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手鏡》看為官清慎勤 王漁洋為官清廉,留下萬世清名。剛正不阿,恪守“清慎勤”,深得百姓與康熙褒獎。他的廉政之風,勤政之績為后世所景仰。其子任官時,王漁洋親著《手鏡》告誡兒孫,為官要廉潔自律,潔己愛民, 新城王氏家族共出了30名進士、50名舉人,在朝為官者達上千名,最多時號稱“王半朝”,其意為王家為官甚多,占據半個朝廷。但令家族驕傲的是,沒有一名官員因犯罪落馬。清康熙皇帝對王漁洋給予高度評價,并手書“清慎勤”三字親賜。感嘆于王氏家族的人丁興旺,更傾心于其恪守家訓,傳承家風的大家風范。 家訓助推“半朝官”。說到新城王氏的家訓,其中四世祖王重光的家訓是:“所存者必皆道義之心,所行者必皆道義之事,所友者必皆讀書之人,所言者必皆讀書之言。” 這四句話的意思是,在新城王氏家族中,每一個人必須存有道義的心,必須做道義的事,所交的朋友必須是讀書人,說的話必須是讀書人的話。從此,道義、讀書四字,便成為新城王氏的家風。王漁洋,對于家訓進行了豐富和升華,專門寫了《手鏡》一文,其意是“隨時捧在手里的一面鏡子,時刻警示自己如何做人”。 王漁洋在《手鏡》中寫道: 一、“無暮夜枉法之金,清也。” 沒有在夜晚收受枉法的錢財之事,就是清; “日用節儉,可以成廉。而下人衣食,亦須照管,令其無缺。” 日常費用節儉,可以養成廉潔的好品德。對下人的衣食,也要照管好,使他們不缺什么。 “日用米、肉、薪、蔬、草、豆之類,皆當照市價平買,不可有官價名色。” 日用品如米、肉、柴、蔬菜、草、豆等都應按市價正常購買,不能搞什么“官價”名堂。 “錢糧不論多寡,批回俱要一一清楚。號件簿最要稽查,每日勾銷一次,須無延捱遲誤及賄壓等弊。” 錢糧不論多少,批文回執都要一一填寫清楚。號件簿尤其要查考,每日注銷一次,必須杜絕拖延、遲誤以及受賄壓擱等弊病。 無論是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購物買賣,下人管理方面,還是到工作中的批文回執,王漁洋都對其后人耳提面命,事無巨細,可見其對清廉為官的堅決態度。 二、“事事小心,不敢任性率意,慎也。” 事事小心謹慎,不敢任性而為,就是慎; “公子公孫做官,一切倍要謹慎、檢點。見上司,處同寅,接待紳士皆然;稍有任性,便謂以門第傲人。時時事事須存此意。做官自己腳跟須正,持門第不得。” 官宦子弟做官,凡事要加倍謹慎、檢點。拜見上司,與同僚相處,接待紳士都要這樣;稍有任性,便被說是憑出身的門第傲慢待人。時時事事要留心這一點。做官自己要行為端正,不能拿出身的門第傲慢待人。 “做有司官須忍耐、耐煩,事至須三思而行,不可急遽,急遽必有錯誤。” 做地方官必須能忍耐,受得了煩心事,事來了要三思而后行,不可匆忙,匆匆忙忙處理事情,必定會出錯。 “凡審事及商榷事體,最宜慎秘。雖門役等日在左右者,亦不可令窺探意指,洩漏語言。” 大凡審理事情及商討問題,最是需要謹慎秘密。即使天天侍侯左右的門役等人,也不能讓他們暗中探知意旨,泄漏消息。 “勿用重刑,勿濫刑;至于夾棍,尤萬萬不可輕用;病人、醉人不宜輕加樸責;盛怒之下,萬不可動刑。” 不要用重刑,不要濫用刑罰;至于夾棍,尤其萬萬不可輕易用;對病人、醉人不應該輕加撲責;盛怒之下,萬萬不可動刑。 “審事務極虛公,須參互原告、被告及干證口供,虛實曲直自見。不可先執成見,致下有不得盡之情,或至枉縱。” 審理案件務必無私公正,須比較原告、被告及有關證人的口供,這樣虛實曲直會自然顯現出來。不可先持成見,使下面人有不能說盡的實情,甚或導致歪曲事實放縱罪犯。 “同寅切戒戲謔,往往有成嫌疑者,不可不慎。” 同僚之間切忌開玩笑,往往有因開玩笑而引起嫌疑的情況,不可不慎重啊! 用歷史的眼光看,漁洋仕清的思想是復雜的,盡管得到了康熙的恩寵,但他深知自己在異族統治下的身份以及官場的爾虞我詐,所以從不品議朝政,指奸斥佞,也不事媚權貴,拉黨結派。從中可以看出王漁洋慎言、慎行的從政思想。 三、“早作夜思,事事不敢因循怠玩,勤也。” “朔望行香及有朝廷大典禮、拜牌等事,須早起,恭敬侍事。” 初一、十五行香或者遇上朝廷舉行大典、拜牌等事情,必須早點起床,恭恭敬敬地對待。 “春秋課農,須身親勸諭鼓舞之。” 春秋時節督促農活,必須親自鼓勵老百姓勤勞耕作。 “政有閑暇,令廣文選生員美秀而文者,為文會作養之。” 政務之余如有閑暇時間,令儒學教官選聰慧而能寫文章的人,舉辦筆會來培養他們。 “風俗教化所關甚鉅,每月朔望,會師儒講《上諭十六條》,須敷陳明白條暢,鄉愚人人可解,中才以下之人,皆可勉于為善,而不敢為不善,勿視以為具文。” 風俗教化關系巨大,每月初一、十五會同縣里的教諭講解皇上頒發的十六條法令,須解說得明明白白有條有理,鄉下老百姓人人可以聽懂,中才以下的人,都可以努力去做好事,而不敢去做壞事,不要把這個要求看成是一紙空文。 “衙門倉庫巡邏、監倉防范俱要嚴緊。宅中上宿巡更,亦當每夜嚴緊。如有公事赴省、赴府尤要加緊,勿忽。” 衙門里倉庫巡邏、監倉防范都要嚴格加緊。宅中夜里巡更,也應該每夜嚴格加緊。如有公事赴省、赴府,尤其要加緊,不要忽視。 在《手鏡》中,王漁洋以樸實無華、情真意切的50條“教誨”,是一個正直、仁慈而不失嚴厲的父親要求兒子恪守為官準則的交待,又何嘗不是王漁洋本人為官數十年來立身行事準則的一次總結呢?其清廉自守、潔己愛民的為官思想在此表露無遺。作為一個封建朝廷的大僚,漁洋不僅自己潔身自好,而且以同樣標尺要求初入仕途的兒子,實在難能可貴。 康熙曾用“一言之虛,百患叢生;一事之虛,為害終生”教導眾臣,王漁洋不僅做到這一點,還提高了自我修養的標準,終生以“清慎勤”作為做人的準則。 王漁洋的廉潔從政思想,對當今仍頗具現實意義,特別是立家訓、樹家風,代代相傳,加強自律的傳統廉政思想,值得深入思考和借鑒。 2015.6.29 |
|
來自: 老劉tdrhg > 《四十六、家訓/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