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全空氣凈化指南1——初識核心部件HEPA 鳳凰新聞客戶端主筆 唐駁虎 上一篇作為開篇,其實主要是在替因“我老公/老婆就是說沒必要”而煩惱的一方做科普說服工作,然后像網友們笑談的那樣——原來是不是推銷空凈器是來推銷霾表的。 這里得再說一遍,房間里有沒有霾,你都看不出來,所以幾百塊錢一個的霾表(學名PM2.5檢測儀,另外對于新裝修的房子來說,多個甲醛監測功能也是極好的),給你一雙慧眼,很需要。 其實,對于關注本系列文章的大部分讀者來說,應該都是早已認知到霧霾的危害,在給自己和家人選購空氣凈化器。 但面對著近百個廠家、十幾個主流品牌,花樣繁多的宣傳,以及那些“知名品牌”四五千的高昂價格,實在是猶豫不決。 為一個室內好空氣一定需要花那么多錢么? 筆者見過有女性在網上發帖哭訴“我老公不同意我團購七八千的空凈器,說買個一千多的就夠了”,潛臺詞就是——他不夠愛我。 說到底,到底需要多少錢,每個價錢檔次的產品有怎樣的表現,背后的差異原因是什么,這些都需要知曉原理。 否則,就只能簡單地去用價格和金錢衡量或者說猜測了。 正如筆者在年初對日本IH電飯煲神話的剖析一樣,全部原理清清楚楚,才有理直氣壯分析和駁斥的底氣,才有明明白白消費的坦然。 所以,讓我們開始吧。 另外值得說明的是,本系列文章需要同時照顧兩方面的讀者,一是對空氣凈化器從未了解過,一無所知的讀者;二是已經有了相當的接觸了解,閱讀了大量廠商宣傳材料、用戶經驗介紹的讀者。 不過,即使你之前已經在廠家的商業宣傳中懂得了那個名詞——HEPA,本文也將遠遠拓寬你的認知,然后在下一篇中幾乎是——徹底顛覆。 ![]() 特殊的吸塵器? 應該很多人都知道了,空氣凈化器本質上就是一個吸塵器,臟空氣吸進去,粉塵留下來,干凈的空氣釋放出來。 但還是會有很多人會奇怪,不是說PM2.5細微得看不見,能輕松穿透各種縫隙;那么,空凈器又是怎么把粉塵留下來的呢? 這其中的核心,就是HEPA(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ilter),可以過濾PM2.5的“高效空氣顆粒過濾器”。 HEPA由非常細小的纖維交織而成,孔徑微小,對微粒的捕捉能力強,吸附容量大,凈化效率高。 其最優秀的過濾性能可以達到99.999995%,也就是說每2000萬個粒子中,只能有1個粒子能夠穿透HEPA過濾膜。 ![]() HEPA是高新黑科技么?工作原理是什么? HEPA過濾器并非什么高新科技,但也絕非毫無技術含量。 它是美國能源部的科學家在二戰期間研制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中發明的,用來在核材料研究中,過濾帶有輻射顆粒的污染空氣。 最初HEPA只應用于保密的核能研究防護,后來在50年代得以商業化,迅速推廣到工業應用中,應用于精密實驗室、醫藥生產、電子儀器和外科手術等需要高潔凈度的場所。 ![]() 如今,隨著人們日趨關心的空氣污染與生活健康問題。這項技術被帶入民用領域,HEPA走入了普通人的視野當中。 與大眾的想象不同的是,HEPA濾網過濾空氣并不完全是像漁網撈魚、篩子篩石頭一般,用小尺寸網眼去直接“阻攔”。 否則,要擋住粒徑不到2.5微米、1微米甚至0.3微米乃至更小的微塵,這“網眼”得多小才足夠小呢?這么小的針眼又是怎么制造出來呢?這么細密的針眼,空氣又能通過多少呢? ![]() 實際上,HEPA濾網是靠纖維的吸附作用來“粘”住PM2.5微塵的。到了微觀尺度,很多原理是不太一樣的。 用電子顯微鏡觀察HEPA的微觀結構,就會發現它是一張由直徑約0.2到2.0微米纖維交織構成的絮狀網。 ![]() 纖維的直徑和微塵差不多大,而各根纖維之間的“網眼”空隙就更“大”了,纖維間“寬闊”的空間允許氣流順利通過。 但由于層層排列,細小的顆粒物還是不可避免的撞到雜亂交織的某一根纖維上,從而被吸附住。 ![]() 在這個微觀尺度,纖維與微塵之間的分子間范德華力已經足以克服氣流的影響,將兩者“粘附”在一起。 微粒是非常微小的,看不見摸不著,幾乎察覺不到,這是要認識的第一點; 或者說,重要的事情講三遍: PM2.5不是灰塵,不是灰塵,不是灰塵;是微粒,是微粒,是微粒! 所以,用10層海綿來阻擋是不行的,無效的;需要用HEPA。 而HEPA更像是一個吸附的“粘鉤”,而不是通常意義的“濾網”;要理解后面的一些介紹,一定要認識到這第二點。 ![]() 沒有HEPA,就沒有你手中的手機 當然,正因微觀尺度下的原理和日常所見的不同,說到這里,就更有人疑惑了。 的確,從直覺上去感受,吸附,而不是篩阻這種超細顆粒是難以理解的事情。 但是人類要真是還沒這門技術,那么,我們這個現代世界很重要的一部分文明基石——眾多的藥物和復雜手術,所有的現代電子產品——及其與之直接相關的航天工程,更包括你現在手上正拿著和看著的手機——都完全不復存在。 為什么? ![]() 這些操作和生產,都需要在超凈空間中進行,潔凈度的要求遠遠超出自然環境中最最潔凈的空間—— 因為即使到了南北兩極的純凈之地,每立方米里的各種塵埃微粒數量也有1000萬顆!折合每升空氣里1萬顆。 這一點又是極大地超出了人們正常所能理解范圍。 ![]() 而這種“最純凈”的空氣,在工業上只能對應“三十萬級潔凈室”,僅僅是符合“藥品包裝車間”的入門級水平。 ![]() 再往上,是十萬級、萬級、千級、百級甚至傳說中的十級、一級乃至突破原有規范的ISO 2、ISO 1 級潔凈室。 ![]() 用于光刻十幾納米(目前是14nm,即將實現7nm)級別先進 CPU 硅晶的ISO 1級潔凈室,每立方米空氣中只能有10個0.1um也就是100nm級別的粒子、2個0.2um級別也就是200nm的粒子。 純凈程度是自然界中“最純凈”的空氣的100萬倍! ![]() 一百萬倍,清潔一百萬倍,相當于把大海里的魚幾乎全撈光。沒有這種技術,什么驍龍820、麒麟950根本就造不出來。 ![]() 實際上,潔凈行業早已是一門極其成熟的工業行業,其基礎就是HEPA濾網和吸附原理。 把這種技術轉用于生活化,用于過濾PM2.5超標的臟空氣,把AQI污染指數從300變成30,減少10倍,簡直就是用氫彈去炸蚊子。 ![]() HEPA濾紙是由什么構成的? 那么這種神奇的材料,是怎么造出來的? 傳統的HEPA濾紙或者說濾膜,是采用熔噴技術加工的。 什么是熔噴技術?就是把整塊或者整粒的PP(聚丙烯)或者PET(滌綸樹脂)或者玻璃纖維原材料經過高溫加熱,然后超細的噴嘴,噴織成超細的、互相交織的濾紙一般的結構而成。 實際的HEPA過濾網由一疊連續前后折疊多層的HEPA濾紙構成,以擴大其表面積、過風縱深,增加捕捉效率和提升容塵量。 那HEPA都有哪些材質呢?各種材質的區別有哪些? ![]() 目前市面上的HEPA材質主要有PP、PET、PP-PET復合、傳統的玻璃纖維與新引入的PTFE五種。 PP是聚丙烯,PP纖維的過濾效果最高可以做到H14級別(99.995%,具體級別將在下一篇文章中深入解說)。 PET是滌綸樹脂,硬度高,挺度好(對濾網保持形狀有好處),性能穩定,容塵量較大即可使用時間較長。 不過PET的單次過濾比較低,一般只能做到H10-H11級別(90%~99.5%)。常用在過濾精度要求不高的家用電器或者大型清潔機器上面。 ![]() 復合濾紙(PP和PET),簡單說就是熔噴一層PP,然后再熔噴一層PET,這樣就融合了PP的優點和PET的優點: 既有挺度,容易成型,過濾精度又能保證,此材質的HEPA的過濾效率可以達到H13級別(99.95%)。 但此款濾芯材料更大的特點,在于阻力相對于純PP來說要小很多,適用于空氣凈化器HEPA濾網。阻力如常用的H13級過濾器,阻力可以只有50 Pa左右,H12級別的過濾器,阻力可以僅 20 Pa。 ![]() 玻璃纖維是最傳統的、也就是最初用于核工業領域時所使用的濾紙,價格也要貴一些。 與塑料纖維相比,玻璃纖維具有耐高溫、容塵量大、穩定性好、耐用性強、壽命長等特點。但其最重要的優點,就在于可以保證單次的過濾效率足夠高。直到今天,最高效率的U15~U17濾網,基本上還是以玻璃纖維為主。 但是過濾效果的提高也同時帶來風阻的增大,正常都會在 200Pa 以上,只能靠提高風機功率來緩解過風量不足。 ![]() PTFE是聚四氟乙烯,也就是俗稱的特氟龍、“塑料王”,性能極其穩定。近年來,國外有廠家已經采用PTFE來制造高效過濾器。 利用拉延方法,將PTFE薄膜拉成類似纖維的多孔膜。PTFE的纖維絲徑可以細至0.02-0.05微米(20~50 納米),是傳統玻璃纖維的1/10,也是目前最細的纖維之一。 ![]() 同樣放大倍數下,同樣效率規格的 PTFE(左)與玻纖(右)濾材 纖維細,可以同時帶來如下好處:阻擋網更細密,顆粒物的障礙更多,在同樣過濾效率規格下,阻力得以降低很多。 但PTFE 暫時價格相對較貴,而且生產技術和廠家相對壟斷,加之傳統的工業用戶態度保守,對新技術畏懼,所以暫未大面積普及。 ![]() HEPA濾網只能過濾到0.3,不能過濾0.1微米的超細顆粒物? 所有達到HEPA標準的過濾網,規范的性能表達就是:對于0.3微米顆粒物的有效率達到9*.*%。 這就引發了人們的思索和誤解,這么意思就是說,HEPA濾網最低只能過濾到0.3微米,再往下更小的顆粒物比如0.1微米是過濾不了的?會從濾網的漏洞孔隙中漏掉的? (往往采用另一門技術的靜電廠商也在自家產品的宣傳中,對此有意無意的推波助瀾) ![]() 其實不是這樣的。 對于微塵在空氣中的運動而言,有保持慣性運動也就是直線運動的趨向,也有受到氣體分子的無規則撞擊而做“布朗運動”的趨向。 其中較大的顆粒直線運動趨向更明顯,較小的顆粒布朗運動趨向更明顯。 ![]() 對于做直線運動的較大顆粒而言,在有一定厚度的濾網中繼續走直線,那立刻就一頭撞到某根纖維上,直接被攔住或者粘住。 同樣,較小的微粒做布朗運動,不隨氣流大方向而是四處亂竄,也很快會橫向碰到別的什么一根纖維上,落得同樣的下場。 ![]() 唯有一個特定尺寸的微粒,既不是完全的直線運動,也不是完全的四處震蕩,而是隨氣流的大方向在走,但又晃晃悠悠晃晃悠悠的曲折前進。 那它就有可能在縱向上,湊巧接連穿過了一道又一道的“網眼”空隙,穿透了整個濾網,成為“漏網之魚”。 ![]() 這樣不大不小的微粒才是最難攔截的,這個效率最低點被稱為最易穿透粒徑(Most Penetrating Particle Size,簡稱MPPS)。它隨濾料種類、過濾率和風速等在0.10微米-0.45微米間變化。 ![]() 但對HEPA濾網而言,這個大小就是0.3微米左右。所以HEPA標準考核,都是只要考核這個級別微粒的攔阻效果,評估會有多少“漏網之魚”就夠了。 ![]() 從效率坐標圖示上可以看出來,對于高效的HEPA級濾材,除了在0.3微米處有個微小的“效率凹陷”,比0.3微米大,比0.3微米小的微粒,攔阻率幾乎都是100%,無需操心。 肯定還會有人關心,最小能過濾到多小? 多國科學家把超細微粒測量到3納米(0.003微米)都未發現過濾效率降低的現象。 再往下,就進入接近分子尺寸范圍,也就是量子力學的“測不準”區間了。 為什么要做這么詳細技術解釋? 因為“某利”品牌最喜歡宣傳說,市場上其它的HEPA高精濾網,都是遵守國際標準,只能過濾到0.3um的微粒,即300納米。 而“某利”全球首創,將醫用級的標準,用到民用產品上?!澳忱钡臑V網,可以過濾到0.009um的微米,即9納米。 大部分的病毒的直徑,是在300納米以內的,即國際標準的HEPA濾網,無法過濾這些病毒。只有“某利”,才能這個處理能力。 嗯,“某利”能賣8、9000的高價,靠的就是這個啊……好吔……… HEPA技術講解到這里,講完了么? 沒有,只講了一半。明天要登的下一篇才是更關鍵的。從預告的標題上,大家應該能夠把內容猜到一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