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國北斗“觀象授時”體系 (一)北斗“觀象授時”體系的文獻考證 由于東西方文明起源時間的先后,以及起源地帶氣候和地理環境的差異,她們在新石器時代中期后便開始根據各自不同的物質和文化屬性,逐步建立起了不同理念、不同結構的兩套天文學體系來服務于不同的族群和社會需要。中國文明從清乾隆開始衰落了兩個半世紀,傳統的天文學體系遭官方徹底摒棄已經式微了兩百多年。但從學術上來說,這并不能說明中國天文學體系比不上西方天文學體系。相反,中國天文學體系在科學水平和文化內涵上不僅不輸于西方天文學體系,至少可以說更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正如李約瑟評價:“現在無疑已經證實,中國古代(和中古代)的天文學雖然(該語法不通,筆者認為應該翻譯為“不僅”)在邏輯性和實用性方面毫無遜色于埃及、希臘以及較晚的歐洲天文學,然而(應該翻譯為“而且”)它是以大不相同的思想體系為基礎的。” 中國天文學體系與西方天文學體系究竟有何不同?西方文明以黃道坐標建立了天文體系,而中國古代則發展了以北天極和天赤道坐標建立的天文體系。最獨特的是,中華先民在北天極的概念中引入了北斗七星作為參照物,創立了中國文明獨有的北斗建時系統,使北斗成為中國統治階層“觀象授時”的主星,即指示時間和季節,制定歷法的核心星象是常年在天北極附近周游的北斗七星。在北斗建時系統的基礎上,又以北斗為中宮建立了周天二十八宿天官體系,最終形成了與西方天文學并立于世的天文學體系。那么,中華先民是如何確定天北極的?為什么要把北斗作為天北極的參照物? 地球自轉軸是周期性擺動的,地球自轉軸北極指向的天空以每年15角秒的速度運動,這旋轉一周的時間是26 從公元前5 關于北斗,《尚書》中的《堯典》和《舜典》都提到:舜讓于德,弗嗣。正月上日,受終于文祖。在璇璣玉衡,以齊七政。對此的解釋有三種。 其一,璇璣玉衡是指北斗七星。《史記·天官書》云:“北斗七星,所謂‘璇、璣、玉衡以齊七政。’”《史記·律書》云:“璇、璣、玉衡,以齊七政,即天地二十八宿。”《春秋文耀鉤》云:“斗者,天之喉舌。玉衡屬杓,魁為璇璣。”蕭吉《五行大義》引《尚書說》解釋得最為明白:“璇璣、斗魁四星。玉衡,枸橫三星。合七,齊四時五威。”又云:“北斗居天之中,當昆侖之上,運轉所指,隨二十四氣,正十二辰,建十二月。”這些古籍所言都說明:北斗位于天北極。 其二,璇璣就是天北極。《尚書·大傳》云:“琁者,還也。機者,幾也,微也。其變幾微,而所動者大,謂之琁機。”是故琁機為之北極。《續漢志十注補》明確指出:“《星經》曰:璇璣者謂北極也。”劉向《說苑辨物》云:“璇璣謂北辰勾陳樞星也(即小熊座)。”此說最差強人意。 其三,璇璣玉衡為天文儀器。馬融云:“璇,美玉也。璣,渾天儀,可旋轉,故曰璣。衡,其中橫筒,所以視星宿也。以璇為璣,以玉為衡,蓋貴天象也。”鄭玄云:“璇璣玉衡,渾天儀也。七政,日月五星也。”孔穎達《尚書正義》因蔡邕云:“玉衡,長八尺,孔徑一寸。下端望之,以視星辰。”雖然三者略有不同,但都一致指向了北斗與北天極的密切關系。 解讀北斗與天北極關系的最原始的文獻資料可能蘊藏在《周髀算經》的蓋天學說之中,依次見于原書卷下之第8、9、12節中: 欲知天極樞,璇周四極,常以夏至夜半時北極南游所極,冬至夜半時北游所極,冬至日加酉之時西游所極,日加卯之時東游所極,此北極璇璣四游。正北極,璇璣之中,正北天之中,正極之所游。 璇璣徑二萬三千里,周六萬九千里(《周髀算經》全書皆取圓周率=3)。此陽絕陰彰,故不生萬物。 牽牛去北極……。術曰∶置外衡去北極樞二十三萬八千里,除璇璣萬一千五百里,……。東井去北極……。術曰∶置內衡去北極樞十一萬九千里,加璇璣萬一千五百里,……。 趙爽《注》解釋道:“極中不動,璇璣也,言北極璇璣周旋四至。極,至也,……極處璇璣之中,天心之正,故曰璇璣也。”可見,天極樞圍繞天北極周旋四方,劃出一個圓形天區稱為璇璣,而璇璣之正中心就是天北極。實際上,要找到準確的天北極,是必須借助天文儀器的,這應該就是馬融等人所說的“璇璣”這種天文儀器。但如果沒有一臺精確的天文儀器,要進行北天極的天文觀測就必然會選擇當時最接近北天極同時充當“觀象授時”主星的星體,把它圍繞北天極中心點所作拱極運動劃出的圓形天區作為北天極。眾所周知,地球每24小時自轉一周,北斗也在圍繞著北天極每日旋轉一個角度,先人以此來測時;地球每365天圍繞太陽公轉一周,同時北斗也在圍繞北天極作周年旋轉,使斗杓在十二個月中旋轉十二等份,指向十二個不同的方向,先人根據斗杓的指向來測定春夏秋冬的更替,這樣才有了《鶡冠子·環流》這樣的觀測記載:“斗柄東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中華先民對天北極和北斗七星“情有獨鐘”,建立了北斗建時的“觀象授時”方法和以北斗七星為中央星官的四象二十八星星官體系,并留下了充滿奧妙的優美天文學記錄。《史記·天官書》對北斗建時法則有如下兩段記錄: 用昏建者杓,夜半建者衡,平旦建者魁。斗為帝車,運于中央,臨制四鄉。分陰陽,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紀,皆系于斗。 北斗七星,所謂“璇、璣、玉衡以齊七政”。杓攜龍角,衡殷南斗,魁枕參首。用昏建者杓;杓,自華以西南。夜半建者衡;衡,殷中州河、濟之間。平旦建者魁;魁,海岱以東北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