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稅收征管是稅收工作的永恒主題。 伴隨稅收工作的不斷發展、稅制改革的不斷深化,稅收征管改革也一直在路上。 稅收征管管什么?如何管?怎么管?每一次改革,都繞不開這三個問題。 當前,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已進入深水區?!爸鉀Q稅收征管針對性、有效性不強問題”是稅收征管改革的重點。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征管高效”的要求。如何實現這一要求?《深化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方案》指明了方向:以風險管理為導向,依托現代信息技術,轉變稅收征管方式,優化征管資源配置,加快稅收征管科學化、信息化、國際化進程,提高稅收征管質量和效率。改革后,征管方式更加科學,管理手段更加有力,帶來的優勢也將更加凸顯。 放管結合:風險應對更精準 稅收征管發端于納稅人與稅務機關的“接觸”。而征納雙方的首次接觸往往從辦理稅務登記開始。 這一“開始”在過去給財務人員單良的感覺并不太好。“事前審批事項太多了!”單良介紹說,從開始注冊企業,到成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再到申領到發票,沒有一個月根本辦不下來?!笆虑皩徟马検欠窨梢院喕??”單良問。 “進一步削減或取消前置審批”,單良的心聲也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各地調研時,群眾反映最多的問題。 為回應納稅人呼聲,2013年,國家稅務總局開始大力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2014年2月,向社會公布了全部87項稅務行政審批事項。經過一年多的清理,目前除7項行政許可審批事項保留外,不再有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 該放掉的權力放下了,需要管好的事情如何管起來? 此次《方案》給出的答案是:以風險管理為導向。 “要按照放了以后管得住、管得好的要求,對下放和取消的審批事項,通過風險管理等方式,實施科學化、精細化監管?!眹叶悇湛偩志珠L王軍對此提出要求。這意味著,加強風險管理不僅能夠改變以往稅務機關事無巨細、管得太多的管理模式,也順應了當前簡政放權、推進政府職能轉變的要求。 目前,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中,已有超過2/3的國家實行了稅收風險管理。稅務人員通過對涉稅數據進行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應對和評價反饋,即可形成管理閉環,有效防控稅收風險。實踐證明,把有限的征管資源優先用于風險較大的納稅人,事半功倍。 作為風險管理重要應對手段,深化稅務稽查改革變得迫在眉睫。 此前,多頭執法和重復檢查令不少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不堪其擾,稅務稽查“以補代罰”“以罰代刑”等現象一定程度存在。為此,《方案》提出,全面深化稅務稽查改革,特別是要建立健全隨機抽查和案源管理制度,加大查處力度,嚴厲打擊稅收違法犯罪行為。 加強稅收風險管理,稅務機關“一針見血找問題”,堵漏增收,也將持續提高納稅人稅法遵從度。 分類分級:稅源管理更高效 回憶起20年前當稅收專管員時的經歷,重慶市北部新區國稅局副局長徐偉說:“那時候,我要負責管戶開業辦證、日常管理、稅法宣傳和調查核實等整個征管過程的工作。管得特別精細,連管戶的夫妻關系如何我都一清二楚?!?nbsp; 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變化悄然發生。一方面,納稅人數量呈幾何級增長,有的地方一名稅務人員需要管理上千戶納稅人;另一方面,企業跨行業、跨區域甚至跨國經營成為常態,稅源結構發生了較大變化。目前,我國80%的稅源集中于20%的大中型企業,稅收總量的45%左右來自于不到2000戶大企業集團,傳統的屬地管理制度難以滿足大企業稅收管理的需要。 “人均管戶增多,稅源流動性增強,按以往的方式根本管不過來,涉稅風險更是難以發現。”徐偉說,傳統“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粗放式管理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的征管需求,而應當實施有差別的分類管理,把80%的資源花在能出關鍵效益的20%上。 OECD資料顯示,對稅源實施分類分級管理,也是發達國家的通行做法。在調查的52個國家中,有85%的國家成立了專門的大企業稅收管理部門。 2008年,國家稅務總局組建大企業稅收管理司;2014年,由其直接管理和服務的45戶大企業,共實現稅收總收入27135億元,占全國稅收收入的21%。 這恰好印證了一點:對稅源實施分類分級管理乃大勢所趨。 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迎合這一趨勢,《方案》明確:實施以分類分級風險管理代替傳統無差別管理,對企業納稅人按規模和行業、對自然人按收入和資產實行分類管理,并運用大數據對納稅申報情況進行比對,區分不同風險等級進行差別化應對,將大大提升稅收征管質效。 信息管稅:稅收征管更科學 “今天發票用完了,改天再來吧”“不開發票,給您算便宜點兒”……在消費者索要發票的習慣日漸形成的當下,部分商家仍以種種理由不開具發票,發票似乎顯得“很值錢”。 長期以來,我國稅務機關實行的是“以票控稅”的征管方式,發票不僅是企業的記賬憑證,也是稅務機關執法檢查的重要依據。所以,一些商家為了規避繳稅,經常拒開發票,也讓本“不值錢”的發票有了額外的價值。 “我們的稅收管理員,有的一個人就管3000多戶納稅人,這種情況光靠人工核對,一個一個堵漏,很難解決?!鄙钲谑猩呖诘囟惥指本珠L林旭偉指著征管分工表說。 日益增長的征管矛盾倒逼著改革。如何化解“以票控稅”帶來的問題? 《方案》提出,推行“互聯網+稅務”行動計劃、全面推行電子發票、加快稅收信息系統建設、發揮稅收大數據服務國家治理等諸多要求,實現“以票控稅”向“信息管稅”轉變。 事實上,全國稅務系統“互聯網+稅務”行動計劃已經逐步開始推進。在發揮稅收大數據運用方面,上至國家稅務總局,下至各地稅務機關,都已經開始逐步探索和實踐。貴州省國稅局即以大數據技術應用為依托,開發涉稅信息綜合分析系統,設計制作涵蓋工商、住建和供電等多部門的第三方涉稅信息預警模型,截至11月底,已監控篩選出有涉稅風險企業2.15萬戶,入庫稅款8.98億元。 目前,增值稅發票管理新系統已納入712萬戶增值稅納稅人,基本將所有增值稅發票“一網打盡”,從根本上實現了對發票違法犯罪問題的源頭治理。同時,稅務機關還可以通過該系統采集海量信息,為宏觀經濟決策提供數據支持。 為進一步加快稅收信息系統建設,《方案》明確,在2016年全面完成金稅三期工程建設任務,統一國稅、地稅征管操作平臺,形成覆蓋所有稅種及稅收工作各環節的信息系統,并逐步實現征管數據向國家稅務總局集中。 隨著增值稅發票管理新系統和金稅三期工程建設的順利推進和規范運行,稅收征管科技含量顯著提升,標準更加統一規范,將為信息管稅插上騰飛的翅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