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臂肩膊痛方加減治療肩周炎請點擊藍色字:“中醫專家”加入微信公眾號; 在微信通訊錄內輸入ZHYXHY88加入微信朋友圈 可查看養生治病小知識、小方法! 雙臂肩膊痛方出自《辨證錄》,原方由白芍、羌活、柴胡、秦艽、附子、半夏、陳皮、白芥子組成。原書論曰:“肩臂痛手經病,肝氣郁。平肝散風,去痰通絡為治療。”“此方妙在用白芍為君,以平肝木,不來侮胃;而羌活、柴胡又祛風,直走手經之上,秦艽亦是風藥;而兼附子攻邪,邪自退出;半夏、陳皮、白芥子祛風圣藥,風邪去而痰不留;更得附子無經不達,而其痛如失也。”李可先生常在原方加生黃芪120g益氣運血,加桂枝尖15g載藥直達病所。加止痙散(全蝎3g,蜈蚣4條)研粉沖服入絡搜滌,更加桃仁、紅花、地龍活血通經。彭師在臨床治療肩凝癥,也常運用本方,加減法大致與李可先生相同,但以白附子5g代替原方附子,并加白芷30g,神曲10g。彭師認為肩凝癥屬于寒凝血滯、痰瘀膠結于肩臂,非尋常之法可愈。彭師在臨床運用時見患者長期大便秘結,方中當歸、白芍可放膽用至90克,患者服后,除疾病治愈之外,往往多年的便秘得以消除。如果大便稀溏,則可能痰瘀郁結不甚,或患者素來脾虛有濕,方中歸芍仍可用原來劑量,但須加神曲以幫助運化吸收,使得劇烈瀉下的作用有所緩和,以解除患者的心理負擔。李可先生認為:“考致瀉之由,一是當歸富含油脂質,大劑量難免滑腸;二是溫藥消溶痰濕,由大便而去。” 附 典型病例 徐某,男,70歲。主訴:右肩反復疼痛,時重時輕,遇寒加重數月。現見精神飽滿,言語洪亮。右上肢上舉、外展尚可,后翻受限。飯后胃部有飽脹感,納寐可,大便秘結。舌稍紅苔黃膩,脈澀。 診斷:五十肩 證型:痰瘀膠結 治則:平肝散風,祛痰通絡 處方:黃芪50g、當歸50g、白芍50g、炙草15g、桂枝10g、陳皮10g、法夏10g、云苓15g、柴胡10g、秦艽20g、羌活20g、威靈仙30g、焦三仙各10g、砂仁10g、白芥子10g 7劑 二診:患者自覺好轉70%,活動度較前明顯增加,無明顯不適,受涼后胃內不適,納寐可,大便稍稀,一天一次。 處方:黃芪50g、當歸50g、白芍50g、白芥子10g、柴胡15g、郁李仁10g、陳皮10g、半夏10g、云苓15g、秦艽20g、羌活15g、桂枝10g、元胡索30g 七劑 三診:患者自覺已經痊愈,肩周炎的治療宣告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