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山水畫欣賞(八十) 資中醮壇山 立軸 設色紙本 1940年作 款識:資中醮壇山,相傳天師嘗居于此。庚辰冬月,爰。鈐印:張爰、大千大利 該作品畫于1940年,正是張大千山水畫的畫法結合明代文人畫法、自然寫生而形成自己的風格,為其中年成熟時期的作品,此種風貌與其晚期的潑墨山水畫法形成鮮明的對比。畫中為資中蘸壇山,位于四川省資中縣境內,是四川境內旅游勝地。在當地傳說是道家天師傳教布道之處,張大千曾在此地寫生,此即這一時期的作品。 天師池 設色紙本 1940年作 款識:天師池在高臺山半林麓中,昔天師居石城崖上于此作池,以飲鳥獸,池上又有獨房栗十七株,相傳天師所手植,故山中人呼為天師栗也。庚辰秋日,張大千爰。鈐印:張爰之印(白)、大千(朱) 玉壘西山 設色紙本 庚辰(1940)年作 款識:《華陽國志》:望帝之時,曾有水災,其相開明,決玉壘以除水害,遂委以政事,已而禪位于開明之,西山隱焉。此寫其處也。庚辰秋日,張大千爰。鈐印:張大千、蜀客 青城山色 設色紙本 庚辰(1940年)作 題識:蜀山西南千萬重,仙經最說青城峰。青城嶔岑倚空碧,遠壓峨眉吞劍壁。錦屏云起易成霞,玉洞知明不知夕。錢起青城詩。予取其家數語寫之。庚辰十一月,大千張爰。鈐印:張爰之印、大千 青城山色 水墨紙本 1940年作 青城山色 立軸 1940年作 題識:世緣空盡身無縛,來往修然似孤鶴,有耳不令覂是飛,掛向寒巖聽泉落。竹懶句。寫于青城山中,時庚辰八月也。爰。鈐印:張季、蜀客 青城仙觀圖 設色紙本 1940年作 青城丈人峰 設色紙本 1940年作 題識:此從上皇觀俯瞰青城上清宮也。寫似溥泉先生法家正之。庚辰初冬,張大千爰。鈐印:張爰之印、大千 青城消夏圖 立軸紙本 1940年作 款識:觀心解脫嘆無方,蹴踏層霄禮象王,撒手定知能接引,到頭應共得清涼。相光欲賤三生石,渡海初求一葦航,莫倚閻浮思故土,人間彈指有滄桑。此去年六月避暑青城山中寫,題奉岳軍老長兄法教。庚辰秋,中大千居士爰。鈐印:張爰私印、蜀客 青城勝景 立軸 設色紙本 1940年作 青城隱逸圖 立軸 紙本 1940年作 青城望坡崖 設色紙本 1940年作 款識:文路公鎮蜀,買青城杜光庭讀書堂故址,以贈隱士張愈,號白云隱居。與可遠蜀訪之,蘇子瞻因有歸隱相依之約,愈遂剖險阻,期其歸來,故云望坡,乃誤為王婆崖也。庚辰八月,寫青城望坡崖,用石溪筆法。蜀人張大千。鈐印:張爰只印、大千 青城山是張大千藝術生命與世俗生命的雙重靈魂所系,扮演了非常重要的人生角色。大千先后在此寄居4年之久。作為四川人,1938年秋首次造訪青城山就離不開了,后舉家住在上清宮文武殿。1941年去敦煌寫生,返川后再次住進青城山。1948年又故地重游,是青城山給予了畫家的靈感和詩情,在靈山秀水的激發下,靈感源源不斷,張大千在此作畫千余幅,作詩亦頗多。自此,張大千的山水畫中再也無法離開青城山的綠,而青城山的這段創作經歷,成為張大千“師自然”的一個頂點。 在張大千的山水畫中,寫實與寫意手法結合,在《青城望坡崖》圖中,大量留白更是突出了群山的層巒疊峰、氣勢雄壯,把水墨和青綠融合起來,更加彰顯靈氣和恬靜。 層巒幽壑圖 1940年作 (未完 待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