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德國人就是傳教士湯若望,他歷經明清兩朝的更替,先后侍奉過崇禎、順治、康熙三位帝王,并且康熙的名字還是他起的。他之所以能影響到玄燁的繼位,主要是因為他的口才十分了得。作為傳教士,他來中國的首要任務就是傳教,也就是天主教,他希望他的教義能夠在中國的土地上生根發芽。而湯若望能夠被派到中國, 就不得不提起他的出身背景。他出生于德國科隆的一個貴族家庭,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且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后來,他又被保送到羅馬的日耳曼學院研修神學,從而成為“上帝的使者”——神父,做了一名專業的傳教士。 公元1619年,湯若望在法國神甫金尼閣的帶領下到達澳門,開始進入中國,了解中國。他四處傳教,輾轉來到了北京。湯若望所掌握的西方科學知識,深得當時明朝政府的戶部尚書張問達的賞識,于是被聘任為政府專員。湯若望從此在中國走入了仕途,洋人當了中國的公務員,并且他還憑著自己帶來的西洋玩意兒,與老百姓結下了不錯的人緣。 作為一個外來的打工者,湯若望十分敬業。他編寫科學文論,譯著歷書,推步天文,翻譯德國的礦冶書籍,給明朝帶來了豐富的新知識,對中國的進步和發展都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在打工的同時,湯若望還時刻不忘宣傳他的基督教義,只可惜湯若望來得時機不好,還沒有等他說服崇禎信奉基督教的時候,崇禎就在煤山上吊自殺了。湯若望的傳教目的破滅了。可是明朝滅亡了,還有清朝。只不過就是跳個槽,換個老板而已。這回他的老板是順治皇帝。這個老板可與上個老板不同,他發現順治皇帝對他宣講的知識頗感興趣,還對他言聽計從,他終于成功地說服了一個國家的皇帝成了虔誠的天主教徒。湯若望感覺到了希望,他終于可以使他偉大的神學在這個東方古國綻放光彩了。當時,為了支持天主教的傳播,順治皇帝還特意撥專款、專地在宣武門外建造了一座天主堂,即北京南堂。不但順治對湯若望尊崇有加,就連當時的老祖宗孝莊太后也將湯若望視為座上賓,湯若望在清朝宮廷受到了高級別的禮遇,統治者對他十分信任和厚愛。 順治二十四年,皇帝病重,繼承人成了皇家的頭等大事。雖然這時候大皇子已死,但是還有二皇子福全,康熙作為三皇子,按照長幼排序,無論如何也是輪不上他的。但湯若望覺得若是玄燁能夠繼位對他來講還是好處多于弊處的。想讓玄燁繼位,就要找一個理由來說服順治。想來想去,他終于想到了一個誰也無法反駁的理由,那就是玄燁出過天花。天花,在當時那就是絕癥,根本治不了,只能硬扛著,僥幸活下來就是勝利。而活焉的人也就有了終身免疫力,再也不會出天花,不用擔心早逝或怎樣的問題。而作為二皇子福全卻沒有出過天花,難保以后不會出,為了保證國家將來不會因為皇帝突然病逝而出現動亂,選擇玄燁來當皇帝還是比較有保障的。 順治聽后,也深以為然。湯若望的一番話改變了整個中國歷史,成就了康熙的千古盛名。不過,至于湯若望是不是為了喜愛還是傳教又或是其他的原因而力保玄燁,這都是個謎,誰也不知道真正的原因。不過,看其結果,還是非常理想的。應該說,沒有湯若望,歷史上也就不會有康乾盛世,又一想,如果沒有湯若望這只外來的蝴蝶,中國的近代史會不會又不一樣了呢?(郭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