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 宋高宗(趙構(gòu))朝 公元1127-1162年
建炎二年戊申(1128年) 科 登進士第554人: 【狀元】:李易,字順之。揚州江都人。高宗建炎二年狀元,賜進士及第,授左宣教郎、簽書江陰軍判官廳公事。累遷中書舍人,給事中,以朝散郎、敷文閣待制致仕。 【榜眼】:王大寶,字元龜。潮州海陽縣人。建炎二年中進士第二人,授南雄州州學教授。乾道元年,召為禮部尚書。 進士:趙孟宰,趙孟宓 趙伯藥,字石言,樂清人是趙匡胤的七世孫,燕懿王趙德昭的后裔。 紹興二年壬子(1132年)科登進士第392人: 【狀元】:張九成,字子韶,自號無垢居士,又號橫浦居士。臨安府錢塘縣人。紹興二年中進士第一人,初授左宣教郎、鎮(zhèn)東軍簽書判官廳公事。歷權(quán)禮部侍郎兼侍講,兼權(quán)刑部侍郎。終秘閣修撰、知溫州。謚文忠。 【榜眼】:凌景夏,字季文。臨安府余杭縣人。紹興二年中進士第二名。歷起居舍人,仕至吏部侍郎。 特奏名趙天輔。 趙時善,宣化人。 紹興四年(1134年)武狀元:趙鼎 紹興五年乙卯(1135年)科 登進士第357人: 【狀元】:汪應辰,初名洋,高宗賜今名,字圣錫。信州玉山縣人。紹興五年中進士第一名,初授左承事郎、簽書鎮(zhèn)東軍節(jié)度判官廳公事。累遷吏部尚書兼翰林學士并侍讀,仕至端明殿學士、知平江府。卒謚文定。 【榜眼】:黃中,字通老。邵武軍邵武縣人。章兄。紹興五年中進士第二人,授左文林郎、保寧軍節(jié)度推官。累拜兵部尚書兼侍讀,以龍圖閣學士致仕,進端明殿學士。卒謚肅簡。 【探花】:李孟博,字文約。越州上虞縣人。光子。紹興五年登進士第三人。自登科未嘗一日出仕,陪侍父親,卒于李光貶地瓊州。 【省元】:樊光遠,字茂實。本貫開封府,徙居臨安府錢塘縣(一作秀州嘉興縣)。擴、抑父。紹興五年省元,進士及第,初授秀州海鹽縣主簿。歷監(jiān)察御史、福建路提點刑獄公事,累遷吏部郎官。 進士;趙敦臨字庇民,鄞人 紹興八年戊午(1138年) 科 登進士第395人: 【狀元】:黃公度,字師憲,號知稼翁。興化軍莆田縣人。紹興八年省元、狀元,初授左承事郎、簽書平海軍節(jié)度判官。歷秘書省正字,終考功員外郎兼金部員外郎。 【榜眼】:陳俊卿,字應求。婆州人,徙興化軍莆田縣。紹興八年登進士第二人,授左文林郎、泉州觀察推官,歷中書舍人。累拜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樞相)。卒謚正獻。 【探花】:陳修,福州閩縣人。紹興八年登進士第三人,時年七十三。高宗憐其未婚,出宮女施氏嫁之。 進士:趙彥端(1121~1175)字德莊,號介菴,廷美七世孫。以直寶文閣知建寧府。 趙公稱字子顯,宗室 紹興十二年壬戌(1142年) 科 登進士第397人: 【狀元】:陳誠之,字景明,一作自明。福州閩縣人。紹興十二年,以對策附會和議,擢進士第一人,初授左承事郎、簽書鎮(zhèn)東軍節(jié)度判官廳公事。累遷翰林學士,拜知樞密院事。終端明殿學士。 【榜眼】:秦熺,字伯陽。建康府人。檜子。紹興十二年以通直郎官應進士舉,知舉官定為殿試對策第一人,降為第二人。仍用狀元恩例轉(zhuǎn)三官,優(yōu)擢左朝奉郎、添差通判臨安府。歷翰林學士兼侍讀。累除知樞密院事。檜死被廢。 【探花】:楊邦弼,字良佐。建州浦城縣人,徙平江府。紹興十二年,以對策附會和議,中進士第三人,授左文林郎、真州州學教授。歷著作佐郎,起居郎,終中書舍人。 進士:趙天輔。晉江人。 紹興十五年乙丑(1145年)科 登進士第373人: 【狀元】:劉章,字文孺。衙州龍游縣人。紹興十五年中進士第一人,授左承事郎、簽書鎮(zhèn)東軍節(jié)度判官廳公事。歷起居郎、吏部侍郎,拜權(quán)禮部尚書兼給事中。以資政殿學士致仕。卒謚靖文。 【榜眼】:王剛中,字時亨,號竹塢。饒州樂平縣人。紹興十五年中進士第二,授奉國軍節(jié)度推官。累拜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終左中大夫、同知樞密院事。謚恭簡。 【探花】:許必勝,字希文。鎮(zhèn)江府金壇縣(一作常州)人。虞卿弟。紹興十五年中進士第三人。歷左奉議郎、知巢縣,召試館職。 【省元】:林機,字景度。福州長樂縣(一作候官縣)人。紹興十五年省元,進士及第。歷禮部、祠部員外郎,遷起居舍人。
紹興十八年戊辰(1148年) 科 登進士第353人: 【狀元】:王佐,字宣子,號敬齋。紹興府山陰縣人??┳印=B興十八年進士第一人,時年二十,授承事郎、簽書平江軍節(jié)度判官廳公事,未赴,召為秘書省校書郎。累遷權(quán)戶部尚書。 【榜眼】:董德元,字體仁,小名丙哥。吉州永豐縣人。累舉 不弟,以特奏名,得州助教。紹興十八年登進士第二,時年五十三,初授承事郎、簽書鎮(zhèn)南軍節(jié)度判官。歷監(jiān)察御史,因附合秦檜登第六年即摺參知政事。 【探花】:陳孺,字漢卿,小名叔禎。撫州臨川縣人。以助教舉進士,紹興十八年中進士第一甲第三人,時年三十一,授明州推官。歷秘書省正字,終知江陵府。 進士:趙善屾(1121~?)字山甫,太宗七世孫 。 趙彥文(1108~?)字元質(zhì),廷美七世孫。 趙不愧(1117~?)字守正,太宗六世孫。 趙邦(1101~?)字邦光,建昌南豐人。 趙善王玉字彥德,不傲子。 趙彥齡(1123~?)字壽卿,廷美七世孫。 趙嚴之字民望,廷美五世孫。 趙公懋(1115~?)字元功,魏王廷美六世孫。 趙伯茂(1100~?)字少卓,晉江人,太祖七世孫。 趙彥恂(1123~?)字漢卿,廷美七世孫,公稱子。 趙伯璦=趙伯瑗(1119~?)一作伯瑗,字德甫,太祖七世孫。 趙公斌(1125~?)字貴全,開封祥符人。 趙不悔(1123~?)字敦夫,太宗六世孫,士蔭子。 趙子修(1126~?)字安道,太祖六世孫。 趙不危(1127~?)字伯正,太宗六世孫。 趙師孟(1109~1172)字醇叟,德昭七世孫。 趙可大=趙伯術(shù)(1121~1188)名伯術(shù),以字行,太祖七世孫。 趙像之(1128~1202)字明則,一作民則,延美五世孫。 趙伯攄(1114~1168)字德蘊,南渡寓徽州婺源,徙清江,太祖七世。 注:朱熹登該科第五甲第九十人
紹興二十一年辛未(1151年) 科 登進士第422人: 【狀元】:趙逵,字莊叔。資州盤石縣(一作內(nèi)江縣)人。紹興二十年,四川類省試奏名進士。紹興二十一年殿試進士第一名,初授左承事郎、簽書劍南東川節(jié)度使判官廳公事。任滿入館為秘書省校書郎。紹興二十六年,擢著作郎、起居郎。高宗未及大用,于中書舍人任上病卒,才四十一歲。有“小東坡”之稱。 榜眼】:蔣芾,字子禮。常州晉陵縣人。紹興二十一年中進士第二人,授建康府推官。累拜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 【探花】:余松,字茂老。洪州分寧縣(一作平江府)人。良肱曾孫。紹興二十一年登進士第三名。累遷文林郎、江東提點刑獄司干辦公事。 進士:趙公迵,字仲和,晉江人,知西、南外宗正司事,直秘閣。 趙善魯,榜名僖之 紹熙元年(1190) 趙善蒙,榜名侂之。 趙善遠,榜名偉之, 趙善章,榜名偁之, 趙善和,榜名侃之。 趙彥儋,字欣叟,終朝請大夫知贛州,宋宗室居臨海。 趙公碩,浚儀人,魏王廷美六世孫。 趙彥博,字富文,武康人,廷美七世孫
趙鑒 紹興二十四年甲戌(1154年) 科 登進士第419人: 【狀元】:張孝祥,字安國,學者稱于湖先生。后徙和州歷陽縣人。祁子。紹興二十四年中進士第一,授承事郎、簽書鎮(zhèn)東軍節(jié)度判官。歷中書舍人,直學士院。終顯謨閣直學士、荊湖北路安撫使。 【榜眼】曹冠,字宗臣,一字宗元,號雙溪。婺州東陽縣人。秦檜館客。紹興二十四年登進士第二人。秦檜死,去官,尋被追奪進士出身。孝宗許再試,復登乾道五年進士第。累遷知郴州,轉(zhuǎn)朝奉大夫。 【探花】:秦塤,字伯和。建康府人。檜孫。紹興二十四年禮部試第一,殿試排名第一,士論不平,降至第三。尋兼實院修撰,進試尚書工部侍郎。檜死,奪進士出身。 進士:趙荊,官至朝奉郎,出任欽州、高州判官。 趙伯溥 上虞人 朝議大夫 趙善淵。趙師訓字從道,太祖八世孫。 趙粹中(1124~1187)字叔達,自密州徙居鄞縣。 趙思(1125~1194)字再可,洛陽人,居常熟,孝孫子。趙載字厚之,懷安人。 趙公邁(1115~1179)字志行,廷美六世孫,南渡寓徽州。 趙廱,字和仲,號竹潭,太原清源(今山西清徐)人(《宋詩紀事小傳補正》)。高宗紹興二十四年(一一五四)進士,二十六年,監(jiān)車輅院,累遷宗正丞。孝宗淳熙二年知肇慶府。 趙彥澤,字澤民,黃巖人。 紹興二十七年丁丑(1157年) 科登進士第445人: 【狀元】:王十朋,字龜齡,號梅溪。溫州樂清縣人。紹興二十七年中進士第一名,授左承事郎、簽書平江軍節(jié)度判官廳公事。歷秘書省著作郎、起居郎,建王府小學教授,出知夔、湖、臺諸州。以龍圖閣學士致仕。卒謚忠文。 【榜眼】:閻安中,字惠夫。蜀州晉原縣(一作鄧州臨邛縣)人。紹興二十七年,中進士第二人。歷監(jiān)察御史,中書舍人。 【探花】:梁介,字子輔。成都府雙流縣人。紹興二十七年登進士第三人。歷校書郎,累遷知滬州兼安撫使。 進士:趙不(百心)=趙不息(1121~1187)一作不息,字仁仲,太宗六世孫。 趙伯洙,字彥文,居黃巖,太祖七世孫。趙子英之子,知南外宗正。 趙伯淔字彥正,居黃巖,伯洙弟。與兄伯洙同榜進士,知建昌軍。 趙汝能字公舉,號雲(yún)谷道人,寓海鹽,太宗八世孫。 趙善俊(1132~1195)字俊臣,不衰長子。 趙汝譓。 紹興三十年庚辰(1160年) 科登進士第428人: 【狀元】:梁克家,字叔子。泉州晉江縣人。紹興三十年進士第一人,授左承事郎、平江府簽書判官廳公事。歷著作佐郎、給事中,累拜參知政事兼知樞密院,進右丞相兼樞密使。以觀文殿大學士出知建寧府。卒謚文靖。 【榜眼】:許克昌,字紹祖,一字上達。拱州襄邑縣人,寓秀州嘉興縣。紹興三十年登進士第,原系第一,按有官人不得為狀元的慣例退為第二名,授左承郎、簽書奉國軍節(jié)度判官廳公事。歷秘書郎,右正言。 【探花】:丁時發(fā),字子章。泰州海陵縣人。紹興三十年登進士第三名。乾道八年除著作佐郎,兼國史院編修官,兼實錄院檢討官。九年,遷將作監(jiān)。 進士:趙師止,大夫伯全第五子,趙師登,大夫伯全第六子,與兄同榜,其子趙與權(quán),進士及第,官至開府儀同三司。 趙彥逾字德老,一字德光,廷美七世孫, 趙善佐(1134~1185)字左卿,一曰佐卿,不衰次子。 紹興進士:趙公豫字仲謙,居常熟,廷美六世孫。 趙公逮,公迵之兄。 隆興元年癸未(1163年) 登進士第538人: 【狀元】:木待問,字蘊之。溫州永嘉縣人。隆興元年中進士第一,授左承郎、平江府簽書判官廳公事。歷太子詹事,遷中書舍人。累遷禮部尚書,職至煥章閣待制。 【榜眼】:黃洽,字德潤。福州候官縣人。隆興元年,以太學生試禮部第二,詔循故事,未臨軒,賜第二人及第,授左文林郎、紹興府觀察判, 官。歷御史中丞,拜參知政事,知樞密院事。仕至資政殿大學士、知隆興府。 【探花】:丘崈,字宗卿。江陰軍人。隆興元年登進士第三名,, 授左文林郎、建康府觀察推官。歷煥章閣直學士、四川安撫制置使兼知成都府。累拜同知樞密院事,以疾致仕。卒謚忠定。 進士:趙公逮。趙學憲 趙伯泌 上虞人 趙師仁 嵊縣人。 崇德,趙汝愚、趙學憲。 【注】:呂祖謙于是科登第一甲第九人 趙彥真=趙彥能(1143~1196)字德全,一名彥能,字從簡,廷美七世孫 趙彥秬字周錫,廷美七世孫,寓東陽 趙彥衛(wèi)字景安,浚儀人,廷美七世孫 趙彥璦字中玉,仙居人,廷美七世孫 趙師龍(1143~1193)字舜臣,一字德言,德昭七世孫,居餘姚 趙善待(1128~1188)字時舉,士說孫,太宗七世孫
乾道二年丙戌(1166年) 登進士第494人: 【狀元】:蕭國梁,字挺之。福州閩縣(一作永福縣,又作長樂縣)人。乾道二年中進士第一名,授左宣義郎、簽書諸州節(jié)度判官廳公事。歷著作郎,太子侍講兼禮部郎中。終朝奉郎、廣東轉(zhuǎn)運司判官。 【榜眼】:趙汝愚,字子直。宗室,居饒州余干縣。乾道二年登進士第二名,授左宣教郎、簽書寧國軍節(jié)度判官廳公事。累拜樞密使,右丞相。卒謚忠定。 【探花】:趙燁,字景明。本開封府人,徙福州閩縣人。乾道二年中進士第三名,授左承事郎、簽書奉國軍節(jié)度判官廳公事。終朝奉郎、提點江南東路刑獄公事。呂祖謙門人。 進士:趙彥 。趙彥括、趙宋昌 趙公迥 趙彥陷。 趙善括,字無咎,號應齋居士,寓隆興(今江西南昌)(《應齋雜著》卷二《迓黃樞密知隆興府啟》)。太宗七世孫(《宋史·宗室世系表》一七)。第進士。孝宗乾道四年(一一六八)知常熟。七年,通判平江府。淳熙間歷知鄂州、連州、常州。后入荊湖北路轉(zhuǎn)運使幕。趙汝翼字元輔,居臨海 趙彥敏字茂功,廷美七世孫,居仙居 趙彥橚(1148~1218)字文長,居建德,訓之孫 趙善堅字德固,居袁州,太宗七世孫 趙汝愚(1140~1196)字子直,居餘干,善應子
乾道五年己丑(1169年)科 登進士第391人: 【狀元】:鄭僑,字惠叔。興化軍莆田縣人。乾道五年中進士第一名,初授左承事郎、簽書州節(jié)度判官廳公事。歷秘書省著作佐郎,出知福州。仕至參知政事、知樞密院事。職至觀文殿大學士。卒謚忠惠。 【榜眼】:石起宗,字似之。泉州晉江縣人。乾道五年登進士第二人,授左文林郎、兩使職官。歷校書郎,添差漳州通判。 【探花】:汪義端,字充之?;罩?黟縣人。勃孫。乾道五年登進士第三人,授左文林郎、兩使職官。歷吏部員外郎,監(jiān)察御史。終知鄂州。 進士:趙彥括,原名彥為。 趙伯遏,原名伯遜,字致遠,漳州知州、西外宗正寺知事。 趙彥陷 趙善昈 趙伯易(下“辶)晉江人。 漳州 趙彥為 趙伯遜。趙彥 趙孟宋。 趙彥鼒,字國器,黃巖,處州通判。師讜,大夫伯全長子。孝宗干道五年(1169)乙丑科取試應中,補承節(jié)郎,授義烏縣丞,累遷東陽縣令,余干縣令,吉安州通判。定居盧陵。趙彥中字大本,開封人,廷美七世孫 趙善澤=趙善擇字守道,居金壇,太宗七世孫 趙彥鼒字國器,廷美七世孫
乾道八年壬辰(1172年)科 登進士第389人: 【狀元】:黃定,字泰之。福州永??h人。乾道八年中進士第一人,授左承事郎、簽書州節(jié)度判官廳公事。任滿,召試入館職,為秘書省校書郎。歷軍器監(jiān),終直顯謨閣、廣東提舉常平公事。 榜眼】:黃艾,字伯耆。興化軍莆田縣人。乾道八年中進士第二人,授左文林郎、兩使職官。歷中書舍人,遷刑部侍郎。 探花】:劉卞。乾道八年中進士第三人,初授左文林郎、兩使職官。 【注】:陸九淵是科登第 進士:趙師淵,字幾道,號訥齋。南宋時歸工部,置將作(監(jiān))丞、主簿等官。將作太常,管宗廟、社稷壇、陵寢等事),司農(nóng)太常丞(司農(nóng)寺,主管糧食積儲等事),后為肅皇后安葬山陵事,與宰相不合,出為提舉天臺崇道觀。 趙鞏字子固,號西林,錢塘人 趙師淵字幾道,號訥齋,太祖八世孫 趙師譽字師道,太祖八世孫,居寧海 趙善共?心=趙善恭=趙善儀(1148~1217)或善恭,字作肅,改名善儀,字麟之 趙善珍字子良,金華人 趙夢極字子中,江陰人 趙焯(?~1183)字景昭,開封人
淳熙二年乙未(1175年) 科 登進士第426人: 【狀元】:詹骙,字晉卿。紹興府會稽縣(一作嚴州遂安縣) 人。林宗子。淳熙二年中進士第一人,授承事郎、簽書某州節(jié)度判官廳公事。歷中書舍人。仕至龍圖閣學士、知寧國府。 【榜眼】:羅點,字春伯,號此庵。撫州崇仁縣人。淳熙二年登進士第二名,授文林郎、定江軍節(jié)度推官。歷兵部尚書,仕至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謚文恭。 【探花】:鄧馹。南劍州沙縣人。淳熙二年登進士第三人,初授文林郎、節(jié)度推官。 進士:趙師璱,字德玉,德慶府知府。 趙彥趙師王瑟(“王瑟”合一字) 趙伯谷,漳州,。 趙善訢、趙善稼海寧 。海寧趙善欣、趙善稼。 趙彥真山陰人,撫州錄事參軍。 趙師俠(生卒年不詳)一名師使,字介之,號坦庵,太祖子燕王趙德昭七世孫,居于新淦(今江西新干)。十五年為江華郡丞。 趙善沛字濟世,一字興甫,長安人,太宗七世孫 趙師潯=趙師信(1148~1199)字深甫,初名師信,居鄞縣,太祖八世孫 趙師山乃字會叔,居寧海,師譽弟 趙師俠=趙師使一作師使,字介之,號坦庵,居新淦,伯攄次子 趙師睪廾(1148~1217)字從善,自號無著居士,又號東牆,伯驌子 淳熙五年戊戌(1178年) 科 登進士第417人: 【狀元】:姚穎,字洪卿。明州鄞縣人。孚孫。淳熙五年正奏名進士第一,授承事郎、簽書寧國軍節(jié)度判官廳公事。歷校書郎,終宣教郎、平江府通判。 【榜眼】:葉適,字正則,自號水心居士。溫州永嘉縣人。淳熙五年中進士第二人,初授文林郎、平江節(jié)度推官。歷權(quán)吏部侍郎,知建康府兼江、淮制置使。仕至寶謨閣學士、通議大夫。卒謚忠定。 【探花】:李寅仲,字君亮。廣漢人。淳熙五年登進士第三人,授文林郎、兩使職官。歷工、禮部侍郎兼同修國史、實錄院同修撰。 進士:趙師逮 泉州人。 趙師程 漳州,趙伯谷 。 趙彥真 山陰人,撫州錄事參軍 趙汝鏏 上虞人。 趙汝伋字季思,宗室,善譽次子,居臨海
淳熙八年辛丑(1181年) 登進士第380人: 【狀元】:黃由,字子由,號盤野居士。平江府長洲縣人。淳熙八年中進士第一人。歷軍器少監(jiān)、權(quán)禮部尚書。終正奉大夫、刑部尚書兼直學士院。 【榜眼】:王奭,字燕望。潼川府鹽亭縣人。淳熙八年登進士第二人,授文林郎、兩使職官。歷秘書省著作郎,遷將作少監(jiān)。 【探花】:張伯源,隆州仁壽縣人。淳熙八年登進士第三人,初授文林郎、兩使職官。 進士:趙善 。 趙庚,字叔初,廣西常平干官。 漳州,趙師程 ,趙善侈、趙庚淳 趙師楷。 趙方(?~1221)字彥直,衡山人。棠子 趙庚字叔初,泉州晉江人 趙炳(1144~1223)字公明,江州德安人 趙德輝 趙興通,富順人。 淳熙十一年甲辰(1184年) 科 登進士第394人: 【狀元】:衛(wèi)涇,字清叔,別號后樂,晚號西園居士。秀州嘉興縣人,徙平江府昆山縣。淳熙十一年中進士第一名,授承事郎、添差鎮(zhèn)東軍簽書節(jié)度判官廳公事。歷中書舍人兼直學士院,累拜參知政事。卒謚文穆(一作文節(jié),又作文忠)。 【榜眼】:陳棟。溫州瑞安縣人。淳熙十一年登進士第二人,初授文林郎、兩使職官。累遷福建路提點刑獄公事。 【探花】王公邁。婺州金華縣人。淳熙十一年登進士第三人,初授文林郎、兩使職官。歷知徽州,遷工部郎中。 進士:趙師 趙崇椿。晉江人。 趙汝述字明可,善待長子 趙汝談(?~1237)字履常,號南塘,餘杭人,太宗八世孫 趙師端字知道,黃巖人,德昭七世孫 趙善篔字慶長,居臨海,宗室 趙崇憲(1160~1219)字履常,居餘干,汝愚長子 趙師瑛,泉州人。 淳熙十四年丁未(1187年) 科 登進士第435人: 【狀元】:王容,字南強,初名午。潭州湘鄉(xiāng)縣人。淳熙十四年中進士第一名。仕至禮部侍郎。 【榜眼】:陳元,字仁之。福州候官縣人。淳熙十四年登進士第二人。 【探花】:王居安。字資道,一作資深初名居敬,字簡卿,號方巖。臺州黃巖縣人。淳熙十四年登進士第三人,授徽州推官。累遷工部侍郎,終大中大夫、龍圖閣直學士。 進士:趙善謐,字寧甫,仁和知縣、軍器監(jiān)簿。 趙希宰。趙汝章。 趙希言 趙希懌,燕王德昭八世孫 趙善謐、趙希宰、趙汝章。 趙師雍,字然道,淳熙十四年(1187)進士,官至朝議大夫,直寶章閣學士。 趙師端,字知道,趙師雍堂兄。淳熙十四(1187)年進士,婺州知府。 趙崇樸字屢性,開封祥符人,寓居饒州餘干 趙崇詎字可大,居臨海 趙汝俞字仁父,太宗八世孫,居臨海 趙希言(1164~1224)字若訥,令廣?心玄孫 趙希懌(1155~1212)字伯和,一字叔和,德昭八世孫 趙彥演,公衡長子,南渡後居進賢縣 趙彥璋,公衡次子 趙師雍字然道,居黃巖,師淵弟 趙汝遇字時可,濮安人,善待子
南宋光宗(趙惇)朝 公元1190-1194年
紹熙元年庚戌(1190年)科 登進士第558人: 【狀元】:余復,字子叔。福州寧德縣人。薦鶴父。紹熙元年中進士第一,授宣義郎、簽書諸州節(jié)度判官廳公事。歷實錄院檢討,仕至秘書省校書郎。 【榜眼】:曾漸,字鴻甫。建昌軍南城縣人。發(fā)周子。紹熙元年中進士第二人,授承事郎、簽書南康軍節(jié)度判官廳公事。歷權(quán)中書舍人,終中奉大夫、工部侍郎。謚文莊。 【探花】:王介,字元石。婺州金華縣(一作平江府吳縣)人。紹熙元年進士第三人及第,授承事郎、簽書昭慶軍節(jié)度判官廳公事。仕至知慶元府兼沿海制置使,官朝奉大夫。卒謚忠簡。 進士:趙汝偰,晉江人,賓州知州。 趙善新,晉江人,封州通判。 趙汝倣,字唐卿,晉江人,賓州知州,提舉廣東常平茶鹽。 趙汝偰、趙善新、趙汝仿 趙伯 ? 諸暨人。 趙伯滸,字彥澤,黃巖趙子英之子,常熟縣丞。 趙師夏,字致道,紹熙元年(1190)進士,歷官朝奉大夫。 趙汝泓 趙汝津 趙伸夫(1162~1222)字信道,居常熟,廷美七世孫 趙師共字共甫,一作共父,號擇善,伯淔子,居臨海 趙師秀字紫芝,號靈秀,永嘉人,太祖八世孫 趙師夏字志道,號遠菴,師雍弟 趙崇祉字伯厚,寓福州
紹熙四年癸丑(1193年) 科 登進士第396人: 【狀元】:陳亮,更名同,字同甫,號龍川。婺州永康縣人。紹熙四年中進士第一人,初授承事郎、簽書建康軍節(jié)度判官廳公事。未至官而卒。謚文毅。 【榜眼】:朱質(zhì),字仲文。婺州義烏縣人。紹熙四年中進士第二名,初授文林郎、兩使職官,累遷右正言,權(quán)吏部侍郎,積階朝散大夫。 【探花】:黃中。溫州平陽縣人。紹熙四年登進士第三人,初授文林郎、兩使職官。 進士:趙善謚、晉江。趙師偈 趙師楷 趙師古 上虞人。趙善琩(今屬鯉城)。 趙師楷。趙善瀛,銀塘人。 趙時逢字遯可,廷美九世孫 趙元孺字德父,溫州瑞安人 趙汝簡字敬行,居臨海,太宗八世孫 趙伯滸字彥澤,居黃巖,德昭六世孫 趙希旦字周卿,居臨海,德昭九世孫 趙彥珗,毗陵人,廷美七世孫 趙政夫字仲禮,居鄞,彥逾子 趙師楷漳州龍溪人,宋宗室 慶元二年(1196)丙辰科 狀元鄒應龍 探花林公一 進士:趙汝洙 上虞人 國史編修。 趙汝倕,善新之孫 趙汝曖 上虞人 諫議大夫。 福建莆田,趙寵夫 趙希灝。銀塘人,趙善封。漳州,趙師業(yè) 。趙摎。晉江人,趙善嵩。 寧化,趙希嶼(省志作“希玙”) 趙希混,四川資州人 趙希錧=趙希吉(1176~1233)原名希吉,字君錫,自號畤隱居士,太祖九世孫 趙希璵字璧玉,寓寧化縣 趙彥假字顯父,居閩,公賓子 趙時侃字和仲,居金壇,彥恂孫 趙時通(1161~1221)字宜伯,居星水縣,廷美九世孫 趙善湘字清臣,寓鄞縣,允讓後 趙至道字師魯,錢塘人 泉州人趙汝□、趙鄒夫、趙汝侒(今屬鯉城)。 趙汝佞,泉州人 慶元五年(1199)己未科曾從龍榜:晉江人,趙時和、趙藝夫 趙公貺。 銀塘人,趙善庠,趙善昈。 趙師羽字由道,居黃巖 趙汝諿居餘杭,太宗八世孫 趙萬年字方叔,長溪人。慶元武舉。 趙師開,字信道,伯氵直之子,慶元五年(1199)進士,浦縣知縣。 趙師羽,字由道,與兄師開同榜進士,都大坑冶司干官。 嘉泰二年(1202)壬戌科傅行簡榜: 進士:趙汝梧。趙希贊。趙汝恕。泉州人。 銀塘人,趙希商。 趙彥,臨海, 趙琡夫字溫玉,終嘉興府判官,趙彥儋子。 趙師開,字信道,伯氵直之子,黃巖,浦縣知縣。 趙師羽,字由道,與兄師開同榜進士,都大坑冶司干官。 趙汝鐩=趙汝燧(1172~1246)一作汝燧,字明翁,號野谷,袁州人太宗八世孫 趙性夫(1176~1252)字仁老,廷美八世孫 趙琡夫字溫玉,居臨海,彥儋子 開禧元年(1205)乙丑科 狀元毛自知 探花:陳翊 進士:趙猶夫,《八閩通志》、《閩書》作偤夫。 趙彥佻。泉州人。 趙汝褒,字德華,施州知州。 趙汝音。銀塘人,汝褒之從弟。知欎林州。 趙希侒。 漳州,趙希安 趙汝襲。 臨海,趙希尹字吉甫。 趙師蒧,字讠永道,開禧元年(1205)進士,鉛山知縣。 趙汝求字叔藝,寓長汀縣。開禧二年進士,調(diào)臨安府 趙彥悈字元道,餘姚人。陸九淵門人 趙立夫字德成,樂清人,廷美八世孫 趙汝固字孟堅,連江人 趙汝淳字子野,崑山人,太宗八世孫 趙師蒧字詠道,黃巖人,伯淔子 嘉定元年(1208)戊辰科 狀元:鄭自誠 榜眼;孫德輿 探花:黃桂 進士:趙公逗,從事郎。 趙汝淦字成父,武義人 趙汝馭樂清人,太宗八世孫 趙汝湜號澹軒,居餘杭,太宗八世孫 趙汝讜=趙汝言當,一作汝言當,字蹈中,號嬾菴,居餘杭 趙彥仞:趙彥侯之弟字高叔 趙時望字民瞻,居天臺 趙善王字德純,寓新安,太宗七世孫 趙汝言遂字獻可,居會稽,太宗八世孫 趙與袞字寬夫,古田人。嘉定元年省試第一,舉進士 趙希璣,富順人。趙公 嘉定四年(1211)辛未科 狀元趙建大字嗣勛,溫州人 探花:李伯玉 進士:趙汝啻,汝音之弟。趙希瑵。趙汝 。趙與侀。趙汝佟,字臺卿,韶州知州。趙善,字本厚,潮州通判。趙南,《閩書》作謝南。趙時□。 趙必取字世穎,寓福州 趙時慥寓昌國,時恪弟 趙崇大永嘉人,太宗九世孫,登嘉定進士
嘉定七年(1214)甲戌 狀元:袁甫 榜眼:姚宏中 進士:趙必魁。 趙希潔,字崇矩,伯遏之孫。主管西外睦宗院,吏部郎中。 趙希嬰,字崇得,伯遏之孫。浙東路提點刑獄公事。 趙汝熊。趙希秬。師瑁之子。 趙汝叆。福建莆田, 趙時帥。莆田 海鹽趙汝(王并)、趙崇穡。 福建莆田趙希澹。 臨海,趙崇禹字舜咨,趙汝俞從子。 趙與齡字德遠,宋宗室。 趙汝迕,字叔魯,號寒泉,樂清(今屬浙江)人。官處州僉判。 趙師耕,字淵道,泊洙侄。字叔午,一作叔魯,號寒泉,樂清人,元份七世孫 趙與懽(權(quán))字悅道,居明州,希言子 趙端頤字養(yǎng)正,號常庵,臨川人 趙時恪字恭仲,號坡,寓昌國 趙若珪(1187~1229)字玉父,居金壇,時侃子 趙韙夫字君是 趙必愿字立夫,寓餘干,崇憲子 趙汝回字幾道,太宗八世孫,居永嘉 趙汝迕字叔午,一作叔魯,號寒泉,樂清人,元份七世孫 趙時進,富順人。 嘉定十年(1217)丁丑吳潛榜 趙汝 。趙崇伯。趙善滄。趙希璋。 銀塘人,趙希流。趙希澹,莆田。 海鹽,父子 趙汝(王并)、趙崇穡。 臨海,趙?,r字禹玉,宋宗室。 趙崇正字端可,趙汝俞從子。 趙汝孖字孜卿, 趙善筼。 趙崇譽字君美。 趙崇禮字君用,趙崇譽弟。 趙方(1133~1221)字彥直,南宋衡山人。湖湘學派巨子。師從張栻。史稱“見義必為,勇不可多”、“無日不戰(zhàn),無戰(zhàn)不勝”,是與岳飛齊名的英雄。受任為蒲圻尉,后調(diào)知青陽縣,有善政。再調(diào)知隨州,嗣后升任湖北路安撫使,招兵擇將,延攬人材,誓克金兵。寧宗嘉定十一年(1218),棗陽之役,歷時三月,大小70余戰(zhàn),大敗金兵,以功遷龍圖閣待制,封長沙縣男,賜食邑。嘉定十二年,擊殺3萬余金兵,以功進煥章閣直學士?;次髟贁〗鸨分?0里,擒敵監(jiān)軍合答,晉升顯謨閣直學士、太中大夫,權(quán)刑部尚書。嗣后進徽猷閣學士、京湖制置大使,扶病犒師。嘉定十四年(1221)八月病重,臨危時叮嚀部將“協(xié)心報國”,赍志以終。卒后獲贈銀青光祿大夫、太師,謚忠肅,葬于今衡山嶺坡黃谷村五組賀家?guī)X境內(nèi)的天子墳山。 趙以夫(1189--1256)南宋詞人。字用父,號虛齋。長樂(今福建省福州市)人。宋室后裔,彥括第四子。寧宗嘉定十年(1217)進士。知監(jiān)利縣。理宗端平(1235)初,知漳州。嘉熙初以樞密都丞旨兼國史院編修官。二年(1238),知慶元府兼沿海制置副使,四年(1240),復除樞密都承旨。淳祐五年(1245),出知建康府,七年,知平江府。以資政殿學士致仕。與劉克莊同修國史,善慢詞,有《虛齋樂府》。寶祐四年(1256)卒。 趙必?。?193~1262)字自強,一作宗強,自號石泉居士,居臨川 趙汝登字文舉,古田人 趙崇滋字澤民,號竹所,永嘉人 趙希靜(1194~1251) 趙汝琈 嘉定十三年(1220)庚辰劉渭榜 趙時煥,字元晦,禮部郎中,廣東都轉(zhuǎn)運判官。 趙與才。 趙希旸。 福建莆田趙時棣,趙希淑。 臨海,趙時杲字元昕,趙彥儋孫。 趙崇誼字子正,宋宗室。 趙與心(1179~1260)字德淵,號節(jié)齋,居湖州,太祖十世孫 趙汝盥(1172~1230)字觀之,寓休寧 趙時煥(日奐)=趙時敏字文晦,始名時敏,字克勤 趙崇侯字萬里,寓福州 趙崇倣字叔似,寓福州連江 趙崇栗字景周,寓福州連江 趙垓,富順人。 嘉定十六年(1223)癸未 狀元:蔣重珍榜 榜眼:陳求魯 進士:趙必彰,《八閩通志》作必璋。 趙若僖,榜名若武。 趙希騵。 趙師琇。 福建莆田,趙時樸 趙麟(麒)夫 趙必英,趙時楚 趙崇校趙寧夫 趙孺采 趙時彌 上虞人 資政大夫。 趙汝銓 諸暨人。 趙希鵠 諸暨人。 臨海,趙時恭字國梁,趙潭夫子。 趙崇學字處文, 趙崇譽,崇禮弟。 趙崇嶓=趙崇皤=趙崇磻(1198-1255)號白雲(yún)山人,南豐人 趙潛夫字景壽,號鶴所,黃巖人,廷美八世孫 趙逢龍(1176~1263)字應甫,鄞人 趙崇垓字德暢,太宗九世孫,家南海 趙發(fā)字達父,江陰人 趙子直字履道,臨安人 趙與汶字魯叔,浚儀人,希錧次子
嘉定十七年(1224) 趙與各?心=趙與?。?206~?)名一作與恪,字敬儒,號誠父,居婺源。武舉 北宋
宋太祖趙匡胤朝 建隆元年庚申(960年) 科 登進士第19人 【狀元】:楊礪,字汝礪,京兆府鄂縣人。初授鳳州團練推官。歷翰林學士,仕至工部侍郎、樞密副使。贈兵部尚書。 【榜眼】:周立舜
建隆二年辛酉【961年) 科 登進士第11人 【狀元】:張去華,字信臣,開封府襄邑縣人。歷轉(zhuǎn)運使,知杭州、蘇州,以工部侍郎致仕。
建隆三年壬戌(962年) 科 登進士第15人 【狀元】:馬適,字志達,江州湖口縣人。
乾德元年癸亥(963年) 科 登進士第8人 【狀元】:蘇德祥,青州益都縣人。
乾德二年甲子(964年) 科 登進士第8人 【狀元】:李景陽
乾德三年乙丑(965年) 科 登進士第7人 【狀元】:劉察
乾德四年丙寅(966年) 科 登進士第6人 【狀元】:李肅,字季雍,開封府陽武縣人。歷蹼、博二州從事,終保靜軍節(jié)度推官。
乾德五年丁卯(967年)科 登進士第10人 【狀元】:劉蒙叟,字道民,應天府寧陵縣人,或謂開封府尉縣人。宗弼、宗誨父。初授岳州推官。
開寶元年(乾德六年)戊辰(968年) 登進士第10人 【狀元】:柴成務,字寶臣,曹州濟陰縣人。初授峽州軍事推官。歷知揚州,嘗為知制誥,終判尚書刑部。
開寶二年己巳(969年) 登進士第7人 【狀元】:安德裕,字益子,一字師皋,河南府人。開寶五年狀元安守亮之父。初授歸州軍事推官。歷大理寺丞,著作佐郎。累官金部郎中、知睦州。
開寶三年庚午(970年) 登進士第8人 【狀元】:張拱 【榜眼】:王挽 【探花】:張茂直,字林宗,兗州瑕丘縣人。歷著作佐郎,知制誥。終知穎州。
開寶四年辛巳(971年) 登進士第10人 【狀元】:劉寅。歷知廬江、蒲城縣,官大理寺丞。 【榜眼】:衛(wèi)續(xù) 【探花】:劉緩
開寶五年壬申(972年) 登進士第11人 【狀元】:安守亮,河南府人。開寶二年狀元德裕子。父子狀元,相隔僅三年。
開寶六年癸酉(973年) 登進士第26人 【省元】:宋準
【狀元】:宋準,字子平。開封府雍丘縣人。開寶六年禮部試、殿試復試皆第一人。曾任轉(zhuǎn)運使、判大理寺、知制浩等差遣,階至金部郎中。端拱二年卒,年五十二。
開寶八年乙亥(975年) 科 登進士第31人 【省元】:王式。開寶八年,禮部省試第一名,殿試第四名進士及第。 【狀元】:王嗣宗,字希阮,號中陵子。汾州人。進士第一,初授秦州司寇參軍。仕至左屯衛(wèi)上將軍、檢校太尉。卒贈侍中,謚景莊。 北宋太宗(趙光義)朝(977-997年)
太平興國二年丁丑(977年) 科 登進士第109人 【狀元】:呂蒙正,字圣功。河南府洛陽縣人。初授將作監(jiān)丞,昇州通判。端拱元年,拜中書侍郎兼戶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監(jiān)修國史(宰相)。咸平四年,任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卒贈中書令,溢文穆。 進士:趙昂,澶州頓丘人,延進子。 太平興國三年戊寅(978年) 登進士第74人 【狀元】:胡旦,字周父。濱州渤??h人。初授將作監(jiān)丞、通判昇州。嘗為知制浩,終秘書監(jiān)。 【榜眼】:田錫,初名繼沖,字表圣。京兆府人,后徙居嘉州 洪雅縣。太平興國三年登進士第二名,初授將作監(jiān)丞、宣州通判。曾任侍御史知雜事,仕至右諫議大夫、史館修撰、知制誥。 進士:趙昌言(945~1009)字仲謨,一作幼謨,汾州孝義人 太平興國五年庚辰(980年) 登進士第121人 【狀元】:【蘇易簡】字太簡。梓州銅山縣人。太平興國五年 中進士第一名,初授將作監(jiān)丞,昇州通判。歷翰林學士、中書舍人。累拜參知政事,終禮部侍郎、知陳州。謚文憲。 【榜眼】:張秉,字孟節(jié)。款州款縣人。授將作監(jiān)、宣州通判。歷知制誥,遷禮部侍郎、樞密直學士。仕至糾察在京刑獄公事。 【探花】:陳若拙,字敏之。幽州盧龍縣人。初授將作監(jiān)丞,鄂州通判,終給事中、知澶州。
太平興國八年癸未(983年) 登進士第229人 【狀元】:王世則,潭州長沙縣(一作桂州永福縣)人。太平 興國八年9進士第一。曾任右正言、直史館,出知象州。累遷知永州。 【探花】:趙諫,太平興國八年登進士第三人。
雍熙二年乙酉(985年) 登進士第255人: 【狀元】:梁顥,字太素。鄆州須城縣人。梁固之父。雍熙二年 中進士第一人。曾仕翰林學士、知制誥。終權(quán)知開封府。 【探花】:錢若水,字澹成,一字長卿。河南府新安縣人。曾仕尚書工部侍郎、同知樞密院事。鄧州觀察使、并代經(jīng)略使、知并州事。謐宣靖。 進士:趙安仁字樂道,河南洛陽人,孚子 端拱元年戊子(988年) 登進士第160人: 【狀元】:程宿,衡州開化縣人。歷迪功郎、玉山縣令。仕至職方員外郎。 【榜眼】:王扶,擅州成安縣人。歷轉(zhuǎn)運使,直集賢院。累官工部員外郎。
端拱二年己丑(989年) 登進士第186人 【狀元】:陳堯叟,字唐夫。聞州聞中縣人。初授光祿寺丞、直史館。累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樞密使。終右仆射。謚文忠。 【榜眼】:曾會,字宗元。泉州晉江縣人。公亮、光亮父。端 拱二年登進士第二人。累遷刑部郎中、集賢殿修撰、知明州。 進士:趙?。?63~1038)字表微,單父人,徙宣城。 淳化三年壬辰(992年) 登進士第353人: 【狀元】:孫何,字漢公。蔡州汝陽縣人。孫僅之兄。淳化三年中進士第一名,初授將作監(jiān)丞、通判陜州。歷兩浙轉(zhuǎn)運使,累遷起居舍人、知制浩,掌三班院。 注:連中三元 【榜眼】:朱臺符,字拱正。眉州眉山縣人。淳化三年登進士第二人,初授將作監(jiān)丞、通判青州。歷陜西轉(zhuǎn)運使,終工部郎中、知洪州。 【探花】:路振,字子發(fā)。永州祁陽縣人。淳化三年登進士第三人,初授大理評事、邠州通判。歷知制浩。終同修起居注。 進士:趙湘(959—994?)宋文學家。字叔靈。抃祖。衙州西安(今浙江行縣)人,趙村祖。 咸平元年戊戌(998年) 科 登進士第51人: 【狀元】:孫僅,字鄰幾。蔡州汝陽縣人。孫何弟。兄弟狀元。咸平元年,中進士第一名,授舒州團練推官。復舉賢良方正科入等。歷右正言、知制誥,權(quán)知開封府。終官給事中。 【榜眼】:高輔堯,陜州硤石縣人,徙荊南。輔政弟。咸平元年(一作二年)登進士第二人。 【榜眼】:黃宗旦,字叔才。泉州惠安縣人。宗望弟。咸平元年,中進士第二人。終刑部郎中、知襄州。 【探花】:朱嚴,字先紫。咸平元年中進士第三名,授初等幕職官。
咸平二年己亥(999年) 科 登進士第71人: 【狀元】:孫暨。汝州人。咸平二年,中進士第一名。歷光祿寺,丞、直集賢院。 【榜眼】:錢易,字希白。杭州錢塘縣人。昆弟。咸平二年中進第二名。景德二年,又舉賢良方正,入第四等。歷知制誥,累遷翰林學士。 【探花】:王衢。咸平二年中進士第三人。
咸平三年庚子(1000年)科 登進士第414人: 【狀元】:陳堯咨,字嘉漠,自號小由基。間州西水縣人。堯佐弟。咸平三年中進士第一人,初授將作監(jiān)丞、濟州通判。歷知制誥、翰林學士。換武信軍節(jié)度使、知河陽。終天雄軍節(jié)度使。謚康肅。 【榜眼】:周起,字萬卿。淄州鄒平縣人。咸平三年進士第二人,初授將作監(jiān)丞、齊州通判。曾仕尚書禮部侍郎、樞密副使。終禮部侍郎、知汝州。卒溢安惠。 【探花】:胡用莊,字敬夫。洪州奉新縣人。咸平三年擢進士第三人。嘗為江州通判。
咸平五年壬寅(1002年) 登進士第38人 【狀元】: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縣人。咸平五年,應進士舉,禮部試、殿試皆第一名,授將作監(jiān)丞、通判濟州。真宗朝,歷參知政事,曾輔太子為東宮太子賓客。乾興元年,仁宗立,拜相,為中書侍郎、兼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天圣七年,罷相出知兗州。寶元元年,卒于判鄆州任上,年六十一。謚文正。 注:連中三元 【榜眼】:陳知微,字希顏。高郵軍人。咸平五年,中進士甲科第二人。初授將作監(jiān)丞、歙州通判,歷知制誥,判司農(nóng)寺,終糾察在京刑獄。天禧二年卒,年五十。 【探花】:李天錫。咸平五年進士第三人,授將作監(jiān)丞。
景德二年乙巳(1005年) 登進士第393人: 【狀元】:李迪,字復古。濮州陻城縣人。景德二年登進士第一名(狀元),賜進士及第,初授將作監(jiān)丞、通判徐州。累摧知制誥、翰林學士,進拜吏部侍郎兼太子少傅、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以太子太傅致仕。卒謚文定。 【榜眼】:夏侯麟。景德二年摧進士第二名,初授大理評事。 【探花】:李諮,字仲詢。臨江軍新喻縣人。景德二年擢進士第三名,授大理評事、通判舒州。歷仕知制誥,翰林學士。終知樞密院事。謚憲成。
大中祥符元年戊申(1008年) 登進士第207人: 【狀元】:姚嘩。陳州商水縣人。大中祥符元年進士第一人,賜進士及第,初授將作監(jiān)丞、州通判,官止著作郎。 【榜眼】:祖士衡,字平叔。蔡州上蔡縣人。大中祥符元年進士第二人,初授大理評事、蘄州通判。嘗為知制誥,累官糾察在京刑獄,同知通進、銀臺司。 【探花】:鄭向,字公明。開封府陳留縣人,或作衡州衡陽縣人。景德四年禮部試第一。大中祥符元年殿試,登進士科第三人,初授大理評事、通判蔡州事,終龍圖閣直學士、知杭州。階至兵部郎中。
大中祥符二年己酉(1009年) 科 登進士第31人: 【狀元】:梁固,字仲堅。東平府須城縣人。顥子。大中祥符二年進士第一人,初授將作監(jiān)丞、密州通判,終判戶部勾院。 【榜眼】:宋程。泉州晉江縣人。大中祥符二年登進士第二人,初授大理評事、州通判,仕至臺州通判。 【探花】:麻溫舒。青州臨淄縣人。溫其弟。大中祥符二年登進士第三名,授大理評事、州通判。
大中祥符四年辛亥(1011年)科 登進士第31人: 【狀元】:張師德,字尚賢。開封府襄邑縣人。去華子。大中祥符四年進士第一人,初授將作監(jiān)丞,耀州通判。曾仕右正言、知制誥。累官至左諫議大夫。 【榜眼】:丁度,字公雅。開封府祥符縣人。大中祥符四年中進士第二名,初授大理評事、通州通判。慶歷中,曾拜參知政事。積官至尚書右丞。卒謚文簡。 【探花】:陳寬。大中祥符四年擢進士第三名,授大理評事、州通判。
大中樣符五年壬子(1012年) 科 登進士第126人: 【狀元】:徐奭,字武卿。建州建安縣人。大中祥符五年進士第一人,初授將作監(jiān)丞、蘇州通判。曾仕兩浙路轉(zhuǎn)運使。仕至翰林學士、權(quán)知開封府。 【榜眼】:明鎬,字化基。密州安丘縣人。大中祥符五年登進士第二名,初授蘄州防御推官。累遷端明殿學士、給事中、權(quán)三司使。終參知政事。謚文烈。 【榜眼】:曾愈,泉州晉江縣人。公亮父,會弟。大中祥符五年登進士第二人。 【探花】:徐杲。大中祥符五年登進士第三名。
大中祥符七年甲寅(1014年) 科 登進士第21人: 【狀元】:張觀,字思正。絳州絳縣人。仲莊父。大中祥符七年舉服勤詞學經(jīng)明行修科,擢進士第,初授將作監(jiān)丞、解州通判。歷仕翰林學士、同知樞密院事,御史中丞。終知許州。謚文孝。
大中樣符八年乙卯(1015年) 科 登進士第203人: 【狀元】:蔡齊,字子思。萊州膠水縣人。延慶叔。大中祥符八年中進士第一名,初授將作監(jiān)丞、兗州通判。拜禮部侍郎、參知政事。終任戶部侍郎、知穎州。謚文忠。 【榜眼】蕭貫,字貫之。臨江軍新喻縣人。賁兄。大中祥符八年中進士第二名,初授大理評事、安州通判。仕至兵部員外郎、知饒州。
天禧三年己未(1019年)科 登進士第162人: 【狀元】:王整,字子齊。咸陽魏州人。天禧三年狀元,授將作監(jiān)丞、州通判。歷官殿中丞,卒于通判任上。 北宋仁宗(趙禎)朝(1023-1063年)
天圣二年甲子(1024年)科 登進士第207人: 【狀元】:宋庠,原名郊,字公序。開封府雍丘縣人。玘子、位侄、祁兄。天圣二年擢狀元第,初授大理評事、通判襄州。仁宗皇祐元年拜相。英宗時,封鄭國公。以司空致仕。卒謚元憲(獻)。 【榜眼】:葉清臣,字道卿。蘇州長洲縣人。天圣二年中進士第二人。歷知制誥,翰林學士。終翰林侍讀學士、知河陽。 【探花】鄭戩,字天休。蘇州吳縣(一作鄭州原武縣)人。天圣二年中進士第三名,初授太常寺奉禮郎、僉書宣德軍節(jié)度判官廳公事。歷知制誥,樞密副使。終宣徽北院使、奉國軍節(jié)度使、判并州事。謚文肅。
天圣五年丁卯(1027年)科 登進士第377人: 【狀元】:王堯臣,字伯庸。應天府虞城縣人。天圣五年舉進士第一,初授將作監(jiān)丞、通判湖州。歷翰林學士、樞密副使。終尚書戶部侍郎、參知政事。謚文安。 【榜眼】:韓琦,字稚圭,自號贛叟。相州安陽縣人。國華子。天圣五年中進士第二人,初授將作監(jiān)丞、淄州通判。歷知制誥,位至宰相。卒謚忠獻。 【探花】:趙概,初名公諲,字叔平。應天府虞城縣人。天圣五年中進士第三人,初授將作監(jiān)丞、海州通判。歷知制誥,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以太子少師致仕。卒謚康靖。 《進士》:趙諴,字希平,晉江,明州知州。 趙祐(1001~1045)字壽臣,磁州滏陽人。 趙既木=趙禋(996~1083)初名禋,南京虞城人,官拜觀文殿學士,贈太子太師,謚康靖。 天圣八年庚午(1030年)科 登進士第249人: 【狀元】王拱辰,字君祝。原名拱壽,仁宗賜今名。開封府咸平縣人。天圣八年進士第一人,時年十九,釋褐授將作監(jiān)丞、通判懷州。慶歷元年為翰林學士,歷權(quán)知開封府事、御史中丞、三司使、宣徽院北、南院使等要職。終檢校太師、彰德軍節(jié)度使、判大名府。謚懿恪。 【榜眼】I劉沆,字沖之。吉州永新縣人。天圣八年中進士第二名,初授大理評事、舒州通判。歷知制誥,參知政事。至和元年拜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終知陳州。謚文安。 【探花】:孫忭,字夢得;初名貫,字道卿。眉州眉山縣人。天圣八年中進士第三人,初授大理評事、絳州通判。歷右正言、知制誥,翰林學士,權(quán)御史中丞。嘉祐五年,除樞密副使,拜參知政事(副相),進觀文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同群牧制置使,改戶部侍郎。卒謚文懿。 進士:趙咸熙,真定人,承彬子。 趙師民,臨淄人,天圣末進士 景祐元年甲戌(1034年)科 登進士第501人: 【狀元】:張?zhí)魄?1010-1037)字希元。青州人。唐輔兄。景祐元年進士第一人,授將作監(jiān)丞、陜州通判,丁父憂,卒,仕止于此。 【榜眼】:楊察,字隱甫。廬州合肥縣人。景祐元年中進士第二名,授將作監(jiān)丞、宿州通判。歷右正言、知制誥,拜翰林學士。終戶部侍郎、三司使。謚宣懿。 【探花】:徐綬。無為軍人(一作廬州合肥縣人)。景祐元年中進士第三名,授將作監(jiān)丞、州通判。歷知揚州、湖州。 進士:趙抃(1008-1084) 字閱道,自號知非子,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人。治平二年,加龍圖閣直學士、知成都。治平四年,神宗即位,召知諫院。九月,擢右諫議大夫,拜參知政事。與王安石政見不協(xié),乞去位,熙寧三年,出知杭州。十二月,徙知青州。五年,復知成都。七年,移知越州。十年,復知杭州。元豐二年,以太子少保致仕,居于衢。七年卒,年七十七,贈太子少師,謚清獻。趙抃為人和易溫厚,平生不畜聲伎,嘗匹馬入蜀,僅攜一琴一鶴自隨。 寶元元年戊寅(1038年)科 登進士第310人: 【狀元】:呂溱,字叔濟。揚州人,世居歙州歙縣。寶元元年進士第一名,初授將作監(jiān)丞、亳州通判。歷翰林學士,龍圖閣直學士、知開封府。終樞密直學士。 【榜眼】:李絢,字公素。邛州依政縣人。寶元元年登進士第二名,初授大理評事、邠州通判。嘗以左正言、知制誥奉使契丹。累遷龍圖閣直學士、起居舍人、權(quán)知開封府,仕至判吏部流內(nèi)銓。,
慶歷二年壬午(1042年)科 登進士第432人: 【狀元】:楊寘,字審賢。廬州合肥縣人。察弟。國子監(jiān)試、禮部省試皆第一。慶歷二年,殿試中進士第一名,初授將作監(jiān)丞、穎州通判,未行,持母喪,哀毀太過,慶歷四年卒,年三十一。 【榜眼】:王珪,字禹玉。成都府華陽縣人。慶歷二年進士第二人,初授大理評事、揚州通判,熙寧九年至元豐八年為宰相。哲宗三月即位,王珪五月卒于相位。 【探花】:韓絳,字子華。開封府雍丘縣人。綜弟。慶歷二年,中進士第三名,初授太子中允、陳州通判。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觀文殿大學士。謚獻肅。
慶歷六年丙申(1046年)科 登進士第537人: 【狀元】:賈黯,字直孺。鄧州穰縣人。慶歷六年中進士第一人,初授將作監(jiān)丞、襄州通判。歷翰林學士、中書舍人,權(quán)御史中丞。終翰林侍讀學士、知陳州。 【榜眼】:劉敞,字原父,號公是。臨江軍新喻縣人。慶歷六年中進士第二人,初授大理評事、蔡州通判。歷知制誥,翰林學士。終朝散大夫、給事中、集賢院學士、判南京留司御史臺。 【探花】:謝仲弓。慶歷六年中進士第三名,授大理評事、州通判。 進士:趙瞻(1019~1090)其先亳州永城人,后徙鳳翔之盩屋,今陜西省周至縣二曲鎮(zhèn)辛頭寺人。字大觀。授孟州司戶參軍,歷知萬泉、夏縣、永昌,所在皆有善政。宗英時以侍御史出通判汾州。神宗熙寧三年為開封府判官,因反對變法,出為陜西、永興軍路轉(zhuǎn)運使,知同州、陜州,頗有政績。哲宗時累官朝議大夫、戶部侍郎、樞密院直學士。趙叔韶字君和,慶歷六年,與諸宗子帝前臨真宗御書,選第一?;实v初,進所為文,召試學士院中等,賜進士及第。 皇祐元年己丑(1049年)科登進士第498人: 【狀元】:馮京,字當世。鄂州江夏縣人。皇祐元年中進士第一人,初授將作監(jiān)丞、荊南府通判。歷翰林學士、知制誥。累拜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終宣徽南院使。謚文簡。 【榜眼】:沈遘,字文通。杭州錢塘縣人。北宋皇佑元年進士第二人,初授大理評事、江寧府通判,嘗為翰林學士,終知蘇州,仕至右諫議大夫、朝散大夫。 【探花】:錢公輔,字君倚,一字純老。常州晉陵縣(一作武進縣)人。公瑾弟。皇祐元年中進士第三人,初授大理評事、越州通判,歷知制誥,終知揚州。 進士:趙杲卿(1022~1092),字明叔,宋密州(今諸城)人。 趙叔韶字君和,慶歷六年,與諸宗子帝前臨真宗御書,選第一?;实v初,進所為文,召試學士院中等,賜進士及第。 趙谷,字道卿,連江人。 皇祐進士:趙嗣業(yè),四川人 皇祐五年癸巳(1053年)科進士科登第520人: 【狀元】:鄭獬,字毅夫,一作義夫。安州安陸縣人。紓子?;实v五年中進士第一名,初授將作監(jiān)丞、陳州通判。歷知制誥、翰林學士。終翰林侍讀學士。
【榜眼】:楊繪,字元素,自號無為子。漢州綿竹縣人?;实v五年中進士第二人,初授大理評事、荊南府通判。歷知制誥、翰林學士、權(quán)御史中丞。終天章閣待制、知杭州。 【探花】:滕元發(fā),初名甫,字元發(fā),后避諱,以字為名,更字達道。婺州東陽縣(一作蘇州吳縣)人?;实v中進士第三人,初授大理評事、湖州通判。歷知制誥、翰林學士。終龍圖閣學士、知揚州。謚章敏。
嘉祐二年丁酉(1057年)科 登進士第388人: 【狀元】:章衡,字子平。建州浦城縣人。嘉祐二年進士第一人,授將作監(jiān)丞、湖州通判。仕至寶文閣待制、集賢院學士、知鄭州。 【榜眼】:竇卞,字彥法。曹州冤句縣人。綱子。嘉祐二年中進士第二名,初授大理評事、汝州通判。仕至天章閣待制、判昭文館、將作監(jiān)。 【探花】:羅愷,嘉祐二年中進士第三名,授大理評事、州通判。歷官屯田員外郎。 進士:趙揚,西安趙抃弟。 注:蘇軾、蘇轍兄弟本年進士,傳蘇軾為第二名,誤。蘇軾實為進士乙科(第二等)。
嘉祐四年己亥(1059年)科 登進士第163人: 【狀元】:劉輝,原名幾,字之道。信州鉛山縣人。嘉祐四年中進士第一名,初授大理評事、簽書河中府節(jié)度判官。官至著作佐郎、簽書建康節(jié)度判官事。 【榜眼】:胡宗愈,字完夫。常州晉陵縣人。嘉祐四年中進士第二名,初授兩使幕職官。歷給事中,御史中丞,拜尚書右丞。終吏部尚書。卒謚簡修。 【探花】:安燾,字厚卿。開封府人。嘉祐四年中進士第三人,初授蔡州觀察推官,累遷門下侍郎,拜執(zhí)政官。后貶祁州團練副使。仕至通議大夫、端明殿學士。
嘉祐六年辛丑(1061年)科 登進士第193人: 【狀元】:王俊民,字康侯。萊州掖縣(一作蓬萊縣)人。嘉祐六年舉進士第一,初授大理評事、僉書節(jié)度判官廳公事。為應天府發(fā)解官,得狂疾,未久而歿。 【榜眼】:陳睦,字和叔,一字子雍。興化軍莆田縣人,徙居蘇州吳縣。侗弟。嘉祐六年登進士第二人,授兩使幕職官。終寶文閣待制、知廣州。
嘉祐八年癸卯(1063年)科 登進士第200人: 【狀元】:許將,字沖元。福州閩縣人。嘉祐八年中進士第一人,初授大理評事、簽書奉國軍節(jié)度判官廳公事。歷知制誥,進翰林學士。累官至尚書左丞、中書侍郎(副相)。卒謚文定。 【榜眼】:陳軒,字元輿。建州建陽縣人。嘉祐八年中進士第二人,初授平江軍節(jié)度推官。歷中書舍人,兵部侍郎兼侍讀。終龍圖閣直學士、知福州。 【探花】:左仲通。嘉祐八年登進士第三名,授兩使幕職官。 進士:趙與倣。 趙山巳,西安趙抃子。 趙蒙,眉州眉山人。 治平二年乙巳(1065)科 登進士第200人:
【狀元】:彭汝礪,字器資。饒州鄱陽縣人。汝霖兄,仲剛父。治平二年省元、狀元,初授保信軍節(jié)度推官。歷中書舍人。權(quán)禮部尚書。累官至左朝散郎、寶文閣待制、知江州。 【榜眼】:治平二年登進士高第,授初等幕職官。 【探花】:賈昌朝 治平二年中進士第三名,授初等慕職官。
治平四年丁未(1067)科 登進士第306人: 【狀元】:許安世,字少張。開封府襄邑縣人。治平四年省元、狀元,年方二十七歲。歷著作佐郎,集賢校理、檢正中書吏房公事。終尚書都官員外郎。 【榜眼】:何洵直,道州人。嗣全孫,友直兄。治平四年中進士第二名,授初等職官。歷大理評事、司勛郎中。 【探花】:郭儀,治平四年中進士第三名,授團練推官。 進士:趙景,府志與同治縣志作趙錦。趙錦 安福人 熙寧三年庚戌(1070)科 登進士第355人: 【狀元】:葉祖洽,字敦禮。邵武軍泰寧縣人,熙寧三年中進士第一人,初授大理評事、簽書奉國軍節(jié)度判官廳公事。歷中書舍人。終徽猷閣直學士、知亳州。 【榜眼】:上官均,字彥衡。邵武軍邵武縣人。凝子。熙寧三年登進士第二,初授承奉郎、大理評事、北京留守推官。累遷朝請大夫,以龍圖閣待制致仕。入“元祐黨籍”。贈通議大夫。 【探花】:陸佃,字農(nóng)師。越州山陰縣人。熙寧三年,禮部試第一,殿試中進士第三人,初授蔡州推官。歷中書舍人、給事中、權(quán)禮部尚書。徽宗朝,拜尚書左丞(副丞相)。 進士:趙汝,廣德人,。 趙挺之(1040-1107)北宋大臣。字正夫,密州諸城(今屬山東)人。為登、棣二州教授,通判德州。元佑初,召試館職,為秘閣校理,遷監(jiān)察御史。四年,坐不論蔡確,出通判徐州,移知楚州。入為國子司業(yè),歷太常少卿,權(quán)吏部侍郎,除中書舍人、給事中?;兆诩次?,為禮部侍郎,拜御史中丞。力主紹述之說,排擊元佑諸臣不遺余力。崇寧元年,由吏部尚書拜右丞,進左丞、中書門下侍郎。五年,進拜尚書右仆射(《宋宰輔編年錄》卷一一)。既相,與蔡京爭權(quán),屢陳蔡京奸惡。大觀元年,蔡京再相,趙挺之罷相,授佑神觀使(同上書卷一二)。未幾,卒,年六十八,贈司徒,謚曰清憲。
熙寧六年癸丑(1073)科 登進士第400人: 【狀元】:余中,字正道,一字行老。常州宜興縣人。熙寧六年進士第一。歷國子監(jiān)直講,知汀州,仕至知湖州。 【榜眼】:朱服,字行中。湖州烏程縣人。熙寧六年登進士第二名,授淮南節(jié)度推官。歷中書舍人,知廬、廣、袁諸州,進職集賢殿修撰。終貶海州團練副使,興國軍安置。 【榜眼】:邵剛,常州宜興人。熙寧六年省元,登進士第二人。歷官朝奉郎,差除泗州通判。 進士:趙叡,字彥思,滎陽人。 趙山巳,西安趙抃子。 熙寧九年丙辰(1076)科 登進士第422人: 【狀元】:徐鐸,字振文。邵武軍人,一作興化軍莆田縣人。熙寧九年中進士第一,初授簽書鎮(zhèn)東軍判官廳公事。歷給事中,直學士院。終吏部尚書。 【榜眼】:王任,成都府成都縣人。熙寧九年登進士第。 【探花】:陳師錫,字伯修,稱閑樂先生。建州建陽縣(一作浦城縣)人。熙寧九年中進士第三名。歷宣、蘇、潁、廬、滑諸州,貶置郴州。 進士:趙企(?~一一一八)。字循道,南陵(今屬安徽)人。神宗熙寧九年(一○七六)進士。大觀年間,為績溪令。宣和初,通判臺州。仕至禮部員外郎。 元豐二年己未(1079)科 登進士第348人: 【狀元】:時彥,字邦美。開封府人。元豐二年擢進士第一,初授簽書潁昌判官,歷江東轉(zhuǎn)運司判官,吏部、戶部侍郎,開封尹。終吏部尚書。 【榜眼】:陳瑩中,福州羅源縣人。元豐二年中進士第二。 【探花】:陳了翁。元豐二年 中進士第三,授昭慶軍節(jié)度掌書記。
元豐五年壬戌(1082)科 登進士第445人: 【狀元】:黃裳,字冕仲,一作勉仲,號演山,又號紫玄翁。南劍州劍浦縣人。元豐五年,中進士第一人。累官禮部尚書。仕至端明殿學士、知福州。 【榜眼】:劉概,開封府人。元豐五年以省元登進士第。 【探花】:張馴,元豐五年登進士高第。 進士:趙彥道字景平,亳人。 元豐八年乙丑(1085)科 登進士第485人: 【狀元】:焦蹈,字悅道。無為軍無為縣人。積子。元豐八年省元、狀元。放榜后六日卒。 【榜眼】:劉逵,字公路,一字公達。隨州隨縣(一作泉州同安縣)人。元豐八年登進士第二人,初授越州觀察判官。歷同知樞密院事,中書侍郎。仕至資政殿大學士、醴泉觀使。 【探花】:倪直侯,睦州建德縣人。直孺兄。元豐八年登進士第三人,初授青州推官。
元祐三年戊辰(1088)科 登進士第508人: 【狀元】:李常寧,字安邦。開封府延津縣人。元祐三年,年五十二,獲進士第一,初授宣義郎,簽書鎮(zhèn)海軍節(jié)度判官。同年六月,以疾卒。 【榜眼】:呂益柔,字文剛。秀州嘉興縣人。用開封府貫。元祐三年中進士第二名,授承事郎、簽書保信軍節(jié)度判官廳公事。歷刑部侍郎。仕至朝請大夫、顯謨閣待制。 【探花】:龔夬,字彥和。瀛州人。元祐三年中進士第三名,授承事郎、簽書河南節(jié)度判官廳公事。累遷殿中侍御史。追謚節(jié)肅。 元祐六年辛未(1091)科 登進士第519人: 【狀元】:馬涓,字巨濟。閬州閬中縣人。元祐六年中進士第一,授承事郎、簽書雄武軍節(jié)度判官,歷應天府少尹,入元祐黨籍。 【榜眼】:朱諤,原名紱,字圣與。秀州華亭縣人。元祐六年中進士第二人,初授忠正軍節(jié)度推官。得蔡京賞識,不次擢至尚書右丞(右相),卒謚忠靖 【探花】:張堅庭,字才叔。廣安軍人。元祐六年登進士第三名,初授成都觀察推官。歷右正言、累官知汝州。卒謚節(jié)愍。 進士:趙子櫟(?~1137)字夢授,德昭五世孫。
趙鼎臣,字承之,自號葦溪翁,韋城(今河南滑縣東南)人。生於神宗熙寧初(一○六八?)。哲宗元佑六年(一○九一)進士,調(diào)真定府戶曹參軍,以親老不赴。紹圣中,復舉宏詞科,曾官越州。李邦直帥真定,辟為僚屬?;兆谡桶四辏ㄒ灰灰话耍?,官度支員外郎。宣和三年(一一二一),出知鄧州。未幾召為太府卿。趙子棣,太祖六世孫。元祐進士,為汝州太守 紹圣元年甲戌(1094)科 登進士第513人: 【狀元】:畢漸,荊州潛江縣人。紹圣元年中進士第一名,初授左宣義郎、簽書山南東道節(jié)度判官。歷知荊南府,福建路提點刑獄公事。 【榜眼】:趙諗,紹圣元年中進士第二名,初授左承事郎、知彭州九隴縣。以謀逆被誅。 【探花】:岑穰,濟州人。紹圣元年中進士第三名,授左承事郎、知潁昌府長葛縣。 進士:趙暘,字乂若,杭州人,徒汴中,南渡後居信州玉山。累官直龍圖閣,以提點坑冶鑄錢行提舉江州(今九江)太平觀。 紹圣四年丁丑(1097)科 登進士第569人: 【狀元】:何昌言,臨江軍新淦縣人。正臣子。紹圣四年中進士第一,賜進士及第,授承事郎、簽書武寧軍節(jié)度判官廳公事。仕至工部侍郎。 【榜眼】:方天若,字言稽。興化軍莆田縣人。正中子。紹圣四年登進士第二名,初授曹州節(jié)度推官。歷湖南轉(zhuǎn)運使,秘書少監(jiān)。仕至右文殿修撰、知泉州。 【探花】:胡安國,字康侯。建州崇安縣人。紹圣四年,年二十四,登進士第三名,授常州軍事判官。歷中書舍人、給事中。仕至朝請郎、寶文閣直學士。卒謚文定。 進士: 趙俊字德進,應天宋城人。 元符三年庚辰(1100)科 登進士第561人: 【狀元】:李崟,字元量。淮水人。元符三年省元、狀元,初授定州觀察判官。歷太常少卿,中書舍人。 【榜眼】:范致明,字晦叔,建州建安縣人。致虛兄。元符三年登進士第二人,職至閣待制。 【探花】:林遹,字述中。福州福清縣人。誕父。元符三年登進士第三人。高宗朝,任中書舍人。終太中進士:大夫、龍圖閣直學士。 進士::趙士暕字明發(fā),漢王元佐玄孫。 元符元年:趙士暕字明發(fā),漢王元佐玄孫。 趙開(1066~1141)字應祥,普州安岳人。 崇寧二年癸未(1103)科 登進士第538人: 【狀元】:霍端友,字仁仲。常州武進縣人。崇寧二年中進士第一名,授宣義郎、簽書昭慶軍節(jié)度判官廳公事。歷中書舍人,禮部侍郎,轉(zhuǎn)通議大夫、守吏部侍郎致仕。 【榜眼】:蔡佃,字耕道。興化軍仙游縣人。襄孫。崇寧二年登進士第二名。 【探花】:宇文粹中,字仲達,一作仲理。成都府華陽縣人。崇寧二年登進士第三名。歷翰林學士承旨,宣和間累遷尚書右丞。 進士:趙霄(1062~1109)字彥昭,其先會稽人,徙永康。 崇寧五年丙戌 (1106)科 登進士第671人: 【狀元】:蔡薿,字文饒。開封府(一作真州)人。崇寧五年中進士第一名,初授秘書省正字。歷翰林學士承旨,給事中,禮部尚書。終徽猷閣待制。 【榜眼】:柯棐,字季忱 。福州閩縣人。崇寧五年中進士第二名。歷知德安府。終朝請大夫、知宣州。 【探花】:潘建中 建州建安縣人。崇寧五年登進士第三人。 進士:趙子崧字伯山,自號鑑堂居士,德昭五世孫。 趙鼎(1085-1147) 南宋政治家、詞人。字元鎮(zhèn),自號得全居士。南宋解州聞喜(今屬山西)人。宋高宗時的宰相。 大觀三年己丑(1109)科 登進士第731人: 【狀元】:賈安宅,字居仁。湖州烏程縣人。大觀三年中進士第一人,授校書郎。累遷戶部侍郎。建炎中,為給事中。 【榜眼】:楊渾,眉州人。大觀三年登進士第二名。 【探花】:唐重。 進士:趙子晝(1089~1142)字叔問,信安人,德昭五世孫。
政和二年壬辰(1112)科 登進士第713人: 【狀元】:莫儔,字壽朋。蘇州吳縣(一作湖州)人。政和二年中進士第一,授承事郎、議禮局檢討官。歷翰林學士、知制誥,吏部尚書,簽書樞密院事。 【榜眼】:程洵武,眉州人。政和二年登進士高第。 【探花】:陳桷,字季壬,一作季任,號無相居士。溫州平陽縣人,徙居永嘉縣。政和二年,以上舍生登進士甲科,擢為第三名,授文林郎、冀州軍曹參軍。終知廣州、充廣南東路經(jīng)略安撫使、官中奉大夫。 進士:趙野(1084~1127)開封人。趙訓之字誨道,廷美五世孫。 政和五年己未(1115)科 登進士第670人: 【狀元】:何栗,字文縝。臨井監(jiān)井研縣人。棠弟。政和五年狀元進士及第,除秘書省校書郎。歷御史中丞。欽宗靖康元年拜右相。北宋亡,為金軍所擄北去,絕食而死,年三十八。 【榜眼】:馬守,政和五年登進士高第。 【探花】:傅中行 進士:趙伯瑋,德昭六世孫,南渡避地居吉州安福縣。 趙楷,徽宗第三子。 趙霈,西安趙抃孫。 趙舉,富順人。 重和元年戊戌(1118)科 登進士第783人: 【狀元】:王昂,字叔興。開封府(一作揚州江都縣)人。重和元年中狀元,時年二十九。除秘書省校書郎。高宗朝,曾任起居舍人,秘書少監(jiān)。 【榜眼】:趙楷,初名煥,字德遠。徽宗第三子,封嘉王。政和八年登進士第,唱名第一,詔授進士第二名。遂超拜太傅,改封鄆王,提舉皇城司。靖康初,被金人北擄。 【探花】:張燾,字子公。饒州德興縣人。根子。初以恩蔭授太廟齋郎。復登重和元年(一作政和五年)進士第三年,授文林郎、辟雍學錄。累遷吏部尚書,拜參知政事,固辭不受。仕至資政殿大學士、左大中大夫。卒謚忠定。
宣和三年辛丑(1121)科 登進士第630人: 【狀元】:何渙,字仲浩。婺州永康縣人。宣和三年登進士第一人。 【榜眼】:王居正,字剛中,號竹西先生。揚州江都縣人。宣和三年登進士第二名,初授饒州安仁縣丞,不赴。歷權(quán)中書舍人兼史館修撰,累遷兵部侍郎。仕至知溫州。 【探花】:羅孝芬,字廷揚。岳州平江縣人。宣和三年中進士甲科第三人。仕至直秘閣、提舉荊湖南路茶鹽公事。 宣和六年甲辰(1124)科 登進士第805人: 【狀元】:沈晦,初名杰,字元用,號胥山。杭州錢塘縣人。遘孫。宣和六年擢進士第一。歷著作佐郎,給事中。終徽猷閣直學士、知潭州。 【榜眼】:周執(zhí)羔,字表卿。信州弋陽縣(一作上饒縣)人 。宣和 六年中進士第二人,授湖州士曹參軍。孝宗朝,拜禮部尚書,升侍讀。職至寶文閣學士。 【探花】:王翼,眉州人。宣和六年登進士第。 進士:趙衛(wèi)字幹臣。 趙伯振,太祖七世孫。 趙子潚(1102~1167)字清卿,德芳五世孫,令奧子。 嘉興趙垞夫、趙?夫。 趙子? 嵊縣人 龍圖閣學士,知泉州(一作上虞人)。 趙與謚,廣德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