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現代文閱讀知識儲備 二、敘述方式的作用 三、描寫方法的作用 肖像描寫:以形傳神,更好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性格特征。 動作描寫:更好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性格特征。 語言描寫:言為心聲,刻畫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動,推動情節發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語態,收到一種特殊的效果。 心理描寫:揭示人物內心世界 景物描寫:再現自然風光,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 環境、場面描寫:交代人物活動的背景,寫明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渲染氣氛,更好地表現人物。 細節描寫:準確傳神鮮明 白描:簡筆勾勒簡潔準確傳神 工筆細描:精雕細刻。纖毫畢見,具體生動 五、常見表現手法的作用 1.象征:是“借此言彼”,借助某一具體事物的形象,以表現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其特征是利用象征物與被象征物之間的某種類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內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現。作用:主旨含而不露,隱而不晦。例如巴金的散文《燈》,用“燈光”來象征光明及人們對光明的向往與追求。 2.以小見大:由平凡細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題,突出表現中心,更有震撼力。 3.聯想與想象:所謂聯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聯想一般有下列幾種形式:A)相關聯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在空間或時間上相接近的另外事物的一種聯想;B)相似聯想,是根據事物的相似特點(或外形相似,或精神相似)而產生的一種聯想;C)相反聯想,是由眼前的事物想到與之相反的事物的聯想;D)因果聯想,是由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而產生的聯想。 所謂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聯想想象經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內容更為豐富,形象更豐滿、生動,增添文章的藝術表現力。想象有兩種,人們在自己的頭腦中再現曾體驗過的事物的形象,叫再造想象;人們根據已有的形象和體驗,設想出自己沒有直接見過的形象,叫創造想象。 4.虛實結合:可以抓住重點,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征,從而更鮮明的刻畫人物的性格,凸現事物、景物的特點,更集中地揭示題旨。結構緊湊,筆墨集中。 5.揚抑:在變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 6.對比:突出事物特點,使形象鮮明 7.襯托: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陪襯,烘托出主體事物或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用相似的作陪襯叫“正襯”,用相反的作陪襯叫“反襯”。 8.渲染:是用各種手段對環境、場面、人物、事件等作多方面的濃墨重彩(反復、排比)的描寫,以突出氣氛、刻畫人物、表現主題。 9.鋪墊:給下文情節產生的必然以暗示 10.借景抒情:通過景物的描寫,來襯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11.懸念。引起讀者對故事發展和人物命運急切期待心理的一種藝術手段。先不把謎底揭開,引出下文。12.照應。即后文對前文寫過的內容作補充或加深;前文對將要出現的人物或事件作暗示。首尾呼應使結構更嚴密,中心更突出。13.伏筆。在文章的前面將下文要出現的人物或事件預先作出暗示,然后在相宜之處作呼應,使故事情節的發展合理,使讀者感到巧妙有 六、文章中句段的作用 A.開頭段:開篇點題;渲染氣氛;埋下伏筆;設置懸念;為下文做鋪墊;總領下文;開門見山;上下文形成對照;奠定基調;揭示主題 B.中間段:承上啟下(概括上文某一具體內容,引起對下文的什么內容的敘寫);總領下文;埋下伏筆;鋪墊蓄勢;總結上文;呼應前文;詳略得當;充實內容 C.結尾段:點明中心;深化主題;照應開頭;呼應前文;畫龍點睛;升華感情;含蓄有余味;寄托作者感情,使結構首尾圓合;言已盡而意無窮。 七、重要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1.首句——統領全文、提綱挈領、引出下文,為后文做鋪墊、埋下伏筆; 2.尾句——總結全文,深化主題,照應上文,前后呼應,言有盡而意無窮,回味深長。 3.轉承句——承上啟下,過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4.中心句——點明中心、揭示主旨; 5.點睛句——點明全文中心,統領全文;句子含義深刻,耐人尋味,讀后能給人以啟迪。 6.情感句——抒發強烈內在情感,直抒胸臆; 7.矛盾句——從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卻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內涵,表達深刻見解。 八、答 忠實于語言規則補充要點:1.要顯:不能含蓄、籠統;2.要簡:不要羅嗦、繁瑣;要概括、簡潔;3.要通:不要有語病;4.要選好句式:用判斷句、陳述句,不用 九、解題技巧 九、解題技巧 1.看賦分,配答案 2.文字表達可采用三段式:技巧、內容、效果。 3.多角度:條分縷析 4.開放性試題,在語言組織上要注意點面結合,避免抽象方式化和概念化的表述,是高考中的大忌,在組織語言時,要先“蓋帽”后分析,要言之有據。 注意:要多角度,多方面分析問題,按點分層次答題。 選定區域。先確定題干中的語句在原文中哪個段落,從而劃定選擇答案的有效區域。 重要提示:答案表述的技巧——截、改、寫 |
|
來自: 老劉tdrhg > 《18.大/小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