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行軍散 詳解研討
本資料由朱永庫老人,在研究學習中醫方劑學.《中醫藥方精選網》和多名老中醫經驗資料后所編輯,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時,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 行軍散 藥方的詳解和研討,供有緣人對癥選藥方 [功用] 清熱開竅,辟穢解毒。 [主治] 1.暑穢。吐瀉腹痛,煩悶欲絕,頭目昏暈,不省人事。 2.外治口瘡咽痛;點目去風熱障翳;搐鼻可辟時疫之氣。. (《霍亂論》卷下) [異名] 武侯行軍散(《感證輯要》卷4)、諸葛行軍散(《方劑學》)。 [組成] 西牛黃 當門子 真珠 梅冰 硼砂各一錢(各3g) 明雄黃飛凈八錢 (24g) 火硝三分(O.9g) 飛金二十頁 [用法] 上八味,各研極細如粉,再合研勻,瓷瓶密收,以蠟封之,每服三五分 (o.9—1.5g),涼開水調下(現代用法:口服,每次O.3一O.9g,一日2—3次)。 [功用] 清熱開竅,辟穢解毒。 . [主治] 1.暑穢。吐瀉腹痛,煩悶欲絕,頭目昏暈,不省人事。 2.外治口瘡咽痛;點目去風熱障翳;搐鼻可辟時疫之氣。 [病機分析] 本方所治暑穢,是因感受暑熱穢濁之氣所致。暑熱穢濁之氣侵犯中 則脾胃被傷,升降失常,清濁相干,氣機逆亂,故吐瀉腹痛,甚則煩悶欲絕;暑熱 濁之氣蒙蔽清竅,則頭目昏暈,不省人事。口瘡咽痛、障翳、時疫之氣多屬熱毒、 之類。 [配伍意義] 本方所治為暑熱穢濁逆亂氣機,蒙蔽清竅之證。根據《素問。至真要 》“熱者寒之”與“開之發之”的原則,治宜清熱開竅,辟穢解毒。方中麝香、冰 香走竄,透竅開閉,辟穢化濁,并善止痛,專為竅閉神昏、吐利腹痛而設,共為君 牛黃清熱解毒,豁痰開竅,為臣藥。雄黃用量獨重,辟穢解毒;硝石通腑瀉熱,使 穢濁從下而去;硼砂清熱化痰;珍珠鎮心安神,清熱墜痰;飛金重鎮安神,均為佐 諸藥配伍,共成清熱開竅、辟穢解毒之劑。且方中藥物多有解毒消翳之功,如冰片 明目,消腫止痛;珍珠去翳明目,治喉痹口疳;硼砂解毒防腐,治目赤翳障,喉腫 麝香療瘡癰、目翳;牛黃治喉腫口瘡,故本方外用又可治療口瘡咽痛、風熱障翳 本方配伍特點有二:其一,以芳香開竅、辟穢解毒、重鎮安神藥相配伍,而以前兩 主,兼顧竅閉神昏與暑熱穢毒,標本兩治;其二,全方皆為細藥,多善清熱解毒, 消翳,故可內服外用。 由于本方可防治暑穢、山嵐瘴癘、水土不服等證,為古代軍隊長途行軍的常用藥, 行軍散。 [臨床運用] 1.證治要點 本方用于暑熱穢濁逆亂氣機,蒙蔽清竅之證,以吐瀉腹痛,煩悶欲 頭目昏暈,不省人事為證治要點。 2.加減法 臨床使用本方,常湯藥并進,如邪氣過盛,欲吐不能,可先用鹽湯探 可使上下俱通;如腹脹較甚,欲瀉不得出,可用厚樸三物湯送服,以行氣通便;如 瀉不得,心腹大痛,可煎檀香、烏藥送服,以行氣止痛。 3.本方現代常用于夏季中暑、食物中毒、急性胃腸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腦型 等,屬于暑熱穢濁逆亂氣機、蒙蔽清竅者,以及外用于口腔粘膜潰瘍、急性扁桃體 急性咽炎等屬熱毒為病者。 [使用注意] 1.方中雄黃有毒:用量約占藥物總量的一半以上,故本方不宜過服、久服。 2.本方芳香走竄,孕婦慎用。 [源流發展] 本方出自清.王士雄《霍亂論》卷下,該書載:“行軍散治霍亂痧脹, 瘴癘.及暑熱穢惡諸邪直干包絡,頭目昏暈,不省人事,危急等癥,并治口瘡喉 點目去風熱障翳,搐鼻辟時疫之邪。”相傳本方為諸葛武侯方,故又名諸葛行軍散 侯行軍散。1963年版和1977年版'《中國藥典》之本方減去飛金,加用姜粉,并減 雄黃在方中所占的比例,使降逆和中作用有所增強,而毒性減輕。 [疑難闡釋] 1.關于暑穢 暑穢俗名“發痧”,屬痧證。痧即痧脹、痧氣,常因感受暑熱、穢 不正之氣或飲食壅滯于中而觸發。痧證因感受病邪及臨床表現不同可分為多種,有 的還將霍亂賅括于內。本方所治暑穢,是指感受暑熱穢濁之氣,氣機逆亂,清竅被蒙, 出現吐瀉腹痛,煩悶欲絕,頭目昏暈,不省人事者。 2.關于本方的君藥 本方中以何藥為君藥,諸家有不同認識。有以牛黃為君藥, 因本方屬涼開劑,用治暑穢之吐瀉、神昏,牛黃能清心開竅,豁痰辟穢,為治療熱人心 包,神昏竅閉之要藥;有以麝香、冰片二藥為君藥,因本方所治之暑穢病情危重,以致 于煩悶欲絕,不省人事,當以芳香開竅為急,本方諸藥中麝香、冰片芳香開竅之力最 強,并能行氣止痛;有以雄黃為君藥,因本方所治之吐瀉、神昏,屬時疫穢毒蒙閉心包 所致,當以治穢毒時疫為先,雄黃能“殺百毒,辟百邪”,為解毒辟穢之良藥,且方中 雄黃用量獨重。查《霍亂論》卷下,本方原治以“諸邪直干包絡,頭目昏暈,不省人 事,危急等癥”為主。屬急則治標之劑,故首當芳香開竅,以麝香、冰片為君藥更妥。 [方論選錄] l。胡慶余堂:“昔武鄉侯之行軍也,登高跋涉,艱苦備嘗。李白詩:山從人面起, 云傍馬頭生,此蜀道也。五月渡瀘,深入不毛,此征蠻也。是時山嵐水毒,蒸氣難聞, 萬馬千軍,穢邪易受。武侯恐軍中受濕熱之傷,用佩應倉卒之疾。凡一切昏眩悶脹之 邪,渙然冰解,即吊腳絞腸之癥,倏爾雪消,眼腫點眼角,喉痛吹喉中,無論口疳口 瘡,或吹或涂,無乎不可,其響應可立待也。珍之寶之。”(《胡慶余堂丸散膏丹全集》) 2.南京中醫學院方劑教研組:“本方以雄黃為主藥。甄權說:'雄黃能殺百毒,辟百 邪。’李時珍說它'能治暑瘧泄痢,。《本草綱目》引鄧筆峰方:'雄黃、青黛等分,治中 飲食毒。’根據這些文獻,說明雄黃功能解毒辟穢,可治瘧痢及飲食中毒等。火硝瀉熱 破結,西牛黃清熱解毒,硼砂內服能解毒辟穢,麝香,冰片芳香走竄,開竅辟穢,飛 金、真珠重鎮安神,故能治療霍亂痧脹,及暑熱穢惡諸邪所導致的昏厥等癥。”(《中醫 方劑學講義》) 3.陳潮祖:“外邪相侵引起三焦津氣逆亂,辟穢解毒是其當務之急。牛黃清心化熱, 安神涼驚,化痰開竅,作用較為全面;雄黃用量特重,能'殺百毒,辟百邪’(甄全), 既可解毒,也可化痰,二藥功專解毒、豁痰、開竅。麝香、冰片芳香走竄,無所不達, 二藥能呈利氣開竅功效。二黃化痰,腦、麝利氣,恰合津氣逆亂機制。故濁陰上蒙以致 清陽不升而呈眩仆者,有此升清降濁之品而機竅可開;清濁相干而呈霍亂、痧脹者,有 此亦可解其穢毒,調其升降。硼砂清熱解毒,善化熱痰,可以增強解毒化痰力量;硝石 善于破滯療脹,可使穢濁從下而泄,二藥允為主藥良助。珍珠、飛金,不過清心安神而 已。此方突出解毒、化濁、利氣三種作用,解毒旨在消除病因,化痰利氣旨在調理津氣 逆亂,利氣不用其它藥物而用腦、麝,是因二味擅長開竅醒神,可以雙關。方中雖有安 神之品,似乎無關大局,可有可無。”(《中醫治法與方劑》) 4。冉先德:“夏月時感山嵐瘴氣,暑熱穢濁,直犯心脾,心胞蒙閉,則神志昏昧, 中宮乖常,則吐瀉并作,治宜辟穢解毒,清心開竅。方中牛黃、雄黃、硼砂清熱、辟 穢、解毒,火硝瀉熱通腑,珍珠、黃金重鎮安神,麝香、冰片芳香開竅,合奏清熱解 毒,辟穢開竅之效。”(《歷代名醫良方注釋》) 5.魏康伯:“本方所治證屬感受時疫穢毒,或暑熱瘴氣,逆亂氣機,甚則直蒙心竅 所致。故治以芳香開竅,辟穢解毒立法。方中麝香、冰片芳香透竅,行氣辟穢;牛黃、 雄黃、硼砂、硝石清心解毒;更以珍珠鎮心寧神,金箔重鎮心神。諸藥合用,共奏清心 開竅,和調氣機,祛痧除疫之功。本方多用于治暑月痧氣,臨床常以胸悶氣粗,頭脹昏 蒙,或吐或瀉,腹痛陣作,苔膩濁,脈沉數或沉伏為辨證要點。孕婦忌服。”(《中國醫 學百科全書.方劑學》) ' 6.宗全和,等:“本方所治之證,乃因感受穢濁之氣所致,治宜開竅行氣,辟穢解 毒。方中當門子、梅冰芳香開竅,行氣辟穢,止痛,俱為主藥;牛黃清心解毒,豁痰開 竅,是為輔藥;硝石瀉熱破結,硼砂清熱解毒,雄黃辟穢解毒,珍珠、飛金鎮心安 神,共為佐藥。諸藥合用,具有芳香開竅,辟穢解毒的作用。”(《中醫方劑通釋》 4) ' [評議] 本方始用于軍旅之中,防治山嵐水毒、穢濁、濕熱所傷,一切昏眩悶脹之 邪,吊腳絞腸等證。對于其病機,陳氏認為屬“外邪相侵引起三焦津氣逆亂”,而冉氏、 魏氏看法近似,認為“屬感受時疫穢毒,或暑熱瘴氣,逆亂氣機,甚則直蒙心竅所致”, 應以后者更切中關鍵所在。對本方的開竅、辟穢、解毒作用,注家看法相近,冉氏還認 為本方有清熱作用。查方中性寒的牛黃、珍珠、硼砂、火硝總量不過lOg,性溫的雄黃 卻有24g,但雄黃長于解毒,也可用于熱毒證,且本方用治“暑熱穢惡”為病,故本方 應有一定的清熱作用。 [驗案舉例] 頑固性口腔潰瘍 《浙江中醫雜志》(1983,7:327):某,患復發陸口 腔潰瘍已4年余,舌光剝,邊尖紅,夾有碎點,口腔粘膜潰瘍點多并廣泛浸潤,部分潰 瘍蓋有白色假膜,脈象弦細、右關獨盛。證屬陰虛火旺,治以滋陰降火,內服清胃散加 減,局部用行軍散,一日2次外搽,經治12天痊愈,隨訪2年未見復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