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古民居涼山彝族喜溫涼,惡酷熱,多居住在海拔1500——3000米的溫涼地帶。民間有俚語:“彝入住高山”。由于歷史上部族社會結構和內爭外患,形成涼山彝族傳統住宅的“聚族而居”、“據險而居”、“靠山而居”三大特點。雜姓村落和平 涼山彝族喜溫涼,惡酷熱,多居住在海拔1500——3000米的溫涼地帶。民間有俚語:“彝入住高山”。由于歷史上部族社會結構和內爭外患,形成涼山彝族傳統住宅的“聚族而居”、“據險而居”、“靠山而居”三大特點。雜姓村落和平壩、河畔村落是近代開始出現的。 同時,涼山彝族村落多是三、五十戶,大村落的居民僅百余戶。歷史上彝族聚居的腹心地域無集鎮無街市。涼山彝族社會流行兒子結婚后獨立門戶,父母又與小兒子同住,所以涼山彝族住宅不尚深宅大院。傳統住宅布局是以土墻、竹籬、柴籬園圍成方形院落,院外四周植樹,院門為木框木門,院內修建人字形頂一字形住房,屋門矮而寬,門兩側各留50厘米見方小窗,有的不設窗孔。
涼山彝族住房不甚高大,標準住房為長10—15米,寬5—6米的長方型建筑,屋檐及地3.5米左右。建筑以木為主,采用原木為柱為梁為橫桿,穿榫呈現“樹”型屋架.表現出涼山彝族歷史上與大山與森林休戚相關的樸素原始的建筑美學觀。住宅四壁或土或木,屋頂上面蓋長約六尺寬七、八寸的云杉木板.俗稱“瓦板”,加橫木壓石固定。雨水順杉木紋路而下,通光透氣。涼山彝族傳統住宅又有“瓦板房”的別號。走進這類新房,杉木的清香仿佛引人進入原始森林的狩豬木屋。 涼山彝族住宅內分左中右三部分.入門正中為中堂,中堂靠右上方設火塘.用三塊象鼻型雕花鍋莊石架鍋,塘火終年不熄,是彝族待客和家事活動的中心?;鹛磷筮?,用木板或竹籬隔成內屋,有中門相通.為女主人臥室并收藏貴重物品,入門右側為畜圈。屋內上層空間設竹樓。竹樓左段儲糧,中段堆放柴草,右段為客房或未婚子女居室。 涼山彝族民居也有不少變異建筑,主要表現在蓋房材料,如瓦房、茅草房、壓泥箭竹房、薄沙石板房。大戶人家和不少村落還建有多層高碉土樓?,F代涼山彝鄉住宅變化最為顯著.向磚木結構建筑發展,普通另設畜圈。一些富戶開始修建磚混結構、花園庭院式的新房。古老的涼山彝族民居洞開了窗戶,吹進了現代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