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復縣改置。全境總面積為3793.53平方公里。市治瓦房店。 1949年10月至1954年7月,復縣隸屬遼東省;1954年8月隸屬遼寧省;1956年2月8日隸屬遼寧省遼陽專區;1959年1月5日劃歸旅大市,1966年6月12日改隸遼南專署,1968年12月26日,重歸旅大市。 1950年8月,各區改以數字排列,計16個區,2個鎮;10月,區、鎮人民政府改稱區、鎮公所(表1)。
表1 1950年10月復縣行政區劃表
1951年6月,將16個區并為12個區,瓦房店鎮和復州鎮不變。1953年7月至1956年3月瓦房店鎮改為城關區。 1955年5月,復縣12個區改數字排列為所在地名稱呼,仍為區公所(表2)。
表2 1955年5月復縣行政區劃表
1956年3月,根據遼寧省調整區劃的規定,復縣改12個區2個鎮為6個區(轄63個鄉)、5個鎮(轄13個村35個街)、5個直屬鄉(轄32個村)(表3)。1956年4月,復縣的南王村、西北山村劃歸新金縣。
表3 1956年3月復縣行政區劃表
1958年3月,經遼陽專署批準,撤銷區建制,設34個鄉、5個鎮,基本達到一鄉一社,社下設作業區。9月將34個鄉和復州城、復州灣、松樹、華銅鎮劃為政社合一的7個人民公社;11月將蓋縣劃歸復縣的許屯、腰屯、東馬屯、龍門湯、鶯歌嶺、北瓦房店、老爺廟和永寧人民公社的山嘴、洪屯、靴子溝、小房、大崗寨組成許屯人民公社(表4)。
表4 1958年末復縣行政區劃表
1959年11月瓦房店鎮改為公社;華銅鎮先為永寧人民公社分社,后改屬許屯人民公社,1961年改歸李官人民公社。公社下設管理區、分社、鎮(表5)。1961年5月,將農村劃為28個人民公社。市區的新華、祝豐、砟窯、楊樹房、孫屯5個蔬菜隊劃歸瓦房店鎮人民公社(1968年11月又改歸鎮郊人民公社)。1963年3月瓦房店、復州城、復州灣、松樹、華銅恢復鎮建制。其中瓦房店鎮保留公社名稱,下設分社,1970年劃為東風、紅旗兩個人民公社,1976年恢復瓦房店鎮人民公社。
1981年3月,復縣召開第九屆人代會,決定將復縣革委會改為復縣人民政府。 1983年7月開始實行政社分開,改人民公社制為鄉鎮制,以原公社范圍,建立28個鄉、5個鎮人民政府,鄉、鎮下設村民委員會和居民委員會(表6)。
1985年1月17日,根據國務院關于遼寧省復縣改為縣級市的批復,復縣改為瓦房店市。4月1日開始掛牌辦公。 1984年11月,老虎屯、楊家、三臺鄉改為滿族鄉,許屯鄉撤鄉建鎮,實行鎮管村體制。1985年,先后將松樹、復州城、復州灣3個鄉合并入所在鎮,改得利寺、萬家嶺、李官、謝屯、炮臺、永寧6鄉為鎮。撤銷瓦房店鎮、鎮郊鄉建制,分設7個街道辦事處。全共市轄11個鎮、17個鄉、7個街道辦事處。下轄416個村民委員會、157個居民委員會(表7)。
1991年末轄7個街道辦事處、12個鎮、16個鄉(其中民族鎮、鄉3個):文瀾、鐵東、新華、共濟、嶺東、祝華、崗店街道辦事處;復州城、復州灣、松樹、華銅、得利寺、萬家嶺、許屯、永寧、謝屯、炮臺、李店、老虎屯鎮;鄧屯、交流島、橫山、泡崖、三堂、楊家、三臺、太陽、駝山、西陽、閻店、趙屯、李官、土城、東崗、勝利鄉。 1996年1月22日,經遼寧省人民政府批復,同意撤銷瓦房店市東崗鄉,設立東崗鎮;8月1日批復,同意撤銷瓦房店市三堂鄉和橫山鄉,合并設立長興島鎮。1997年9月22日,經遼寧省人民政府批準,撤銷瓦房店市李官鄉、華銅鎮、設立李官鎮。1998年4月24日,經遼寧省政府批復,撤銷瓦房店市勝利鄉,設立仙浴灣鎮。至1998年末,轄7個街道辦事處、15個鎮、11個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