來,其實有些意見非常可取,問題迎刃而解。
事后想想,很多事情壞在我們沒有給對方把話說完的機會。你等我把話說完,這是現(xiàn)代社會交往中多么卑微的一個要求啊,而我們往往忽略了。
有個兄弟剛成家,磨合期,小夫妻天天爭吵,都快到離婚的地步了。昨天他妻子給我打電話訴苦。我耐心的聽她訴說,適時的表示同情和認同,最后女孩說痛快了,高高興興地給男人做飯去了,臨了贊我:你真會安慰人,經(jīng)你一安慰我覺得原來沒什么大事。 我笑著掛了機,其實我什么話都沒說,只不過是聽了她想傾訴的委屈而已。
傾聽不僅能拉近心靈的距離,而且能解決問題
很多家長訴苦,孩子進入叛逆期,不聽話。冷靜想想,捫心自問,你認真去聽孩子的心聲了嗎?你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希望什么?你要了解孩子,從來不去聽他說什么,卻要他聽話?
“等我把話說完”,這是一種提醒。
上帝創(chuàng)造人的時候,為什么只有一張嘴卻有兩個耳朵,是為了讓我們少說多聽。
有一種聆聽需要忘我,聽落雪的聲音,聽風(fēng)過屋檐,聽早晨的鳥鳴,聽一段美妙的旋律是一種境界和修為。內(nèi)心安詳,才能懂得歲月靜好。 等待別人把話說完,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修養(yǎng)。有一種傾聽叫胸有成竹,沉著冷靜,那是一種氣勢和氣場,不語也能威嚴,無聲也能溫暖才是魅力。
三毛和荷西的深情,是用六年時間等你一句表白;楊絳和錢鐘書的愛情,是感動于深情款款的傾聽。愛和尊重,有時候就是聽的力量。讓對方把話說完,才是最最深情的關(guān)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