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災至今,想明白了一些問題,跟大家交流交流。請大家再翻看下本人在2015年出版的暢銷書《十倍牛股操盤戰法》,目前認真閱讀依舊有很強大的指導意義。請打開第一章牛熊十年 風水輪流中,重點提出了五大改革措施:第一改善供求關系;第二改革做空機制;第三改革限售股解禁制度;第四嚴格執行退市制度;第五加強投資者教育。 經歷了史無前例 慘無人道的2015年下半年的股災,目前本人認為上面的五大觀點依舊有效,一定要切實執行。關于改善供求關系,今天我們看到中央對實體經濟已經實施了“側供給”改革,上周煤炭有色板塊的逆勢強勢就是受益相關政策,而對股市的“測供給”改革也可以推行;對于改革做空機制,其實政策上應該在具備做空機制的基礎設置成對多頭有利的政策,就像熔斷機制,本欄就認為熔斷機制本身絕對是好東西,但是就是沒有運用好,如果對于大盤的熔斷設置成跌3%直接熔斷休市,向上不熔斷,先執行一年,看看什么效果,在這一年中我們把握充足的時間完善股市自我,第二年設置成跌5%熔斷 ,向上不熔斷,類推跌7% 直到拿掉這個“板子”,用時間來換空間,足夠的時間休養生息,股市好了也能對目前節節后退的現場提供有力的支撐,而目前的股災絕對影響中國夢的大戰略布局,還有一個事情要說一下,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不知道什么時候已經把單邊投機持倉限額從股災期間的100手恢復成了5000手,我天天看新聞都沒有注意到,應該悄悄地修改的,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再次加大了做空的力度,這樣肯定是不行的。對于改革限售股解禁制度,包括股災時候上市公司增持的部分,本欄的總體原則很簡單你的股票不好就別老想著解禁,你沒資格讓廣大投資者買單,股災第二輪解禁到期了,股市不好應該繼續給我增持,繼續買,什么時候好了什么時候才能允許你撤,很多垃圾的上市公司就是騙了中小投資者的錢,可以及早滾出股市的。對于接下來的嚴格執行退市制度和加強投資者教育,也是非常非常重要,要搞注冊制沒有嚴格的退市是根本行不通的,有進有出 優勝劣汰是自然法則;加強投資者教育的最終歸屬就是讓大多數投資者的錢交給專業的機構管理,在中國的投資市場形成以機構為主,個人投資者為輔的市場,而現在的股市恰恰相反,人多口雜容易亂套,現在就是在亂套,如果機構為主了,好監控好運行,這是大勢所趨,當然對于個人投資者的教育要從從自身增強基本功和風險意識,成為合格的投資者。 在書的章節牛市今朝起航中和大趨勢的機會中就特別闡述了2013年的1849點的價值,和2014年重要意義,2000點下方的黃金坑,以及在第九章的提到2014年是十年一遇的潛伏年。大家要知道,寫稿子到出書是要有一定時間差的,這本書的內容大多都是在2013年和2014年完成的稿子。這里想說兩點第一就是大趨勢的判斷還是有一定自信的,至少這幾年的大概率是成功準確的;第二幸福來的快,2014年 2015年牛市來的轟轟烈烈,夢回2006 2007年,走的也快,猶如2008年股災。2015年和2016年初始的股災第三輪(2015年6月份一次,8月份再一次),不得不深思深層次原因,我來說說半年來思考后的兩個發現。 第一:幾乎是所有人把這次股災歸結為是由于清理配資,而我認為清理配資不是根本性的問題,它只是在當大盤處于高位時候的導火索。請大家看看2013年6月份的走勢能夠在10多日交易日砸到1849點,特別是24日25日的走勢跟目前的股災走勢極為相似,我堅信這是本質的問題所在,不同點只是一個是錢荒一個是清理配資的事件驅動,還有就是一個在大盤相對低點和相對高點的點位之分,如果把兩個事件反過來,一樣很可能會造就今日的股災,再換句話,在2013年的時候由于大盤在相對低位,爆發股災的級別小了點,而爆發股災的本質問題就已經存在,2015年只是更為明顯而已。實質上無論是事件驅動還是大盤高低點并不是問題的核心 重要的是為何大盤能夠如此“不堪一擊”“防不勝防”。所以這次股災如果糾結為清理配資,本人認為這是膚淺的認識。對這個問題的解決答案本人能力有限還沒有想透徹,或者說這個問題的最直接最切中要害的點也許制度設計者或對制度有深度了解的人能提供更為專業的建議。大的方向我覺得可以從兩點出發:第一頂層設計,一定是更大的方向出了漏洞和問題,需要盡快彌補和改善,不然股災的問題還會發生,并且一定會再發生;第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中國個人投資者太多,太容易形成羊群效應,從眾心理,憑感覺炒股占主流。 能夠活到現在的都是精英了 能夠堅持到現在的都快成神仙了 公元2015 年股市慘案全記錄 第二:有關熔斷機制,熔斷機制僅僅在新年開始的四個交易日就給真的斷了。對于熔斷機制本身本人的觀點其實是認為是先進進步的表現,初衷是好的,只是中國的特色股市讓這些洋經驗完全失效了,還是借鑒的不夠到位,必須要“到位”才行。很多在熔斷機制撤銷后,寫段子說至少也享受一次向上熔斷再撤銷啊,這里我想問大家熔斷機制真的斷了么?從大的角度來分析,我想熔斷機制的設計原理最先應用應該是在中國現行的新股發行制度上,那個上交所深交所開盤集合競價和連續競價的規定或就可理解為是熔斷機制的應用,新股上市首日基本都是頂格上漲,漲到規定的上漲上限,然后就是一字板上去,這個過程人的心理跟大盤熔斷時候的人的心理是一致的,前幾天的大盤的磁吸效應就是越是跌越是有人賣,新股是設置天花板熔斷后然后就是一字板越是一字板越是漲,等能買到的時候基本就是頂很多個股還可能是它這一輩子的大頂。因此熔斷機制一直存在,現在還在,大盤的熔斷機制只是新股發行新規的延續。在我新書中的第四章第五章也講到了新股,里面的案例大多都是新股上市首日不限制漲跌幅的案例。個人認為大盤的熔斷機制取消了,新股的新規也應該取消,恢復首日不限制漲跌幅的較好,讓新股在上市首日一次性揭示所有風險,行情好就多漲點,行情好就漲少點,讓市場直接決定,投資者上市首日一看很高了一般也不會買,中簽的看高了也會賣,或能更好的保護投資者,而現行的新股發行,似乎讓人看不到什么時候是個“頭”,也不知道哪里是機會和風險了,增加了的都是賭徒和貪婪,還有珠穆朗瑪站崗的悲哀!!!!! ------------------------------------------竇為2016年1月10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