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尤其是在電子商務強勁發展的刺激下,快遞業務量出現“井噴式”增長。為了滿足高效、快速、準確的快件配送需求,快遞企業對自動化物流系統的需求日益凸顯。在市場需求帶動下,很多物流裝備企業及系統集成商紛紛開始探索和研究適合快遞物流的解決方案。 山西東杰智能物流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東杰智能”)作為供應鏈信息解決方案提供商、自動化物流系統集成商和制造商,主營業務集中于工廠物流與倉儲自動化系統集成與設備制造領域。為了順應快遞行業的發展,東杰智能成立了專注于快遞物流解決方案與智能設備制造的東杰智能上海研究院,將整合民營快遞的市場需求、東杰智能的資本和制造優勢以及創新技術、人才團隊等資源,為中國快遞物流提供適合行業轉型升級的總體解決方案的技術服務平臺。日前,本刊記者采訪了東杰智能上海研究院院長丘鏡晃。丘院長為原郵電部第三研究所副所長、中國郵政集團公司上海研究院技術顧問,是中國郵政首批為6個省會城市郵件處理中心引進交叉帶分揀機項目負責人之一,我國“MPF混合郵件交叉帶分揀機”倡導與總體設計成員,擁有豐富的快遞行業從業經驗,對快遞物流技術及解決方案研究深刻。采訪中他介紹了輸送分揀技術在我國快遞行業的應用、快遞企業如何進行自動化升級,以及東杰智能在快遞行業的物流解決方案等情況。 自動輸送分揀系統是快遞企業分撥中心提高作業效率的核心設備,近年來需求快速上升。請您談一下輸送分揀系統在我國快遞行業的應用狀況。 其實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國郵政(EMS)就普遍采用自動分揀系統處理包裹郵件。從2000年到2003年,中國郵政與丹麥Crisplant公司合作,分別為6個郵政樞紐配置高速交叉帶包裹分揀機,在進行了項目“后評估”之后,中國郵政決定采用國產設備替代進口設備,目前已在20多個省會城市處理中心配置了數十套由上海郵政通用設備公司、中郵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郵政集團公司上海研究院等研發生產的交叉帶包裹分揀機、小包與扁平件混合分揀機。這些設備經濟實惠,至今運行穩定,符合中國快遞行業實際發展情況。 直營制的順豐速運正在大力推廣使用自動分揀技術。順豐速運于2002年順利從加盟制轉為直營制,通過不斷制定技術標準,升級信息系統,為自動分揀系統的“網絡分揀”提供了條件,目前在深圳、香港、上海等地引進國外先進設備,建設了4個自動分揀分撥中心。近幾年,國內2家企業研發的自動分揀設備已經通過順豐速運的嚴格測試,滿足其分撥中心的業務處理要求。至此,順豐開始批量采購性價比較高的國產自動分揀設備。 “三通一達”(申通、中通、圓通、韻達)等民營快遞企業采用“直營+加盟”的經營模式,努力從 “加盟”機制向“直營化”轉變。在“直營 加盟”的過渡時期,各快遞企業不斷統一服務、作業、技術標準,加快信息化建設。由于標準化與信息化建設尚未完善,目前“三通一達”仍然沿用輸送線 人工分揀模式。同時,多家快遞公司正在積極探索引入適合分撥中心業務處理的自動化分揀系統。 此外,大型倉儲配送一體化經營模式的電商企業,例如京東、唯品會等,借助B2C信息化的優勢,在引進國外先進分揀設備的基礎上,也開始進行采用國內自動分揀設備的嘗試。 快遞企業如何滿足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對快遞物流提出的要求?在實現自動化進程中面臨哪些挑戰,是如何應對的? 電子商務的發展對快遞物流提出了新的要求,具體如下: (1)時限要求更高:與新一代電子商務相適應的物流配送對時效性要求更高; (2)配送端點更多:電子商務產生的海量訂單,需要成千上萬的派送點、代送點等終端將貨物配送到千家萬戶; (3)業務標準更高:快遞企業需要統一的平臺、統一的標準,包括運單查詢流程、服務產品、收費價格、售后服務以及保險等都要做到標準、透明,從攬收、進貨、倉儲到分揀、配送乃至逆向物流等都需要統一的作業標準,并能夠實施全程跟蹤監控的可視化管理; (4)物流成本更低:快遞企業在提供更好服務的同時,消費者與電商企業都需要降低物流成本。 為了滿足這些要求,快遞企業開始進行物流系統的自動化、信息化升級改造。如,順豐速運在實施“機械化+自動化”建設前期,曾進行過可行性研究分析,認為現行的人工分揀模式存在效率低下、差錯率高、信息滯后等問題。為提高分揀作業效率,順豐快遞曾提出了“民企快遞實情”的思路:不是最先進的就是最好的,也不是成本最低的就是最好的,應該是最合適的才是最好的。面對未來的發展,分撥中心必將采用更先進的分揀方式,分撥作業必將從目前的人海戰術一步步升級到自動分揀作業。 目前,順豐速運已擁有了自動分揀技術解決方案的經驗,正在以規模化形式全面推廣使用其標準化、規范化的自動分揀系統。隨著業務量進一步增長,順豐速運將向國際快遞巨頭學習,拓展全球快遞業務,在完善小件自動處理基礎上,加快探索樞紐處理中心大、中、小包件自動化輸送與分揀系統“全流程快速流動”研究。 占據快遞處理量比例最大的“加盟制”民營快遞企業,隨著每天處理量急劇增加,也希望加快作業處理自動化進程,但均面臨標準化與信息化的挑戰: 首先,目前民營快遞企業已經實現了包單ID條碼的全程跟蹤的信息化,但想要實施自動化,尤其是C2C快遞業務,就必須推進“面單信息前置”工作,將包件的ID條碼與收件人地址(以及增值信息)關聯,存入“云端”,待實物運達分撥中心時,才有可能采用自動分揀設備實施“網絡化”自動分揀。 其次,分撥中心作業包括“發出”包件與“到達”包件兩種不同的分揀作業方式,如果實現了包件的ID條碼與收件人地址的關聯,就能夠采用分揀設備進行“發出”包件的自動分揀;但對“到達”包件的分揀,由于在同一區域可能有多個加盟快遞網點,需要建立“電子圍欄”,才能夠按照不同加盟商的配送網點將“到達”包件自動分揀到相應路向格口。 綜上,快遞企業實現物流自動化、信息化的改造升級,將是一個漫長和充滿挑戰的過程,并且采用不同的經營模式、不同的作業方式,對自動分揀或半自動分揀提出了不同的需求,必須量身定做解決方案。 在快遞物流解決方案方面,東杰智能進行了哪些技術研發?可以提供哪些關鍵技術及設備? 為了滿足不同快遞企業對物流解決方案的不同需求,東杰智能細分市場需求,研發了系列適用產品。具體如下: 針對高端市場,東杰智能開發了半自動、全自動供包臺,采用伺服電機精準控制技術,解決了包件高速對中導入。(見圖1) 針對輸送線人工分揀升級智能分揀的快遞企業,東杰智能提供了直接人工導入、自動掃描的交叉帶分揀系統,以及在包件面單條碼不標準條件下仍然可以采用分揀機實施作業的分揀系統(見圖2)。目前這一方案已在申通快遞得到了成功應用。 針對還未實現標準化、信息化的快遞公司,東杰智能正積極與專注“面單信息前置處理”與“電子圍欄信息后處理”的公司聯合研究適合C2C/B2C快遞作業處理的辦法,并加快研究開發OBR Video-Coding視頻補碼模式,期望在分揀包件的信息缺少情況下盡可能提高分揀效率。(見圖3) 未來快遞行業的發展將呈現怎樣的趨勢,對解決方案的需求情況如何?東杰智能對此有哪些發展規劃? 東杰智能上海研究院剛剛成立,我們將召集一批志在支撐物流快遞發展的人才共同探索與解決快遞企業發展的熱點與難點問題。東杰智能在快遞領域的研究,除研發優質的軟硬件產品之外,還包括前期物流系統規劃與后期的軟硬件系統集成。要做好前期規劃,需要密切注視快遞行業的發展趨勢,當前我們重點關注以下方面: 一是加盟制快遞企業探索“直營+加盟”的優化模式的發展趨勢。 不少快遞企業通過從國外同行和國內競爭者的發展中學習先進理念與技術,以尋求新的發展思路,進而提出在總部掌控中轉平臺、地面平臺和信息平臺,掌握好航空和陸路網絡再掌控加盟網點的戰略思路上,堅持探索“直營+加盟”的優化模式。針對這種情況,通過調查研究,我們認為,應深入探索一種由粗放式管理轉變為可控的優化管理辦法,以便支撐具有一定規模優勢的快遞企業,在“直營 加盟”逐步過渡的時期,能夠增強管控力度。 通過借鑒國際快遞企業的先進理念與技術,我們發現,同樣是“合作加盟”管理方式的萬國郵聯UPU,能夠對全球的國際函件與國際快遞業務實施有效掌控。總結其經驗,UPU主要通過“統一的技術標準、統一的作業規范、全球的質量監測、激勵的終端費用”等辦法實施有效的精細化管理。東杰智能將認真學習借鑒UPU的技術標準、作業規范和質量監測等精細化的管理辦法,并應用“唯一標識、全面感知、網絡融合、智能處理”等要素的物聯網技術,加快開發實現一、二級樞紐分撥中心快遞分揀的機械化、自動化作業處理,全網終端配置便攜式手持終端設備,統一掌控快遞資源的“智能快遞平臺”,積極支撐快遞公司“直營 加盟”的經營管理優化模式探索。 二是區域性B2C倉儲配送物流業務的快速增長趨勢。 網購業務發展促進B2C區域性倉儲配送的比例將大幅增長,同時促進倉儲配送中心建設以及倉儲配送一體化技術的發展。東杰智能上市之后,憑借多年自動化物流集成商的經驗,在原來工廠物流與立體倉庫自動化基礎上,正進一步向支撐社會快遞物流所需的綜合智能集成解決方案升級,為不同的客戶提供多種不同的定制化物流供應鏈解決方案方向努力。 對于倉儲配送一體化系統,目前采用自動化設備只解決了訂單商品完成包裝成為包裹之后的配送分揀,而電商有一個迫切的需求,就是希望提高“1單多件”揀選、復核、包裝環節的效率。對此,東杰智能也進行了研究開發,推進其在跨境電商倉儲配送中心應用。 除此之外,為了縮短交貨期,同時降低用戶投資成本,東杰智能將在太原工廠制造基礎之上,積極在長江三角洲與具有長期生產分揀設備的工廠密切合作,建立規模化生產基地,共同探索從“制造”向“智造”的升級之道。 本文摘選自《物流技術與應用》雜志2015第12期 有轉載與刊登,發表時請注明文章來源。 版權所屬,違者必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