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 1 月,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國家癌癥中心赫捷院士、全國腫瘤登記中心主任陳萬青教授等人撰寫的《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 2015》,發表在了影響因子 144.8 的《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jicians》雜志上。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篇在影響因子最高的期刊上發表文章究竟還呈現了哪些內容吧。 文章顯示,2015 年中國預計有 429.2 萬例新發腫瘤病例和 281.4 萬例死亡病例,相當于平均每天 12000 人新患癌癥、 7500 人死于癌癥。肺癌是發病率最高的腫瘤,也是癌癥死因之首。胃癌、食管癌和肝癌是緊隨其后的我國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的常見腫瘤。 男性所有腫瘤發病率 2000 年至 2011 年略顯穩定(年增長 0.2%),女性則較為顯著(年增長 2.2%),癌癥死亡率從 2006 年以來出現顯著下降(男女分別年降低 1.4% 和 1.1%)。 男性十種最常見腫瘤中,胰腺癌、結直腸癌、腦及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前列腺癌、膀胱癌、白血病的發病率從 2000 年至 2011 年都是逐年上升的;胃癌、食管癌和肝癌發病率有所下降,肺癌則保持穩定。 男性的結直腸癌、胰腺癌、前列腺癌、白血病死亡率上升,肺癌、膀胱癌和腦瘤死亡率保持穩定。 女性十種最常見腫瘤中,結直腸癌、肺癌、乳腺癌、宮頸癌、子宮癌、甲狀腺癌的發病率從 2000 年至 2011 年都是逐年上升的,其中甲狀腺癌發病率漲幅顯著;胃癌、食管癌和肝癌發病率有所下降。 女性的乳腺癌、宮頸癌和卵巢癌死亡率升高,結直腸癌、肺癌、子宮癌、甲狀腺癌死亡率保持穩定。 60 歲以下男性中,肝癌是最常見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癥,其次是肺癌和胃癌。60~74 歲男性肺癌和胃癌高發,75 歲以上男性肺癌高發。男性癌癥新發和死亡病例多出現在 60~74 歲人群。女性癌癥病例高發于 60~74 歲年齡段人群。 30 歲以下女性甲狀腺癌發病率最高,30~59 歲女性乳腺癌高發,60 歲以上女性則是肺癌高發。乳腺癌是 45 歲以下女性最常見癌癥死因,其次是肺癌。 農村地區的癌癥年齡標化發病率(213.6 / 10 萬人年)和死亡率(149.0 / 10 萬人年)均顯著高于城市的發病率(191.5 / 10 萬人年)和死亡率(109.5 / 10 萬人年)。我國西南地區癌癥死亡率最高,其次是華北和東北地區,中部地區最低。 中國人口之眾使得國人腫瘤的數據對全球癌癥防控意義重大,約 22%的全球新發癌癥病例出現在中國,27% 的癌癥死亡病例在中國。中國四種最常見腫瘤分別為肺癌、胃癌、肝癌和食管癌,這四種癌占全國癌癥病例的 57%,占全球病例 1 / 3 到 1 / 2。 研究者指出,約 60% 的癌癥死亡可以通過減少可控危險因素暴露來預防,減少國人癌癥死亡的最可行途徑就是控制慢性感染, 29% 的癌癥死亡是與慢性感染相關,主要是胃癌(幽門螺桿菌 Hp 感染)、肝癌(肝炎病毒 HBV 和 HCV 感染)和宮頸癌(人乳頭瘤病毒 HPV 感染)。 吸煙與 23%~25% 的國人所有癌癥死亡相關,2010 年超過半數的成年男性是當前吸煙者,青少年男性中吸煙率也還在攀升。即使這種吸煙率保持不漲,也估計每年有 100 萬例吸煙相關死亡,到 2030 年這一比例為翻倍。吸煙相關疾病將在吸煙 20~30 年后顯現,即使推行控煙,接下來十年我國癌癥負荷會繼續加重。 我國癌癥篩查和早診以及診治工作也面臨諸多問題和挑戰,未來巨大的癌癥負荷著實需要政府以及社會各機構層面的共同努力。 文章編譯自 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 2015 責任編輯:胡靚 丁香調查 這么多人患癌癥 患癌癥該去哪些醫院呢 回復「rank」 獲取腫瘤方面最佳就醫醫院的詳細排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