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紅痰咳液,說明書寫的,適用于痰濕咳嗽,其表現為咳嗽反復發作,咳聲重濁,痰多,因痰而嗽,痰粘稠或稠厚成塊,色白或帶灰色,每于早晨或食后咳甚痰多,常伴有胸悶,脘痞。舌苔白膩,脈濡滑。風熱咳嗽者忌用,其表現為咳嗽,咯痰不爽,痰粘稠或稠黃,喉燥咽痛,咳時汗出,常伴有鼻流黃涕,口渴,頭痛,惡風,身熱等表證;舌苔薄黃,脈浮數或滑數。 橘紅止咳顆粒,有名橘紅顆粒,說明書寫的,清肺,止咳,化痰。用于痰熱阻肺引起的咳嗽痰多,胸滿氣短,咽干喉癢。 橘紅痰咳液的主要成分為:化橘紅、百部(蜜炙)、茯苓、半夏(制)、白前、甘草、苦杏仁、五味子。 橘紅止咳顆粒的主要成分為:半夏,陳皮,地黃,茯苓,甘草,瓜蔞皮,化橘紅,桔梗,苦杏仁,款冬花,麥冬,石膏,浙貝母,紫蘇子,紫菀。 橘紅痰咳液適合太陰證為主,可以兼有太陽,不一定是說明書寫的那些癥狀也能用。說明書所述痰濕咳嗽為太陰痰濕咳嗽,陽明不能用。 止咳橘紅顆粒適合太陰陽明證為主,要有陽明證據,可兼有太陽。說的痰熱阻肺為陽明情況,咽干喉癢為陽明津液不足,胸滿氣短因為有太陰痰飲。 再來分析藥物成分。 橘紅,辛苦性溫。《本草綱目》:下氣消痰;《藥品化義》:辛能橫行散結,苦能直行下降,為利氣要藥。蓋治痰須理氣,氣利痰自愈,故用入肺脾,主一切痰病,功居諸痰藥之上。 百部,甘苦微溫。《別錄》:主咳嗽上氣。 半夏,辛平。主治傷寒寒熱,心下堅,下氣,喉咽腫痛,頭眩胸脹,咳逆腸鳴,止汗。 白前:甘微溫。《別錄》:主胸脅逆氣,咳嗽上氣。 甘草:甘平。主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堅筋骨,長肌肉,倍力,金創,尰,解毒。 杏仁,甘溫。主治欬逆上氣,雷鳴,喉痹,下氣,產乳,金創,寒心,賁豚。 五味子,酸溫。主益氣、咳逆上氣,勞傷羸瘦,補不足,強陰,益男子精。 陳皮,辛溫。主胸中瘕熱逆氣,利水谷,下氣,止嘔咳,除膀胱留熱,停水利小便。主脾不能消谷,氣充胸中,吐逆霍亂,止瀉,去寸白。 地黃,甘寒。主治折跌絕筋傷中,逐血痹,填骨髓,長肌肉。做湯,除寒熱積聚,除痹。 茯苓:甘平。主治胸脅逆氣,憂恚驚恐,心下結痛,寒熱煩滿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瓜蔞:甘苦酸,涼。主消渴,身熱,煩滿,大熱,補虛安中,續絕傷。 桔梗,苦溫。主治胸脅痛如刀刺,腹滿腸鳴幽幽,驚恐悸氣。 款冬花,辛溫。主治咳逆上氣,善喘,喉痹,諸驚癇,寒熱邪氣。 麥冬,甘平。主治心腹結氣,傷中傷飽,胃絡脈絕,羸瘦短氣。 石膏:辛涼。主治中風寒熱,心下逆氣驚喘,口干舌焦不得息,腹中堅痛。 貝母:辛平。主治傷寒煩熱,淋瀝、邪氣、疝瘕,喉痹,乳難。 紫蘇,辛溫。主下氣。除寒中。其子尤良。 紫菀,苦溫。治咳逆上氣,胸中寒熱結氣,去蠱毒痿蟨,安五臟。 (藥物數據查自 中醫點評網云平臺) 橘紅痰咳液從成分看,都是顧太陰為主的藥,而且都是溫藥為主。從配伍的功效看,除了甘草,都會照顧咳嗽。 照顧氣逆為主:百部、白前、杏仁、五味子 照顧痰飲為主:橘紅、半夏 止咳橘紅顆粒也是照顧太陰為主。 照顧氣逆為主:苦杏仁 照顧痰飲為主:半夏、陳皮、茯苓、橘紅、桔梗、紫菀、款冬花 照顧陽明為主:地黃、瓜蔞皮、麥冬,石膏、貝母 照顧太陽為主:紫蘇子 討論 討論1 述:干咳,有痰咳不出可用橘紅? 評:得確認是否太陰引起,找其他太陰證據。 如果是太陽或陽明的干咳就無效。 案例 案例1 @芝士王后:橘紅痰咳液!歐耶、試驗過的、太陰痰濕咳嗽效果不錯! @飛行的魚2012:以前媽媽手術后躺下即咳,白稀痰,西醫說什么肺部感染,輸液抗生素都不管用,喝這個傍晚和了當夜就沒咳了,同時手術的有的就沒治好輸液輸回lcu去了。我想,是不是很多手術后肺部感染的都是太陰咳嗽呢,所以越治越重。 參考 關于氣逆與痰飲:咳嗽辨證 六綱辯證課程 中藥治病是什么道理? 常見小兒病如何根據辨證結果做處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