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杭有感
冷雨埋春四月初,歸來飽食故鄉魚。范雎書術成奇辱,王霸妻兒愛索居。 傷亂久嫌文字獄,偷安新學武陵漁。商量柴米分排定,緩向湖塍試鹿車。
聞楊杏佛被害感書
風雨江城夏似春,閉門天許作閑人。恩牛怨李成何事,生死無由問伯仁。
無 題
背脊駝如此,牢騷發漸幽。避嫌逃故里,裝病過新秋。 未老權當老,言愁始欲愁。看他經國者,叱咤幾時休。
再游高莊偶感續成
十五年前記舊游,當年游侶半荒丘。從知人世原無定,始信春華例有秋。 隴上輟耕緣底事,涂中曳尾復溪求。只愁母老群兒幼,菽水蒲編供不周。
醉宿杏花村
十月秋陽水拍天,湖山雖好未容顛。但憑極賤杭州酒,爛醉西泠岳墓前。
題西施廟
五泄歸來又看溪,浣紗舊跡我重題。陳郎多事搜文獻,施女何妨便姓西。
過義烏
駱丞草檄氣堂堂,殺敵宗爺更激昂。別有風懷忘不得,夕陽紅樹照烏傷。
蘭溪棲真寺題壁
紅葉清溪水急流,蘭江風物最宜秋。月明洲畔琵琶響,絕似潯陽夜泊舟。
過蘭江
阿奴生小愛梳妝,屋住蘭舟夢亦香。望煞江郎三片石,九姑東去不還鄉。
風凰山懷湯顯祖
濲水磯頭半日游,亂山高下望衢州。西江兩岸沙如雪,詞客東來一系舟。
《雙龍記勝》題詩兩首
秋日偕曾蔭千游金華承黃志雄導游北山諸勝并示新輯《雙龍記勝》讀后題詩兩首
其一
金華山下雙龍窟,湮跡人間二百年。好是黃郎身世健,镵開銅府拜真仙。
其二
北山回首暮煙橫,落日寒效草木驚。游罷洞天三十六,歸來辛苦記初平。
三月初九過岳王墓下改舊作
憑眺湖山日又曛,回車來拜大王墳。蟲沙早已喪三鎮,猿鶴何堪張一軍。 河朔奇勛歸魏絳,江南朝議薄劉蕡。可憐五百男兒血,空化田橫島上云。
步何君《半山娘娘廟題壁》續成
春愁似水刀難斷,村釀偏醇醉易狂。笑指朱顏稱白也,亂勢青眼到紅妝。 上方鐘定夫人廟,東閣詩成水部郎。看遍野梅三百樹,皋亭山色暮蒼蒼。
臨安道上即景
泥壁茅蓬四五家,山茶初茁兩三芽。天晴男女忙農去,閑煞門前一樹花。
琴操墓
山既玲瓏水亦清,東坡曾此訪云英。如何八卷臨安志,不記琴操一段情。
西天目妙高峰積雪未消因兩宿禪源寺
二月春寒雪滿山,高峰遙望皖東關。西來兩宿禪源寺,為戀林間水一彎。
游東天目昭明太子分經臺
武帝情深太子賢,分經臺上望諸天。自從兵馬迎歸后,寂寞人間幾百年。
登東天目絕頂大仙峰望錢塘江
仙峰絕頂望錢塘,鳳舞龍飛兩乳長。好是夕陽金粉里,眾山濃紫大江黃。
出昱嶺關過三陽坑后車道曲折風景絕佳
盤旋曲徑幾多彎,歷盡千山與萬山。此去更無三宿戀,西來又過一重關。 地傳洙泗溪爭出,俗近江淮語轉蠻。只恨征車留不得,讓他桃李領春閑。
溪夜泊
新安江水碧悠悠,兩岸人家散若舟。幾夜屯溪橋下夢,斷腸春色似揚州。
登白岳四首
登白岳齊云仙境,徘徊半日,感慨系之。因不上黃山,到此乃西游終點也。四首
其一
白岳雄峰朵朵奇,方巖無此巨靈姿。道家七二神仙府,第一清虛境在斯。
其二
萬歷崇楨跡尚新,斷碑無數紀明臣。珍珠簾外桃花落,日暮空山獨愴神。
其三
回首齊云日半暝,黃昏燈火出休寧。明朝又入紅塵去,人海中間一點萍。
其四
養生無物只煙霞,游記居然號作家。一事堪同坡老比,我行稍過浙西涯。
題寧海干人俊《天臺游草》
欠缺胡麻飯一杯,每因流水想天臺。何當手把搜神卷,玉闕瓊樓遍歷來。
送友人之廣東
別酒淋漓醉不辭,春風楊柳雨絲絲。海天若有行人便,庾嶺梅花寄一枝。
青島雜事詩十首
其一
萬斛濤頭一島青,正因死士憶田橫。而今劉豫稱齊帝,唱破家山飾太平。
其二
果樹槐身次第成,嶗山一帶色菁菁。民風東魯仍儇薄,到處瓜田有夜棚。
其三
柳臺石屋接澄潭,云霧深藏蔚竹庵。十里清溪千尺瀑,果然風景似江南。
其四
堂堂國士盈朝野,不及欒家一女郎。舞到劍飛人隱處,月明滿地滾青霜。
其五
京塵回首十年余,尺五城南隔巷居。記否皖公山下別,故人張祿入關初。
其六
鄧家姐妹似神仙,一愛樓居一愛顛。握手凄然傷老大,垂髫我尚記當年。
其七
王后盧前意最親,當年同醉大江濱。武昌明月嶗山海,各記東坡夢里人。
其八
共君日夜話錢塘,不覺他鄉異故鄉。頗感唐人詩意切,并州風物似咸陽。
其九
湛山一角夏似秋,汪酒盧茶各贈投。他日倘修流寓志,應書某為二公留。
其十
一將功成萬馬瘖,是誰縱敵教南侵?諸君珍重春秋筆,好記遺民井底心。
無 題
平居無計可消愁,萬里烽煙黯素秋。北望中原滿胡騎,夕陽紅上海邊樓。
乙亥元日讀陳龍川集有感時事
大地春風十萬家,偏安原不損繁華。輸降表已傳關外,冊帝文應出海涯。 北闕三書終失策,暮年一第亦微瑕。千秋論定陳同甫,氣壯詞雄節較差。
萬安橋頭閑步憶舊游
半堤桃柳半堤煙,急景清明谷雨前。相約皋亭山下去,沿河好看進香船。
龍門坑紀勝
小和山下蛟龍廟,聚族安居兩百家。好是陽春三月暮,沿途開遍紫藤花。
詠西子湖
樓外樓頭雨似酥,淡妝西子比西湖。江山也要文人捧,堤柳而今尚姓蘇。
贈宋某
萬卷圖書百畝山,廣平老去劇清閑。驅車鶯鶴亭前過,為乞新茶一叩關。
志亡兒耀春之殤六首
其一
嬴博之間土已陳,千秋亭畔草如茵。虛堂月落星繁夜,泚筆為文記耀春。
其二
命似潘兒過七旬,佯啼假笑也天真。兩年掌上晨昏舞,慰我黔婁一段貧。
其三
跬步還須阿母扶,褰裳言語尚模糊。免教物在人亡后,燒出紅綾半幅襦。
其四
明眸細齒耳垂長,玉色雙拳帶乳香。收取生前兒戲具,筠籠從此不開箱。
其五
魂魄何由入夢來,東西歧路費疑猜。九泉怕有人欺侮,埋近先塋為樹槐。
其六
生小排行列第三,阿戎原是出青藍。憐他阮籍猖狂甚,來對荒墳作醉談。
滬杭車窗即景
男種秧田女摘茶,鄉村五月苦生涯。先從水旱愁天意,更怕秋來賦再加。
為劉開渠題畫
扁舟來往煙波里,家住桐洲九里深。曾與嚴光留密約,魚多應共醉花陰。
為姜丹書題《丹楓紅葉圖》
難得多情范致能,愛才賢譽滿吳興。秋來十里松陵路,紅葉丹楓路幾層。
中年次陸竹天氏韻
叔世天難問,然邦德竟孤。臨風思猛士,借酒作清娛。 白眼樽前露,青春夢里呼。中年聊落意,累贅此微軀。
接語堂自天目禪源寺來書戲成一絕欲寄而未果
遠得林公一紙書,為言清絕愛山居。禪房亦有周何累,積習從知不易除。
海上候曼兄不至
海上候曼兄不至,回杭后,得《牯嶺逭暑》來詩,步原韻奉答,并約于重九日同去富陽
語不驚人死不休,杜陵詩只解悲秋。朅來夔府三年住,未及彭城百日留。 為戀湖山傷小別,正愁風雨暗高樓。重陽好作茱萸會,花萼江邊一夜游。
訪詩僧元禮與共飲于江干
中秋無月,風緊天寒,訪詩僧元禮與共飲于江干,醉后成詩仍步曼兄《牯嶺逭暑》韻
兩度乘閑訪貫休,前逢春盡后中秋。偶來邃閣如泥飲,便解貂裘作質留。 吳地寒風嘶朔馬,庾家明月淡南樓。東坡水調從頭唱,醉筆題詩記此游。
和劉大杰《秋興》
舊夢豪華已化煙,漸趨枯淡入中年。愁無饘粥堪娛老,那有情懷再放顛。 乞酒豈能千日醉,看囊終要半分錢。滿城風雨重陽近,欲替潘詩作鄭箋。
偶過西臺有感
三分天下二分亡,四海何人吊國殤。偶向西臺臺畔過,苔痕猶似淚琳瑯。
題諸真長《病起樓圖》四首
其一
展卷同看病起樓,恍然舊地作重游。分明畫里呼難出,只覺真長在上頭。
其二
痛絕人琴又一春,市樓詩夢久成塵。披圖仿佛談詩夜,不見當年病起人。
其三
病起樓從畫里尋,畫師筆墨似云林。不須畫出鄰人笛,滿目山陽已不禁。
其四
朱陸刊詩溯昔游,昔游人去畫存留。而今畫里重看畫,記得相逢在市樓。
四十言志詩兩首
趙龍文錄于右任并已作詩題扇貽余姑就愿詩和之亦可作余之四十言志詩兩首
其一
卜筑東門事偶然,種瓜敢詠應龍篇。但求飯飽牛衣暖,茍活人間再十年。
其二
昨日東周今日秦,池魚那復辨庚辛。門前幾點冬青樹,便算桃源洞里春。
自萬松嶺至鳳山門懷古有作
五百年間帝業微,錢塘潮不上漁磯。興亡自古緣人事,莫信天山乳鳳飛。
夜偕陳世鴻氏松永氏宿鼓山
我住大橋頭,窗對涌泉寺。日夕望遙峰,苦乏雙飛翅。 夜興發游山,乃遂清棲志。暗雨濕衣襟,攀登足奇致。
白云佛面寒,海風松下恣。燈火記來程,回頭看再四。 久矣厭塵囂,良宵欣靜閟。借宿贊公房,一洗勞生悴。
下鼓山回望
夜宿涌泉云霧窟,朝登朱子讀書臺。怪他活潑源頭水,一去千年竟不回。
贈福州報界同人兩首
其一
大醉三千日,微吟又十年。只愁亡國后,營墓更無田。
其二
閩中風雅賴扶持,氣節應為弱者師。萬一國亡家破后,對花灑淚豈成詩。
題閩縣陳貽衍《西湖記游》畫集四首
其一
南渡江山氣不雄,錢塘蘇小可憐蟲。料應懷古添惆悵,畫得西湖爾許工。
其二
南北高峰六小橋,英雄悲憤女兒嬌。縱君畫盡生花樣,難挽湖山氣寂寥。
其三
武夷三十六雄峰,九曲清溪境不重。山水若從奇處看,西湖終是小家容。
其四
我自浙東來閩海,君從燕北上蘇堤。他年歸隱西湖去,應對春風憶建溪。
步何熙曾《游鼓嶺白云洞》韻
朅來閩海半年留,歷歷新知與舊游。欲借清明修禊事,卻嫌芳草亂汀洲。 整衣好上蟠龍徑,喚雨教添浴鳳流。自是巖居春寂寞,洞中人似白云悠。
題龔芝麓《芙蓉齋集》
尚書白發老江湖,卅二芙蓉句不磨。未必臨危難授命,都因無奈顧橫波。
丙子冬日車過有明灣頭有作
卻望云仙似蔣山,澄波如夢有明灣。逢人怕問前程驛,一水東航是馬關。
歲暮窮極有某府憐其貧囑為撰文因用《釣臺題壁》韻作答
萬劫艱難病廢身,姓名雖在已非真。多慚鮑叔能憐我,只怕灌夫要罵人。 泥馬縱驕終少骨,坑灰未死待揚塵。國門呂覽應傳世,何必臣雄再劇秦。
寄贈弘一法師
丁丑春日偕廣洽法師等訪高僧弘一于日光巖下,蒙贈以《佛法導論》諸書。歸福州后續成長句卻寄。
不似西泠遇駱丞,南來有意訪高僧。遠公說法無多語,六祖傳真只一燈。 學士清平彈別調,道宗宏議薄飛升。中年亦具逃禪意,兩道何周割未能。
贈鄭亦奏
不待題詩費評章,藝人才學自芬芳。鄭生應解香蓮苦,連日因她嘔斷腸。
游于山戚公祠
于山嶺上戚公祠,浩氣仍然溢兩儀。但使南疆猛將在,不教倭寇渡江涯。
題《白云軒詩詞集》兩首
其一
唱罷鯤鵬唱雪花,關西鐵板轉紅牙。芬芳藻雅真名士,逸興豪情兩不差。
其二
形象思維匯九流,寄情花鳥樂優游。葩經比興騷人賦,薈萃成章罕匹儔。
偕吳秋山游鼓山
休沐同登屴崱峰,扶搖直上趁摶風。八閩形勝觀榕嶠,鼓起東南士氣雄。
廿七年黃花崗烈士紀念節有感
年年風雨黃花節,熱血齊傾烈士墳。今日不彈閑涕淚,揮戈先草冊倭文。
至朱砂泉作
余兩過黃山未登絕頂,抗戰軍興后,巡視防務至屯溪遇雨至朱砂泉一浴
初從白岳拜黃峰,再接朱砂雨后溶。劫后倘完三宿愿,石床應去伴虬龍。
西竺山聯句
偕君左學藝及易黃諸女伴泛舟南湖展墓采菱,晚至西竺山,翌日聯句
(郁)戎馬余閑暫息機,南湖清露濕荷衣。 (易)采菱兒女歌清越,展墓漁樵話式微。 (郁)十里波光流暑去,兩船鬢影載香歸。 魯陽戈在能揮日,為吊張顛款寺扉。
西竺山聯句
劉院長招飲西竺山,沿花姑堤一帶風景絕佳,與君左口唱仍用“微”韻
(郁)西竺山前白鷺飛,花姑堤下藕田肥。 柳蔭閑系瓜皮艇,茅舍新開杉木扉。 (易)藤蔓欲攀張網架,牛羊亦戀釣魚磯。 桃源此去無多路,(郁)天譴詩人看落暉。
郭沫若氏自長江戰線歸來,談及寒衣與文人少在前線事兩首
其一
洞庭木落雁南飛,血戰初酣馬正肥。江上征人三百萬,秋來誰與寄寒衣?
其二
文人幾個是男兒,古訓寧忘革裹尸。誰繼南塘征戰跡,二重橋上看降旗。
自漢皋至辰陽流亡途中口占
國破家亡此一時,側身天地我何之。同林自愿雙棲老,大難寧存半鏡差。 豈為行吟來楚澤,終期結綬到南枝。月明三徑垂楊下,元白傳杯各記詩。
毀家詩紀
離家三日是元宵,燈火高樓夜寂寥。轉眼榕城春欲墓,杜鵑聲里過花朝。 擾攘中原苦未休,安危運系小瀛洲。諸娘不改唐裝束,父老猶思漢冕旒。 忽報秦關懸赤幟,獨愁大劫到清流。景升兒子終豚犬,帝豫當年亦姓劉。 中元后夜醉江城,行過嚴關未解酲。寂寞渡頭人獨立,滿天明月看潮生。 寒風陣陣雨瀟瀟,千里行人去路遙。不是有家歸未得,鳴鳩已占鳳凰巢。 千里勞軍此一行,計程戒驛慎宵征。春風漸綠中原土,大纛初明細柳營。 磧里碉壕連作寨,江東子弟妙知兵。驅車直指彭城道,佇看雄師復兩京。 水井溝頭血戰酣,臺兒莊外夕陽曇。平原立馬凝眸處,忽報奇師捷邳郯。 清溪曾載紫云回,照影驚鴻水一隈。州似琵琶人別抱,地猶稽郡我重來。 傷心王謝堂前燕,低首新亭泣后杯。省識三郎腸斷意,馬嵬風雨葬花魁。 鳳去臺空夜漸長,挑燈時展嫁衣裳。愁教曉日穿金縷,故繡重幃護玉堂。 碧落有星爛昴宿,殘宵無夢到橫塘。武昌舊是傷心地,望阻侯門更斷腸。 敢將眷屬比神仙,大難來時倍可憐。楚澤盡多蘭與芷,湖鄉初度日如年。 綠章迭奏通明殿,朱字勻抄烈女篇。亦欲憑舂資德耀,扊扅初譜上鯤弦。 猶記當年禮聘勤,十千沽酒圣湖濆。頻燒絳蠟遲宵柝,細煮龍涎涴宿熏。 佳話頗傳王逸少,豪情不減李香君。而今勞燕臨歧路,腸斷江東日暮云。 戎馬間關為國謀,南登太姥北徐州。荔枝初熟梅妃里,春水方生燕子樓。 絕少閑情憐姹女,滿懷遺憾看吳鉤。閨中日課陰符讀,要使紅顏識楚仇。 貧賤原知是禍胎,蘇秦初不慕顏回。九州鑄鐵終成錯,一飯論交竟自媒。 水覆金盆收半勺,香殘心篆看全灰。明年陌上花開日,愁聽人歌緩緩來。 并馬汜州看木奴,粘天青草復重湖。向來豪氣吞云夢,惜別清啼陋鷓鴣。 自愿馳驅隨李廣,何勞叮囑戒羅敷。男兒只合沙場死,豈為凌煙閣上圖。 汨羅東望路迢迢,郁怒熊熊火未消。欲駕飛濤馳白馬,瀟湘浙水可通潮。 急管繁弦唱渭城,愁如大海酒邊生。歌翻桃葉臨官渡,曲比紅兒憶小名。 君去我來他日訟,天荒地老此時情。禪心已似冬枯木,忍再拖泥帶水行。 此身已分炎荒老,遠道多愁驛遞遲。萬死干君唯一語,為儂清白撫諸兒。 去年曾宿此江濱,歸夢依依線富春。今日梁空泥落盡,夢中難覓去年人。 千里行程暫息機,江山依舊境全非。身同華表歸來鶴,門掩桃花謝后扉。 老病樂天腰漸減,高秋樊素貌應肥。多情不解朱翁子,驕俗何勞五牡騑。 一紙書來感不禁,扶頭長夜帶愁吟。誰知元鳥分飛日,猶剩冤禽未死心。 秋意著人原瑟瑟,侯門似海故沉沉。沈園舊恨從頭數,淚透蕭郎蜀錦衾。
作者注: “寒風陣陣雨瀟瀟,千里行人去路遙。不是有家歸未得,鳴鳩已占鳳凰巢。” 此為福州王天君殿求得簽詩。
賀新郎
新婚未幾,病瘧勢危。斗室呻吟,百憂俱集;悲佳人之薄命,嘆貧士之無能,飲泣吞聲于焉有作。
憂患余生矣。縱齊傾錢塘湖水,奇羞難洗。欲返江東無面目,曳尾涂中當 死。恥說與、衡門墻茨。親見桑中遺芍藥,學青盲,假作癡聾耳。姑忍辱,毋 多事。
匈奴未滅家何恃。且由他、鶯鶯燕燕,私歡彌子。留取吳鉤拚大敵,寶劍 豈能輕試。殲小丑,自然容易。別有戴天仇恨在,國倘亡,妻妾寧非妓。先逐 寇,再驅雉。 |
無 題
指點云間雁,應從海外歸。彎弓思射取,只恐拆雙飛。
寄若瓢和尚二首
其一
離愁蹙蹙走天涯,聞道南臺又駐車。亂后倘逢應失笑,一盤清帳亂如麻。
其二
莫懺泥涂曳尾行,萬千恩怨此時情。念家山破從何說,地老天荒曳尾生。
遠適星洲道出香港友人囑題《紅樹室書畫集》因題一絕
不將風雅薄時賢,紅樹室中別有天。為問倉皇南渡日,過江載得幾殘篇。
|