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第四天 何為剎那定?何為觀智?

     重生520 2016-01-30

    第二章 《妙烏禪法實修手冊》

    基礎修定篇

    這期禪修營為期10天,前3天是修止禪,獲得剎那定或者近行定;后7天是修觀禪,究竟解脫。

    禪修業處:既可以是觀呼吸,也可以是觀腹部起伏,還可以是觀心跳,更可以是觀色身展現的酸麻脹痛等現象。

    禪修精髓:心融入所緣為剎那定;覺知到身心是一段一段生滅為獲得觀智。

    一、禪修問答:

    1、如何知道剎那定生起?

    舉例說明,觀呼吸時,禪修者呼氣時,覺知呼的氣息與觀照的心融為一體,也就是常說的心和所緣在一起時,就是剎那定生起。此時禪修者覺知心不散亂,有定力。

    但是,沒有經驗的禪修者開始練習時,以為自己有剎那定,其實,因為練習時間短,定力不夠,當他觀“呼”時,他實際觀照的是“吸”,他并沒有獲得剎那定。

    2、禪修者:心和所緣在一起時,是什么狀態?

    禪師:觀照的心與觀照的目標是一體,那時身體就會比較輕柔,心也比較舒展,身心都會舒適愉悅,同時心是活躍的,心在觀照所緣的時候充滿活力,在繼續觀照身體的時候,會容易觀照到目標。

    剎那定很強的時候,行禪的時候觀照所緣很順利和細微:在行禪的時候,他先是覺知到想提起腳的心,然后才有腳步在提起。行禪時,觀照很順利,生滅不停地生起又滅去,厭離的心就容易生起,厭離心生起的時候,心識僅僅是閃現一剎那而已,之后就再也不會生起。此刻的剎那定的心識狀態類似涅槃的感受。

    3、禪修者:剎那定可以延續一整天嗎?

    禪師:如果禪修者在行住坐臥以及生活禪,全力保持正念和專注力,精進禪修,那么可以保持剎那定會連續不斷。

    如果你能保持專注所緣一分鐘,那就收獲一分鐘的剎那定;如果你整天都能夠讓心和所緣保持一致,那么你就能夠獲得一整天的連續的剎那定。

    4、禪修者:觀智生起時,會有怎么樣的感受生起?會看到什么異象?

    禪師:

    既覺知到:身體上出現的現象:冷熱漲麻痛等,在不停變化,不是固定不變;也覺知到:心里的快樂高興、沮喪等等,也是在不停變化,不是固定不變時。覺知身與心現象都在不停地剎那剎那地生滅,就是觀智生起。

    5、禪修者:看到生滅是指看到什么?

    禪師:所謂看到生滅,舉例說明:

    首先,坐禪久了,覺知頸椎酸痛生起;

    其次,仔細觀時,發現頸椎處酸痛變成腫漲;

    再其次,仔細觀照,腫漲變成麻;

    接著,仔細觀,麻變成癢;

    最后,突然苦受消失。

    禪修者在禪修時,覺知到身和心是不斷變化時,我們可以說禪修者看到生滅。

    6、禪修者:如何理解身心是不停地變化?

    禪師:所謂身心的變化,舉例說明:

    立禪時,腳掌與地面剛剛開始接觸時,沒有明顯的苦受出現;

    10分鐘后,感覺腳掌微微熱;

    20分鐘后,感覺腳掌的熱度慢慢升高;

    30分鐘后,感覺腳掌的熱度持續上升,甚至發燙;

    60分鐘后,感覺腳掌站在鐵板上;

    持續觀照立禪,突然腳掌的溫度消失。

    苦受就是這樣不斷變化的,苦受并不是固定不變。這個例子應該能夠說明如何理解,禪修者是如何覺知身心在不停地變化。

    再舉例子,禪修者色身上甚至比每一毫米更微小的位置,都有冷熱酸麻漲腫痛等等變化發生,這些變化時時刻刻分分秒秒都在發生,只是我們沒有足夠的定力去發現這些事實。這些變化,如同全身涂滿糖漿的禪修者,摔倒在螞蟻窩里,頃刻之間有無數只螞蟻在身體上爬來爬去一樣的明顯。

    再舉例子:如同禪修者沒有雨傘和雨衣,暴露在暴雨中,僅僅是一瞬間,雨滴就密密麻麻覆蓋全身,而且如同雨滴此起彼伏不停地落在身體上的那種感受一樣,身心每一秒都在不停地變化。

    當禪修者定力足夠時,會明顯覺知到全部身心都在不停地變化,苦受也在變化,樂受也在變化,而且就是每一個生起和滅去之間是有間隙存在,同時,就算是每一個獨立的生起或者滅去出現時,也不是很粗大的就滅去。每一個獨立的生起和每一個獨立的滅去出現時,也是有很多微細的變化。有如此覺知力,可以說是觀智生起。

    7、禪修者:看到變化就是有觀智嗎?

    禪師:覺知到身心的變化就是有觀智,因為此刻的觀照還是比較粗大,觀智還不成熟。

    禪修者不停地重復再重復身心的變化,時間久了,覺知身心的變化對禪修者來說,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不想再覺知身心的變化,就不要想要這個苦受。

    從覺知到身心的粗大的變化,不想覺知這個變化的路很長,需要很長時間的持續精進才可以實現。

    禪修者的工作很簡單,就是用心去觀照所緣。心觀照所緣,將所緣的變化看清楚了,最后發現身心只是一堆不停變化,不停生滅的五蘊,就再也不想看到身心生滅變化,甚至不想禪修了,覺得沒有意義。

    最終,不想觀照身心不停生滅的意愿久了,不想要這個身體,不想要這個變化的厭離心就自然出現。

    厭離心繼續增強,最后不想要這個身體,想要脫離身體的心強到極致時,禪修者會在持續觀照厭離心的當下獲得證悟。

    想要證悟一定先要有厭離的心生起。

    8、禪修者:坐禪久了就有痛,痛每個人都討厭,但是坐禪結束,轉變坐姿就不痛了。這個體驗每個人都有,如果說這個是觀智,那么豈不是每個人都有觀智?

    禪師:你在打坐的時候,體驗到痛,當時你不想要這個身體的心生起。不過,坐禪結束,你站起來,不痛了,不想要身體的這個心就消失了。這也說明了,痛是無常的,觀照痛的心也是無常的。所以禪修者,需要將所緣和觀照所緣的心都要當做所緣來觀照。觀照久了,觀智就生起。

    如果禪修者想增強對痛和觀痛的心,都是無常的體驗,只需要增加坐禪、行禪、立禪和臥禪時間,你持續幾個小時,就可以持續地看到這個生滅。

    9、禪修者:這期禪修營,前3天是修止禪,但是我還沒有培養出剎那定,那么后7天教導觀禪,我還能跟著修觀禪嗎?

    禪師:首先,前3天教導你們的是:如何在行住坐臥以及生活中禪修,獲得剎那定的方法;接著,用3天時間,指導你們如何繼續禪修,培養出最基本最基礎的剎那定后,如何修出觀智;最后4天時間才教導如何運用觀智,持續觀照心和所緣最終證道證果。



    二、禪修開示:

    如何修習佛隨念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āsambuddhassa.

    Namo tassa bhagavato意思是,我們禮敬世尊,因為佛陀是人,天人,梵天,有情眾生的導師,我們禮敬敬導師。

    arahato意思,阿羅漢,就是不管在什么地方,在大眾面前或一個人在的時候,佛陀在身口意上只做善業。

    “sammāsambuddhassa”意思,佛陀在修行正念的時候,是沒有導師的,是自己證悟的。

    誦念“namo tassa”這一句的時候,我們需要憶念佛陀的三個功德Bhagava世尊;“araham”阿羅漢;sammasambuddho正等正覺者。

    Bhagava的意思是,可以承受眾生尊敬之人。

    “araham”意思身口意潔凈,身口意只有善業

    “sammāsambuddhassa”的內容就是佛陀發現真理:四圣諦即苦集滅道,發現了世間一切因緣和合之物皆是苦,以及生起苦的原因,要消滅苦以及如何消滅苦,最后體證涅盤。

    禪修者憶念佛陀崇高的德行,心中生起極大的歡喜,因歡喜而輕安,以輕安為所緣獲得剎那定或近行定,以此剎那定或近行定修習觀禪,可得解脫。

    四念處是唯一到到涅槃的道路

    佛陀說過,修行的人有七個利益,也是修觀禪的利益。

    這七個利益說明走向涅盤,要證悟涅盤的道路只有一條。那唯一的就是四念處。

    用正念不停地去觀照身心現象就是四念處。

    觀照身體的動作就是修身念處。

    坐久了身體上面都會出現某種感受有時候是一種沒法忍受的很難受的感受;有時候感覺舒服;有時候感覺不舒服。舒服也好,不舒服也好,這些都是。觀這個受,就是受念處。

    就是在打坐的時候也好,在修行的時候心會到處去想,有時候心比較散亂,有時候會有雜念妄想,心有這樣的現象的時候,用正念去覺知它、觀照它,這個就是在修心念處。

    還有另外一個是在觀照的時候,看到的時候就觀看到,聽到的時候就觀聽到,聞到的時候也在觀聞到,感覺到這個味道的時候也在觀這個味道。在身上所出現的癢、痛,癢的這些身體的觸點在觀的時候,在意門出現,這個就是法念處。所以,四念處就是身念處、受念處、心念處、法念處。

    不管出現什么現象,可能個所緣會在一瞬間不間斷地呈現處很多不同的狀態,逼迫禪修者在一瞬間需要觀照身、受、心、法四種念處,但是只需要提起正念,用正念來觀照所有的現象即可,也就是說當禪修者提起正念時,心自動地啟動身、受、心、法四種念處觀照

    觀禪的七種利益

    佛陀說,在行住坐臥中不斷地觀照禪修者會有七種利益

    1、  讓心清凈

    2、  超越憂愁

    3、  超越悲凄

    4、  滅除身苦

    5、  滅除心苦

    6、  獲得圣道

    7、  證得涅槃

    當禪修者觀照時:

    第一,煩惱會慢慢地減少。

    第二,傷心,比如想哭、懼畏、害怕等等,這些不善業一旦有這些出現,用正念去觀照,禪修者很快就體會到它們的消失。

    例如,想哭的時候去觀照去覺知之后,很快想哭的心消失了。

    第三,是在遇見身體的苦的時候,身體的苦蘊的時候,就知道這個身體在痛,在麻,在有某種感受,它在展示某種感受給我看。這個時候要用正念,用智慧去看的話,不會跟著這個苦走。心不會跟著這個苦走,也不會去想我的身體在痛,所以把我分開掉,然后就這樣地想,是身體它自己的本性,所以心就不會辛苦。

    第四、心的苦。除了身體上面的苦受,心也會有苦受。因為不懂得將身苦和心苦分別和分辨出來,所以眾生在身體痛的時候,心也跟著覺得痛。

    有時候心會散亂,這個散亂的心,懈怠的心,就是不善業。有這樣的心出現時,身體就很不舒服,這個心也很不舒服。

    已經有修行經驗的人,覺知苦時,心不舒服,要仔細地觀察心,在觀察心的時候,禪修者就會看到這個苦苦的心,其實也在不斷地生滅:第一顆這樣的不開心的心起之后滅掉,接著第二顆不開心的心起滅掉,禪修者著這顆心剎那剎那不停生滅生滅的時,就是在修行,很快這個不開心也會徹底消逝,會生起另外一種或更苦或更樂或不苦不樂的心。

    看到身心之苦在不停生滅,禪修者在修行時心里就會很安靜,煩惱會比較,也會有這個耐心去看這個苦,機緣具足時有機會進入涅盤。這就是修行的利益。


    精進對治不善業

    這期禪修營里,有些禪修者是在認真地去修,有些禪修者沒有認真地去修,甚至有些禪修者回房,去睡覺,實在毀滅自己的身體。其他人修行,但是有些人回房休息,就是他的不善業太多了,他的未來的歸宿就是惡道。

    禪修者如果不停在生老病死輪回的,他會不間斷地、精進地去努力,因為我們之所以還在這一世成為人,是因為自己的身體里,還是這個心里是有好多厚的不善業,需要用禪修的精進力將它們除掉,要它們燒掉。

    所謂燒掉就是要不顧身體的痛苦感受,不間斷地觀照苦受

    關于受,佛陀說過,所有的感受用正念去看,不管是舒服的感受還是不舒服的感受,還是中的感受,三種感受都會出現,在他們出現的時候,用正念加強精進去觀照。

    去看這些感受時,要如理作意,不是在感受,不是“男”或“女人”去感受,是這心感受它而已。

    好的感受、不好的感受或者中舍的感受,都是心在感受,精進足夠時,這些被觀的目標,會一個一個地消滅掉。

    精進超越悲苦

    有一天傍晚,當阿拉瓦加參加在雪山舉行的夜叉聚會時,佛陀坐在阿拉瓦加夜叉的宮殿里。當阿拉瓦加接到他的守門者及兩個夜叉朋友的通知,知道佛陀正坐在他的宮殿里時,他非常生氣。

    他回到宮殿,并且用九種武器攻擊佛陀,但是全部都無效。然后,他率領由四個師組成的可怕軍團,摻雜著手持武器的各種鬼怪,花了半個夜晚的時間,去驚嚇與攻擊佛陀,但是佛陀發送慈悲給夜叉,祝福夜叉快樂平安。

    當如此做時,也無法驚嚇到佛陀之后。夜叉放棄攻擊,請教佛陀四個問題,這些問題是他父母從迦葉佛時代那里聽到,然后教導給夜叉,但是現在夜叉只記得問題,而忘記了答案。

    夜叉共有四個問題:如何征服欲望?如何不再輪回?苦的終點如何到達?所有的煩惱如何根除?

    第一個問題可以用信來征服欲望。

    漩渦就是在海里的一種現象,它會吸走他遇到的所有的東西。對禪修者也一樣,禪修者也有四個漩渦:

    第一個漩渦就是貪欲;第二是嗔恨;第三是邪見,例如:將身體看作我的不如法的這種想法,身體不是自己的,但是眾生都覺得身體是自己的;第四個是疑,這四種漩渦可以用信根可以達到。

    修行的時候,有信念的人會精進地去努力他們不想去地獄,不想去惡道,所以會精進禪修。禪修者會怕生老死,想解脫,就會精進禪修所以無論是行禪、坐禪、立禪、臥禪、生活禪時,禪修者都會在信念支持下精進禪修,所以說信根是可以斷掉這四種漩渦。

    第二個問題是,以正念不再輪回于31界。

    到達31界眾生終點的方法,就是基于正念的不放逸,。

    精進禪修者就是不放逸的禪修者,現在多精進不放逸一刻就是盡量地靠31界的終點。

    禪修者想越過大海,可以選擇游泳的方式,也可以選擇乘坐海船的方式。

    過海的時候要坐大船去的話,就可能會看到鯊魚。所以在修行的時候,身體也會出現這樣不好的,就像剛才看到鯊魚,在身體里面是會有貪瞋癡。

    在修行的時候會有這樣可怕的貪瞋癡出現。就像在海的時候,可以看到把你吃掉的這個鯊魚。在過海的時候也會有這個海浪的危險,同樣的,在修行的時候,就會有好多的苦受,就像波浪一樣。有時候不管怎么觀都觀不到的,沒方法觀的,就像會出現,也會想著想放棄,這個就像過海的時候,看到、遇見到好多海浪,同樣在修行的時候會遇見這樣的現象。所以要靠此岸,要經過這些海浪,不要怕這浪,不管它有多大也要往前走同樣的,在修行的時候,不管有多少的苦受出現,不要放棄自己的目標。自己的任務就是要去到那個地方,達到目標。所以,記住,要去到此岸是自己的任務。修行的時候會有好多現象出現,有時候觀著觀著會覺得很累,沒辦法去觀了。所以那樣的好多想放棄的想法的時候,不要讓它繼續存在。要用正念去覺知它。所以一直要有這個正念。所以剛才佛陀說了,要斷掉這個四種漩渦,要有信根。要想靠此岸,想結束這個31界眾生之地,要有正念。

    第三個問題:如何走到苦受終點。佛陀說,精進去努力的話,這個苦受是會超越的。所以想要超越這個苦受,一定要精進,沒有精進的話就會在陷入苦受里不會走到苦受終點。就是因為沒有精進力。

    第四個問題:如何根除一切煩惱。佛陀說,觀智可以所有的煩惱根除掉。所以獲得觀智是修行的成果,獲得觀智可以根除掉所有的煩惱。

    清楚明白這四個問題的答案,對禪修者有很大的幫助。

    信根、慧根和決意是達到涅槃的渡船

    要想脫離這個苦,首先要有信根;然后想要修出智慧;最后就是要有決意我要修到有智慧生起為止,要有這樣的堅定信念。

    舉一個例子,禪師年輕時身體不是很健康,,眼睛也不好,在道場禪修時,疾病帶來的苦受就很明顯。坐禪時稍微久坐,胃病就干擾。禪修第五天的時候,禪師決定將胃痛觀到終點。午飯后,就去禪堂打坐。坐的時候決意,今天跟這個痛苦,我要拼了,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這樣決意,打坐剛半個小時粗糙的疼痛出現,痛得全身都在搖動;隨后大淋漓如同沖涼一樣,全身濕透,袈裟全部就算是如此的強烈的苦受,禪師也一動不動,要與五蘊構成的色身決一死戰。禪師在心里對身體說:“無數次的輪回里,我一直在做你讓我做的所有事情我現在不再聽你的命令,按照依你的要求去做。今天要么你死,要么我死。

    禪師精進禪修,觀照疼痛,一直到下午4點鐘,禪修了整整5個小時,苦受還是很強烈。

    有時候苦受太強烈,禪師就睜開眼睛一下苦受生起的位置雖然沒有發現苦受生起的地方,例如皮膚或者肌肉處,沒有任何變化,但是強烈的痛疼壓迫得身體顫抖。

    禪師不管不顧,心想就算加入這具身體痛得倒下去,那就讓它就倒下去。身體向怎么樣反應就讓它怎么樣反應,我只是在觀照痛疼。

    禪師是上午11點開始坐禪,一直痛到晚上8,但是8點鐘之后,痛疼逐漸地減輕,最后疼痛全部消失,當時禪師21

    禪師當時的胃不好,醫生說要動手術,禪師堅持他先去修行,先不做手術。就在這次禪修后,準確地說,就是這9個小時的坐禪后胃痛的苦受就再也沒有生起,苦受之后生起的的樂受是任何世間的快樂都沒法比擬,的時候很舒適,行禪的時候也很舒適舒服,晚上也不想睡覺。

    打敗苦受的的那一天,身心舒適,沒有任何睡意,索性就不睡覺,一直不停地觀照坐禪,行禪,禪,交替禪修3天都不用睡覺只是坐禪,行禪,禪,無論照任何所緣,所緣和跟觀照所緣的心都是一致的。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樂受呢,是因為走到苦的終點,超越了苦。

    現在禪師分享的這些,不是聽聞或者閱讀獲得的理論知識,而是自己的實修體驗。

    禪師一直希望,所有的眾生,都可以看到這個法,都可以走到苦的終點。

    如果眾生能夠通過禪修,讓這樣的智慧生起,那么就不去投生到四惡道。

    你們是幸運的,你們有禪師指導,每一次禪修,禪師都親自帶著你們打坐,隨時指點,所以你們要聽禪師的話,聽從禪師的指導禪修。

    禪師自己修的時候,沒有禪修導師,自己一個人在緬甸深山老林里修。原始森林里有好多動物,很多動物都可以吃人。但是禪師就算被蟒蛇纏繞,遭遇老虎靠近身體,不聞不問,是不顧一切地去觀照所緣。

    如果不顧一切地去精進地觀照,肯定會有一天可以超越苦,走到苦的終點。

    禪師一直說,除了中午用餐之后回房休息,晚上休息,除了這兩個時間,禪修者不要貪睡,要努力,要精進,要修行,你真的修,你才會體會到法,才會走到苦的終點。就算今天沒有智慧出現,但是只要你禪修,智慧總有一天來到。

    先修剎那定,再修觀禪

    禪修者先修習止禪,獲得一剎那定后,再以名法和色法為所緣修習觀禪,將名法和色法分辨清楚,從而獲得名色分別智。

    從今天晚上開始妙烏禪師增加指導觀禪的修行方法。

    名色分別智

    正見和正思維

    要修觀禪,首先是分辨名法和色法。

    色法就是在身體所有出現的現象,例如:疼痛、麻、脹等,在身體上明顯的現象出現就是色法。

    所有出現的現象都需要去覺知,有疼痛出現覺知疼痛,有熱出現覺知熱,身體上所有出現的現象都去覺知,這個覺知就是名法。

    例如,現在你們聽到禪師開示時的聲音,被聽到的聲音是色法,能夠聽到聲音是名法;

    看到時也是如此,被看到的物品是色法,看到是名法;

    聞到也是如此,被聞的味道是色法,聞到味道是名法;

    除了色法被名法覺知,就是名法 也會被名法覺知:你們在妄想的時候,你在想過去的事情,你在思念兒女,你在擔憂工作,雖然這些妄想是名法,但是當你覺知你在妄想時那是名法在覺知,也就是說覺知是名法。

    想分辨清楚名法和色法,需要不間斷地觀察色身,色身里沒有男女的概念,色身五蘊在不停地變化,五蘊就是一堆又一堆的名法和色法的集合。

    在坐禪的時候,禪修者需要分辨清楚名法和色法:

    色身有時候感覺很輕,有時候感覺很沉重,有時候很脹,有時候很麻,有時候很痛,有時候很麻等等,這些都是色法。

    覺知到輕、重、脹、麻、痛等等所有的現象就是名法。

    禪修者在坐禪時,苦受出現,如果覺得“我”痛得受不,這就是邪見,將“我”和苦受混合在一起,有“我”之后痛必然無法忍受。

    禪修者要在修行的時候要知道色法是在不停地在變,心也在覺知不停變化的色法,只有被看所緣色法和覺知所緣的名法。

    禪修者要懂得用智慧去觀看自己的身體,智慧在八正道里就是正見和正思維。

    如何分辨名和色

    禪修時,色身的每一個現象都去觀察,在觀察的時候看到色法在不停地生滅,看到生滅就是正見,正念是八正道的智慧。

    想要獲得智慧需要定力做基礎,禪修者的任務是要培養定力,要不間斷地努力禪修。禪修時要保持禪修者的尊嚴,什么是禪修者的尊嚴,就是苦受生起時,身體不要亂動。

    色身上疼生起的時候,有疼的時候就要知道這個疼是色法,去覺知是名法。

    禪修者要對色身這些變化而有覺知,就是要有正念地用智慧去看。

    有時候后沒有辦法觀到變化,沒那時禪修者是沒有正念,沒有正念的話就沒法分清名法和色法,此刻就會有昏沉和睡眠,就想睡覺,那個時候是已經有癡進入,就無法看透這個身體。

    如果有癡生起,身體怎么樣展示生滅變化,禪修者也沒辦法看到,所以禪修者的任務是要看清楚身體所展示出來的變化的色法,觀照身體變化的名法也要看清楚。

    禪修者如果可以分辨出來名法和色法,那么要用正念去觀照,例如觀脹:脹的時候去觀時,不只是只觀脹這個現象,要看到脹的變化,脹是不會持續保持一種狀態,它不不同變化,開始是微脹,后來是慢慢加劇,突然脹到無法忍受,最后突然變成麻等等;有生有滅,一個滅去,另一個生起下去的另外一個就有代替。

    例如觀呼吸:

    吸進去的氣息在觸到鼻孔之后就消失了,不會一直通過鼻腔喉管和氣管一直進入腹部。心不要跟著這個氣息走到肚子里去。

    禪修者吸的氣,第一次覺知的氣息,在觸到鼻孔之時就消失,然后另一個氣息再接觸鼻孔之后再消失,氣息就是這樣不斷地生生滅滅。

    例如觀腹部起伏:

    禪修者在觀腹部起伏時,其實觀照的不是腹部這個具體形狀的起伏,沒有起伏只有生滅,他有生滅有生滅,要用智慧去看這個生滅,才是有觀智生起。

    所以禪修者在打坐的時候,或許感覺疼痛,或許感覺舒服的狀態也好;好多不同的感受出現,開心也好,不開心也好,的也是不是或者舍心也好;嗔心也會有,貪心也會有,癡心也會有,但是不管什么感受出現,心不要跟著走。,例如:如果樂受出現,那么禪修者專心地去看這個樂受,發現樂受不是持續不變的,一個樂受生起,然后消失;接著另一個樂受生生起,再消失,每秒沒分都愛在變化。

    再舉一個更直觀的例子,我們將縫衣針立起來,再將一粒米放在這個針頭,米粒是沒辦法停留在針尖,米粒會立刻掉下來;換一粒芝麻放在針尖,芝麻也沒法停留在針尖,只是一接觸就滑落。

    心對所緣的觀照也如同米粒立在針尖感覺一樣,心對所緣觸一下就消失了,不會黏著所緣,禪修者獲得如此的觀照也就會分辨清楚色法和名法。

    如何在聆聽開示時證悟

    所以禪修者要觀察身心所有的現象,要用正念去看,看到、聽的、聞的、嘗到、嗅到等等,所有出現的所緣都要觀察,覺知之后所緣就消失。

    有時候,禪修者心中出現可怕的事、可怕的現象,但是保持正念之后,再去觀察這些可懼的現象就消失,每個現象用智慧去看的時候都會消失。

    聽開示,心一定要跟得上,聽開示的時候要很專注地聽,用耳朵聽,用心去感受。佛陀住世的時候,很多禪修者,在聽佛陀開示的時候,一邊專注聽佛陀的聲音,同時也用心去看佛陀所開示的內容,覺知色法的生滅無常,所以佛陀開示結束之后,禪修者已經證悟。

    開示的尊者用很平靜很安靜的心來開示,聽開示的人也要以很平靜很安靜的心態去聽開示,這樣才有收獲,所以要不間斷的去聽、不間斷的去觀照之后就會有定力的生起,有觀智的生起。

    如果禪修者認真修行,無論禪師開示多快也可以跟得上,而有些禪修者在打坐的時候,沒有遵守開示打坐,立禪的時候也沒有遵守開示和行禪的時候也沒有專注的去行禪,這樣的人是沒辦法收獲法的禮物,所以在聽開示的時候也會跟不上。

    要會聽開示,要先要修行好,要不間斷地修行,在行禪的時候,沒有專心,所以在聽開示的時候也沒有辦法專注,是因為在觀的時智慧跟不上不夠強,所以要將自己的心專注在每一個明顯的所緣上例如:

    行禪的時候,先觀照“站站站”,等到覺知到想提起的心時,腳步才會慢慢的提起;腳步慢慢提起的時候,想提起的心就消失;想提起的心,提到時候就消失了;想跨步的心,在跨步的時候就消失了;想放下的心,在放下的時候就消失。

    立禪的時候,先觀照想站的心,“站站站”之后,想站的時候的心,在站的時候就消失了;在站的時候,也不是只是這一顆心永遠存在,每站立一秒鐘的時候,前一秒鐘站立的心消失后,后一秒鐘站立的心生起。

    前面的想做任何動作和想法的心消失后,后面的心要知道前面的心的消失,這就是觀禪的智慧,不是坐禪的時候才是修行,行禪和立禪以及臥禪就是修行,佛陀時代很多圣者是在行禪時證悟的。

    坐禪的時候培養好的定力,要帶到行禪的時候;行禪的時候培養好的定力,要帶到立禪的時候;立禪的時候培養好的定力,要帶到臥禪的時候;生活禪的時候培養好的定力,要帶到任何禪修的時候。

    行住坐臥生活禪接續不斷,才有定力和觀智生起

    心要觀照所有身體的移動,當看到身體的移動,從開始移動到移動結束,是一段一段完成時,就是能看到移動的生起和滅下去,就是觀生起。

    想要看到名色是分段生起和滅去,最主要的是心要很安靜的,只有心處于安靜地狀態,才會看清楚生滅,才有觀智生起。

    在行禪時很專注地去觀照身體時,有時候行禪感受到身體的輕安,似乎身體飄浮在空中,那個感受很舒服,所以在行禪的時候專注的人,會覺得身心都很舒適。

    行禪時,一步一觀時,左步抬起來,就觀照左步;右步抬起,就觀照右步;腳和地面的觸點也要觀照;一步三觀時,腳提起、推進、放下,要保持覺知;一步四觀時,腳抬起、推進、放下、接觸都要有覺知,動作要緩慢,行禪是很重要的,行禪修的好,在坐禪的時候,疼痛就比較少;就算有疼痛,也有耐心去觀照。

    這次禪修營,有些禪修者在該行禪的時候沒有去行禪,而回宿舍休息或者去做其他事務,所以就沒有定力,再回到禪堂坐的時候,就沒辦法坐,就會覺得很疼。

    身心放松,智慧生起

    要看身體上所出現的現象和他們的滅去,才可以說有觀智生起,在觀照是,身體有疼痛出現的時候,不要讓身體讓肌肉繃緊,緊繃的身體,會讓心也隨之收緊,心沒有了活力,就無法觀照生滅。

    無論出現任何痛疼,身體都要放松,此時心有有力量去看清生滅的實相。心在放松的狀態下,會看到所緣有時候加重,有時候減輕,要看到所緣的生滅變化,持續觀照,就會看到好多好多的生滅,如同在熱鍋里,放進去生芝麻一樣,滿滿的一鍋芝麻都在不停地跳動。

    色身的變化,如同這些一粒一粒芝麻在鍋里跳動的感覺一樣,每一秒都不停滯。如果禪修者漫不經心地粗淺地觀照,身心微細的變化看不清楚。

    現在正在聽開示的同時也要看身體的變化,有這個變化就不要動,要觀察在哪里,要把心放到所緣最明顯的地方,心要放松,觀照最明顯的所緣是一直不變,還是有變化,例如觀呼吸,呼吸不要太快,要正常的呼吸,放松地去觀照;如果者樣觀照,就會看到很多的生滅出現;所緣在被觀看的時候,所緣也是時時刻刻都有變化:此刻觀照的所緣和下一個觀照的所緣不一樣;此刻觀照所緣的心結合下一刻觀照所緣的心也不一樣,能看到這些現象就是有觀智生起。

    觀照脹痛:想要看清楚脹痛的真相,首先身心都要放松;其次心在觀察脹痛時,不要把我加上去,一旦把“我”這和脹痛混合在一起成為“我脹痛”時,沒辦法繼續觀照脹痛。

    法很微妙,觀禪很微妙,修行方法也很微妙,所以想要修到證果證道,首先身體的動作要緩慢;心也要調整到柔軟的狀態,太粗糙的心無法關照,佛陀入滅快2600年的現階段,不先不培養定力,是沒有辦法修習觀禪,因為禪修者的心被嚴重染污,被貪嗔癡漫惑的不善業染污,所以需要有持續的正念,讓定力生起,讓剎那定生起,再持續觀照所緣,讓觀智生起,最后,證道證果,

    信根 慧根 精進根 定根 念根要平衡

    為什么證果證道難?禪修者想要獲得果智道智,只有普通的信根,普通的智慧是沒有辦法達到這個目地的,要有強大的信根和高超的智慧,觀智才會出現。

    同時精進力也要不間斷、定力要強大、正念不斷,禪修者要用五力去觀照才會有智慧生起,這個五力就是信、精進、正念、正定和智慧,修行的時候都要有這些五力,所以佛陀說要想要獲證果證道,一般的人沒有辦法成就。

    這個方法是給那樣不顧生命,不顧一切去修行的修行者才會有這樣的機會。

    現在還只是佛托的正法時期,佛法還存在的時期才會有觀智,所以希望禪修者精進禪修,獲得觀智從而看到身心的苦、無常、和無我。

    禪師希望你們可以獲得證果證道的成就。

    三、坐禪提示:

    慎用身體

    佛陀說過:慎用身體。

    禪修者將色身用在淫欲的時候是不慎的,色身修行戒定慧三學,才是慎用這個身體。

    我們一直在娑婆世界里輪回,就是因為我們一直沒有慎用色身,因此導致擁有色身的我們,每天都在不想老也得老,不想病也得病,不想死還會死。所以佛陀說,如果把色身用于五官的欲樂,就是不慎用這個五蘊構成的身體,因為跟著這個五官才生起貪、嗔、癡、昏沉睡眠 掉舉追悔和疑這些不善業等等。

    我們在累世的輪回里已經很苦,所以在修行的時候,需要忍受苦受,不可以只管享受與愉悅的娛樂;同時,我們也不可以修另外一個極端,也不可以修習折磨自己的方法。修行要走中道,避免兩個極端?,F在我們的禪修方法修習的就是中道,禪師指導修的方法就是以正念為先導,在行住坐臥中來修行。

    我們前生有禪修的因緣,今生才有機會修行,現在就是我們圓滿禪修菠蘿蜜的時候,禪師來到大陸也就是要圓滿你們的菠蘿蜜。

    禪師指導禪修,就是讓不懂得如何禪修的禪修者知道如何禪修;就是讓從來沒有法喜體驗的禪修者體驗到法喜,還有擁有法喜的禪修者增加法喜,所以禪修者必須在所緣出現的每一個當下都要觀照,如此重復地不停地禪修,總有一天會走到目的地,證道證果。

    佛陀舉一個例子,做金首飾的工匠,先要不停地鍛打整個金塊,將不凈的雜質洗走,一直讓黃金更加光亮和柔軟,最后在加工的時候,整個造型就會更加精美。禪師身為禪修導師,為了弟子們禪修有進步,也會不停地重復地教導禪修方法,就像金匠制作金首飾一樣。

    現在開始禪修:禪修時要閉上眼睛,腰要挺直,頭也要直,要專注在呼吸,僅僅是觀照呼吸的本性,這也是要看清身體的本性,不要關注手、頭、腳這些形狀,這些概念,要觀照色身的真實實相:漲,癢,麻,疼等,這就是色身真實,身體的本性。所謂的手、腳、頭等等,這些是概念法。

    一直在不停地生滅就是真實法,在觀照的時候不是看頭、手、腳、肚子等等這些形象,要看所愿在這些身體部位上的生滅,要看到色身本性只是生滅。

    禪修者在看的時候要有耐心,要忍辱,修行不僅僅是為了今生的利益,而是為了脫離這個輪回,脫離惡道,獲得永遠的不生不老不病不死的安樂。

    今天的禪修者是有福報的,因為在無數次的輪回里,可以禪修,可以修觀禪是十分難得和殊勝:

    首先,觀所緣生滅這樣的修法是只有在每一尊佛陀出現的時期,才會有這樣的禪法出現一次,每一尊佛陀入滅了,正法結束了,禪法也就消失。

    其次,如果沒有能夠指導禪修方法的禪師,我們也沒有辦法禪修,一定要有禪師才有這個機會禪修。大部分時間里,就算我們在打坐,我們觀呼吸,我們以為自己在修觀禪,其實我們是在修止禪。

    用觀呼吸方法修觀禪時,我們觀照氣息進出鼻腔時,氣息撞擊鼻腔后即生即滅,要看到呼吸的生滅才可以說用觀智在觀照,在看這些的時候就會知道無常、苦和無我。

    一直鎖定一個目標實際是在修止禪,這是明顯的,還有去觀一個目標的生滅才是修觀禪。

    呼吸要正常地去觀,要有正念,每當呼吸出現都要覺知,呼吸消失了也要覺知,這樣才是修觀智。呼吸要正常,心也要放松地覺知。

    呼吸要充分,吸的時候氣息稍微長一點,稍微慢一點。觀照不到呼吸的時候,可以觀呼吸的三個觸點:吸氣的時候,第一個觸點是鼻腔,胸腔是第二個觸點,肚臍是第三個觸點;呼氣的時候第一個觸點是肚臍,第二個觸點是胸腔,第三個觸點是鼻腔。

    觀腹部起伏也可以,如果觀不到呼吸可以觀起伏,也可以呼吸和腹部起伏輪換著交替觀照。只要心要放松,心清凈,才可以看到色身所出現的現象;心不要沉重,要活躍,要加強精進力,決意一定要清清楚楚地觀照到所緣,要讓成熟的觀智生起。

    學習聰明地死去

    要有正念,盡量覺知所有出現的現象,不要失念,要有正念,要精進地去觀身體上所出現的一切現象。

    要超越色身的疼痛,色身出現的疼痛酸麻腫脹等現象,只是展示給你們看,不是讓你們動,讓你們去抓去撓。不要動,要有耐心,先苦才會有后甜,怕大的痛苦所以要忍小小的痛苦。色身現在的這個痛苦不算什么,生病的時候比現在還會更痛;在臨死的時候,出現的痛苦會比現在痛10倍。如果沒有禪修,不能忍受現在的痛,那么死亡來臨的時候,可能會在地獄,地獄里燃燒的苦和現在的苦是沒法比的。

    所以我們想要沒有未來的大的痛苦就要忍小的痛苦,如果沒有好好修,不知道超越這個苦,臨死的時候面對更大的苦,就沒辦法控制自己的心,心被痛苦控制后,嗔心生起或恐懼等等這些不善心出現,會讓眾生投生你在四惡趣。如果去地獄,他們身體就是一直被烈火燃燒;去了鬼道,成為俄鬼時,沒有好的衣食,沒有一刻的安寧。

    修行之后,修出觀智在臨死之前就不會有執著,這個就叫會死的人。會死的人在臨死時可以如理作意,加強精進力,不要讓心懶散,不會投生四惡道,會成為人或天人。

    所以禪修者,要自己決意:所緣一定要觀得到,觀得很清楚。例如,苦受出現就要選一個明顯的地方去觀,觀痛的增加或減少,觀到生滅,這就是身體的本性,無常的本性。無常的本性促使色身在展示它的無常性。

    禪修者用智慧去看的時候就會知道這些只是苦,都會都在生滅,但是只有禪修者看多了才會看得清楚。

    我們要耐心地觀照色身,呼吸要正常,吸氣要夠。要加強精進力,不要想著禪修時間什么時候結束,自己的任務是要修行,要專注,不要讓心老是往外跑,不要懶散,這些是不善心。

    在看的時候,身體出現感受時,將感受和我加在一起,色身痛就只是色身痛,不要讓心跟著色身痛。如果名法和色法加在一起的話,就會感受我在痛,我在癢。實質是這些不是我,是色身出現的狀況而已。

    要看好這個心,心本來是很清凈的,只是有煩惱進入,心才會煩躁,心才會疼,同時引發身體也疼。

    有時候疼痛超出了禪修者的忍受范圍,此刻也可以不要觀疼痛,轉移到觀呼吸也可以,可以轉移目標去觀,但是一絲一毫都不要失去正念。

    小孩子的覺知和大人的覺知、凡夫的覺知和圣人的覺知

    小孩般的覺知,例如:如果你用棍子打小孩子,他就會喊痛,因為他疼;如果你用棍子攻擊去打畜生,它會嚎叫,因為它覺得疼。成人般的覺知,例如:如果用棍子打成人的話,他不會叫喊痛,他會忍耐。

    另外兩種覺知是凡夫的覺知與圣者的覺知。凡夫的的覺知就是:他們生病時,觀身體的變化時,習慣性地將“我”加到感受上去后,痛苦地哀嚎。

    圣者的覺知:苦受生起的時候,不會加“我”上去,心不會跟著色身的痛苦而痛苦,這就是圣者的覺知。

    所以在修行的時候,還沒有證道證果的人,修行時色身很痛的時候就會把加上去;但是圣者們修行的時候,他不會把這些苦受當作苦受,不會把“我”加上去,只會觀照身體在展示它的苦,無常,無我。

    現在所有的禪修者要用圣者的覺知來觀察身體,因為現在修行的方法是所有的圣人修行時,運用過的方法,所以禪修者就可以說是走在圣人走過的路上的人。

    想要要生起與圣人一樣的覺知,像圣人一樣地去觀照,如同圣人一樣地去了解這個身體時,禪修者在觀察的時候,遇到什么現象就如理作意:這不是我,只是色身的變化而已。禪修者在心里不要默念:“我痛”“我痛”。色身的變化是它的本性,心要放松的去看感受的增加和減少,生起和滅去:疼,去觀照就消失了;麻,去觀照可能就變成痛。

    看到色身的生滅時,在看它的時候就如同有圣者一般的覺知;如果有“我受不了了”的念頭生起時,就是俗人的覺知。

    所以我們現在坐禪時,要用圣者般的覺知去覺知,頭要挺直,腰也要挺直,閉上眼睛,實踐禪師教導的禪法。

    用心觀照呼吸這個主要目標:吸進去的時候,心要放松。有時候仔細觀察的時候,不僅會觀察到呼吸,還會感覺到氣體的涼和熱—吸進去氣體是涼的,呼出來是熱的。氣息是會有生滅,這是它自然的現象,不是自己可以做作出來的,禪修者要做的就是去觀看它,不要讓它消失。有生就有滅,所緣自然地生滅,每秒要把這些快速的生滅看清楚。

    閉上眼睛,不要看別人,觀閉眼門,不要東張西望,眼睛沒辦法閉下來是因為有太多的煩惱。

    呼吸要正常,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如果太慢身體會沉重,昏沉,如果太快會咳嗽,心慌,掉舉,所以呼吸要調整地正常。

    身體不要亂動,要把身體坐穩,要收攝所有的五官,要用正念,痛時,想動也別動,癢時,想抓也盡量控制不要抓。想抓樣時,覺知這個動機后,想抓的念頭會消失,但不是那么快就消失,要緊緊跟著這個念頭,直到想抓的動機徹底消失。

    頭不要彎下去,腰也要直,吸氣時候要吸得深一點,呼吸時氣息與鼻腔的接觸點,禪修者要一個一個地連續覺知,要培養處定力。

    要專心,心不要妄想,心跑出去了要有覺知,不要跟著妄想走。如果知道妄想就觀照它,然后把心拉回來。如果呼吸不明顯可以觀起伏,也可以觀心臟跳動,要選一個明顯的目標。要有耐心,在圓滿忍辱菠蘿蜜,就是要這樣耐心地去圓滿的忍辱波羅蜜。

    要看自己的身體,不要睜開眼睛看他人,不要亂動,現在不要有小孩的覺知,要有成人的覺知。

    加強精進力,不要讓心老往外跑,有神通的人可以看見禪修者人的心老往外跑,要專注,要有正念,身體不停的在變,身體在展示可以觀照的目標,所以要很專心的去看。不要懶散,懶散的心,懈怠的心是不善心,有不善心就會去惡道,去惡道不是別人送你去的,是這些不善心,不善業送你去的,要根除這些不善業,要專注。

    心要專注在感受最明顯的地方,不是在觀這個疼,要看它的移動變化,觀察所有出現的目標:如果色身體上有明顯的目標,就觀色身;如果心跳的目標明顯,就以心跳為觀照的目標。

    有些禪修者的心正在失去正念,就像森林里的猴子一般,沒有正念的心像個猴子,這是因為沒有用正念去制服心,所以有煩惱進入,要有覺知去觀察散亂的心,然后專注在所緣上。

    身體不斷地展現苦受,這苦受不是一直都是一樣的,苦受也是無常的,是在變的,看身體要用智慧看,看了就會了解苦諦,就會有道諦發生,苦諦會導致道諦。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中文第一字幕| 免费AV片在线观看网址| 最新国产精品中文字幕| 东北寡妇特级毛片免费|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潮喷失禁大喷水无码| 99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 日韩av综合免费在线|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三区| 国产精品成人午夜久久| 青青青青久久精品国产| 性欧美vr高清极品| 欧美国产成人精品二区芒果视频 | 人妻少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专线|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 午夜免费无码福利视频麻豆|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狠狠爱| 亚洲理论在线A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另类 专区 欧美 制服| 无码精品国产D在线观看| 亚洲熟妇自偷自拍另类| a级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al| 成在人线AV无码免观看| 四虎永久精品免费视频|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影视 | 日韩国产中文字幕精品|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农村 |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蜜桃| 国产精品普通话国语对白露脸|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亚洲国产福利成人一区二区| 亚洲熟妇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成人久久一区| 精品国精品自拍自在线| 久久先锋男人AV资源网站| 亚洲日本韩国欧美云霸高清|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在线|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