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詩,顧名思義就是象我們說話一樣易懂但又具有一定藝術欣賞價值的詩。白話詩與舊體詩相比,只在于表達形式上的不同,而在表情達意方面是沒有任何區(qū)別的。白話詩與其他文學形式一樣,是對于生活和勞動的吟唱。古人有“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這樣平白如話的生活詩。在今天這個沒有戰(zhàn)爭和動亂的時代,在人人都可以寫詩、人人都可以做詩人的情況下,如何讓我們的詩脫穎而出,我想,這可能是我們愛好詩的同仁們都會考慮的問題。現(xiàn)在就拿我自己創(chuàng)作詩歌的體會,和大家一起討論一下如何寫詩。
雖然白話詩不講平仄,可以不講對仗,但要求有詩意。如何才能做到有詩意呢?那就要在詩的內容上注意做到情感美、意境美、哲理美,在詩的形式上注意創(chuàng)造文字美、修辭美、音樂美。
創(chuàng)造情感美
一首好詩,必須表達作者真摯的情感。有真情才能打動人心。
5.12汶川大地震引發(fā)了一次詩歌熱潮。真情打動了人心。真情激發(fā)人們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詩歌。這表明詩歌還是有抒情優(yōu)勢的。我們來看《瓦礫中的中國》一詩:“大地深處挖出世界上最美麗的乳房/乳頭上還吮吸著一個嬰孩鮮活的小嘴/六千米高空,有人在緊急降落/象天上的雨水,撲向熊熊火焰/共和國的總理與共和國的胸口一起在流血/中國正在從瓦礫中爬起來,中國的手/正在相互攙扶,一個士兵已經(jīng)跪下來哭喊:/‘求求你們,讓我再去救一個孩子!’”這些詩句催人淚下。我想作者在寫這首詩的時候一定是淚流滿面的。
我們再來看艾青的《我愛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這首詩作于抗日戰(zhàn)爭初期,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的熱愛和對祖國命運的擔憂。作者的感情是真摯的。他用飽滿的熱情和豐富的意象來給讀者以暗示和啟迪。
冰心的詩有一種無邊無際的美,其中情感美是冰心詩歌的主要特點。我們來體會她的一首詩歌《紙船——寄母親》:“我從不肯妄棄了一張紙,/總是留著/留著,疊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兒,/從舟上拋下在海里。/有的被天風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濕,沾在船頭上。/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疊著,/總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母親,倘若你夢中看見一只很小的白船兒,/不要驚訝他無端入夢。/這是你至愛的女兒含著淚疊的,/萬水千山,求他載著她的愛和悲哀歸來!”冰心是一個被愛包圍的人,因為她自己是一個會愛別人的人。這首詩表達了她對母親的感激和愛,感情真摯,文筆清新。
一般來說,沒有激情,就沒有寫詩的沖動。詩是激情的結晶。為賦新詩強說愁,那么情感就不真實,寫出的詩也不能打動人心。
創(chuàng)造意境美
意境是中國美學史上特有的,也是詩歌理論中最基本的、非常重要的內容。一首詩如果不能展示很好的意境,那就不能算是好詩。一個好的意境是由一組意象構成的。形象的詞匯有助于表達作者感覺到的意象。創(chuàng)造意境一般多采用描寫的手法。
我們來看戴望舒的《雨巷》:“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詩描寫的環(huán)境是在一條悠長的雨巷,作者撐著油紙傘獨自徘徊雨巷中,意境十分美。
古人說,詩為有聲之畫,畫為無聲之詩。好的詩歌讓人讀起來有一種賞畫的愜意和享受。
徐志摩《再別康橋》里的詩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淀著彩虹似的夢。”作者采用描寫的手法,使用金柳、倒影、青荇等勾勒出一幅明麗和諧的畫卷。
彭小強《夢中的女孩》也具有繪畫之美。“隔河相望的女孩/你的出現(xiàn)曼妙成一道風景,/迎風的擺裙開出素幽的百合/清純的氣息充滿春天的花語……”詩人夢中的女孩如畫中人一般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美麗,清純,充滿了青春的氣息。
創(chuàng)造哲理美
富有哲理的詩歌能給人啟發(fā)和思考,并從中得到思維的愉悅。要想詩中有哲理,就要善于思考,就要善于歸納、總結、提煉,讓自己對人生有所覺悟。
胡適的代表作《夢與詩》:“醉過才知酒濃 /愛過才知情重 /你不能做我的詩/正如我不能做你的夢。”這首詩節(jié)奏明快,主題明確。“醉過才知酒濃,/愛過才知情重”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名句,因為它表達出了人生哲理。
卞之琳的《斷章》:“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無需我多言,這首詩所蘊藏的詩味兒和哲理韻味是很多欣賞者把玩不盡的。
汪國真的詩受到那么多人的喜愛,究其原因,也是因為他的詩有大眾的哲理之美。我們來看他的《熱愛生命》一詩:“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我不去想能否贏得愛情/既然鐘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誠/我不去想身后會不會襲來寒風冷雨/既然目標是地平線/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不去想未來是平坦還是泥濘/只要熱愛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這首詩語言簡潔,質樸無華,通俗易懂,節(jié)奏明快,富含哲理,所以受到很多年輕人的喜愛。
創(chuàng)造文字美
如果把詩歌比作一座精巧別致的閣樓,那么文字便是建筑閣樓所需的材料。詩采用的文字或清麗婉轉,或豪邁奔放,讀之令人如沐春風,如品香茗,如飲甘醴,如聽仙樂。詩的語言是小說、散文等眾多文體中最美的。
怎樣才能達到語言美呢?除了在遣詞造句上,使用優(yōu)美的字句外,重要的是要追求語言精煉。劉禹錫指出:“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馳可以役萬里,工于詩者能之。”因此,我們每一位詩歌創(chuàng)作者平時都要下苦功夫訓練自己駕馭文字的能力,多讀多寫。每一篇詩作寫出初稿后,要反復推敲,進行雕琢,去蕪存菁。只有這樣,并持之以恒,才能寫出好詩。
顧城的《一代人》“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短短的一句詩卻道出了詩人處于亂世之中的無奈和不屈。時間久遠,但我們依然能從這幾個字中感覺到時代所賦予詩人的憂郁和苦悶。
語言精煉的詩歌如余娟的詩《美麗的舞者》:“足尖勾勒的弧線/朦朧原野和炊煙//臂膀起伏的暢感/穿透碧波和山巒//蘭花指輕輕/拈來四季景幻/婀娜的舞姿舒展情緣//眼波漪漪/蕩漾心靈的震撼/演繹塵世滄桑愛戀//美麗的舞者/從民族古典到現(xiàn)代/碧空、大海和草原/定格在夢幻般的舞臺//萬千風流/升華于悠悠的旋轉……”這首詩文筆優(yōu)美,語言精煉。旋轉的舞臺,美麗的舞者,悠悠時空被定格。美是短暫的,但美也是永恒的。在婀娜的舞姿中,美可以穿越時空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
我曾經(jīng)寫過一首題為《初秋》的小詩:“秋的紫紗已緩緩披上/秋之韻/還沉睡在果實的靈魂里。”盛夏剛過,初秋來臨,秋就像一位豐腴成熟的美麗少婦,她披上紫色的薄紗,高雅迷人。這句其實是寫秋天的色彩,秋天成熟的色彩,令人喜悅的色彩。人們期盼著收獲,期盼著秋把她全部的魅力展現(xiàn),但是,秋天才剛剛來臨,收獲的喜悅還在后面,“秋之韻還沉睡在果實的靈魂里”。別急,充滿希望的等待是甜蜜的。這就是我這首小詩想要表達的內容。極為簡練的文字,卻有著無窮的韻味。
創(chuàng)造修辭美
詩歌創(chuàng)作中常用的修辭手法有比喻、借代、比擬、夸張、對偶、排比、反復、設問、反問等。
比喻能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化冗長為簡潔。余光中的《等你,在雨中》用了兩個比喻:“一池的紅蓮如火焰,在雨中”,“步雨后的紅蓮,翩翩,你走來,象一首小令,從一則愛情的典故里你走來,從姜白石的詞里,有韻地,你走來”。雨后的蓮花格外地紅,鮮艷動人,讓人覺得像娉婷的少女,姍姍而來的你,像那清美的紅蓮,像充滿韻味的小令,如此讓人陶醉。整首詩充滿了古典婉轉的韻味,讓人回味不已。
借代能以簡代繁,以實代虛,以奇代凡,以事代情。鄭愁予的《錯誤》一詩中的“我打江南走過,那等在季節(jié)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一句中用了三個借代:蓮花、容顏、季節(jié),以花代表女子的純潔,以蓮花借代所有的花,容顏代表漫長歲月,季節(jié)代表四季不斷更替。臧克家的詩《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頭的,名字比尸首爛得更早”。“石頭”,通常用來作紀念碑的材料,這里借“石頭”代紀念碑,含蓄地揭示出與人民為敵的反動統(tǒng)治者想名垂后世的美夢終將破滅。
比擬能使色彩鮮明,描繪形象,表意豐富。比如我在《尋找經(jīng)典》一詩中的詩句“風張開翅膀,在雨中飛翔,雨的腳步,戀著風追逐,”“夜的眼睛,無所不在,無所不能”就擬風為鳥,擬雨和夜為人,生動、特異而耐人尋味。北島的詩歌《睡吧,山谷》中的詩句“睡吧,山谷,快用藍色的云霧遮住天空 快蒙住野百合蒼白的眼睛 ”將山谷和野百合擬為人,賦予它們人的性情。
夸張能揭示本質,給人以啟示;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增強聯(lián)想,創(chuàng)造氣氛。如古詩中的名句“桃花潭水深千尺。”“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燕山雪花大如席。”“黃河之水天上來。”“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這些都使用了夸張的手法。郭沫若的詩歌中也有大量的夸張句。如“你膿血污穢著的屠場呀!/你悲哀充塞著的囚牢呀!/你群鬼叫號著的墳墓呀!/你群魔跳梁著的地獄呀!”
對偶便于吟誦,易于記憶,用于詩詞,有音樂美;表意凝練,抒情酣暢。如舒婷的“你有你的銅枝鐵干/像刀、像劍,也像戟;我有我紅碩的花朵/像沉重的嘆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排比使內容集中,增強氣勢;敘事透辟,條分縷析;節(jié)奏鮮明,長于抒情。如郭沫若《鳳凰涅槃》中的“我們年輕時候的新鮮哪兒去了?/我們年輕時候的甘美哪兒去了/我們年輕時候的光華哪兒去了?/我們年輕時候的歡哀哪兒去了?”
反復:反復不僅可以營造強烈激昂的語氣,還可以賦予詩歌百轉回腸、綿遠悠長的效果。如郭沫若《鳳凰涅槃》里的詩句:“去了!去了!去了!/一切都已去了,/一切都要去了,/我們也要去了,/我們也要去了,/悲哀呀!煩惱呀!寂寥呀!衰敗呀!”
設問能引人注意,啟發(fā)思考。如梁小斌的《爺爺?shù)氖终取烽_頭一句“我要離開爺爺?shù)氖终?這根手杖會感到孤獨嗎?”再如這首詩的結尾一句“離開了他的撫愛,這根手杖會孤獨嗎?”
反問能加強語氣。如北島的《回答》里的詩句:“冰川紀過去了,/為什么到處都是冰凌?/好望角發(fā)現(xiàn)了,/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競?”“冰凌”、“好望角”和“死海里千帆相競”兩組意象放在憤激的反問句中,構成浪漫激情與象征內涵互補交融的境界。
詩人創(chuàng)作一首詩常常綜合運用多種修辭手法。
王小龍的組詩《獻詞》,由于采用多種修辭手法,使詩情景交融,意蘊豐富。如“那些孤獨的詩篇玻璃般透徹起來”,“愛情是一枚雪花”,“在人群聚集而居的地帶,淫雨與陽光結伴同行”,“我感到你溫暖如故的祈語,火焰般蔓延我四肢百骸”。比喻和象征的反復使用,使整首詩語言優(yōu)美,意境深邃,詩意盎然。讀者在詩中讀到的也許是一份久遠的戀情,也許是對美好往事的追憶,也許是多年后的思念,也許是對純真感情的追求。
邱建明《鄉(xiāng)音》使用比喻和比擬,抒發(fā)對故鄉(xiāng)的無比熱愛之情和思古之幽情,感情真摯,很具感染力。“如果心靜,就能收到傍晚從飛泉山寄來的一縷冬暖夏涼的清風,看上去奎星閣自來多情不語……”
朦朧詩人更是把修辭手法運用到了極致。舒婷在詩歌中成功運用比喻的手法,使她的詩歌發(fā)出迷人的光彩。舒婷的名篇《會唱歌的鳶尾花》:“在你的胸前/我已變成會唱歌的鳶尾花/你呼吸的輕風吹動我/在一片丁當響的月光下。”鳶尾花之外,出現(xiàn)得較頻繁的還有橡樹、凌霄花、紫丁香、紫云英、蔦蘿、三角梅、蒲公英……這些陌生的小事物,是構成朦朧詩的隱喻結構的主要成分。háigǔ
除了使用隱喻,朦朧詩人還巧妙使用對偶和排比句,如北島《回答》中的詩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兩句對偶振聾發(fā)聵,成為名句。“我不相信天是藍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聲,/ 我不相信夢是假的,/我不相信死無報應。” 四個排比句氣勢磅礴。我們聽到詩人在控訴,詩人在吶喊,詩人在流淚,但是詩人依然向往著美好的未來。
再來看舒婷的《致橡樹》。這首詩除了使用了錯綜復雜的比喻句,對偶句的使用也是一大特色。“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云里。”詩人熱情而坦誠地歌唱了自己的人格理想,使比肩而立、各自以獨立的姿態(tài)深情相對的橡樹和木棉這一形象具體化。
創(chuàng)造音樂美
詩歌朗誦時需要帶給人節(jié)奏上、韻律上的美。
我們來看徐志摩的《雪花的快樂》:“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瀟灑,/我一定認清我的方向——/飛揚,飛揚,飛揚,——/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lù,/也不上荒街去惆悵chóuchàng——/飛揚,飛揚,飛揚,——/你看,我有我的方向!//在半空里娟娟的飛舞,/認明了那清幽的住處,/等著她來花園里探望——/飛揚,飛揚,飛揚,——/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這首詩歌不僅有意境美,還有音樂之美,讀起來瑯瑯上口、錯落有致。它的音樂美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音節(jié)和諧,并且押韻;二是節(jié)奏感強;三是有回環(huán)復沓的效果。讀者一般都會被它強烈的節(jié)奏感和音韻美所打動。
有個網(wǎng)友的詩我一直很喜歡讀,就是因為她的詩歌節(jié)奏很美。給大家推薦她的《生活》一詩:“我還是愛你的——生活/雖然你給我的/是太多的艱辛與苦難/我還是愛你的//我愛你/綠葉上欲墜的朝露/我愛你/紗窗外濛濛的細雨/我愛你/寒風中飛舞的雪花//我愛“汗滴禾下土”的辛勤/我愛“舉杯邀明月”的浪漫/我愛“安得廣廈千萬間”的胸懷//我愛每一朵跳躍的浪花/我愛每一片飄動的白云/我愛每一棵搖擺的小草//我也愛眼眶里溢出的/每一滴淚花。”這首詩節(jié)奏舒緩自然,伴隨著詩人情感的起伏,旋律優(yōu)美柔和,輕盈委婉而略帶憂傷。
我也嘗試寫作有節(jié)奏感的詩,曾寫過一首《感恩》:“如果你是一棵生長的草/你應該感激晶瑩的露珠/如果你是一朵綻放的花/你應該感激和煦的陽光//如果你是一只飛翔的鳥/你應該感激廣闊的天空/如果你是一條游弋的魚/你應該感激浩瀚的江海……”
幾點建議
“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要寫好詩,我們必須深入生活,多觀察,多思考,多讀書,多動筆。
建議之一:捕捉靈感,隨時記錄。準備一個小本子,一有靈感就寫下來。在你和愛人漫步于楊柳依依的水渠邊時,在你獨自乘車外出的時候,在你穿過熙熙攘攘的大街的時候,在你躺在床上凝視那一輪滿月的時候……靈感會隨時光顧你的頭腦,所以,一有靈感,一定要馬上記錄下來,有時候或許是一個意境,或許是一句很有哲理的詩句,或許是一點模糊的感覺,等到你有時間的時候,你再認真地圍繞你的靈感所得來寫,寫好之后再精雕細琢,或許一首成功的詩就寫成了。我在看電視連續(xù)劇《香粉傳奇》的時候,突然來了靈感,便寫了這么幾句:“滴滴竹露/一池荷香/處處鳥鳴/誰說那不是人間仙境。”寫了這幾句之后,結果寫不出下文了。過了幾天,翻出來看,底下的詩句自然而然就流淌出來了。“白衣素裙/青絲飄揚/宛如天人/誰生怕褻瀆你的美?/香粉紛飛/媚影破碎/是誰的目光如此癡迷/又是誰的矜持/使愛更深,情更濃?//你寂寞的花蕾/柔軟而冰冷/是誰用愛/攪起了一池漣漪/讓沉靜若水的你/也有了如蓮的心事?//寧可矜持地枯萎/也不愿墜入紅塵/遙遠的夢寐/飄揚著片片破碎的心/愛愈真,痛愈深//誰的香粉紛飛/染上你的臉?/你漸涼的手/誰依然想緊緊握住/情到絕路/誰愛你的心卻依然無畏。”
建議之二:深入生活,廣交朋友。紅樓夢有詩云“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藝術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我們只有把自己融入社會,才能寫出思想性和藝術性都高的文章。像我作為一名老師,生活的圈子很狹小,有時候就覺得沒有什么素材可寫,所以寫來寫去就是和學生有關的文章或者一些很虛幻的東西,雖有華美的文字,卻缺乏實在的內容。這是我的一大弱點。我很羨慕三毛,有勇氣跑到撒哈拉大沙漠,所以能寫出那么多好文章,我也很羨慕安妮寶貝,有勇氣獨自去西藏去越南旅游,所以她的小說有著那么豐富的內容。
建議之三:學會觀察,勤于思索。有豐富的人生閱歷還不夠,還要有一雙會發(fā)現(xiàn)美,發(fā)現(xiàn)詩歌的慧眼,有一個善于思考的頭腦,才可以在平凡的生活中提煉出可以入文的素材,才能用詩歌的形式來描繪生活,表達我們內心獨特的感受,才能寫出吸引人的好作品。
建議之四:不斷否定自己,追求進步。唯有對自己不滿意,才能讓我們去追求更好的東西。以前的作品,過了幾年拿出來一看,會發(fā)現(xiàn)有很多的不足之處,那說明你的思想更加成熟了,寫作水平也提高了。
今天講了這么多,希望對大家有一點幫助。在今后的日子里,也許我們做不了liǎo真正意義上的詩人,但我們也要學會詩意的棲居。讓我們的鍋碗瓢盆里也響著瓦釜fǔ 之歌吧。
最后,感謝大家。希望下來后,能聽到大家寶貴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