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思考中探索 學而不思則罔,思考是獲取知識的一種途徑,是對知識的一種深刻的理解,只有思考才能形成思路,有思路才有出路。 作為教師要善于把一些知識轉換為一些有思考容量的問題,讓學生去動腦思考,用心研究,而不是將知識和盤托出。 2 、在討論中澄清 討論是學生合作學習的一種方式,是對知識的存真去偽的過程。學生在個人思考不出來的情況下,必然要經過相互討論實現思維的碰撞,產生共鳴,達成共識,進而破解疑問。 作為教師在設計問題時不能設計一些非常簡單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思維深度,一般不用判斷題、不用選擇題,多用一些論述題。 3 、在實踐中完善 學生在思考中探索,在討論中澄清,還要通過實踐進行完善。通過正反的對比,對錯的抉擇,規范的較量,使知識得到不斷的修訂和完善。 所以,教師在課堂設計時,必須要設計一些靈活的變式訓練題,讓學生在做題的實踐中體驗和感知,進而不斷完善知識。 4、 在總結中升華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經常出現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現象。在學生經歷了思考、討論、實踐后,必然要對自己學習的得失進行總結和回顧,對該部分知識的理解還有哪些紕漏?在學習過程中還應怎樣改進等? 作為教師在課堂的組織中,必須要設計學生總結這一環節,這樣才能讓學生的學習得以升華,才能達到畫龍點睛之筆。 獲得知識是結果,獲取知識的過程才是最有價值的。學生正是經過這樣積極參與,使知識慢慢裝入大腦,而且又鍛煉了獲得知識的能力。這樣獲得的知識,一般不會忘記,因為只有付出獲得的才知道珍惜!(作者:東寫西讀) |
|
來自: thchen0103 > 《中學物理教師教學基本功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