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聊聊DSD的那些事~

     萍漂天涯525 2015-12-29


     

        最近自己一直在關注和了解DSD方面的信息,因為自己的DACSD卡直播DFF格式文件,于是乎下載了很多SACD,再從里面抽取DFF文件格式用于播放。

     

        實際自己聽下來,DSD格式確實有一套(不管前期是不是PCM轉的,大家都知道其實很多都不算是DSD直錄)

     

        年齡與閱歷關系,LP我幾乎沒啥接觸,最早涉及的音樂媒體就是卡帶,然后CD、MD、DATMP3一步步下來。讓我選的話,高端的模擬音源格式(LP/金屬帶/)當是首選(還有更好的開盤帶),但這是一個非常折騰人的選擇,昂貴,狀態難以保證,使用不便等等,自己玩過卡帶頗有感觸。那剩下的都是數字格式了,01,區別無非是怎么排列01的問題,而這之中DSD應該是目前聽起來最悅耳的數字編碼格式了。

     

        DSD的基本概念,抄襲百度百科上的解釋是最直接準確的:DSDDirect Stream Digital的縮寫,表示直接比特流數字編碼,是SACD(Super Audio CD)的編碼模式。

     

        在說DSD前不得不先說說PCM,也就是我們最常見CD的數字編碼格式。因為基本概念都是相同的,DSD也是基礎之上的改良及演化而來。

     

        說到CD基本上都知道:16BIT/44.1KHZ,就我自己的理解,簡單形象的說,如果下圖中的這條曲線表示聲音在自然界中1秒鐘的波形的話,我們在用數字01模擬(采樣)這個波形的時候,一秒內采樣了44100次,而16BIT則代表采樣的這些信息被記入了16位深的數據元中。

        聊聊DSD的那些事~
        隨著PCM數字技術的發展,PCM采樣已經從當初的CD標準(16BIT/44.1KHZ)發展到了如今數字母帶標準(32BIT/384KHZ),但其基本概念并未有改變。上圖中的前半部分豎線表達了采樣頻率越高,采樣間隔時間就越短,所獲得的的聲音就更加細膩流暢。后半部分的橫線則表達了位深越大(比如24BIT),單位數據內可供描述聲音信息的空間就越寬(信息量越大),則聲音的精度就越好。

     

        如果把LP的模擬聲想象成一個圓的話,數字音頻的工作重點始終是:想辦法讓01模擬出來的聲音無限的接近“圓”,無疑24BIT,192KHZ甚至32BIT384KHZ采樣肯定比CD是要更好的(只是單純從理論上來說,與實際錄音品質無關)。這個很好理解,你拿一張白紙,上面畫上44個點連起來,和畫上192個點連起來,肯定后者更連貫更圓,所以,著名的專業DAC廠商,LAVRY的老板說的24BIT 94KHZ的聲音最好,再上去采樣雖然高但聲音只會糟糕的說法我一只也持有疑問。

     

        當然,我不是理論黨,更深奧層次的技術研究很苦手本文也不打算深入探討了,先說PCM的采樣和位深主要目的是方便對比下面的DSD格式而已。

     

        聊聊DSD的那些事~

        如上圖,DSD通常以64位的DSD來說,即以1BIT 2.8244MHZ的標準,是CD44.1KHZ64倍采樣率,也就是2824400每秒,并最終輸出為1BIT信號。

     

        首先傻子也能看出來DSD的采樣率要遠高于CD44.1,但PCM不只是只有CD的44.1KHZ采樣率,同時還是多比特流,DSD則是BIT流,1BIT2.8244MHZDSD采樣換算的話基本上也就相當于16BIT 176KHZPCM采樣(沒記錯的話)所以相對如今的32BIT 384KHZ的數碼母帶流來說已經沒有采樣率上的優勢了。

     

        但我一直有個疑問,如果說SACD由于采樣率的優勢比同樣采樣率較低的CD好聽的話,為什么有些使用DSD標準去轉錄CD,然后通過DSD播放器播放還是比原來的CD好聽呢?要知道CD中的信息量就這點,即使你用DSD去錄理論上原始信息量也不會增加。我自己覺得這可能還和1BIT流的解碼方式有些關系。

     

        關于1BIT解碼的理論,網上的相關解釋摘錄如下:

     

        【單比特技術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將多比特的數碼信號直接以1bit DAC進行解碼,再利用模擬電路或數碼電路將數碼音頻信號調變為模擬音頻信號。其最大的好處是它不再像多比特解碼器一樣需要用到16182024個很精密的基準電流來代表經過量化后的多比特(16182024bit)數碼音頻信號。因為,多比特系統在低頻部分由于基準電流太低的原因,使信號變得相當微弱,如果電源或電路設計不當,就很容易造成解析力大幅度降低,一般來說,多比特系統常見的非線性失真及過零失真就是這樣造成的。因此,采用單比特技術可以避免多比特系統容易造成的非線性失真及過零失真。

     

        多比特系統的解碼原理是:一次對16個數碼位(182024個數碼位)進行解碼,數碼信號不需要經過調變的過程,也就是說,不需要重新排列信號。

     

        DSD的技術,簡單地講它是將信號以2.8224MHz采樣、經多階Δ-Σ調制,輸出1bit信號流。在整個SACD系統中,都按照1bit的規格進行編碼解碼,因此相比PCM少了采樣精度交替變換帶來的音質劣化。

     

        單比特系統的解碼原理是:一次對1個數碼位進行解碼,數碼信號還需要經過一個調變電路(Delta Sigma),也就是說,還需要重新排列信號,將處理過的單比特數碼信號連貫起來,送1bit DAC進行解碼。而這樣對信號的處理方式,就稱為Delta Sigma方式。其原理是:先對接收的數碼位進行超取樣及插值運算處理(可以接收1624bit數碼信號),然后再進行Delta Sigma調變,將調變數據送1bit DAC進行解碼后,再轉換成模擬信號輸出。舉例來說,一串用細繩穿起來的珠鏈。我們用兩種方法將細繩上的珠子取下來,第一種方法是:分若干次取,每次取下固定數量的珠子;第二種方法是:有多少顆珠子就取多少次,每次只取一個珠子。實際上,第一種方法就相當于多比特方式,只有接收到全部16位數碼后,才進行一次解碼處理。第二種方法就相當于單比特方式,一個數碼位一個數碼位、連續不停地解碼處理。】

     

        以我拙計的智商,我覺得這段引述告訴我們這樣幾個事實:

        1)PCM由于是多比特解碼,用料電路較講究,設計難度大,DSD的設計難度小,反而容易出好聲。

        2DSD由于是連續的“珠子”,線性感更好(是否是回放音質好的一個原因?)

        3)每次取16個珠子容易取錯(造成失真),每次只取一個珠子不容易發聲錯誤(降低失真)。

        4)一個珠子接著一個珠子,意味著動作重復頻率高,對時鐘精度的要求也相對更高。

     

        關于PCMDSD各自的理論、優缺點,技術發展其實還有很多很多說法,我能力有限就不班門弄斧了,有興趣的大家可以去看相關方面的專業資料。

     

        接著聊聊DSD的播放。

     

        由于SONYDSD格式傳輸上的保護措施,DSD直到現在也只是部分開放,而不是完全放開。SACDDSD)的破解還要源于SONY自家PS3游戲機的的烏龍(不細說了,有興趣可自己搜索),不過,是真烏龍還是假烏龍就難說了,SONY在歷史上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事情也不是沒做過。

     

        DSD或者說SACD最近兩年的瘋狂蔓延及普及除了PS3的烏龍事件導致了SACDRIP成功外,更重要的是像ES9018這樣新一代DAC芯片的出現。

        聊聊DSD的那些事~
        由于這些DAC內置了對于DSD的解碼功能(9018還特意針對DSD解碼做了優化),所以這些以往只有業界大佬,如dCS,EMM才掌握的核心結束一夜之間如雨后春筍一般冒了出來,并落入凡間。任何有點制作能力的小廠商,只要利用這些專業DAC,也能立刻制作出一款DSD解碼器,他們不再需要去考慮如何編寫艱深DSD CODE,因為這些DAC芯片都替他們代勞了(而這恰恰是以往EMM這類廠商的核心競爭力),由于ES9018對于DSD解碼的能力還很強悍,所以電路上注意些,甚至出來的聲音都還不差。。。

     

        于是你可以發現,這兩年來,是個DAC,甭管價格多便宜,只要用了9018,都宣稱我們能解DSD哦~(近期這趨勢還蔓延到隨身領域,如HIFIMAN 901AK120等)。同時DSD也借著不斷發展的網絡帶寬及正在普及的PCHI的順風車,迅速進入了發展史上的快車道,我個人覺得DSD的黃金時代已經到來了!

     

        關于DSD的播放,到目前為止,大致上就我所知道的有4種途徑:

     

        1)最傳統的SACD 碟片的播放,一臺SACD機是必不可少的。

        DSD當年是為了SACD特意做的編碼,有意思的是,十幾年來不斷累積SACD碟片資源反過來倒是為如今DSD在網絡數字時代傳播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SACD雖然沒有CD多,但聲音比CD好,資源數量上卻比最新的BD CD要多;雖然比CD容量要大,但沒大多少,很適合目前的網絡帶寬,而BD數字流動輒30G以上的容量對目前的網絡帶寬也是考驗。

     

        2)通過DAC解碼播放,目前最常見的是PC上通過能夠對應DSD格式(如SACD ISODFF等)的播放軟件,通過USB傳輸DoP信號給能夠解碼DSDDAC進行解碼,然后播放。     

        這種模式根據傳輸線路的不同還可以衍生為通過網線(網絡)、同軸、光纖等播放。關于傳輸后面會說到,具體還是有些區別的。

     

        3)通過SD卡等媒介,直接播放上面的DSD格式文件,如最近SONY新推出的D100錄音筆就能播放DFF格式的DSD文件,我的小解碼器因塔維也可以直接播放,再如大家熟知的HIFIMAN901等等。

        這種方式其實和上一種沒有本質區別,應該也是利用DAC的解碼能力(傳輸上不經由USB),但這種模式比上一種著實方便不少。強悍者如最近乾隆盛推出的QA860竟然還支持SD卡直接播放SACD ISO。。。我不知道如何做到(好像是我所知的第一家),但貌似DSD是越來越不值錢了,總覺得EMM將來的日子會很凄慘啊。。。

     

        4)被很多人忽視的~BD機通過HDMI同樣可以播放SACD,而且還是真正原生的DSD流播放。

     

        基本上目前市面上你能找到的也就這幾種模式了。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再讓我們來說說DSD格式的傳輸。

     

        方才說了,DSD并未完全開放,所謂的開放就是指的DSD信號的傳輸。SONY一直對自家音頻技術采取加密及嚴格限制傳輸途徑的方式,最初SACD是無法通過數字口傳輸的,只能通過SACD機的內置解碼后模擬輸出(如今BD也是,水印技術更要命)。若是撇開敏感的版權問題不談,其實這也變相的限制了SACD作為一種更好的音頻載體始終不如CD普及的原因之一。要命的是,和游戲機不同,縱使SONY對自家游戲機不斷升級,重重加密,嚴防死守,黑客們對破解它的興趣始終濃厚且持之以恒,SONY越守激起的挑戰欲望就越大,反到是黑客們對音頻領域這塊基本涉及甚少。可笑的是,就像之前所說,SACD遭到RIP最終卻是通過PS3的漏洞實現的,著實也算是一種諷刺了。

     

        2012年,SONY突然想開了,決定放開對SACD的傳輸限制。一方面可能覺得SACD被破解,守不住了,又呈明日黃花之勢,也就無所謂了;另一方面可能也是便于自家之后推出相關的DSD數位產品考慮,看看是否能讓這個格式發揮余熱,再創造點利潤。

     

        總之,允許了DSD數據通過USB口進行傳輸。之后大家就看到市面上各種帶USB接口的DAC紛紛開始升級型號,支持起DSD播放來。

     

        但其實早在SONY放開DSD USB的傳輸之前,DSD已經可以通過HDMI的高清接口進行“合法”的傳輸了。

    這又要歸功于BD這種SONY力挺的新一代音視頻格式(大多數只了解HDMI是高清的視頻接口,但其實更是種NB的音頻格式接口),而SONY最初恰恰又是通過PS3來推廣BD格式的,真的非常有意思,DSD無論在哪個階段仿佛總是和PS3這個毫無相同屬性的兄弟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緣分

     

        目前已知的DSD傳輸途徑基本有以下幾個:

     

        1HDMI是目前真正能支持DSD原碼流輸出的接口,HDMI的接口芯片標準本身已經帶有DSDI2S格式的傳輸功能接口,也是版權合法的輸出方式之一。

        聊聊DSD的那些事~
        我家的BD機能夠播放SACD,但無法通過任何數字輸出接口如同軸,光纖輸出SACD信號,唯一支持的就是通過HDMI輸出DSD信號。HDMI接口若是作為音頻接口來討論的話,細說起來可以是個長篇,要是大家有興趣可以自己去研究。順便一說,BD這個新的視頻格式,若是用作音頻,除了擁有強悍的多聲道能力,2聲道也是非常牛的。我自己買過張2L的純BD CD試音碟,同盤也隨附一張內容一樣的SACD,AB了一下,BD的聲音比SACD更細膩,更清晰好聽,可惜BD CD面臨的問題也和SACD一樣,網絡數字流已是潮流所趨,作為實物BD如何普及是個問題。

     

        遺憾的是,HDMI雖然天生就能輸出原生的DSD信號,可基本沒有哪家音頻專業公司會采用這個接口制作自己的DSD解碼器(帶HDMI輸入和輸出)。以前的一個主要原因是老的SACD機都沒有HDMI輸出能力,可如今BD機已經普及,AV功放也都標配有HDMI輸出,卻還是沒有哪家HIFI/HI-END老牌廠商嘗試去做HDMI輸入的DSD解碼,很是奇怪(或許我寡聞了)。目前為止我只在網上發現一家DIY專門做了這個功能(HDMI輸入)的DSD DAC,上一張圖片吧。

        聊聊DSD的那些事~

        2)通過DoP信號傳輸。我們目前常見的通過USB傳輸DSD信號也好,通過網線、同軸,光纖及其它類似數字端口傳輸基本上都是以此技術為基礎衍生的。

     

        DoPDSD over PCM技術,簡單說就是把DSD的聲音資料放進PCM的架構中,并通過借助PCM流進行傳輸的一種技術。

         

        為什么要借用PCM流?原因很簡單,因為大部分現在流行的數字輸入輸出接口通常只支持PCM傳輸,不支持DSD。單獨為DSD再開發一種接口成本過高也無法普及,可行的方式就是利用現行可傳輸PCM的各種方式中巧妙編入DSD信號,借腹生子。

     

        至于如何讓DSD偽裝成PCM呢?從網上再次摘錄一段說明供大家參考(以通過USB傳輸為例子):

     

        聊聊DSD的那些事~
        【因為Apple OS 只容許PCM的傳輸途徑,因此我們必須尋找一個方法把DSD的聲音資料放進PCM的架構中,然後透過內建的USB驅動程式來傳送。為了要明確的在PCM的串流資訊中辨識出何時是DSD或是何時是PCM的資料,我們需要額外的位元,PCM比較高的規格是24位元/176.4kHz,這給予我們8個位元來當做辨識的標記,8位元有256種狀態可以標示,而我們其實只需要分別兩個狀態(DSD PCM)8個最顯著的位元用來當做 DSD的標記,其餘跟隨的則是取樣資料從0x05 到 0xFA每一個音軌內的取樣都包含有相同的標記,這已經是我們挑選過在當接收端的硬體誤判DSD的訊號為PCM時,最能有效降低爆音的方式,如果它真的不幸產生,他會在88kHz附近產生一個大約 -34db的雜音,這對於音質幾乎無損,而且大多的D/A轉換器都會在它抵達喇叭前就壓制到一個相當的程度,反之若錯誤的將PCM資料當成DSD來解讀,則只會製造出更少可預測的爆音。 留下的16的較低的位元則用來存放DSD的資料,第一個位元從t0開始。USB Audio的規格則將每一個PCMFrame指派給特定的音軌 (...,而當使用來傳送DS串流資料時,每一個PCM Frame 只包含相關連於其指派音軌的DSD資料。】

     

        上面這段技術說明比較艱深,看看就可以,而我拙計的智商又告訴我兩點:

        

        1~DoP技術的傳輸的DSD信號不是原生的,更多的是出于現實考慮的一種妥協的傳輸方式,由于是擬態PCMDAC做的不到位肯定容易發生某些誤判,比如PCM/DSD誤判,爆音等,上面也有提到。所以各位用上USB DSD解碼的也不用太樂,這種方式未必是比HDMI原生DSD流更好的傳輸方式。

     

        2~通過這種技術,除了USB,網絡,同軸應該也可以輸出DSD信號。理論上應該都是一樣的,據我所知,QA860就可以通過同軸輸出DoP信號實現DSD輸出。通過網絡我一時想不起哪臺機器可以播放DSD,但應該也會有。我比較好奇的是,無線網路是否也可以利用這種技術實現DSD傳輸呢?

     

        3)通過SONYSPDIF-3標準數字端口進行DSD傳輸。     

        說起來知道這種方式也是巧合。之前我在關注Brocksieper的新DAC,官網上標明DSD READY但機器本身卻沒有USB口,我很疑惑那它通過什么端口輸入DSD信號呢?然后我發了郵件特意問題了德國老頭這個問題,沒想到老頭還真回信告訴我是通過SPDIF-3的標準輸入DSD信號。

         

        SPDIF-3SONY數字接口格式針對DSD改寫版,它使用分立的BNC接頭連接左右通道和字同步信號(見下圖)傳輸DSD信號(最右邊的六個,輸出與輸入各三)。

        聊聊DSD的那些事~
        我們都知道SPDIF數字端口可以傳輸PCM信號,SPDIF-3應該是SONY為了DSD在專業領域的傳輸(母帶制作)而特意制定的標準,或者說這就是SONYDSD專業數字領域的標準接口了。顯然通過SPDIF-3傳輸的DSD也是原生DSD信號且“合法”的。除了以上兩種方式,專業錄音室及相關器材使用SPDIF-3傳輸DSD信號應該是比較普遍的方式。

     

       4)其它各類專業DSD傳輸接口。

       

        其實DSD格式的傳輸一直沒有一個非常統一的標準,實際情況比較混亂。除了以上3種主流的傳輸方式,各大廠商也有自己定制的DSD傳輸接口,比如下圖的EMM專業DSD ADC8 MK4的DSD接口(上排最右邊的3個)。

        聊聊DSD的那些事~
        顯然這種接口只能配合EMM自己的器材使用,和它家并不通用,而之前說的3種方式都是有其通用性的。

     

        總之,DSD主流的傳輸方式目前無非3種,第四類存在各大廠商自我定制但沒有泛用性。

     

        日后若有時間,還會再聊聊DSD的音質,此篇到此結束。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丰满的少妇被猛烈进入白浆| 一二三四免费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女婷五月99播放| 五月丁香综合缴情六月小说|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人成网站在线观看看| 好大好深好猛好爽视频免费| 少妇xxxxx性开放|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日韩6页| 亚洲精品国自产拍在线观看|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网禁呦| 88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久久| 亚洲综合激情另类小说区| 重口SM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伊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日韩一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亚洲熟妇自偷自拍另类| 一本色道久久东京热| 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夜| 成人亚洲av免费在线| 欧美老熟妇XB水多毛多| 男同精品视频免费观看网站| 亚洲AV日韩AV不卡在线观看| 韩国午夜理伦三级在线观看仙踪林|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精品字幕 | 无码精品国产D在线观看| 日韩丝袜欧美人妻制服|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毛片| 717午夜伦伦电影理论片| 一区二区亚洲人妻精品| 国产真人无码作爱视频免费| 韩国三级在线 中文字幕 无码| 欧美白妞大战非洲大炮|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 欧美一本大道香蕉综合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精品中文| 亚洲毛片不卡AV在线播放一区| 亚洲欧美卡通另类丝袜美腿 | 久久这里有精品国产电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