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講究“順天時以養生”冬季氣候嚴寒,動物氣血收斂,因此一些動物就冬眠了;而“可伶”的現代人類還在為自己的理想忙碌著,不僅生活沒有規律,還黑白顛倒,肌體受到寒濕的侵襲,陽氣受損。冬季艾灸養生,能溫經通絡、固陽驅寒。 《中藏經》:“陽者生之本,陰者死之基”……“順陽者生,順陰者死”。“凡萬物之生由乎陽,萬物之死亦由乎陽。非陽能死物也,陽來則生,陽去則死矣”。 陽氣主宰著人的生死。陽氣決定人的健康程度。陽氣是人體的動力!陽氣相當于汽車的發動機! 冬天天氣寒冷,寒與腎相應,最易傷害陽氣,也就容易對身體造成傷害。一是容易發生腰膝冷痛、易感風寒、夜尿頻多、等疾病;二是腎陽氣虛又傷及腎陰。腎陰是一身陰液的根本,陰液對人體起滋養濡潤作用,腎虛便會水虧,人體得不到陰液的滋潤,便會出現咽干口燥、煩熱、大便干結、小便短赤等。此外,由于腎“主骨生髓通于腦”,腎陰不足,骨髓便得不到濡養,就會出現失眠健忘、頭昏耳鳴的問題。 每到冬天,由于陽氣的封藏,人體新陳代謝水平相應較低,能量和熱量供應不足,很多人會出現手足冰涼、畏冷喜暖,這在中醫稱之為“陽氣不足”,這個時候寒氣最容易進入體內,因此固陽治寒成為了重點。 艾灸對培固人體陽氣的力量很強大。《神農本草經》記載:艾草有溫陽、暖宮、除濕、通筋活血的功效。 中醫名醫李時珍曾在《本草綱目》中記載:艾葉生則微苦太辛,熟則微辛太苦,生溫熟熱,純陽也。可以取太陽真火,可以回垂絕元陽。服之則走三陰,而逐一切寒濕,轉肅殺之氣為融和。 艾灸療法簡單易行,非常適合寒性體質壯陽強身,安全舒適而無任何痛苦,是我國傳統醫學的文化瑰寶,是中醫最古老的醫療保健奇術之一。 在三九時節里,艾灸4個補陽固陽的穴位,可以讓自己暖和一整個冬天哦! 艾灸穴位:中脘、神闕、關元、足三里。 這4大穴位調配各大臟器,通過補足氣血來達到補陽固陽的作用;比單純的艾灸單個穴位來補陽要平衡得多! 【回復關鍵詞高血壓、糖尿病、慢性肝炎,獲取相關知識】 聲明:本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點擊左下角,艾灸補陽效果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