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層管理者,就是要負責企業戰略目標、工作計劃的傳導以及組織實施。 要成為一名勝任的管理者,首先需要加強自我管理,自我管理的前提是認清自己的角色。 作為管理者,我們面對的管理問題非常現實,也非常復雜,因為我們不但要直接面對上層的領導,還要面對下層的員工,所以經常會在實際管理工作中處于兩難的境地。 在管理活動中,我們要遵循“以公司利益為中心”的原則, 認清自己的角色,做正確的事情。 企業文化傳承(氛圍) 作為管理者要對自己和下屬的行為負責,凡事身先士卒,做好表率,做良好企業文化的傳承者,做公司制度的捍衛者。 團隊是否有戰斗力,就要看團隊成員是否有“沖鋒精神”,要想讓你的團隊“具備”這種沖鋒的精神,作為管理者,我們要引入競爭,營造這種競爭的氛圍,要讓你的團隊成員明白,不進則退的道理。激發他們的斗志,提高主動性。同時注意觀察和了解他們的工作行為的變化,及時進行糾正和引導,以保證他們不偏離正確的方向。 上傳下達 上傳下達是中層管理者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更要認清自己的角色,把員工真實的意見、想法和困難,收集,并向管理層反應,真正改善我們的管理質量和滿意度。在下達的過程中,我們要擺清自己的位置,在公司制度推行時,當下面員工意見與想法不一致的時候,作為管理者應該從代表公司的利益予以說明和正確的引導。 作為一位管理者,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堅決執行公司或上司做出的各項決議和決定。一量決定做出,就要堅定的貫徹和落實,即使我們對上司的這項決定有自己的一些看法,但是一旦決定,要首先堅決地去執行。不能打折扣,也不能想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改變一下,覺得不符合我的實際,就不執行,或者變通執行, 推進完成公司業績目標(計劃;考核、指導;驗收結果) 作為管理層我們必須加強結果意識,只有我們每個人的每一項工作都有結果,才能最終實現公司的業績目標,因此作為管理者的我們,必須把推進完成公司業績目標作為管理重點。 在這些過程中,溝通非常重要。作為管理者,我們要明確問題、了解員工想法,征詢他的改進意見,幫他制定出可行的改進計劃,并持續的關注,運用績效考核方法,幫助員工完成計劃,達成最終目標。 作為管理者,你要成為下屬的績效伙伴,讓他更加信賴和依靠你。一項國際調查表明,員工的工作能力70%是直接上司的訓練中得到的。你如果想讓下屬們有很高的工作績效,你就必須成為教練,不斷在工作中訓練你的下屬。 部門間協調 在日常部門間的協調工作中,我們有時不能很好地作好協調和溝通,這是為什么呢。一是認為自己的職責最大;二是對職責理解有偏差。 要作好協調和溝通,我們就必須從思想上做好轉變。 管理者之間,上下級之間,其實就是客戶關系。上司是你的客戶,下屬也是你的客戶,其他同事也是你的客戶。公司的利潤、收入是從外部客戶那里掙來的,我們的工資、資金又是從內部客戶那里掙來的。外部客戶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是上帝,沒有他們就沒有公司,也就沒有公司這么多人存在的理由和基礎。內部客戶是每位管理者的衣食父母。試想一下,沒有其他部門和人員的需要,設置你這個部門做什么,養活你這個經理干什么? 團隊建設 團隊目標是團隊存在的理由,是團隊成員合作和共擔責任的基礎。好的團隊,每個人都要有大局意識、協作精神和服務精神,這樣的團隊才有向心力和凝聚力,才能實現個體利益與整體利益的統一,進而保證團隊的高效率運轉。 團隊成員之間要相互信任和尊重,坦誠相待。工作中能夠換位思考,考慮和接受他人意見并坦言己見。沒有完美的個人,只有完美的團隊。 主導和參與流程建設 企業價值的高低,取決于企業人均產能的高低;人均產能的高低,取決于員工工作效率的高低;工作效率的高低,取決于工作標準化水平的高低。 因此企業運作的核心是流程,唯有流程化,才能標準化,唯有標準化,才能持續增強企業競爭力! 制度明確了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做到了怎么辦,做不到怎么辦;流程則明確了事情誰來做,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以及何時完成。制度是規則,流程是路徑。 只有明確的工作標準,才能讓員工知道自己該做什么,怎么做,也就是我們常說的5W2H。 作為管理者,我們一定要參與和主導本部門的流程建設,以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保證我們的工作結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