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1月9日消息:2040年,你多少歲了?我們的2040還未到來,上海的2040已有了眉目。昨天,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5-2040)綱要概要(以下簡稱“2040總規”)首次公開亮相。市規土局下屬的微信公眾號“上海2040”首次系統性公布了的上海2015—2040規劃要點,市民可通過這一微信公眾號,查看2040總規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市規土局官方網站也將在1月11日公布2040總規。 2040總規提出,上海要成為一座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一座更具競爭力的繁榮創新之城,一座更具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健康生態之城和一座更富魅力的幸福人文之城。 城市功能向海域拓展 至2014年,上海的常住人口規模已經達到2425萬人,建設用地總量超過3100萬平方米。未來,上海的資源環境約束將更為緊張。 2040總規為這一挑戰制定了目標和實施策略。總規綱要提出,上海將以成為高密度超大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典范城市為目標,牢牢守住土地、人口、環境、安全等底線,實現內涵發展和彈性適應,并探索超大城市“睿智發展”的轉型途徑。“規劃建設用地規模負增長”、“嚴格控制人口規模”和“生態用地只增不減”都被寫入2040總規。 環境資源緊約束下,2040總規著重強調“內涵發展”。明確要以規劃創新引領城市發展方式的轉型,通過城市更新、存量規劃提升城市品質,同時推進城鄉一體協同發展。 所有資源要充分利用。2040總規提出“實現陸海統籌發展”,推動城市功能向海域拓展;充分挖掘地下的空間資源,及科學合理地開放低空空域資源、布置通用航空基礎設施。 為戰略性項目留空間 2040總規提出,上海要建立從主城區到新城,再到新市鎮和村莊的城鄉體系,形成多中心、組團式的網絡化城鄉空間格局。外環內為主城區,當前發展較好的嘉定新城、松江新城、青浦新城、南橋新城和南匯新城,將被培育為長三角城市群中的節點城市。市郊的一些新市政,則將按照人口規模,分別以小城市、城鎮的標準建設,引導農村居民集中居住。 2040總規繼續明確了主城區的“分區策略”。上海主城區內,將強化“跨行政區”的統籌協作,分為六個分區:中央分區、北分區、西分區、南分區、東北分區和東南分區。中央分區即為現有內環內陸區,將集聚高能級全球城市核心功能,其他分區將結合所在地的重點區域建設,進行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品質。 2040總規還提出,為了應對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將為重大城市事件選址或重大戰略性項目預留空間。同時,著眼于城市的經濟能力、科技創新能力和文化功能,對產業空間布局進行優化,特別要保證高端制造業的發展空間,并促進產城融合發展。 2040總規還強調,上海將利用海陸雙向開放的區位優勢,引領長三角參與國際競爭。 打造社區生活圈網絡 2040總規把大量篇幅留給了生態、交通、社區等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 生態方面,2040總規提出目標:上海將建成全國生態環境最優的超大型城市之一。比如,控制建設市域的生態環廊和林帶綠道,完善郊野公園,至2040年全市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力爭達到15平方米;比如,通過交通、能源、建設、工農業生產方面的改進,至2040年“大幅降低”PM2.5濃度。 交通上,上海將提升海港、空港、鐵路等國際門戶樞紐功能,也強調推進市內的公共有限戰略和綠色交通系統。在已有的軌道交通、公交之外,還將為未來的水上飛機、自動汽車等新興交通工具的發展創造條件。 最誘人的是,2040總規擬在上海境內打造“步行15分鐘可達、適宜的城鎮社區生活圈網絡”。社區生活圈網絡平均規模3—5平方公里,服務常住人口5萬—10萬,配備基本文教、醫療、體育、商業等服務功能和公共活動空間。 上海的城市面貌也將繼續提升。2040總規強調,將突出上海主城區“多元文化交融”、濱水岸線和郊區水鄉風貌的特色,對城鄉歷史環境實施整體和分級分類的保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