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利拍賣系在2015年秋季藝術品拍賣會中,包括北京保利、保利香港、保利廈門以及保利山東、廣東保利五家公司攜手為保利十周年斬獲總成交額90億元,繼續領跑全球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不同于其他公司只優勢于某些藝術品門類,保利拍賣在全門類上都處于優勢領先地位。包涵中國近現代書畫、古代書畫、中國當代水墨及古籍善本等門類中國書畫,保利拍賣系全年總成交額高達41.24億。秉承著高質量、低數量的原則,今秋近現代書畫13個專場,僅867件拍品,共獲得10.2億人民幣的總成交額,夜場表現極為強勢,共斬獲7.8億元的佳績。
保利拍賣十年的輝煌成績,讓人記憶猶新的便是眾多近現代書畫作品的天價成交。從2005年首拍到2015年秋拍,近現代書畫部20余場拍賣,近100場專場,總成交額累計近200億元,占保利拍賣的總成交額近三分之一。十年的努力讓中國近現代書畫的價格增長了近十倍,引領了中國近現代書畫的發展。
自2007年春拍首創“中國近現代書畫夜場”以來,“中國近現代十二大名家書畫夜場”、“現當代中國水墨回望三十年夜場”等特色專場,私人藏家專場,及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傅抱石、李可染、陸儼少、吳冠中、黃胄等名家大師專場的設置在引領中國書畫市場的同時,還創造出眾多大師的個人拍賣世界紀錄。
在此辭舊迎新之際,近現代書畫部將陸續推出天價經典作品與您分享!
《萬山紅遍》在2012年春拍中,以2.9億元成交,成為當年國內市場中國書畫類最高價拍品,并至今保持著中國近現代書畫拍賣最高世界紀錄。1961-1964年間,李可染共創作了七張尺幅各異的《萬山紅遍》。其中三幅現分別藏于中國美術館、中國畫院和榮寶齋;一幅為可染先生家屬收藏;另有兩幅被臺灣著名藏家珍藏數年,從未再現于市場。現身于保利2012年春拍的《萬山紅遍》約十平尺,不僅在該系列作品中尺幅最大,且是當時在市場上流通的唯一一幅,堪稱稀世珍品。
《九州無事樂耕耘》分別于1996年、2004年、2011年創造了徐悲鴻個人拍賣最高紀錄,拍賣價格也由192.5萬元到1705萬元,再到2.6億元,實現了兩次質的飛躍,至今保持著徐悲鴻個人作品最高拍賣紀錄。該作品系畫家繪贈摯友郭沫若先生,1951年,郭沫若率團參加在柏林召開的“保衛世界和平”三次會議后,于同年4月9日轉赴莫斯科克里姆林宮,接受了“加強國際和平”斯大林金質獎章。徐悲鴻在北京抱病創作了《九州無事樂耕耘》以作為賀禮贈送。此后,這幅作品一直由郭沫若本人收藏,1988年歸郭沫若紀念館珍藏。《九州無事樂耕耘》是徐悲鴻晚年最重要的代表作,也是民間珍藏的徐悲鴻最重要作品。
《歡騰的草原》在2013年秋拍中以1.28億元成交,創下了當年國內市場近現代書畫類拍賣最高價記錄,也打破了以往黃胄個人拍賣紀錄,并成為中國書畫重返億元時代的標志。出現于北京保利2013秋拍的《歡騰的草原》即是這件帶有著特殊時代意義的 “國禮”繪畫作品。它由當時的國家領導人贈送給美國實業家哈默博士,而哈默博士對80年代的中國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他多次來中國,與中國的領導人保持著十分深厚的友誼,哈默不僅推動著當時中國的經濟改革與發展,也間接促進著當時中國文化領域的變革。所以說,黃胄《歡騰的草原》贈送給哈默,其中承載的是一個特殊的時代,畫家個人與國家命運,共同交匯在這件四十六平尺的巨幅作品里面。《歡騰的草原》表現的是新疆柯爾克孜族人民正在進行傳統體育項目——馬上較力的活動場面,畫面上描繪了七位女性人物、九條牧羊犬及八十多匹駿馬,如此精彩的巨幅作品在黃胄的繪畫生涯是非常少見的,它集中呈現了黃胄在人物畫、動物畫兩方面的高深造詣,當屬黃胄繪畫生涯中一件獨一無二的宏幅巨構。
齊白石的《葉隱聞聲》 冊共十八開,創作于其風格成熟期,是其花鳥草蟲題材中不可多得的精品,創下齊白石個人作品最高拍賣紀錄。在這十八開冊頁中白石老人以寫意筆觸描繪了花卉、水稻、草葉、蓮蓬、葫蘆、燈盞、器物等,又以工細的筆法刻畫了蝴蝶、蜜蜂、蜻蜓、禪、飛蛾、螞蚱、河蝦等。粗中有細,栩栩如生,生動有趣,在似與不似之間游刃有余。齊白石的《葉隱聞聲》 冊自上世紀五十年代起即以一條三開,共六條,裝裱于鏡框中,懸掛在北京榮寶齋貴賓室中。該貴賓室曾接待了周恩來、朱德、宋慶齡等領導同志和知名人士,及丹麥女王瑪格麗特及親王、新加坡資政李光耀等國際友人和嘉賓。1994年,榮寶齋拓展香港業務,由著名實業家、收藏家霍宗杰購藏其中八開。次年,他又購藏了其余等。1995年拍攝的《畫家齊白石》 紀錄片中,齊白石的《葉隱聞聲》 冊就已入鏡。而后,又分別著錄于1959年胡佩衡編著的《 齊白石畫法與欣賞》、1986年何恭上編著的《 齊白石彩色精選》、榮寶齋出版的《 齊白石工筆草蟲》 、2001年霍宗杰編著的《中國當代六大名家書畫集Ⅱ》 等,可謂傳承有序,品相上乘,實乃白石老人不可多得的佳品。
29×23cm×13
《可惜無聲》冊頁在2009年秋拍中以9520萬元成交,創下了當年國內市場近現代書畫類拍賣最高價記錄,也打破了以往齊白石個人拍賣紀錄。該作品創作于齊白石早期,題識于1942年,是齊白石藝術巔峰之作。冊頁中的工筆草蟲情趣盎然,筆墨清雅,工整細致有天真之態,是榮寶齋70年代、80年代木板水印的母本。白石老人對此冊鐘愛有加,親筆為其題名為《可惜無聲》意指畫中草蟲栩栩如生,躍然紙上,其形態逼真無以復加,實不輸于真實世界的草蟲,只可惜無聲。該作品數次著錄出版于齊白石代表作。
《杜甫九日藍耕會飲詩意圖》在2012年春拍中以9200萬元成交,創下了當年傅抱石個人拍賣紀錄。該作作于“甲申秋八月”,即1944年9月,正是抱石先生居金剛坡的繪畫創作的旺盛時期。也就是在這個月,先生的這幅畫參加了在昆明舉辦的《郭沫若書法、傅抱石國畫聯展》,而此展的目的是為于立群主持的“七七幼兒園”募集基金。
這幅《天女散花》,張大千作于1935年,畫中的天女系以和他相識相戀的朝鮮少女池春紅的容貌為藍本所繪制。他在畫上的題詩中有「畫中非幻亦非真」之句,以示畫中人物并非虛幻,亦非真的天女。張大千和池春紅這一段艷史,是大千一生無數風流韻事中,最為凄美的一樁,讓張大千終身引以為憾。早在1927年,當時僅廿九歲而已在中國畫壇享有盛名的張大千,由日籍老友江藤濤雄引導,到日本統治下的朝鮮游覽,他們到了那兒,受到日本某大商社的隆重接待,在旅社住了好幾個月,大千畫興大發,在旅社布置畫案,每天游罷歸來,即伏案作畫。江藤為大千雇來一位原為「伎生」(藝妓) 的朝鮮少女伺候筆硯,大千為她取名春紅。據大千多年后描述:春紅楚楚可人,而且心思靈巧,兩人語言不通,但春紅善解人意,相處不久,雙方竟都動了真情。
這套冊頁藏家最早購自蔣碧微之手,是徐悲鴻離婚前送交蔣碧薇的作品之一,后從臺灣流入國內。徐悲鴻是近代動物畫的高手,但以十二生肖為題材,《十二生肖圖》是他一生唯一的畫作,也是海內外孤本。整套冊頁中動物造型準確,構圖巧妙,設色淡雅。圖畫中動物的一絲眷戀、哀傷和歉疚的感覺則是同徐悲鴻的感情生活有關。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徐悲鴻同孫多慈相戀,從此,徐悲鴻同妻子蔣碧薇的婚姻生活便充滿了糾葛和矛盾,最后兩人于1945年離婚,徐悲鴻將剛創作完的《十二生肖冊》和其它一些物品送給蔣碧薇。之后徐悲鴻同廖靜文結婚。如此特殊的創作背景必然同作品的精神內涵以及藝術表現緊密相關。同時,此作也為研究徐悲鴻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昆侖山》作于1965年,題跋中稱是李可染第一次試寫毛主席《念奴嬌·昆侖》詩意,同類題材作品據考在世不超過三件。因而此畫十分珍貴,既是歷史圖像的記錄,又是李可染作品序列中的一個重要補充。畫面的格式與《萬山紅遍》和《婁山關詞意》相似,宏偉的構圖,飽滿厚重的風格是李可染這一時期山水畫的基本特征。60年代是李可染山水畫的成熟期,他在50年代所形成的“李家山水”范式已經確立,他提出“采一煉十”的主張,在寫生中尋找視覺素材,提煉生活本質美,將理性控制和直覺感受相結合,摒除公式化和程式化,千方百計地進行意匠加工,以使觀者感受到強烈真摯的感情。此幅便見證了李可染在創作上的革新與突破,見證了其在時代藩籬中受到的制約和感染,見證了其洋溢的激情和隱含的無奈,見證了其如何在政治意味濃厚的題材內開辟出山水畫的新格局。
《春山驢背圖》作于1932年,是徐悲鴻唯一一幅手卷作品。是年徐悲鴻仍在中大任教,由于日本軍艦炮擊南京,中大停課,徐悲鴻便抵北京,寓胡適家中,他恰好住在徐志摩的故室。此時,對故去友人的緬懷、對外面戰事的焦慮,再加上對胡適病情的擔心,可以想象他的情緒有多低落。他在寄給吳稚暉的一封信函中說:“日日寒天,共話國難,幸得偷安于旦夕也……彼既不覬覦高位,又不計薪金,惟愿與危亡之際,有所圖報于國。”在面對看似悲觀的前景時,徐悲鴻仿佛從中生出一股力量,或者是與國家同存亡的勇氣,這股力量激勵著他投入到藝術創作中去。

張大千 人物山水 二十八屏
95×42cm×28
鏡心設色紙本
RMB 31,050,000
北京保利2015春季拍賣會

張大千 番女掣厖圖
1944年作
108.6×73cm
立軸設色紙本
RMB 38,929,800
保利香港2012首屆拍賣會
創下2012年張大千作品拍賣個人紀錄
中國拍賣行業概念股 ● 保利文化 HK3636
十周年藏家寄語
新十年,新起點——十年藝術航母 演繹拍賣傳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