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靠碼字吃飯的你還有哪些活路可走?】2016年第一個工作日,就在你妹的熔斷機制登場后踉踉蹌蹌的結束了。就是這么一個狗血的日子,各種莫名其妙的借勢文章卻開始洗刷朋友圈。的確,有人歡喜有人憂,你我糾結股票大跌的同時,眾多內容創業者卻輕輕舒了口氣:不用再冥思苦想找素材做公眾號推送了。
2016年第一個工作日,就在你妹的熔斷機制登場后踉踉蹌蹌的結束了。就是這么一個狗血的日子,各種莫名其妙的借勢文章卻開始洗刷朋友圈。的確,有人歡喜有人憂,你我糾結股票大跌的同時,眾多內容創業者卻輕輕舒了口氣:不用再冥思苦想找素材做公眾號推送了。 沒錯,今天我想說的就是內容創業這檔子事。兩年多的時間里,內容創業的大潮愈演愈烈。隨便翻看下同事的手機微信(當然,前提是他讓你看),你都會輕易看到不下二十個訂閱號。幾乎每天里的每個時段,都有若干條文章通過微信來到我們的手機里。相對于那些高大上的高科技產業,內容創業,似乎一時間成為了一項最接地氣的低成本項目。 內容創業確實有著幾個得天獨厚的優勢:用戶粘性較強、可以通過賬號命名和內容引導聚焦垂直領域用戶、可以輕易通過用戶閱讀行為優化內容鏈條、低成本高效率快速成型容易通過數據“取悅”資本方等等。 內容產業的崛起帶來了機會,但是內容創業者現階段要面對的問題同樣很多。 自媒體“矩陣”的是是非非 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100萬的預算如果用來投放戶外廣告、電視短片制作只能算是杯水車薪,且交互效果不可控。但是現在有了自媒體,100萬的預算意味著更加精準和高效的曝光與交互。 依托于互聯網福利,自媒體廣告逐漸成為了新時代的代表性產物。除了我們熟知的“羅輯思維、吳曉波頻道、二更食堂”以外,幾乎每個行業、每個話題、每個生活中的場景都涌現出一批十萬乃至百萬粉絲的公眾賬號,這些通過內容推送和時間積累到的曝光量和高粘性用戶都是企業推廣過程中渴望觸及到的。在這些賬號的首條或是二條放上一條軟廣,其推廣效果可見一斑。 除了一些頂尖意見領袖和行業熱門賬號,很多業內專家和傳統媒體人士也開始在自媒體平臺上開始創業。目前,基本上每一個成熟的自媒體人都擁有微信公眾號、百度百家、今日頭條、搜狐網易自媒體等多個高流量平臺上的專欄。此外,自媒體人的微博賬號、微信朋友圈資源也擁有不俗的曝光量。這樣一套自媒體矩陣自然也就成為了企業宣傳、聚焦行業的重要陣地。換言之,與這些自媒體人進行內容合作將會擁有不俗的曝光率。這對于那些預算相對不寬松的企業絕對是一個不錯的推廣方式。事實上,這樣的模式已經在各種互聯網公司中得到了普及和認可。 但是話說回來,隨著網絡水軍的成熟化和體系化,一個個“10W+”賬號背后的水分已經不言而喻。一個個水軍炒起來的10W+里,又有多少真實閱讀量呢?并沒有太多人真的在乎。無論是賬號運營者還是企業甲方,都在主動或者被動的進行著選擇性遺忘。當真相與我們的結論和推理相左時,人們往往會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但是不可否認,自媒體廣告時代依然會是大勢所趨,那些耳熟能詳的成功推廣案例還會不斷被創意刷新。 從自嗨變成一起嗨 不久前,咪蒙的那篇《致賤人:我憑什么要幫你?!》火了。 說起來這篇文章也沒有太多內涵,無非是表達出了對“強人所難者”的不滿和吐槽:“你創業你牛逼???你弱你有理?。窟€有什么比采用道德綁架的方式,去強制別人幫你,更惡心的?這時候千言萬語都比不上一句操你媽?!?/p> 在我看來,這篇文章刷爆朋友圈的原因在于把簡明扼要的道理,用自己的態度宣泄了出來。道理人人都懂,但是能把這么簡單的道理說的霸氣側漏蕩氣回腸卻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而這,恰恰也就是內容創業的核心價值和魅力所在。 但是問題來了:那些我們所熟知的已經成企業化運營的自媒體大號,往往是通過銷售拉單,寫手執行這種模式來保證盈利。但是,寫手接到需求完成后往往要交由企業審核,企業公關人員定稿后再通過自媒體的平臺實現發布。這種模式看似你情我愿,卻在無形中傷害到了雙方利益。 顧名思義,內容創業的精髓在于原創內容。但是經過企業公關審核后的稿件,往往會變成不折不扣的大軟文。這樣的稿件對內容創業者有什么意義可言呢?這樣的合作往往也變成了花錢買渠道的形式主義而已,卻沒有發揮出原創內容的最大價值。但是迫于目前國內企業主的強勢,寫手往往會選擇妥協,企業公關刷出點漂亮數據,放上個符合領導審美的標題完成任務。最終用戶閱讀體驗受損,企業主也只能在公關的簡報和注了水的閱讀量里自嗨,這樣的兩敗俱傷完全背離了內容創業的初衷。 所以說,為了自己,也為了企業的傳播效果。內容創業者們,一定要學會和企業公關說“不”。 新聞客戶端的逆襲 眾所周知,新聞客戶端擁有著無可比擬的曝光量和打開率?,F在,無論是自媒體人還是公司的運營環節里,新聞客戶端都充當著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相比于微信公眾號,新聞客戶端賬號的特點也更加鮮明: 1、快速獲得曝光率 雖然客戶端自媒體賬號也有著訂閱功能,但是與微信的訂閱機制不同,客戶端內容推送并不完全取決于訂閱數,而更看重內容質量。這樣的機制很容易讓一些有思想有見解卻缺乏外推渠道的自媒體人獲得彎道超車的機會。 2、讓跨界內容原創成為可能 想做出一個牛逼的微信公眾號,一定要保證內容足夠聚焦,見解足夠深入。有時候,哪怕是小編才高八斗也不敢將背離于賬號定位的內容和觀點進行推送,以免這些相悖于賬號方向的內容帶來違和感傷害閱讀體驗。但是在新聞客戶端上,內容創業者將不再受到限制。只需要做出優秀的內容,即可收獲到不俗的閱讀量和訂閱數,這種隨性而來的感覺和自媒體人的定位非常契合。 ![]() 3、讓雪球滾得更快 4、鶴立雞群:撐死了鶴還是餓死了雞 目前,各大新聞客戶端都希望通過大量原創文章吸引讀者,紛紛降低了入駐門檻。令人堪憂的是,大量毫無可讀性的軟文與信息垃圾借機在各大新聞客戶端上滋生。當精品被垃圾所淹沒,軟文也成為了“原創觀點”的墓志銘,很多優秀內容埋沒在了信息垃圾之中。所以,相信,更加嚴格的內容審核機制一定會上線。想在客戶端實現內容創業?還是趁早多讀幾本書,提升一下自己的思路和視野境界為妙。 自媒體聯盟的再造:來自馬其頓方陣的啟示 在西方歷史上,古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在位13年里創造出的了一個前無古人的“亞歷山大帝國”。馬其頓方陣正是亞歷山大戰無不勝的秘訣之一,這套聞名世界的方陣往往在開戰前就讓敵人聞風喪膽。事實上,馬其頓方陣是亞歷山大在斯巴達方陣的基礎上做出了改良和優化: 方陣中士兵們手中盾牌保護自身左側的同時也掩護了相鄰戰友身體的右側,一旦最前排的士兵倒下后,原先位于第二排的士兵將迅速填上他留下的缺口。第一排的士兵一般都是半蹲著,將長矛對準前方,而第二排士兵則是將矛搭在第一排士兵的肩上,這樣可以增強正面對騎兵的殺傷力。亞歷山大為了保證這套方陣的威力下了嚴格的軍令,任何臨陣脫逃者或打亂方陣節奏者都會受到最為嚴厲的懲罰。 以我們的觀點來看,這套方陣其實沒有什么特別之處,唯一的精髓就是全部士兵的同心協力、步調一致。 在公元前六百年,希臘各地的主流城邦看起來人多勢眾,可是戰爭一旦開打后往往是士兵各自為戰,方陣正是在這種情形下應運而生,嚴格的陣法讓馬其頓方陣能輕易地打敗數量上占優勢但陣型混亂的敵人,這在當時可以說是戰術上的創新。 反觀自媒體聯盟:2013年,WeMedia聯盟橫空出世,微信自媒體人開始抱團取暖,緊隨其后的諸多聯盟也是不勝枚舉,經過一段時間的百家爭鳴,自媒體聯盟的未來似乎掌握在了WeMedia和界面JMedia手中。但是一段時間以來,自媒體聯盟本身雖然在不斷壯大,但是卻沒有形成一股應有的凝聚力。甚至有一種觀點認為,自媒體聯盟不過就是改了模式的公關公司。 事實上,除了一個個無關痛癢的交流峰會,自媒體聯盟似乎沒有玩出什么新鮮的經營之道,通過聯盟獲得收益的,往往還是那些金字塔頂端的自媒體大神。底層的自媒體人依然沒有通過聯盟實現自我價值的提升。在2016年,這些不斷深耕的自媒體聯盟們能否突破重圍,創造出屬于自己的“馬其頓方陣”呢? 對于內容創業者來說,這將是最好的時代,但這也將是最壞的時代。2016,即將誕生出數不勝數的機會,也將隨即產生一段段充滿辛酸的優勝劣汰。 2016內容創業者們,與君共勉。
(責任編輯:DF09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