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此木

一直都是這么認為,有心欣賞花開,領略它的樣子,就有勇氣接受花瓣零落的那一刻。直到花兒隱沒在泥土中,這一場繁華與沉寂,在很久之后的日子回憶起來應該充滿甜蜜。 我曾就那么熱烈地喜歡一朵花。
都說因為喜歡會把它摘下,只有因為愛才會讓它在自己的天地自由生長,自覺我本人不是愛它的那個人,然而往往喜歡是比愛更高層次的東西。
大家可想過?愛是一種責任,是雙向的,而喜歡,僅僅是一種心情,是單向的。對比一下,是不是前者需要等同地索取,只有后者,才真正稱得上單純情感呢?
我喜歡它,所以也曾有摘下它的欲望,想要把它完全據為己有,。我喜歡它,所以沒有想過它是否愿意為悅我而開放,是否它也認為我是真正因它而欣悅的那個人,我只想到了,我喜歡它。 當我把手伸向它時,我就難免會想,它被摘下會存活不了的。最終我的手只是緩緩輕觸在它的表面。
所以看啊,喜歡沒有愛高尚嗎?
如果我總有機遇與它邂逅,我便開始憧憬每一次見它。見到它的那刻,它是神采奕奕的,我便也高興,好像它充滿著光輝,能讓我立即心生感動,然后被某種溫暖柔化。那種期待,是一段最幸福的時光,二十四小時里活得那么單純,還那么欣喜。
當然有時候它也要出現意外,比如被雨水擊打,我會心疼地看著,卻也明白我是不能夠為它承受的,所以我只陪伴著它,直到雨后彩虹,然后笑笑,它不說話,但我覺得它懂了。
那時候的它活在我的世界里,不對,應該是我活在它的周圍,畢竟因為它始終生長在那里,能動的只有我,不是嗎?
我不是沒有意識到自己遲早會離開,其實我清楚得很,只是那時候的我認為,人來人往,物是人非是常有的事情,既然每個人都是這么生活著下去,我必然在遠走的那刻,也大可學他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
離開的那天,我甚至沒再看看它,許是我喜歡了它那么久,可它還不懂跟我說說話我生氣了。許是我覺得既然要離開,再多看一眼也沒有意義?走的那刻,我的心很平靜,我知道世間花兒萬朵,但我想著,我是不會忘了它的。 才坐上了離開的車,我便想著很多,沒有我的喜歡,它是否會覺得生命沒有那么精彩呢?它會不會看著來來往往的某個行人忽然想起我?待看清不是我時會不會又有幾分落寞?下雨的時候它只孤獨承受多么可憐啊?
只是想這么多有何用,想來我一不是它的主人,二可能只是單方面自作多情罷了。
時間和距離,確實是最殘忍的東西,因為它在悄無聲息中,會把刻骨銘心風化成只剩下點點痕跡。
朋友替我去看它,回來對我說:“它有自己的天地,你也有自己的生活。”我聽了,甚至忘了問問它成什么樣了,是不是有下一個行人如我待它溫柔。 后來,我在路途中又遇到了一朵能讓我心生溫暖的花,很美麗,當我想伸出手時卻漠然停止了動作。“難道我在長遠的余生里想起一朵花就起荒涼之意還不夠麼?”我澀然一笑,“美好的東西大概只適合遠觀而已。”
早晨醒來,心里一陣恍然若失,覺得缺少了什么,一點點追究下去,才想起了這些。
成熟的感覺是這樣吧,一種生活的平淡,這樣在心中留下一絲荒涼不痛不癢,不能說不開心,只是因為沒有開心終是顯得落寞。
*作者,此木,來自讀者原創投稿。首發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深夜散文」經授權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