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職加薪,良好的晉升渠道和獎勵機制可以說是多數員工最為關心的事情,也是激勵自己綻放人生異彩的動力,但是滾滾歷史長河,英雄豪杰命運沉浮,盡管才能異常,卻因為種種原因,職位,報酬未能與努力成正比。馮唐易老,令人嘆息;李廣難封,一侯難求。 漢朝有出了不少名將名相,李廣在武將里頭也算得上比較拔尖的,先祖乃秦朝名將李信。李廣本人歷經西漢文,景,武三世,戰功赫赫,很有聲譽。 李廣剛到漢朝這家大公司的時候,一把手是漢文帝。那會兒匈奴勢頭正旺,李廣精通騎馬射箭,百人斬家常便飯,被任為漢中郎。更兼沖鋒陷陣抵御敵寇和與猛獸搏斗,漢文帝時常拍他肩膀:可惜,你沒遇到時機,假如讓你生在高祖時代,封個萬戶侯不在話下! 漢景帝吳楚七國之亂時,李廣任驍騎都尉,隨太尉周亞夫反擊吳楚叛軍。在昌邑城下,奪取叛軍軍旗,立了大功,以此名聲顯揚。上谷太守任上,李廣天天與匈奴交戰。漢景帝怕失去這位人才,給他連連調防。 唐德宗將李廣等歷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于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將。宋徽宗時追尊李廣為懷柔伯,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西漢到唐朝,再到宋朝,這么長的歷史長河中,將星璀璨如星河,李廣兩次殺進排行榜,結合自身功績,可見也不是浪得虛名之輩,怎么就混不上一個侯爵呢?對此漢武帝有個總結:數奇。意思就是,命不好,點背。 一個三朝元老,前兩任反擊匈奴風生水起的猛將,漢文帝眼里的將才,到了漢武帝這兒怎么就給打上了點背的標簽?不是漢武帝說,李廣這會兒確實沒啥運氣。 鑒于李廣之前的表現,漢武帝上任不久就把李廣由上郡太守調任未央宮禁衛軍長官。漢武帝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漢武帝聽從王恢之言,在馬邑伏重兵意圖圍殲匈奴。武帝好不容易張羅了三十萬大軍,結果匈奴單于抓了個活口,計劃因此而暴漏夭折。漢武帝大怒殺了參謀長王恢,出師未捷同僚被殺,作為驍騎將軍領護軍將軍的李廣,自然也是臉上沒光。 漢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李廣由衛尉任將軍,領兵出戰于雁門,全軍覆沒,兵敗被俘。匈奴想挖漢朝的墻角,厚待李廣,但是李廣詐死奪馬逃回。朝廷把李廣交到軍事法庭,執法官判決李廣損失傷亡太多,自己又被匈奴活捉,應斬首。好在武帝那會兒判刑可以拿錢贖罪,李廣用錢物贖了死罪,傾家蕩產,削職為民。 漢武帝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李廣復為后將軍,跟著大將軍衛青出戰于定襄,征伐匈奴,許多將領因斬敵首級符合定額以戰功被封侯,好不容易有好處大家分,但李廣卻沒沾上半點喜氣,所率部隊沒遇到敵人,無功而返。 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李廣和博望侯張騫東線出兵進攻匈奴。李廣帶領四千人終于遇到敵人了—左賢王的四萬騎兵。李廣頑強作戰,部隊基本被打光了,第二天張騫一萬騎兵趕到,敵人才撤退。此時漢軍非常疲憊,不能去追擊,只好收兵回朝。按漢朝法律,博望侯行軍遲緩,延誤期限,應處死刑,用錢贖罪,降為平民,李廣功過相抵沒有封賞。人比人氣死人的是,同時期西線作戰的霍去病,瘋狂砍殺匈奴右賢王,殲敵數萬,俘虜王爺將軍數不勝數。 漢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漠北之戰大將軍衛青和驃騎將軍霍去病大規模出擊匈奴,李廣申請一起去。漢武帝以年老為由,不準。后來李廣堅持申請,武帝才勉強同意,封他為前將軍。 由于之前沒什么好的表現,漢武帝就在心里給李廣打上了標簽,偷偷給衛青說,李廣這家伙是個災星,有他當主力去搞匈奴單于,一定壞事兒,記得把他派去打打外圍就好了。于是衛青把李廣調到右路軍包抄迂回打側翼,李廣一肚子不爽地上路了。 衛青帶領主力和單于打了一仗,單于逃跑了,但至始至終不見右路軍的趙食其和李廣。后來大軍南歸才發現右路軍,原來是他們迷失了方向,貽誤了戰機。 李廣和趙食其又要被送上軍事法庭。李廣真郁悶了:我從少年起與匈奴打過大小七十多仗,如今有幸跟隨大將軍出征同單于軍隊交戰,可是大將軍又調我的部隊去走迂回繞遠的路,偏又迷失道路,難道不是天意嗎!況且我已六十多歲了,畢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筆吏的侮辱。跟著拔刀自刎了。李廣軍中將士都為之痛哭。百姓聽到這個消息,不論認識李廣否,不論老少都為之落淚。 雖然幾次在漢武帝這朝的表現都不光彩,沒能力挽狂瀾,但是作戰期間李廣的局部表現有時候還是可圈可點的,沒辦法,漢武帝只看結果。而且漢景帝時候,李廣也犯了個大錯誤,七國之亂那會兒李廣私自接受了梁王的將軍印。梁孝王劉武和漢景帝在立儲問題上矛盾重重,積怨很深。李廣私自接受皇帝對頭的東西,搞得在漢景帝面前很被動,奪取叛軍軍旗的大功都被晾在了一邊,沒被封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