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600年,湯建立商朝,都城亳(今河南商丘附近).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紂,商王紂自焚與露臺. 重大事件:商王盤庚遷都于殷,此后商朝又稱殷,再就是武王伐紂了 公元前1600年,湯,亳(今河南商丘附近),公元前1046年,紂王,商王盤庚遷都于殷,此后商朝又稱殷;約公元前1291年商王武丁攻伐鬼方,武王伐紂 對商代歷史上多次遷都的原因,史學家們有不同的看法.但從《尚書·盤庚篇》中看到,遷都與內部的政治斗爭有一定關系.如盤庚雖然聲稱“視民利用遷”(為人民的利益而決定遷都),但對那些不聽命令的人,他發出了“我乃劓殄滅之,無遺育,無俾易種于茲新邑”(我要將他們斬盡殺絕,不讓孽種留在新邑)的威脅,反映了內部爭斗的激烈.盤庚遷殷以后,王室內部的矛盾得到緩解,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盤庚被稱為「中興」之主,并為武丁盛世的到來,打下了基礎. 武丁是盤庚之弟小乙之子,即盤庚之侄.他年幼時,小乙曾讓他到民間生活了一段時間,深知民眾生活的艱難困苦.他即位以后,兢兢業業、不敢荒寧,勵精圖治,決意振興大業.他四出征伐,對鬼方、土方、羌方、人方、虎方等方國進行征討,戰爭的規模不小,往往動用數千兵力,最大的一次發兵一萬三千人.在這些征戰中,商王征服了許多小國,擴大了領土,也捉獲了大量俘虜.武丁時期的文化遺存相當豐富,宮殿、墓葬、作坊等遺存都有發現.代表當時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青銅業,有了突破性進展,如銅、鉛、錫三元合金出現了;分鑄技術已被廣泛運用;青銅器生產數量大增,還出現了司母戊大方鼎、偶方彝、三聯這樣的重器.武丁之世在青銅業方面取得的成就,表明中國青銅時代進入繁榮時期.此外,在紡織、醫學、交通、天文等方面,也都取得不小成就.武丁開創的盛世局面,為商代晚期社會生產的發展乃至西周文明的繁盛,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婦好是商王武丁60多位妻子中的一位,即祖庚、祖甲的母輩“母辛”,生活于公元前12世紀的前半葉武丁重整商王朝時期,是我國最早的女政治家和軍事家.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有據可查的女英雄. 祭天祀祖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史前時期的考古中曾一再發現這類遺存.隨著農業的出現,人們為祈求風調雨順的好年景而產生對天崇拜.它是自然崇拜中的一種.祖先崇拜又叫靈魂崇拜.它源自對先人懷念,把夢中的情景理解為先人的靈魂作祟而產生.人們祭祀祖先,為的是求得先人的保佑.夏代開始的家天下局面,使原始宗教的內容發生很大變化.由于帝王是世上最高的統治者,為了維護他的統治,就把祖先崇拜與自然崇拜結合起來,創造了天或上帝這樣的至上神.從文獻中可以知道商代有“天”這個神,1899年因一個偶然的機會發現的商代甲骨文,把湮埋了三千余年的古老文字重新呈現在世人的面前并讓人們識讀.甲骨文的發現,使商代的存在無可爭議,并使商代歷史成為信史.安陽殷墟出土的十五萬片甲骨卜辭,記錄了商代社會中發生的許多事情.經過幾代人的整理和研究,揭示了它所包藏的豐富內容,為研究商代歷史開拓了重要的途徑.甲骨文中則有“帝”或“上帝”.所以商湯伐夏桀時說,“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夏氏有罪,子畏上帝,不敢不正”,打出“天命”的旗號,鼓動軍士和同盟者去執行上帝的意志,奮勇討伐.但天上的上帝與地上的下帝(商王)是相對的.為了執行上帝的意志,下帝通過巫與上帝溝通.商王在祭祀祖先時,用五種祀典,對上甲以后的祖先輪番地、周而復始地進行.安陽殷墟王陵區的祭祀場中發現了上千個祭祀坑,武丁時一次使用人牲達數百人.這種情況反映了商王對祖先崇拜的重視,因為上帝既是至上神,又是宗祖神. 武丁死后,他開創的太平盛世,沒能長久延續下去.祖庚、祖甲以后諸王,特別是帝乙帝辛時期,國內矛盾十分尖銳,東南方的侯起來反叛.面對這種情況,商王帝辛(紂)少年英勇,派部向東下征討萊夷,自己攻打南方九苗,將商的勢力延伸到了東海和長江流域,但是其連年的征戰,極大消耗了國力,進一步激化了國內矛盾,國內兵力空虛,使其對西北的控制下降,給了周以可趁之機.在周武王時,周起兵攻商,商王帝辛(紂)倉促間只能以奴隸為軍抵御周人,結果,商王的軍隊毫無斗志,“前徒倒戈”,牧野一戰,“血流浮杵”,國內商軍盡墨,帝辛逃到鹿臺自焚而死.商王朝就此滅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