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念:含碳化合物(非全部) 2.表示: ⑴分子式(化學式):相同元素原子合起來寫 ⑵最簡式(實驗式):約去分子式中各元素原子的公約數 ⑶電子式:“點”或“叉”是最外層電子,會寫甲烷、乙烯、乙炔、甲基、羥基等電子式 ⑷結構式:略去未成鍵電子,共用電子對用短橫線代替 ⑸結構簡式:突出官能團,略去其他價鍵 ⑹鍵線式:略去所有原子,用線表示鍵,注意:頂點、轉折點、交叉點均為C原子 ⑺球棍模型:球代表原子,棍代表鍵 ⑻比例模型:相關原子的相對大小空間結合 ⑼通式:同類物質相同表示,附:重要有機物的通式: ①烷烴:CnH2n 2 ②單烯烴(環烷烴):CnH2n ③單炔(二烯烴):CnH2n-2; ④苯的同系物:CnH2n-6 ⑤飽和一元醇(醚):CnH2n 2o ⑥飽和一元醛(酮):CnH2nO ⑦飽和一元羧酸(酯):CnH2nO2 1.常見空間結構 ⑴飽和碳原子(甲烷):四面體 ⑵碳碳雙鍵(乙烯):平面 ⑶碳碳三鍵(乙炔):直線 ⑷苯環:平面 2.組成與結構的“四同” ⑴同位素:同種元素的不同原子,即核素間的互稱 ⑵同系物:結構相似(同類物質:官能團種類、個數均相同--通式相同),組成上相差若干個 —CH2(或相當于—CH2)原子團的一類物質 ⑶同素異形體:同種元素組成的不同單質,O2和O3(原子個數不同),金剛石和石墨(原子結合方式不同),白磷和紅磷(原子個數、結合方式均不同) ⑷同分異構體:組成相同,即分子式相同;結構不同,即結構式不同的化合物。大致有:碳鏈異構(碳干不同)、官能團異構(官能團不一樣,如醇和醚、醛和酮,羧酸和酯等),位置異構(官能團位置不相同)、順反異構(必含碳碳雙鍵、兩個雙鍵C均連不同的原子或基團)、書寫時一般按此順序 1.物理性質:常見重要有機物的物理性質 ⑴烴都難溶于水,密度一般比水小,四個碳以下的烴,常溫下為無色氣體(超過四個碳只有新戊烷是氣體) ⑵鹵代烴都難溶于水,CH3Cl、CH3CH2Cl常溫下是氣體,多鹵代物不是氣體 ⑶含氧衍生物中,甲醚、甲醛是氣體,低級醇、醛、酸易溶于水 ⑷苯酚是無色固體,空氣中氧化變質為粉紅色 2.重要化學反應 ⑴加成反應:多種物質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類似無機的化合),反應物通常含有:碳碳雙鍵、碳碳三鍵、苯環、碳氧雙鍵(通常都是醛基) ⑵取代反應:一種原子或原子團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團取代的反應有取而代之含義(類似于無機的復分解);鹵化、硝化、酯化、 磺化、皂化、水解均屬于取代反應 ⑶消去反應:指有機物分子內脫去小分子,形成不飽和鍵的反應。一般有: ①醇的消去:濃硫酸作催化劑,加熱(乙醇是170°) ②鹵代烴的消去:氫氧化鈉醇溶液。 注意:結構不對稱時,一般遵循馬氏規則 ⑷聚合反應:生成高分子化合物。一般有加聚(無小分子產生)和縮聚(生成小分子),注意結構簡式和方程式的書寫差異 ⑸氧化還原反應:加氧(醛→羧酸)或去氫(醇→醛)的反應稱氧化,加氫(醛→醇、油脂的氫化、硬化)或去氧的反應稱還原(—NO2→—NH2既去氧又加氫) ⑹淀粉遇碘呈藍色、苯酚遇Fe3 顯紫色的顯色反應,蛋白質遇濃硝酸變黃色的顏色反應。附:焰色反應,金屬或其化合物在無色火焰上灼燒的火焰顏色,屬于元素性質,物理變化(原子內部能級改變→電子躍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