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電腦硬盤容量滿了,多數使用者第一個想法就是買一塊幾TB的硬盤來擴充,如果是筆電的使用者,第一個想到的是買一個外接式硬盤來備份資料,這樣的想法并沒有錯,那是當你還不知道有「NAS」這個好用的東西,才會這么想。倘若你知道NAS這個私人網絡儲存服務器之后,或許你會改變你的想法與思維,讓檔案的共用、共享可以更便利,同時也可以在行動裝置上、跨平臺上做存取,不是一件很方便的事情嗎? 對于NAS,多數使用者還是搞不太懂到底是什么玩意?甚至有些人可能因為不懂、不清楚而產生抗拒了解新事物的,想說用最簡單的方式做資料備份、擴充硬盤就好,但是,這并不是長久之計,假設硬盤突然壞掉了,糟糕,資料沒有額外的備份了,該怎么辦?資料可不可以救回來?只有一顆硬盤的資料保護,你覺得充足嗎?如果里面是記錄你滿滿的回憶或是重要的文件資料,我想這絕對得不償失。 以前,筆者也是習慣購買外接式硬盤來作為資料備份,不過用久了,相信大家都有相同的問題,為什么接上去沒有反應?為什么接上去要我格式化?為什么插口好像壞了?為什么一下連上、一下斷線?這應該是大多數使用外接式硬盤的使用者會遇到的狀況,有時候是USB傳輸線的問題,有時候是你硬盤快壞掉了,一旦遇到硬盤壞掉,我想很多數人應該只能發個朋友圈打卡說自己硬盤壞了,因為恢復資料很貴、修硬盤也麻煩,甚至成功機率非常的低。 那對于資料的保護,是否有其他更為推薦的方式?其實是有的,隨著公有云的發展,私有云也逐漸盛行,甚至有些人會透過一些淘汰的電腦翻新,安裝一些軟體讓他變成一臺超低成本的NAS。雖然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技術門檻有點高,你要先刷BIOS、重灌、安裝,對于新手來說,這并不是最便利的解決方式,因為身為使用者的我們,就是要簡單、快速、便利,太繁雜的手續反而會讓我們回歸最原始的備份方式。 究竟什么是NAS,其實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網絡附屬存儲),就是一臺小型的云端硬盤服務器,也是一臺小電腦,在家里接上網絡,就可以透過網絡讀寫這臺NAS服務器上的資料了,不過你可不要把NAS想象成那種服務器的樣子,大多數NAS,外形都非常美觀,如下圖。  Terra Master(鐵威馬)F2-NAS 2
現在很多人會把資料丟到百度云、金山云、iCloud等一些云盤上,這就是把資料上傳到公有云。而我們若把資料丟到NAS,就是丟到私有云,因為這臺NAS是在你家,是你自己建立的一臺小型服務器。不過說這么多,大家可能還是不太能理解NAS和外接式硬盤之間的差異,甚至有些人可能不太清楚NAS到底哪里好?為什么我要多花錢去買一臺小電腦,我用自己的電腦不就好了?其實你買的不只是一臺小電腦、服務器,你買的是一個私有云、更便利的存取、更豐富資源共享、更強大的資料備份,讓你物超所值的一個小小投資。 一,更便利的資料共享存取與權限管理 在以前,公司的文件交換可以說是非常麻煩,部門與部門之間交換資料,就得使用移動硬盤,拷來拷去,同事A先把資料復制到電腦后,接著換你復制你要的檔案,有時候甚至要請同事先把硬盤接到電腦后,再開共享磁區,讓你去他電腦存取,可是有時候他下班不小心關電腦,你還沒做完,變成你會無法存取資料,使用上非常的麻煩。以上的窘況你可能沒有遇到過,但事實上,類似的事情每天都在發生,雖然移動硬盤的讀寫速度不算慢,但是對于多人資料的存取并不是這么容易,得交換輪流使用,或是則一臺電腦作為共享的設定,非常不便利。如果在辦公室、家中,同時有好幾個人要存取同一個硬盤,那么,就得排隊輪流存取檔案,造成了時間上的浪費與不便。 傳統的移動硬盤,資料要存取必須要接上USB線,甚至有些USB電力不足,得額外接上AC變壓器,才能讓外接式硬盤轉動,而且外接式硬盤如果碰撞、摔到,可能會造成資料讀寫出問題。因為外接式硬盤并不是固定在原地的設備,而是可以讓你拿著走來走去。硬盤最怕就是碰撞,還讓它存在于這么危險的環境,資料的安全非常令人擔憂。 但是現在,你可以透過NAS的配合,直接把硬盤插入在NAS中固定,僅需要將資料通通存在NAS中,透過網絡共享磁盤,就算同是電腦關閉了(NAS待機),你也依然可以透過NAS把資料抓出來使用,而且磁盤還可以依照使用者的權限做管理與限制。一臺NAS的耗電量也比一般電腦的電源功率還要低,長期待機,其實也不太需要擔心電費問題,因為大概只有10多W而已,比起開機的電腦好幾百W,很省電了。 二,更快的處理速度,硬件設備提升 說到了硬件設備,不得不提及一下外接式硬盤最令我無奈的地方,筆者買過兩顆外接式硬盤,結果因為長時間的使用、USB的插拔,造成接口會有點挑線的狀況,有些USB傳輸線接上去不一定能讀取,甚至會出現是否格式化?而這樣的狀況,當然筆者不會輕易的點下去(但是就是有人會去點),一旦點下去資料就通通沒了。這狀況也發生在筆者認識的長輩,因為老人家有時候會認為插頭要插緊才行,所以在接上外接式硬盤的傳輸線,硬盤與傳輸線的部分就會很用力地將它推進去接起來,久而久之,造成外接式硬盤內的插口內凹,結果送去原廠說沒辦法處理,過去的生活照片紀錄,就通通沒了,令他十分通心,雖然硬盤那邊愿意給他一個新的,但是這種東西也換不會滿滿的回憶。 外接式硬盤的使用上就怕它因為搖晃壞軌、傳輸線與傳輸口之間的相處不融洽,造成無法挽回的問題,如果將硬盤好好地像一般電腦一樣,接在電腦中,不去動它,反而不會讓接口造成消耗,也不會發生無法讀取的問題。另外,因為早期都是USB2.0的傳輸線,就算現在是USB3.0,但是速度還是比不上千兆的內網傳輸與資料存取,速度上就落差一截,在資料傳輸上外接式硬盤并不適合隨時存取、隨時編輯,因為只要一個線動到,可能就中斷連線,便利性相對較差。 透過NAS,我們可以直接在網絡共用磁盤區開啟檔案,進行編輯、存取,甚至筆者都把動畫、電影存在NAS,想要看的時候就透過網絡共享讀取NAS里的文件,直接看影片、看電影,便利性十分足夠,而且因為在同一局域網下的高速度讀取,順暢度不會受到打折。 三,更安全的資料保存,RAID多重備份 一般人會把認為需要備份的資料、不常用的資料備份于外接式硬盤,但是卻忽略了多重備份的概念,因為我們不可能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中,因為風險過高。因為這樣的想法,被忽略的多重備份概念就延伸成為,我把影片放這個硬盤、我把資料放在另外一個硬盤做備份,這樣也比較安心。不過我們并不知道哪一顆硬盤會損壞?感覺就是二選一的抉擇,風險還是過高,有時候放一放甚至會把硬盤搞丟,資料也等于損失一半,管理上也不是那么便利。 不過,透過NAS,我們可以解決這樣的問題,因為兩顆以上插槽的硬盤(2bay以上)可以做Raid備份,我們可以先不用管Raid有哪些種類,但是最簡單說明就是把所兩顆以上的硬盤串接起來,資料儲存空間你可以共用,你不需要分影片在甲硬盤、資料在乙硬盤,通通丟進NAS就并做Raid就可以了。因為有些Raid允許壞掉其中一顆硬盤,不論是哪一顆硬盤壞掉,所有資料都還會存在著,只要買一顆新硬盤補回去,讓NAS系統替你的硬盤補回那個空缺,就可以解決了呢! 外接式硬盤的資料儲存空間是分散的,透過NAS的SHR技術、Raid技術等等,可以幫你的硬盤做更大的空間應用,不再只是1TB、2TB外接式硬盤的使用,而是把空間全部串起來,不再因為A硬盤剩下10GB、B硬盤剩下20GB,然后手邊有一個25GB的檔案,無法存取造成還要多額外購買外接式硬盤的問題,透過NAS可以把零散的空間組合起來,讓你買的硬盤空間是可以連續的,不因為外在因素而造成空間的浪費。 筆者使用的是Terra Master(鐵威馬)F4-NAS,這臺可接四顆硬盤,筆者將其中兩顆4TB硬盤互相做Raid1備份,剩下一顆2TB硬盤采用不做備份的放生機制,把它當成NAS中的下載專屬硬盤,不影響到主要資料備份,簡單說就是把剩下2TB這顆硬盤做長時間的下載讀寫,就算壞掉了,也不影響到我另外兩顆4TB資料,假設4TB硬盤其中一顆壞掉了,我只要再買一顆4TB硬盤補回去,做資料重建,也可以把4TB那兩顆硬盤儲存的資料完整救回來。硬盤的配比使用,可以很輕松地透過管理介面操作與設定。 四,更人性化的TOS操作系統 傳統的外接式硬盤,單單只是檔案儲存而已,并無法做正確的資料歸類、或是硬盤更多的利用,不過NAS改變了硬盤只是儲存硬盤的作用,以Terra Master為例,開發了專屬于NAS使用的管理介面「TOS」,讓NAS變得更好用、讓硬盤不再單單只是硬盤,透過TOS的管理,可以更輕觸地看到硬盤的狀況、系統可以做更多的設定,包含前面提到的權限設定,依據不同的使用者提供不同的存取權限、不同的共用資料夾。 五,更輕易的跨平臺存取:電腦,手機,平板,電視 關于平臺的存取,我想手機要存取外接式硬盤都有一定的難度了,就連U盤也是一個問題,雖然可以透過其他方式存取,但你不覺得出門在外,手機可能要讀一個移動硬盤的檔案或是一個U盤的檔案,還要帶移動硬盤或是U盤出來,顯得非常笨重不順手,不符合人實用性。但是現在透過NAS,就可以連回家里存取家中的NAS內的共用資料夾。 那你可能想說,我又不會設定IP什么的,這么困難,我怎么可能連線的出來?其實Terra Master有一個Tcloud ID,讓你人在外面也可以很輕易的讀寫家中NAS的資料。如果你想要擁有一個私有云,不放心公有云,就可以啟用Tcloud私有云端。那電視呢?家里電視若可以連接網絡,就可以做不一樣的影音娛樂了,以TOS為例,如果電視或是手機可以安裝的應用程序,可以安裝一個ES文件瀏覽器,就可以存取電腦內建立的電影庫。如果電視只可以聯網或者是小米盒子也可以改透過DLNA的方式與NAS直接串連讀取檔案,在電視上直接撥放NAS中的影音,這是外接式硬盤很難做到的地方。說到這里,NAS已經脫胎換骨了,不再是一個單純的服務器、網絡共享硬盤,而是一個跨出存儲以外的便利設備。透過NAS,可以讓資料整理更自動化,并隨心所欲地開啟、關閉你的私有云端,不用受限于免費空間的規定。 六,更出眾的應用:下載機,影音娛樂,照片,架站都搞定 我想,這應該是外接硬盤完全不可能會具備的部分,因為外接式硬盤僅是一顆硬盤,可以透過USB存取的硬盤,變化性當然不會像NAS這樣一臺小型的服務器這么的廣泛。但是,這也是NAS的一個優勢,把儲存變得更有趣了。讓儲存資料不再只是資料的傳輸,好好利用硬盤內空閑的部分做其他事。以一般大眾最常使用的部分,我想就是「下載」了。 平常下載BT/PT、下載高清站上面的電影、音樂等等,都是要電腦掛載,然后不能關機的去睡覺,而且電腦又是重要的資料處理中心,長時間的讀寫,若沒有好好做好磁盤重組,會讓硬盤內的資料散亂、使得硬盤的消耗更快,如果電腦硬盤掛掉了,我想這個不僅要重裝系統,連資料通通都沒有,實在是得不償失。而NAS的出現改善了這一部分,因為有些NAS也具備下載功能。 以Terra Master(鐵威馬)來說,下載是一個非常方便的功能,本身可以下載BT、下載PT、離線迅雷,讓你下載變得更輕松。有下載過BT和PT的朋友,應該知道BT下載是長時間的硬盤讀取,會加速消耗硬盤的使用壽命,我們何嘗不把這些東西交付給NAS做呢,交給NAS后,電腦每晚可以安全的關機休息、NAS的運作之電力也比電腦省電許多,若怕硬盤影響,可使用NAS專用紅盤,這是針對NAS 7*24工作專門制作的硬盤,使用壽命和穩定性大大提升,還可以像筆者一樣把下載專用的資料夾開在A硬盤(不做Raid),,重要資料儲存于B硬盤(還做Raid1),把資料和下載分開,不受影響,做到了NAS不僅可以安全的儲存資料,也可以安全的下載,互不影響。 除了下載之外,NAS還可以架設服務器,架設論壇,當DNS服務器等功能,之前就有朋友把NAS當作網站服務器來使用,自己的服務器自己管,另外也可以做更多的商務利用、跨NAS機器備份等等,有些NAS還內置虛擬機,讓NAS不再只是一臺NAS,而是一臺多功能的服務器,更多的應用可以參考官方介紹(www.terra-master.com)。 NAS與外接式硬盤比較結論: 透過以上的一些比較,相信大家對于NAS的了解可能更多一點,得知NAS不僅僅是儲存功能,還可以看電影、下載影片、聽音樂、手機抓檔案還有一個很便利的管理介面,那我想你可以準備敗家一臺NAS了。外接式硬盤有它的便利性,但是在這個移動互聯網時代,它的活躍程度已經逐漸降低,以前交報告、交作業大家都喜歡帶著移動硬盤或U盤,但現在大家都習慣通過網絡上把檔案抓下來,公有云、私有云的運用已經圍繞在我們周圍了,是時候該讓外接式硬盤退休了。 想要擁有便利性、快速、安全的檔案存取與備份,NAS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除了家庭使用之外,其實NAS對于中小型企業的幫助更大,因為NAS本身就是工業用機器,就是針對中小企業而設計,只是因為互聯網的發展迅猛,NAS才開始逐漸面向家庭用戶。 對于NAS入門者可以從2盤位開始玩起,如果沒太多預算可以從1盤位開始,當然個人覺得2盤才是最方便的,如果想要安全的資料備份和下載,那么4盤位會是一個新選擇,兩顆硬盤組Raid1備份,剩下兩顆硬盤可以不備份,一顆做下載存取用,一顆做一般常用資料存取用,有效的利用NAS中的硬盤,讓你更有效率的作業與娛樂,NAS不僅僅只是儲存裝置,而是儲存、工作、娛樂及于一體的私有云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