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元前468年,晉國的荀瑤率兵攻打鄭國。鄭國在春秋初年是個強國,后來日漸衰弱,成為一個弱小的諸侯國。鄭國君王抵擋不住晉軍的進攻,于是派大夫公子般到齊國去求救。公子般到了齊國后,向齊國的君主陳述了晉國如果吞并鄭國就會威脅到齊國的情況,祈求齊國派兵救援鄭國。
齊國的君主覺得公子般說得有理,于是就派大夫陳成子率軍前去救援。當陳成子率領軍隊到達淄水河岸的時候,天下大雨,士卒們不愿意冒雨過河。這時,鄭國的向導子思可壞了,他很清楚,如果齊軍不抓緊行進的話,鄭國的都城可能就會有危險了。于是,他力勸陳成子趕快渡河。
陳成子也知道情況緊急,于是下令過河。陳成子披著雨篷,拄著兵戈,焦急地站在山坡上指揮齊軍過河。戰馬見了的舀滔的河水嚇得嘶叫,他使用鞭子狠抽,硬逼它們過河,經過一番努力,齊軍安全地渡過了淄水,準備與晉軍交戰。
晉軍統帥荀瑤見齊國軍隊來救鄭國,感到很意外,因為他沒有想到齊國會出兵和晉國交戰。他看到齊軍軍容嚴整,心里有點害伯,便對左右的部將說:“他們的軍隊排列得非常整齊,我們恐怕打不過他們。我們還是撤兵吧。”
荀瑤一邊下令撤軍,一邊派一位使者去齊軍營地拜見陳成子,想讓這位使者去離間陳成子和鄭國的關系。沒想到,陳成子根本就不信這個使者說得話,把他趕了回去。齊國的使者走后,有個名叫荀寅的人報告陳成子說:“有一個從晉軍來的人告訴我說,晉軍打算出動一千輛戰車來襲擊我軍的營門,要把齊軍全部消滅。”
陳成子聽了,罵他說:“出發前國君命令我說:‘不要追趕零星的士卒,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馬。’晉軍即使出動超過一千輛的戰車,我也不能避而不戰。你方才竟然講出壯敵人威風滅自己志氣的話回國以后,我要把你的話報告國君。”
荀寅自知失言,于是感慨說:“君子之謀也,始中終皆舉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難乎?”此話意思是說:明人謀劃一件事情,對事情的開始、發展、結果這三方面都要考慮到,然后才向上報告。我對這三方面都不知道就向上報告,怎能不碰壁呢?
幾天后晉軍撤兵,陳成子也率軍回國。
2.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釋義項莊席間舞劍,企圖刺殺劉邦。比喻說話和行動的真實意圖別有所指。
典故溯源《史記·項羽本紀》:“范增起,出召項莊,謂曰:‘君王為人不忍,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於坐,殺之’……項莊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於是張良至軍門,見樊噲。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楚漢之爭
注釋:“沛”本是地名,劉邦曾在那里作過官,所以沛公指劉邦。
項羽與劉邦領導的起義軍,是秦未大起義中最強的兩支隊伍。這一年,他們兵分兩路進攻秦國首都咸陽。臨行前,他們約定,先入咸陽者為關中王。結果,劉邦先攻破了咸陽,控制了函谷關。項羽率軍也不敢怠慢,一路英勇殺敵,率領大軍到了咸陽附近新豐縣鴻門這個地方時,在那里駐扎了下來。
有一天,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對項羽說:“沛公想在關中稱王,讓亡秦之君子嬰作丞相,把秦國的珍寶都占為己有。”項羽聽了大怒,說:“明天一早,好好犒勞士兵們,好為我一舉擊潰沛公的部隊。”
當時的形勢是,項羽有四十萬軍隊,駐在新豐縣鴻門;劉邦才十萬士兵,根本不是項羽的對手。項羽的一個遠房叔叔項伯與劉邦的謀士張良很要好。聽到這消息,他連夜告訴張良,勸他趕緊離開。張良不愿背叛劉邦,經張良介紹,劉邦熱情地接待了項伯,并與項伯結為兒女親家。項伯勸劉邦親自去向項羽解釋、道歉,以避免這場大戰。
當時劉邦的人數和戰斗力遠遠不能與項羽相比,聽說項羽率兵來攻打,心中不禁驚恐萬分。謀士張良看到這一情景,馬上為劉邦獻上一計。他要劉邦會項羽軍中,主動去解釋,說自己沒有稱王之意。這樣就能取得項羽偽諒解,避免眼前的滅頂之災。
第二天清早,劉邦只帶了一百多騎馬的隨從來拜見項王。到了鴻門,向項羽賠罪道:“臣與將軍協力攻秦,將軍在黃河以北作戰,臣在黃河以南作戰,然而我自己也未料到竟然能先進入關中破秦,得以在此地重見將軍。現在有小人的流言蜚語,企圖使將軍與臣不和。”項羽說:“這是沛公您的左司馬曹無傷說的,不然,我怎么會生氣到這種地步呢!”
為了明白劉邦能控制韓信,請考慮一下劉邦幾次奪韓信軍及擒韓信的事。
項羽毫無城府,當天就留劉邦在軍營喝酒,還請范增、項伯、張良作陪。范增早已看出劉邦的野心,多次告誡項羽:“此人不除,必留禍患”。酒席間,他曾多次暗示項羽動手,項羽始終對他不理不睬。無奈,他只好另想辦法。
于是范增起身離席,到帳外召來項羽的堂弟項莊,對他說:“君王為人下不了狠心,你進去上前祝壽,祝壽畢,就請求作劍舞助興,趁機在座席上襲擊沛公,殺掉他。如果不這樣,你們這些人將都被劉邦俘虜!”
于是,項莊抽出腰中寶劍,來到大帳之中說:“我現在舞一回劍為大王和諸位助興。”說完便舞起劍來,時時伺機刺殺劉邦。項羽的堂叔項伯與張良交好,不愿殺掉劉邦,于是對項羽說:“一人獨舞,興致不高,讓我和他對舞吧!”項伯也拔劍起舞,暗暗地用自己的身體擋著劉邦,使項莊找不到下手的機會。
張良看到這種情況,趕忙出去對劉邦的武將樊噲說:“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大意是就是:項莊舞劍,他的用意就是要殺沛公啊!
劉邦的軍師
張良 霍青
樊噲聽后,執盾仗劍,打倒幾個想阻攔他進帳的衛士,一直闖入宴會大帳。項羽正在飲酒,見一員大將闖入賬中,心中十分喜歡,連夸樊噲英勇。馬上命人給樊哈遞上一條豬后腿,并問他:“你敢喝酒嗎?”樊啥說:“大丈夫連死都不怕,還怕喝酒。劉邦辛辛苦苦攻下咸陽,侯大王來接收,立下這樣的大功,得不到獎勵還不說,還要遭到殺害,如此下去,誰還敢為大王效力呀,大王,這事可要三思啊!”項羽說:“將軍多心了,我沒有殺劉邦的想法,請安心喝酒吧!”劉邦看此地不能久留,便找個時機悄悄地溜出,同樊噲回到自己的營中。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鴻門宴”的故事。后來張良說的“今者項莊舞劍,其意常在沛公也”演化成了“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