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系辭下》云:“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從這一段話,可見古人從觀察天地萬物到制成八卦的整個思維過程,即“觀物取象”。其中所觀之“物”,乃自然、生活中的具體事物,所取之“象”,則是模擬這些事物成為有象征意義的卦象。 先天八卦與后天八卦是北宋易學大師邵雍提出的著名術語。 · 先天八卦方位圖,亦稱之為“伏羲八卦方位圖” 圖1 :先天八卦方位圖,亦稱之為“伏羲八卦方位圖” 先天八卦方位圖,源本于《周易·說卦傳》的 “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朱熹《周易本義》卷首附有此圖。朱熹以為圖中左方四卦(起震,經離、兌,至乾)數已生者為“順”,右方四卦(自巽,歷坎、艮,至坤)推未生者為“逆”。此圖方位的排列,天與地,山與澤,雷與風,水與火皆矛盾對立。從卦形看亦是四對矛盾,陰陽爻相反對立,例如乾三陽爻,坤即是三陰爻;坎是一陽爻二陰爻,離即是一陰爻二陽爻,震與巽,兌與艮卦形亦相反對立。
天地定位:乾南坤北,天居上,地居下,南北對峙,上下相對。 先天八卦方位圖反映了天地、山澤、雷風、水火等對立面(陰陽)之間對立統一的規律,還包含有量變質變規律。從乾一至震四反映陽氣的消長變化,從巽五至坤八反映陰氣的消長變化,而從震四至巽五,從乾至巽、從坤至震,均是陰陽屬性發生了質的變化。易為逆數。從震四至乾一為順數、往數,從巽五至坤八為逆數、來數,形成 S 曲線,呈螺旋式周期。 先天八卦方位圖可以變換成太極圖,太極圖就是先天八卦方位圖。(引自張其成《易圖探秘》);可參考如下之圖所示: · 后天八卦方位圖,亦稱之為 “文王八卦方位圖” 圖2 :后天八卦方位圖,亦稱之為“文王八卦方位圖” 后天八卦方位圖是邵雍后天易學的圖式之一。如此排列旨在解釋《周易·說卦傳》的“ 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齊乎巽。巽,東南也。齊也者言萬物之絜齊也。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蓋取諸此也。坤也者,地也,萬物皆致養焉,故曰致役乎坤。兌,正秋也,萬物之所說也,故曰說言乎兌。戰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陰陽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勞卦也,萬物之所歸也,故曰勞乎坎。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邵雍《觀物外篇》指出:“起震終艮一節,明文王八卦也”、“文王之作易也,其得天地之用乎?故乾坤交為泰,坎離交而為既濟也。乾生于子,坤生于午。離終于申,坎終于寅,以應天之時也。置乾于西北,退坤于西南,長子用事,而長女帶母,坎離得位而兌艮為隅,以應地之方也。王者之法,其盡于是矣。”認為文王八卦為地道,是從伏羲八卦天道發展而來,故為后天。 簡單解釋如下: (1)“故乾坤交為泰,坎離交而為既濟也。”其含義指乾坤始交于震,震為一陽生,表示陰消而陽長。巽為一陰生,表示陽消而陰生。左半圈天始生萬物,震兌兩卦象皆陰上而陽下,有交泰之義。右半圈表示地成萬物,巽艮兩卦象皆陽上而陰下,尊卑之位也;離坎列左右之門,日月之所出入。是以坎離交,有既濟之象,道出了春夏秋冬、晦朔弦望、晝夜長短,年月日的周期變化的規律。 (2)“乾生于子,坤生于午。”坤為子,純陰卦;乾為午,純陽卦;陽生于陰,陰生于陽;陽盛陰生,陰極陽長;故乾生于子,坤生于午。 (3)“離終于申,坎終于寅,”與“以應天之時也。”離為日、為東、為 卯,坎為月、為西、為酉。(見圖 4 )。 離終于申,日出至日落,上半圈,指晝的過程;坎終于寅,臨夜至拂曉,下半圈,指夜的過程。從(1)至(3)講先天八卦為天道。 圖3(a) 先天八卦方位圖 (b) 后天八卦方位圖 圖4 八卦配十二地支 (4)“置乾于西北,退坤于西南,”此細看、比較以上圖3兩圖就清楚,乾是前置,坤則退居,乾由南(先天)前置于西北(后天),坤由北退居于西南。 (5)“長子用事,而長女帶母,”借用下圖5說明: 震,位東方,為長子,于時為春,正值萬物開始生長。長子用事,主生物也。巽卦,位東南,為長女,長女代母(坤)而長物。 圖5 文王八卦次序圖(此圖反映男女媾精、萬物化生的次序規律。說明乾道成男,為父;坤道成女,為母。得父氣者為男,得母氣者為女;三男皆以坤母為體、乾父為用,三女皆以乾父為體、坤母為用。) (6)“坎離得位而兌艮為隅”與“以應地之方也”。離南坎北得南北正位,兌西艮東北,可謂險要之隅。從(4)至(6)是講后天八卦為地道。 先天、后天兩圖雖均系宋人所出,但其源顯然很早,它們對中國古代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發展,均產生過顯著地影響。現將兩圖的異同點簡單分析于下: 一、古人認為“乾坤坎離”為四正卦的圖式,乃伏羲得自天啟先天而生,為易之根本。所以稱之為“先天圖”。而“坎離震兌” 為四正卦的圖式,乃周文王根據“先天圖”演化,所以稱之為“后天圖”。 二、“伏羲八卦方位圖”八卦位置的排列,兩兩相對組成四對矛盾。而“文王八卦方位圖”不存在這種對立統一的哲學思想。 三、先天八卦講對待,后天八卦講流行。 先天八卦體現宇宙萬物陰陽(矛盾)的對立統一規律,天地、水火、山澤、雷風相互對立而又和諧共處,強調陰陽對立統一的一面; 后天八卦反映宇宙萬物生成變化規律,蘊含四方、四時、五行、八節的推移、萬事萬物的生長化收藏,強調陰陽互相轉化的一面。 四、先天八卦為宇宙萬物本然的規律,后天八卦為人為利用自然地規律。 五、“先天非后天,則無以成其變化;后天非先天,則不能以自行也。”( 邵雍《觀物外篇》) 兩者相互相成、相反相合。 六、后天八卦由先天八卦交通、換位而來。四正卦各以一爻互變(乾坤中交、坎離逆交而為震、兌),四隅卦各以兩爻互變(巽艮以兩爻互交而變乾坤,震兌以兩爻互交而變艮巽),皆含有陰陽相交(陽下交、陰上交)、陰陽轉換的規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