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快播公司到底有沒有罪?網友與法學家、律師與法官正在打架,我們只有看熱鬧的份。 其實,日本在過去也曾發生過一起類似的 “快播”案件。這一案件發生在2004年,比中國版的“快播”案件早了整整12年。這一個官司,日本從地方法院打到最高法院,前后整整花了8年的時間,其判決是多次反復,最終的結果是出乎了許多人的預料。 2003年,日本發生了一起重大泄密事件,防衛廳、警察廳等中央重要機關的一些機密文件被拋到社區網站上,成為一個極大的泄密事件。日本警方為此專門組織了IT警察搜查隊調查此案,結果發現,這些機密文件是被黑客從中央機關的電腦上偷走的。于是根據IP地址,逮捕了幾位黑客,其中有一位還是17歲的高中學生。警察問他們:你們是利用什么手段盜走這些機密文件的?黑客們回答說:那很簡單,使用“Winny”軟件就行,社區網站上都可以免費下載。 警察一聽有點慌,趕緊上網去查,果然在社區網站上看到了可以免費下載的Winny軟件。 那么,這一款Winny軟件是一個什么樣的軟件呢?其實是一款共享軟件,使用這一款軟件可以實現不同電腦之間的圖像資料、文件等的共享?,F在看來,這一款軟件是再也普通不過的軟件,但是在10幾年前的Windows2003的時代,它還是屬于很先進的東西。 警察廳在發現這一款軟件之后,就感覺到是抓住了主犯一樣,立即將搜查的重點轉移到這一款軟件的開發者身上。 網絡上只知道這一款軟件的開發者有一個綽號,叫“47氏”,但是這個人是男是女,具體是從事什么工作?生活在哪一座城市?都無人知道。 警察畢竟是警察,半年之后,搜查組沖進了赫赫有名的東京大學,在情報基礎中心拘捕了一名正在那里擔任特別講師的男子,指控他是操控這一系列黑客事件的主犯。 這名男子名叫金子勇(以上照片),1970年出生,當時是33歲。金子勇的被捕,轟動了整個日本列島,人們關心的不是這一軟件本身,而是發現,在堂堂的東京大學里居然藏有高級罪犯。 那么,金子勇是一位什么樣的人物? 金子勇出身在距離東京300多公里的櫪木縣的一個普通的農家,這個人是一位IT天才,他從小學3年級開始學習編寫程序,高中時就考取了日本第一種情報處理技術員的國家資格證書。1989年考入茨城大學情報工學科,此后他用了十年的時間,在這一所大學里完成了IT專業的本科、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學業,成為日本當時少有的幾名IT博士之一。 博士畢業后,金子勇作為博士研究員進入日本原子能研究所工作,從事地球模擬器的系統開發,僅僅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就成功開發出了3D物理模擬軟件。 金子勇的才華被東京大學看中,2002年,也就是在他被捕前2年,東京大學研究生院邀請他擔任情報處理工學研究室特別助手,從事戰略軟件創造人才的培養。也就是在這一年的5月,他把自己業余開發的一款共享軟件發到了日本最大的社區網站“2ちゃんねる”,這一款免費軟件就是導致他最終被捕的Winny。 日本是一個很講究知識產權的國家,任何一款軟件幾乎都要掏錢買。Winny免費軟件在社區網站上公開以后,立即成為日本網絡社會的一大話題。許多人不是用這一款軟件去偷盜政府機關的機密文件,而是用它去收費的視頻網站下載電影電視劇和音樂歌曲。金子也因此在網絡社會里,獲得了“IT之神”的稱號。 在沒有發生防衛廳、警察廳機密文件被盜之前,日本警方并沒有對這一款軟件的存在發生興趣,甚至對于視頻網站的舉報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但是,機密文件被盜事件發生后,不僅是警察的態度發生180度的大轉變,而且還驚動了首相官邸。當時負責安保工作的內閣官房副長官是當今首相安倍晉三,他當時專門舉行了記者會呼吁各機關和企業注意防盜,防止黑客利用Winny軟件偷盜機密文件。 金子被捕后,他的案件是如何審判的? 金子是在2004年5月10日被捕的,罪名是“幫助侵害著作權”。20天后,他在京都地方法院受到起訴。法院對于這一起案件的審理也非常謹慎,整整花了2年半的時間,一直拖到2006年12月13日才作出判決。檢察院要求法院判處他1年有期徒刑,但是,法院只作出了罰款150萬日元的有罪判決。那么這150萬日元,按照現在的匯率,大概只有8萬人民幣不到,也就是金子的幾個月的工資。但是金子不服這一判決,他向大阪高級法院提出了上訴。而檢察院也覺得京都地方法院只是罰一點款,處罰太輕,也向大阪高級法院提出控訴。 這一上訴一拖又是3年,直到2009年10月,大阪高級法院才作出二審判決,判金子無罪。這下檢察院不服了,直接告到最高法院。最高法院再審,又審了三年,一直到2011年12月的圣誕節之前,最高法院作出終審判決,駁回檢察院的上訴,判金子無罪。 從2004年被捕,到2011年最終確定無罪,金子度過了苦難的8年時間。我們現在無法看到日本最高法院當時的庭審記錄,但是,根據媒體的報道,這一起案件的爭論焦點集中在這么一點上:檢察院認為,金子明知道自己開發的軟件已經被用作拷貝各種映象與音樂作品,而沒有采取制止的措施,明顯地對侵害著作權的行為提供了一種故意的幫助,因此犯下了“幫助罪”。而金子和辯護律師一方認為,Winny軟件的開發并不是以侵害著作權為目的,而是給人們提供一種文件共享的服務,而且是免費提供,是對日本網絡發展所作的一種貢獻。如果判他有罪,將會極大地損害廣大軟件開發者們的積極性,導致日本IT產業發展的滯后。 在一審判決中,京都地方法院認為,金子沒有積極地去阻止這一軟件導致的侵權行為的蔓延,因此認定他觸犯了“幫助罪”,罰款150萬日元。但是最高法院最終判金子無罪,是認為他作為一名技術人員開發這一軟件的本意,并沒有想刻意地幫助人們去侵害著作權。至于有人利用這一軟件去拷貝映像和音樂作品,侵害著作權,與金子本人沒有直接的關聯,因此“幫助罪”無法成立。 金子因為被捕,失去了在東京大學當講師的資格。而在8年的訴訟過程中,他靠給幾家IT個公司當顧問來維持自己的生活,但是再也沒有新技術新軟件的誕生。最為悲慘的是,在最高法院判決他無罪后的第三年,因為突發性心肌梗塞,金子離開了人世。2013年7月的那一個傍晚,他倒在馬路邊,終年44歲。 一代IT天才的隕落,對于日本的司法機關來說,沒有什么特別心疼的事情。但是,對于日本的IT界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損失。日本網絡開發的元老村井純教授在金子去世后發表了一份悼詞,他稱頌金子作為軟件開發者是世界IT界極為珍貴的專家,是日本網絡開發的英雄。他說,我們向他保證,要繼承他的遺志,去戰勝阻礙網絡社會發展的各種障礙。金子的光輝永遠照亮著我們的心。 我們特別注意到日本最高法院在判決金子無罪的判決書中,特別提到了一個單詞,叫“技術中立”。網絡社會是全世界發展最為迅速,也是最無秩序的社會,網絡產業的立法滯后不僅是日本,也是世界許多國家面對侵害著作權問題所遭遇的最為頭疼的問題。金子的案例能否適合中國的國情,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把技術開發與使用結果分開考慮,可能是一種比較理性的司法解讀。就好象生產菜刀的人不應該對砍人事件負責一樣,維護“技術中立”的原則,也許更有利于網絡社會的發展。 (本文的音頻節目請到“喜馬拉雅FM”搜“靜說日本”頻道收聽,由我本人播音。) 【自我PR / 徐靜波從不一樣的角度解讀當今日本社會與日本人的最新著作《靜觀日本》,出版1個半月,已經由華文出版社再版,當當、京東、淘寶等網上有售?!?/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