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 歸 丸 (《景岳全書》卷51) [組成] 大懷熟地八兩(240g) 山藥炒四兩(120g) 山茱萸微炒三兩(90g) 枸杞微 炒四兩(120g) 鹿角膠炒珠四兩(120g) 菟絲子制四兩(120g) 杜仲姜湯炒四兩(120g) 當歸三兩(90g) 肉桂二兩,漸可加至四兩(60—120g) 制附子二兩,漸可加至五六兩 (60—180g) [用法] 上先將熟地蒸爛杵膏,加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余丸,食前用滾 湯或淡鹽湯送下;或丸如彈子大,每嚼服二三丸,以滾白湯送下。亦可水煎服,用量按 原方比例酌減。 [功用] 溫補腎陽,填精益髓。 ’ [主治] 腎陽不足,命門火衰證。年老或久病氣衰神疲,畏寒肢冷,腰膝軟弱,陽 痿遺精,或陽衰無子,或飲食減少,大便不實,或小便自遺,舌淡苔白,脈沉而遲。 [病機分析] 腎為先天之本,腎陽為一身陽氣之根,故又稱“命門之火”。若久病 耗傷腎陽,或他臟陽虛累及腎臟,或高年腎虧、房勞過度等因素,均可導致腎中陽氣虛 衰。腎陽虧虛,臟腑組織失于溫煦濡養,火不生土,則氣衰神疲,畏寒肢冷,飲食減 少,大便不實;命門火衰,精氣虛冷,封藏失職,則腰膝軟弱,陽痿遺精,或陽衰無 子;腎與膀胱相表里,腎陽虛弱則膀胱失約,可見小便清長,甚而自遺;舌淡苔白,脈 沉而遲更為腎陽虛衰常見之征象。 . [配伍意義] 本方所治諸癥均由腎陽不足,命門火衰而致,故當“益火之源,以培 右腎之元陽”(《景岳全書》卷51)。方中附子、肉桂辛熱人腎,功擅溫壯元陽,補命門 之火;鹿角膠甘咸微溫,補腎溫陽,益精養血,三藥相輔相成,以培補腎中元陽,用為 君藥。熟地黃、山茱萸、枸杞子、山藥皆甘潤滋補之品,可滋陰益腎,養肝補脾,填精 補髓,與桂、附、鹿膠相伍有“陰中求陽”之功,共為臣藥。菟絲子、杜仲補肝腎,強 腰膝;當歸養血和血,助鹿角膠以補養精血,并使補而不滯。諸藥合用,補腎之中兼顧 養肝益脾,使腎精得他臟之化育而虛損易復;溫陽之中參以滋陰填精,則陽氣得陰精的 滋養而生化無窮,共奏溫補腎陽,填精益髓之功。 本方配伍特點有二:一為補陽藥與補陰藥配伍,藉“陰中求陽”則補陽之功甚捷; 二為純補無瀉,集滋補群藥則益腎之效尤彰。 本方立法在于“益火之原,以培右腎之元陽”,方中諸藥均能歸于右腎而培其元陽, 故以“右歸丸”名之。 [類方比較] 本方與腎氣丸均有溫補腎陽之功,用治腎陽不足證。但本方乃腎氣丸 去“三瀉”(澤瀉、丹皮、茯苓)之品,再加溫腎益精之鹿角膠、菟絲子、杜仲、枸杞 子、當歸而成,由于類聚補腎群藥,全方純補無瀉,故壯陽益腎之力頗著,為峻補元陽 之劑,用于腎陽不足,命門火衰證。而腎氣丸立意在于“少火生氣”,且補中寓瀉,補 力平和,宜于腎中陽氣不足而兼水濕、痰飲內停之證。 [臨床運用] 1.證治要點 本方為治腎陽不足,命門火衰的常用方。臨床以神疲乏力,畏寒肢 冷,腰膝酸軟,脈沉遲為證治要點。 2.加減法 原書謂:“如陽衰氣虛,必加人參以為之主,或二三兩、或五六兩,隨 人虛實以為增減;如陽虛精滑,或帶濁便溏,加補骨脂(酒炒)三兩;如飧泄腎泄不 止,加北五味子三兩、肉豆蔻三兩(面炒,去油用);如飲食減少,或不易化,或嘔惡 吞酸,皆脾胃虛寒之證,加干姜三四兩(炒黃用);如腹痛不止,加吳茱萸二兩(湯泡 半日,炒用);如腰膝酸痛,加胡桃肉(連皮)四兩;如陰虛陽痿,加巴戟肉四兩、肉 蓯蓉三兩,或加黃狗外腎一二付,以酒煮爛搗人之。”(《景岳全書》卷51),此外,便 溏者,可去當歸。 3.本方現代常用于治療腎病綜合征、老年骨質疏松癥、精少不育癥,以及貧血、 白細胞減少癥等辨證屬腎陽不足者。 [使用注意] 本方純補無瀉,故對腎虛而有濕濁者,不宜應用。 [源流發展] 本方為明代醫家張介賓所制,用“治元陽不足或先天稟衰,或勞傷過 度,以致命門火衰,不能生土,而為脾胃虛寒飲食少進;或嘔惡膨脹;或翻胃噎膈;或 怯寒畏冷;或臍腹多痛;或大便不實,瀉痢頻作;或小水自遺,虛淋寒疝;或寒侵溪 谷,而肢節痹痛;或寒在下焦,而水邪浮腫,總之,真陽不足者,必神疲氣怯,或心跳 不寧,或四體不收,或陽衰無子等證。俱速宜益火之原,以培右腎之元陽,而神氣自強 矣,此方主之”(《景岳全書》卷51)。從本方藥物組成來看,乃從《金匱要略》腎氣丸 衍化而來,即減其中“三瀉”之藥,更加數味溫腎益精之品以增補腎之力,從而使補中 寓瀉,溫補腎氣之劑一變而成為峻補元陽,益精補髓之方,開溫補腎陽的另一法門,為 元陽虛衰之證提供了有效的治療良方。《醫略六書》卷30主治腎陽虛衰,中土失溫,胃 寒氣逆,以致呃逆不止,脈沉細之證時,亦以本方為基礎,稍減補腎之味,再加茯苓、 丁香、沉香以和胃降逆。可見對于命火虛衰尚兼其它病機變化者,以本方加減化裁可收 事半功倍之效。 [方論選錄] 1。徐大椿:“腎臟陽衰,火反發越于上,遂成上熱下寒之證,故宜引火歸原法。熟 地補腎臟,萸肉澀精氣,山藥補脾,當歸養血,杜仲強腰膝,菟絲補腎臟,鹿角膠溫補 精血以壯陽,枸杞子甘滋精髓以填腎也。附子、肉桂補火回陽,專以引火歸原,而虛陽 無不斂藏于腎命,安有陽衰火發之患哉?此補腎回陽之劑,為陽虛火發之專方。”(《醫 略六書.雜病證治》卷lS) 2。徐鏞:“仲景腎氣丸,意在水中補火,故于群隊陰藥中加桂、附。而景岳右歸峻 補真陽,方中惟肉桂、附子、熟地、山藥、山茱與腎氣丸同,而亦減去丹皮之辛,澤 瀉、茯苓之淡滲。枸杞、菟絲、鹿膠三味,與左歸丸同;去龜膠、牛膝之陰柔,加杜 仲、當歸溫潤之品,補右腎之元陽,即以培脾胃之生氣也。”(《醫學舉要》卷5) [評議] 徐大椿認為本方乃“陽虛火發之專方”,專治腎陽不足,虛陽浮越之證, 未免失之片面。本方主治要在腎陽虛衰,而不必拘于有無虛陽上浮之證。徐鏞所云“仲 景腎氣丸,意在水中補火,……而景岳右歸,峻補真陽”,意在概括二方立法功用之殊, 但惜并未得其要領。腎氣丸與右歸丸之配伍均為陰中求陽,水中補火之法;惟前者寓瀉 于補,后者群聚補藥,因而二方功效之異主要在于補力之峻緩。 [驗案舉例] 1。白細胞減少癥 《河南中醫》(1984,2:34):某男,50歲。頭昏失眠,全身乏力 已歷十年,多次查白細胞均在4000/M3以下。現癥:形體消瘦,面色萎黃,頭昏目 澀,口干不喜飲,納谷不馨,食后脘脹,大便時溏,夜寐不實,舌淡,苔薄白,脈沉 細,查血白細胞2500/mm3。始用歸脾湯治療,腹脹便溏好轉。但仍訴頭昏乏力,轉從 腎命火衰,精血不足論治,方擬右歸丸改湯劑煎服。處方:熟地黃20g,菟絲子、懷山 藥、枸杞子、山萸肉、仙靈脾各10g,全當歸、杜仲各12g,鹿角膠(烊沖)6g,上肉 桂4g,熟附片3g。7劑藥后,全身感到較前有力,頭昏耳鳴減輕,夜寐亦安。惟感口 干,時值長夏,故去附子,余藥續服。15劑藥以后,二次復查白細胞,先后為3700/ mm3、4400/mm3,,臨床癥狀逐漸改善而出院。 按語:命門火衰,精血無陽以化,加之火不暖土,而成斯證。治以右歸丸溫補元 陽,填精補血,更加仙靈脾助命門真火之蒸化而補力益佳,藥服七劑諸癥即大減。長夏 暑熱正盛,天暑下逼加之迭進溫熱難免耗陰劫液,故患者藥后有口干之感,因元陽漸 充,故二診去辛燥之附子,繼服數方而獲顯效。 2。遺傳性小腦型共濟失調 《上海中醫藥雜志》(1984,2:35):某女,20歲。患小 腦型共濟失調癥已4年,近數月來病情加重,步履蹣跚,左右搖晃,頭昏耳鳴,記憶減 退,形寒肢冷,腰膝無力,苔薄舌質偏淡,邊有齒印,脈細,兩尺沉而無力。治以溫腎 補督,益精養髓,擬景岳右歸丸加減:淡附片6g,上肉桂4g,鹿角霜、杜仲、淮山藥、 懷牛膝、全當歸各9g,菟絲子、龜甲、杞子、熟地、制首烏各12g。服藥20劑后,患 者自覺精神好轉,足膝步履較前有力,亦較穩健,惟頭暈未已,口渴欲飲,苔薄脈細。 前方得手,再加生地12g,服藥50劑后病情顯著好轉。在家人扶持下,每日在病區走廊 內行走90余圈,每圈約50米。單獨行走時,步履較前穩健。現隨訪治療5月余,病情 穩定,續有進步,已能上下樓梯,單獨行走,仍按原意,繼續將息調治,以資鞏固。 按語:命門火衰,精髓無陽以化,髓海失充,骨無所養而致腰膝無力,步履蹣跚, 此屬頑癥痼疾,難求速效。故予右歸丸加龜甲、牛膝、首烏以增益精養血,補腎健骨之 力,二診又加生地甘寒養陰生津以止渴,20劑后癥緩,繼續守方五月余而獲良效。 3.帶下 《浙江中醫學院學報》(1982,6:27):某女,30歲。腰酸脊痛,帶下綿綿, 色如蛋清,少腹重脹,頭昏耳鳴,病經2年未愈。經量少,色淡,無痛經,每日晨起面 目水腫,生育4胎,“人流”2次,舌淡苔白,脈濡細。腎陽不足,陽虛內寒,帶脈失 約,任脈不固,治擬調補帶任二脈,補攝固帶為宜。熟地黃、淮山藥、菟絲子、覆盆子 各15g,枸杞子、山萸肉、鹿角霜、炒杜仲各12g,熟附塊、肉桂各3g,當歸、炒白術 各10g,紅棗6枚。服7劑后,帶下明顯減少,余癥減半,苔脈如前,囑原方續服半月, 隨訪數月未見復發。 按語:婦人多產眾乳,真元耗損,腎陽不足,帶脈失約,濕濁下注而成帶下,治宜 溫補腎陽,燥濕止帶。故以右歸丸為主方,加覆盆子補腎澀精、白術健脾燥濕,藥證相 合,故而僅服7劑,數年之疾即失大半。 [臨床報道] 1.不育癥 應用本方加減治療男性不育癥,療效滿意。處方為:熟地、山藥、紫 河車粉各30g,山茱萸、枸杞子、菟絲子各18g,杜仲、巴戟天、鹿角膠、陳皮各15g, 海狗腎10g(沖服)。水煎服。另外,自備狗、豬、羊等動物睪丸、陰莖、腎臟等不限, 將其焙干研細末服用,每次10g,每日2次。經治u例,女方均受孕。 2.乳糜尿 本方去鹿角膠、菟絲子、枸杞子,加升麻、陳皮、柴胡各5g,白術10g, 黃芪、黨參各15g,甘草6g,治療本病15例。結果痊愈14例,無效1例(治療1個月 后,乳糜尿試驗未轉陰性)L2j。 3。坐骨神經痛 以本方去山茱萸,加川牛膝、麻黃、炒白芍、甘草為基本方,刺 痛明顯加丹參、制乳香、沒藥,麻木重加雞血藤,夜間痛甚加首烏,夾濕者去枸杞加蒼 術,納差、便溏加砂仁、山楂,自汗去麻黃加黃芪。共治療坐骨神經痛48例(其中原 發性41例,繼發性7例),結果治愈32例,顯效12例,無效4例。 4.肥大性脊椎炎 以本方合川芎嗪治療肥大性脊椎炎娟例。方法是以本方減鹿角 膠、菟絲子、當歸,加威靈仙、棗皮、甘草為基本方,痛甚加乳香、甲珠;寒甚加川 烏、草烏;肢體麻木加全蝎或蜈蚣;便秘加熟大黃;氣血虧虛加黃芪、當歸;寒痰加白 芥子或生南星。同時在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加川芎嗪注射液20m1靜脈滴注,每 日1次,10一15天為l療程。結果經治48例,臨床痊愈31例,顯效17例。服藥10一 42天,一般于用藥后2—3天疼痛減輕,10天左右癥狀消失。 [實驗研究] 1.對性腺及性激素的影響 測定22例腎陽虛患者服用右歸丸治療前后血清睪丸素 (T)和雌二醇(K2)的濃度。結果:男性患者治療前血清T值低于正常組,E2值高于 正常組,治療后其T值升高,E2值下降;女性患者治療前E2值低于正常組,治療后升 高.5)。、右歸丸還有促使大鼠卵巢生長卵泡發育的作用,為本方治療腎陽虛不孕癥提供 了依據[6)。 , 2.對中腦中央灰質單位放電的影響 觀察右歸丸對腎陽虛大鼠中腦中央灰質 (CG)單位自發放電的影響,結果表明,腎陽虛大鼠CG放電頻率顯著升高,而對刺激 的反應性降低,用右歸丸治療后,CG自發放電頻率及其對刺激的反應均有恢復趨勢。 顯示:右歸丸對腎陽虛大鼠腦內兒茶酚(CA)、性激素和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 (LHRH)及內源性阿片肽類的含量和活性具有特異性調節作用。 3.對實驗性肝損傷的保護和治療作用 右歸丸水煎劑對由四氯化碳而致的小鼠肝 損傷具有保護作用,能夠明顯抑制由此而導致的sGPT的升高L8,。對大劑量醋酸氫化可 的松而致的小白鼠肝細胞亞微結構的顯著變化,以右歸丸進行治療后,其病變接近正 常。 4.對免疫系統的影響 右歸丸可提高因肌注氫化可的松而造成的小鼠免疫功能低 下模型的PFC(溶血空斑試驗)檢出率和溶血試驗的OD值(表示溶血程度),以及延 長其脾細胞的存活率,說明本方能改善和調節B淋巴細胞的功能,促進體液免疫uoj。 本方可使免疫受抑大鼠縮小減重的脾臟完全恢復甚至超過正常水平,增強細胞免疫功 能[1川。 5.其他作用 右歸丸對腎陽虛大鼠腦內兒茶酚胺、性激素和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 及內源性阿片肽類的含量和活性具有特異性調節作用。對AI)P誘導的大鼠血小板聚 集有顯著的抑制作用,本方水煎劑能顯著延長小鼠游泳耗竭時間C8j。 [附方] 1.右歸飲(《景岳全書》卷51) 熟地二三錢或加至一二兩(9—30g) 山藥炒二錢 (6g) 山茱萸一錢(3g) 枸杞二錢(6g) 甘草炙一二錢(3—6g) 杜仲姜制二錢(6g) 肉桂一二錢(3—6g) 制附子一至三錢(3—9g) 上以水二盅,煎至七分,空腹溫服。功 用:溫補腎陽,填精補血。主治:腎陽不足證。氣怯神疲,腹痛腰酸,手足不溫,及陽痿遺 精,大便溏薄,小便頻多,舌淡苔薄,脈來虛細者,或陰盛格陽,真寒假熱之證。 本方亦為治療腎陽不足證而設。方中附子、肉桂、杜仲溫補元陽,強筋健骨;熟地、枸 杞子、山茱萸、山藥益髓填精,“陰中求陽”;山藥、炙甘草益氣補脾,調藥和中。諸藥合力, 共成溫補腎陽,填精補血之功。 本方與右歸丸均為張介賓創制的溫補腎陽名方,二方組成中均有附子、肉桂、杜仲、熟 地、山茱萸、枸杞子、山藥七味藥。右歸飲尚有一味甘草,補脾和中之力略勝;右歸丸則增 鹿角膠、菟絲子、當歸,溫腎益精之功較著。因而二方雖然同為溫補腎陽,填精補血之劑, 所治腎陽虛衰證候仍有輕重之別。 2.贊育丹(《景岳全書》卷51) 熟地蒸,搗 白術各八兩(各240g) 當歸 枸杞各 六兩(各180g) 杜仲酒炒 仙茅酒蒸一日 巴戟肉甘草湯炒 山茱萸 淫羊藿羊脂拌炒 肉蓯蓉酒洗,去甲 韭子炒黃各四兩(各120g) 蛇床子微炒 附子制 肉桂各二兩(各 60g) 上為末,煉蜜為丸服。若作湯劑,則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減。陽氣大虛者,可加人參、 鹿茸。功用:溫腎壯陽,益精補血。主治:腎陽不足,陽痿精衰,虛寒無子。 本方亦為張介賓所擬的著名補腎方劑,用于下元虛寒,陽痿精衰無子之證。方中群 集附子、肉桂、杜仲、仙茅、巴戟、淫羊藿、肉蓯蓉、韭子、蛇床子等大隊辛熱人腎壯陽之 品,以溫壯元陽,補益命火;再配熟地、當歸、枸杞子、山茱萸等填精補血,“陰中求陽”, 制陽藥之溫燥;又有白術一味,益氣健脾,先后天并補。諸藥配伍,共成溫壯腎陽,填精 補血之功。 本方與右歸丸、飲功用相類,然因配伍大隊辛熱之品,故溫腎壯陽之功尤著,為治療腎 陽不足,命門火衰,陽痿無子之證的專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