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微信公眾號“彌達斯”(微信號:midasjr) 國際象棋與太極,一動一靜,一西一東,“風馬牛不相及”。有個美國小伙兒,卻在這兩個領域都取得了遠優于常人的成績。 故事主角叫Josh Waitzkin,美國人。故事簡單來說是這樣的:6歲,學棋;10歲,擊敗大師;13歲,獲國際象棋大師稱號,然后連續獲得美國青年錦標賽冠軍;20歲,小伙說“學象棋哥不開心”,于是來了個180度大轉彎,開始學太極。幾年之后就成為世界推手大賽冠軍,然后又是一堆冠軍。 是不是很像玄幻小說?但,這是真事。好萊塢還以Waitzkin 下棋經歷為原型,拍了一部電影《王者之旅》(Searching for Bobby Frscher,又譯《天生小棋王》) 《學習之道》是Waitzkin的第二本書,記錄了作者學棋、學太極的經歷,也記錄了期間的心路歷程。最有價值的一點,作者在書里詳細敘述了他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感悟,并且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輔以精準的剖析,最終上升到理論高度。這就是Waitzkin的學習之道。他自己也說:“我所擅長的既不是太極,也不是象棋,而是學習的藝術。” 在國際象棋和太極拳方面,Waitzkin都取得了優異成績,有人認為他是個天才。Waitzkin本人卻表示了不同意見。 Waitzkin在書中提出了兩個名詞:“整體理論”和“漸進理論”。接受“整體理論”教育的孩子,他們將自己的綜合智力或技能水平看成是一個固定的、無法繼續進步的“整體”;而“漸進理論”則是一種全然不同的學習方式或者說學習理論,采用“漸進理論”教育的小孩子,傾向這樣認為: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通過努力,一步一步,循序漸進,新手也能成為大師。 當小明在數學考試中考得很好,“整體理論”思維的父母是這樣說的:“哇,我兒子真棒!太聰明了!”如果下一周小明在英語考試中失利,他會聽到這樣的話,“你這是怎么回事?不識字了?”這樣一來,小明就接受了這樣的觀點:他數學能學得很好,英語則不行,他會把成敗與先天能力聯系起來。 而“漸進理論”則更注重過程。小麗寫了篇不錯的英語散文,父母會祝賀她:“干得很好!你會成為一個很棒的作家,加油!”而如果她在數學考試中考砸了,父母會這樣說:“下次更努力點,你會考得很好的!” 說白了,“整體理論”可以看做“天賦說”的另一種形式,強調先天稟賦的重要;“漸進理論”則更強調個人后天的努力。 研究表明,當遭遇挑戰時,“漸進理論”者更有可能直面壓力,迎難而上;而“整體理論”者卻容易急躁不安,失去前進的動力。 Waitzkin認為,追求卓越的關鍵在于不要有滿足的心態,要堅持充滿活力、長期的學習過程;擁有健康的心態,能夠從每次經歷(不論好與壞)中有所心得。 Waitzkin將學習之道最本質的東西歸納為“以數字擺脫數字”、“以形式擺脫形式”。簡單來說,就是“熟能生巧”,他的熟是從每一個細節開始,通過不斷的“摳細節”,不斷地練習,最終學到東西。 Waitzkin用了一個有趣的比喻“劃小圈”: ——“把大的東西分解成各個細節的東西”; ——“要挖據技能的實質所在,然后有效地壓縮技能的外在表現,同時又緊緊圍繞技能的內在實質。一段時間之后,廣度就會慢慢縮小而力量則會逐漸增加。我把這種方法叫做‘劃小圈’”; ——“最精深的技巧往往建立在最簡單原始的原理之上。' ——“在象棋和武術中,選手會傾向于使用各種花哨的技巧而忽視輕微的吸收和完善,其實它們要比學到的招式數量重要得多。' Waitzkin特別強調基礎知識的重要性,比如說象棋學習者必須先要專心學習基礎知識,然后有望獲取高級技能。慢慢地,通過直覺學著把更多的原理結合起來,融入潛意識中。最終,這種基礎深深扎根,無須去特意思考,但潛意識里卻會這么去做。這個過程會往復循環。 Waitzkin還強調一點,就是連續犯錯誤以后恢復清醒頭腦的重要性。 犯了第一個錯誤并不會導致什么可怕的后果,但是接踵而來的第二個錯誤、第三個錯誤,甚至第四個錯誤,就像湍急漩渦一樣,會導致一系列災難性的后果。Waitzkin將這種現象稱為“漩渦效應”。 做交易的人,應該對“漩渦效應”都深有體會。一筆單子沒有做好,心態出了問題,離場后貿貿然又入場,結果再度止損。嚴重的時候,整個人就像失去了控制,做出事后自己也無法理解的瘋狂交易行為。 對此,Waitzkin說:在壓力巨大或者失利的時候,不妨后退一步,放松一下,間歇性休整。“一個有優勢的選手,最顯著的特征就是有規律地使用恢復期。能在短暫的休息時間放松自己的棋手通常總能最終從比賽的險情中安然脫險”。 《學習之道》,一直在談學習經驗與方法,但最重要的一點,卻是在那些經驗方法之間,作者所透露出的其他信息: 一開始,學習是源于他對國際象棋的熱情和興趣,一個小男孩當然無法抵抗勝利的美味; 接著,支撐他前行的就成了對學習本身的熱愛; 等著他再成熟一些,他的”主要目的不再是追求高超的棋藝,而是通過對象棋的學習研究來探索自我“; 而最后的最后,學習成了他的生存本身。他借由學習不斷擴展自己的生命邊界,獲得各種各樣的體驗,并且持續提升他的思考層次和人生格局。結果他在20多歲,就成了大師和世界高手——不僅是國際象棋和太極推手的大師,更是學習的大師。 秘訣無他:熱愛、專注、好奇心。 “彼之蜜糖,我之毒藥”,個體的成功經驗,未必適用于我們每一個人。Waitzkin 的“學習之道”,在多大程度上能夠為一般人學習和接受,要打上一個問號。但國際象棋和太極拳,差異巨大,Waitzkin在這兩個領域能取得超越常人的優異成績,里面必然有一些普適性的東西,用一位評論者的話說:“無論什么行業,進入頂尖高手,都會遇到和本書作者同樣的心理障礙,經過同樣或類似的歷程。” 想要掌握學習之道的各位看官,不妨一讀。 我們尊重原創者版權,除我們確實無法確認作者外,我們都會注明作者和來源。在此向原創者表示感謝。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聯系小編(ID:jinshuch)刪除,謝謝! 聲明:本站所載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清華財富立場,僅供讀者參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