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藥組成:雷公藤l.2g,1f f續斷,狗脊,鹿角霜,杜仲,淫羊藿,威靈仙各15g等。
藥物組成:川烏、草烏、雷公藤、蘇木、細辛、制乳香、沒藥等各10g,另冰片少許。依法煎熬成膏藥,用脫敏膠布固定。根據經絡走向,用生姜外擦至局部發熱,以溫通經脈,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然后將膏藥貼敷于相應穴位上,用藥期間每48小時更換1次。
中藥內服外洗配合功能鍛煉治療強直性脊柱炎36例
更新日期:2009-03-11 點擊: 作者:趙金華 1 臨床資料2 治療方法3 療效觀察4 討論與體會 關鍵詞 強直性脊柱炎;中藥內服;中藥外洗;功能鍛煉 筆者自1992年以來采用中藥內服、外洗配合功能鍛煉治療強直性脊柱炎36例,臨床療效滿意,茲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36例中門診13例,住院23例。男30例,女6例;年齡最小16歲,最大30歲;病程最短3年,最長10年。發病部位:胸椎3例,頸椎1例,腰椎16例,骶椎11例,髖關節5例。 1.2 診斷標準 36例均按文獻〔1〕中強直性脊柱炎的診斷標準診斷。病情屬早期者8例,中期者25例,晚期者3例。 2.1 中藥內服方(自擬): 露蜂房 10g 白芥子 7g 巴戟天 15g 淫羊藿 15g 昆 布 10g 枸杞子 30g 穿山甲 7g 川 芎 9g 生黃芪 60g 當 歸 12g 獨 活 9g 葛 根 12g 桂 枝 6g 五加皮 12g 甘 草 6g 南蛇藤 30g 每日1劑,水煎內服,早晚溫服。30劑為1療程。 2.2 中藥外洗方(自擬): 花 椒 30g 羌 活 15g 獨 活 15g 制川烏 10g 制草烏 10g 老鸛草 20g 木 瓜 15g 雞血藤 30g 膽南星 10g 伸筋草 30g 桂 枝 15g 制馬錢子10g 上藥水煎30min,將煎液倒入盆中,待藥液溫和后擦洗患部,每日擦洗1次,每次30min,30次為1療程。每劑中藥可重復使用2~3次。 2.3 功能鍛煉 囑患者每日作脊柱的伸、屈、旋轉運動練習。晚上仰臥或俯臥硬板床,以防脊椎后凸畸形。 3.1 療效標準 參照文獻〔1〕中強直性脊柱炎的療效標準擬定。顯效:經治療后受累部位疼痛消失,活動功能改善或恢復正常,血沉恢復正常,X線顯示骨質病變有改善或無發展,恢復日常勞動。有效:受累部位疼痛減輕,活動范圍增大,血沉降低。無效:經治療4個療程,受累部位癥狀無改善。 3.2 治療結果 顯效16例,有效18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4.4%.顯效16例中,早期8例,中期8例;有效17例中,中期16例,晚期1例;無效的2例均為晚期患者。治療最短1個療程,最長為4個療程。 現代醫學對強直性脊柱炎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推測其與遺傳基因、感染學說及自身免疫功能等方面有關。本病屬祖國醫學的骨痹、腎痹范疇。病機多以腎虛為本,邪實為標。正氣既虛,邪氣深伏于內,膠結不去,氣血凝滯,痰濁內生,閉阻經脈關節,筋骨失于濡養,日久傷筋敗骨,終致脊柱強直、彎曲、變形諸癥。 內服方中枸杞子、巴戟天、淫羊藿滋補肝腎,生黃芪、當歸大補氣血,使肝腎充實,氣旺血行。現代藥理研究認為枸杞子、巴戟天、淫羊藿可增強機體對自身抗原的耐受性和抗炎能力,減輕或控制自身免疫所造成的損害〔2〕,黃芪有免疫調節作用,可提高抗病能力及擴張血管、改善血液循環〔3〕。白芥子、昆布、獨活、桂枝、五加皮祛痰化濁,溫經散寒。川芎、穿山甲、露蜂房、南蛇藤驅風行痹,活血止痛。現代藥理研究認為南蛇藤具有一定的免疫調節作用,可使過高的免疫反應恢復正常,免疫炎癥得以抑制〔4〕。葛根不但為督脈引經之品,而且配以甘草解肌止痛。諸藥合用具有補肝益腎,補養氣血、祛痰化濁、溫經散寒之功效。 外洗方中川烏、草烏、花椒具有散寒燥濕、止痛之功;老鸛草、伸筋草、羌活、獨活、木瓜祛風除濕,舒筋活絡,配合桂枝、雞血藤能增強活血通絡作用;膽南星燥濕除痰,馬錢子活絡止痛。諸藥合用具有驅風散寒,燥濕化痰,舒筋活絡,活血止痛之功效。中藥內服、外洗結合,標本同治,療效較好。在用藥物治療的同時配合功能鍛煉,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避免關節僵直或糾正脊柱畸形,改善脊柱功能活動。 從本組病例的治療結果看,早期強直性脊柱炎的效果優于中期,中期優于晚期,這是由于強直性脊柱炎進入晚期后,脊柱完全骨性強直、畸形,結締組織纖維化嚴重,增加了治療的難度,故本病在早、中期得到確診與治療,其療效更為理想。 作者單位:趙金華 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族醫院 530001 南寧市明秀東路34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